新華書店中山路店「大變臉」:不再賣教輔書 更加文藝範

2020-12-24 廈門網

  新裝亮相後的新華書店中山路店內部。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 記者 郭睿)2018年第一天,新華書店中山路店新裝亮相。曾經佔據半壁江山的教輔書集體退場,人們記憶中的新華書店,這次是真正的「大變臉」了。

  【最大變化】

  曾佔圖書總量六成的教輔書全部退場

  此前幾年,實體書店在電商的衝擊下大量萎縮,新華書店也一度風光不再,教輔書成了支撐它的生命線,曾佔店內圖書總量的60%。此次教輔書全部退場,是該書店的最大變化,也更顯其勇氣和誠意。

  「2013年我們開始重新規劃發展路線,確定了旗艦店、區域店、主題店、社區店四種模式,從形式和內容上對新華書店進行整合。」福建省新華發行集團廈門分公司副總陳曉濱表示,去年新華書店在廈禾路開了一家教育書店,專門整合教輔類圖書,它與此次中山路店的全新亮相一樣,都是新華書店轉型發展的一部分。

  教輔書退場,但更多書住了進來。數據顯示,新華書店中山路店現有6萬多種圖書,主打旅遊、文學、藝術、少兒讀物等類別。

  【貼心變化】

  書架「長高」,為讀者騰出更多閱讀空間

  新華書店中山路店把大量低矮圖書展示架改為7層、8層高的大書架,為書店騰出部分區域來打造閱讀空間。讀者走過幾個書架就能看到凳子,可以坐下來安心看書,收穫更加舒適的閱讀體驗。

  書店開放區域共五層,不僅分門別類提供圖書,還在一層提供閩南特色旅遊紀念品,夾層提供飲食,五層開著紙玩藝術館等。據統計,除了圖書銷售,店裡還有17個賣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複合體。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店還有專屬的店名「閱埕」,取「閱一本書,讀這座城」之意。書店員工說,這是書店的「小名」。據悉,這也是廈門首家擁有自己店名的新華書店門店。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升級版」平原縣新華書店今天試營業 不僅「高顏值」更有文藝範
    大眾網·海報新聞平原8月24日訊(見習記者 郭穎如)8月24日,經過4個月時間進行全面改造升級的平原縣新華書店,正式對外試營業,試營業截止到8月31日,實現了從傳統書店到複合多元書店的轉型升級,一改「嚴肅勁」,回歸「文藝範」。
  • 河北定州:問:新華書店都買不到的書是什麼書?
    平臺網友反應:自己大哥的孩子在定州某鄉鎮小學讀書,大哥託自己在城裡幫忙買本練習冊,跑遍整個定州也沒找到,去新華書店找,也沒有賣的。有人「指點」:要想知道哪兒有賣的,就直接問老師,只有老師知道。於是再次聯繫大哥,告知定州城裡的一家書店有售,來到這家書店,發現這裡生意出奇的好,買各種教輔材料、練習冊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
  • 廈門新華書店9家門店已恢復營業 進店人數有限制
    新華書店江頭少兒主題書店,店員正在為讀者找書。(記者 黃琬鈞 攝)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琬鈞 郭睿)2日,廈門市新華書店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恢復營業的通知,除集大校園店外,其餘所屬的9家門店已恢復營業。
  • 終於能買書了,蚌埠新華書店3月20日恢復營業
    市民急盼開門售書當日上午11時許,市民何浩帶著兒子來到位於延安路的新華書店門前,看見書店開了門,店內有員工在,便要進入購書,但被工作人員告知要等到周五,如急需購書可以通過線上,「孩子上初一,在家學習急需教輔書。」他說。
  • 廈門新華書店9家門店已恢復營業 進店顧客要不超過20人
    2日,廈門市新華書店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恢復營業的通知,除集大校園店外,其餘所屬的9家門店已恢復營業。昨日,記者走訪了解到,書店開門吸引不少顧客購買教輔類書籍,書店則推出了一系列防疫措施。【現場】用了免洗洗手液才能進店買書須無接觸支付昨日14時許,陸續有市民佩戴好口罩來到新華書店廈禾教育書店。入口處,工作人員引導顧客間隔1米以上距離有序排隊,依次給顧客測量體溫,並要求顧客登記身份信息、聯繫方式。
  • 常州書店營業第一天:教輔書賣瘋了,家長一大早排隊等開門!
    闊別一個多月後, 常州新華書店常武購書中心, 今天恢復營業了! 無一例外,都是來買教輔書! 下午2:00 店裡已賣出上千冊圖書, 9成是教輔書。
  • 滬上新華書店、上海書城等42家書店復工營業
    截至目前,上海新華傳媒旗下各區新華書店、上海書城共42家復工開業,並確保在店內服務的員工14天之內無離滬記錄,返滬員工均已居家隔離14天以上。統一佩戴口罩上崗、上崗前進行體溫測量、每天對店內清潔消毒,更成為新華開工「標配」。
  • 西安實體書店幾乎都在虧損 靠教輔類書籍賺錢
    作為全國民營書店的典範,萬邦圖書城曾被書友評選為「一生必去的書店」,它曾無數次的出現在愛書人的筆下,它的人文氣息、文藝範兒讓愛書的人奔走相告,與其說是書店,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圖書館。「2014年就已經非常艱難,因為人文定位書店給讀者留出了很多空間,這些空間帶不來效益。」魏紅建惋惜,而且實體書店受到網絡衝擊很大,書的利潤越來越薄,一年的時間,萬邦虧損了至少五六十萬元。他認為,運營成本過高、網上書城分流比例大、圖書定價機制未建立是虧損的主要原因。
  • 新學期開學書店收銀臺爆滿 文學名著熱賣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黃雪燕)昨日,註冊報到完,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奔赴」書店。記者走訪了新華書店、外圖廈門書城等幾家書店發現,除了選購各科教學輔導書外,很多家長和孩子還都愛買上幾本文學名著。
  • 當當網4.9折起賣 教輔書要動實體書店利潤奶酪?
    圖書網站價格戰在持續半年之後,終於在近日指向了業內最後的堡壘———利潤較高的教輔書。隨著暑假來臨,一場針對中小學教輔圖書的超低價促銷在當當網悄然上線,並且打出了4.9折起的「史上最低價」,大有撼動實體書店利潤支柱之勢。
  • 網上買書買過不少,用外賣紅包買書你試過嗎?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
    近日,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送餐平臺,杭州主城區的市民買書可以在家下單。當然,平臺的滿減、優惠紅包也能用在買書上。當街頭的外賣小哥騎車穿梭,你以為他車上都是美食嘛?不,可能還有書。以後,外賣小哥不僅僅能填飽你的肚子,還能給你送來精神食糧。
  • 全省首家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平臺
    省內首家「知識外賣」正式上線,新華書店推出服務新舉措,開啟服務新模式,「餓了麼」平臺自此打開服務濟南文化教育領域之門。疫情期間為滿足濟南讀者的購書需求,濟南分公司推出網上書店24小時查書購書、3公裡內「送書上門」、電話查書訂購、微信群諮詢等一系列服務措施,解決了讀者不知道去哪裡購書、如何安全購書等問題,得到讀者的一直好評。
  • 在新華書店買書218減109,王女士說:你們這個活動太好啦!
    在書店,她買了6本書之後,王女士用了滿100減15的券,加上書店折扣、會員折扣,218元一共支付了108元,等於打了五折,平均18元一本!(王女士給自己買的4本,書店本身就在打5折.)王女士提供的小票照片「之前關注到了新華書店微信號推送,知道有這樣的活動。」
  • 新華書店,藏著昆明人回不去的童年
    新華圖書城|清和讀書而昆明人最熟悉的南屏街店,則是開業於2001年。書店每層樓按照鮮明的特點分布,主要開放一到七層:一層為新書與暢銷書,二層是生活科技類圖書與文具,三層為少兒圖書,四層則是文藝與社科圖書,五層六層為文教類圖書,七層是古籍書店。
  • 數百家長寒夜排長隊買教輔書 稱老師指定書店
    數小時內,書店門前一直排著百餘人的長隊。買書是好事,但人們為什麼非要扎堆兒來這一家書店呢?寒風中排隊一個多小時都沒買著,明天買不行嗎?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部分排隊的學生和家長。  學生訴苦   今天必須買到這些書  「東城學校的學生通常都來我們家買書,每年都這樣。」據該書店工作人員說,他們書店剛成立的時候就定位於教學輔助用書,通過十幾年的積累,在東城區各個學校都有很好的口碑,來這裡買書的學生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 瀋陽大悅城噹噹書店永久閉店!實體書店的出路到底在哪?
    就在昨日,瀋陽大悅城的噹噹書店正式閉店,並解釋說並不是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是運營的原因。在2016年12月24日,噹噹書店在瀋陽大悅城正式開業,成為長沙噹噹書店之後全國第二家線下書店。文藝風格的書店在當時還是比較稀有的,於是有很多人為了打卡來到了大悅城的四又二分之一。當時就在昨日,它黯然退場了。曾經噹噹只是一個買書的網站,曾經小編有很多教輔材料都是通過噹噹購買的,當時畢業後就再也沒用過噹噹了。
  • 蚌埠新華書店恢復營業時間公布……
    疫情期間,出於防控的考慮,我市絕大多數書店處於關門歇業狀態。隨著學生開始上網課,學校網絡教學推進,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來了——教材或許能買到了,但是上課配套的正版教輔書籍去哪兒買?
  • 教輔資料霸佔書店
    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如今卻被教輔資料所霸佔,是不是文化的悲哀?曾幾何時,書店是人們享受精神文化食糧的地方。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剛經歷文革之後,很多人都沒有書可讀,到書店去買書,即使買不起,在那讀一會兒也是可以緩解精神饑渴的。到了九十年代,人們紛紛下海,各種書籍也就紛至沓來。
  • 西安市新華書店北大街書店提升轉型
    升級改造後的北大街書店 西安市新華書店供圖>   本報訊 (記者 張靜) 在古城繁華的南北主幹道上,有一家特別的功能服務型書店——西安市新華書店北大街書店。
  • 新華書店看書的人不買書,怎麼不趕出去?背後商業邏輯分享給你
    就我個人看到的現象來說,新華書店,好像一年四季都有很多一整天都泡在店裡的讀者,開門就來,關門就走,也很少買,因為他們喜歡的書都已經看過了,那為何新華書店還能年年盈利呢?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新華書店神一樣的商業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