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書店看書的人不買書,怎麼不趕出去?背後商業邏輯分享給你

2020-12-07 壹玖長紅官方帳號

我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也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說起看書,除了圖書館和自己買書看外,書店應該是大多數人經常去的地方。

近些年,全國範圍內也興起了各種各樣的網紅書店,比如鍾書閣、西西弗,很多大老闆都親自下場,做起了「文化生意」。

那在眾多書店中,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怪事:那就是每天讀者進進出出絡繹不絕的新華書店,大多數人都是只看不買。那為何在只看不買的人這麼多的情況下,新華書店不但沒倒閉,反倒線下門店越來越多呢?

就我個人看到的現象來說,新華書店,好像一年四季都有很多一整天都泡在店裡的讀者,開門就來,關門就走,也很少買,因為他們喜歡的書都已經看過了,那為何新華書店還能年年盈利呢?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新華書店神一樣的商業模式了。

一、從商業模式層面分析新華書店,6個掙錢模式一起發力

1、靠產品掙錢:真讀者多,精準客群大

這幾年,我也看到過很多開業火爆,收場悽慘的書店。這些書店,裝修、氛圍都是走網紅路線,好看是主流,想要讀者拍好看的照片為他宣傳是目的。

可事實上呢,這些書店基本沒多少真實的讀者。說是書店,實際上跟很多古董市場差不多,很多人在裡面走上走下,吵得不行。漸漸的,真讀者就不願意去了。

反觀新華書店,整體的環境安靜得多。能只看不買在裡面泡一天,你想,這些人不就是真實的喜歡看書的讀者嗎?

我們看到他們只看不買,實際上是我們也只是路人,他們買的時候恰好我們不在。

喜歡看書的人,是不可能不買自己喜歡的書的,就我自己來說,買衣服可以磨嘰半個月,但是碰到喜歡的書,都是當場就買。

2、靠品牌掙錢:地位特殊品牌價值大,不愁客源

新華書店由於歷史原因,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眾多書店面前,他都是國家書店的象徵。

就像銀行很多,但是中農工建四大行,基本上很多人都有它們的銀行卡,甚至不止一張。

那新華書店作為國家書店,尤其是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當地的新華書店基本上是當地民眾買書的唯一渠道。

有了前一段所說的這麼多精準客群,他們的消費積少成多,是很可怕的。尤其是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家長跟著受累,光是教輔,一門課一本,全中國幾個億的學生,這個盈利能力很恐怖的。

3、靠資源掙錢:資源特殊,有些書只有新華書店有

新華書店因其特殊的地位,曾經一度教材和機關刊物,都只由它統一售賣,獨家壟斷,就好比移動聯通,幾個億的用戶,完全是躺著收錢。

雖然之後課本經營權放開,但小書店的書本質量還是無法匹敵新華書店,所以主要的客群還是集中在它這裡。

舉例來說,早在2016年,新華字典就在全球發行了5.67億本,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書。這一本字典,5億多本,嘖嘖,誰家的書能這麼暢銷?

4、靠系統掙錢:除了賣書,還刊書發書

新華書店大且不倒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有一個龐大的圖書發售系統。手裡有全國500多家出版社書籍刊物等的印刷和進發業務,這個系統自發運轉,也是新華書店的又一強勁盈利來源。

5、藉助金融模式:旗下公司拆分上市

相關焦點

  •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 店員:書店,不買書就出去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店員:書店不是看書的地方新華書店作為人們購書首選實體店本來應該是讀書的樂園,人們在其中挑書看書和諧舒適,然而卻有新華書店禁止看書還將孩子趕走實在是讓人心寒。「新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圖書館是看孩子的地方,新華書店不是看孩子的地方」…網友爆料:呼倫貝爾一新華書店,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店員說:這是新華書店,不是你看書的地方,不買書就出去!
  •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 店員:書店不是看書的地方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店員:書店不是看書的地方新華書店作為人們購書首選實體店本來應該是讀書的樂園,人們在其中挑書看書和諧舒適,然而卻有新華書店禁止看書還將孩子趕走實在是讓人心寒。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 店員:書店不是看書的地方「新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圖書館是看孩子的地方,新華書店不是看孩子的地方」…網友爆料:呼倫貝爾一新華書店,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
  • 全國上千家門店,很多人只吹空調不買書,為什麼新華書店不會破產
    中國人喜歡買書,但不喜歡看書,根據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成人人均閱讀為4.67本,相比美國的人均12本差距甚遠。但人口基數大,讓其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據了解,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達到了1111.85億元。1995年,亞馬遜創立,開啟了網上銷售圖書的歷史;1999年當當網成立,開啟了國內圖書電商的歷史。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家回不去的新華書店
    全中國第一家新華書店,80 年前,從延安清涼山萬佛洞最底層的一間石窟中誕生。我估計你很久沒去過新華書店,甚至是很久沒見過它了。我第一次遇到它是在初中。小時候在農村,書很稀罕。家裡有的書、能借到的書,包括姐姐們的瓊瑤都翻遍了。村子裡有個老頭有一本《封神演義》,我專門去借了好幾次才借到,過了十幾年他還記得這事兒。
  • 新華書店書友只看不買,空調全天供應,靠什麼盈利!
    新華書店可以說是我們幾代人的印象了,對於學生來說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新華書店了,每當老師布置作業,或者當我們邁入新學期的時候,新華書店之中經常會出現很多的小孩子,他們無一不是奔著看書結伴而去新華書店。但是有一個現象我們一直會發現,那就是新華書店之中的很多人都是為了看書而去的,真正買書的人很少很少,但是新華書店的空調卻是全天供應的,那麼新華書店究竟是靠什麼盈利的呢?其實,新華書店是國有企業,在全國有5000多家連鎖店,不但如此,新華書店在全國還有500多家出版社!
  • 新華書店很多隻看不買的人,為什麼幾十年不倒閉?老員工告訴你
    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有外國人那麼喜歡閱讀,每年的人均讀書本數都不如那些發達國家,而且在候機室在地鐵上,中國人一般都喜歡玩手機,歐美人則喜歡捧著一本書。但是中國各座城市裡還是有很多圖書館和書店的,這些地方也往往人滿為患。不過像誠品書店這樣的新型書店,並不只是賣書。
  • 顧客大多只看不買,新華書店為何不倒閉,反而越開越多?
    新華書店,可以說貫穿了當今一代中國人的時代記憶。在我們的記憶中,新華書店永遠都是擠滿了顧客的,可是大部分的顧客卻只是看書而不買書。 我們不禁疑惑,擁有這麼高的人流量,卻沒有轉化成營收,新華書店難道不是在做虧本買賣嗎。如果一直虧錢的話,它怎麼能長久地辦下去,豈不是要倒閉了嗎? 然而事實卻是,新華書店不僅沒有倒閉,反而是在全國各地越開越多,難道事實並非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看的人多買的人少?或者是新華書店有什麼其他的經營訣竅呢?
  • 河北定州:問:新華書店都買不到的書是什麼書?
    平臺網友反應:自己大哥的孩子在定州某鄉鎮小學讀書,大哥託自己在城裡幫忙買本練習冊,跑遍整個定州也沒找到,去新華書店找,也沒有賣的。有人「指點」:要想知道哪兒有賣的,就直接問老師,只有老師知道。於是再次聯繫大哥,告知定州城裡的一家書店有售,來到這家書店,發現這裡生意出奇的好,買各種教輔材料、練習冊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
  • 從看書到看書,從書店到書店
    「看」書與看「書」已經大不同    在一個電子書閱讀盛行、紙質書網購普及的時代,這種更廣義上的「與書有關」,或許正是獨立書店於今日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在我的理解中,這類書店已不再是一個看書的地方,而成了一個看書的地方。    不要緊張,這不是病句,也不是在向魯迅先生後園裡那兩棵經典的棗樹致敬。二者之間其實存在著鮮明的不同。
  • 新華書店,藏著昆明人回不去的童年
    在我國,教科書只能通過新華書店進行發行,政治理論類圖書也多是由新華分配至各單位。所以新華書店於其他書店而言,比的不是裝修,拼的不是噱頭,80多年來穩紮穩打的圖書事業,讓它成為了每個文化人繞不開的話題。煥然一新的新華書店,重新獲得了文青們的喜愛,其實新華書店從來不缺文藝氣氛,只是從前沒有將它作為亮點展現。無論你什麼時間到新華書店去,都能看到「書蟲們」聚精會神地掃過一行行文字,求知若渴的樣子,仿佛外界一切與他們無關。
  • 新華書店與影院"聯姻":看完電影就買書是種美麗的願望
    在書越來越不好賣,掙的錢不夠店員發工資時,聰明點兒領導不得不打別的主意,剛開始的時候,不少書店還猶抱琵琶半遮面,擺上一些與文化沾點邊的東西,先鋼筆、鉛筆、書包,接著是音像製品;成都人民南路的新華書店多少年前就在經營這些東西,就連全國新華書店的老大——北京王府井書店的六樓也是成了賣文房四寶和樂器的場所。
  • 在新華書店上班如同進了書的海洋隨你汲取
    前幾天有人問,現在怎樣才能去新華書店上班。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新華書店用工體制也變了,現在怎麼才能進新華書店上班我並不清楚,可我還是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我對新華書店太有感情了,相信同我一樣的50、60後們同樣不會忘記六七十年代的新華書店。
  • 大街上的書店供人免費讀書不買,到底靠什麼盈利?看完才恍然大悟
    每每去超市逛到書籍區,又或者去各大書店,我們總能看見一堆人站著,依靠著、坐在地上,專心致志的看書,既然可以免費看,當然就不會有太多人買,但作為靠讀書為生的書店,讓我們免費讀書不買,就不怕虧錢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新華書店,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好幾家,那麼新華書店是怎麼盈利的呢?
  • 網上買書買過不少,用外賣紅包買書你試過嗎?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很多人都有爬書架的經驗,買一本書要去書店裡,在書架上來回找。2020年了,不需要了。近日,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送餐平臺,杭州主城區的市民買書可以在家下單。當然,平臺的滿減、優惠紅包也能用在買書上。當街頭的外賣小哥騎車穿梭,你以為他車上都是美食嘛?不,可能還有書。以後,外賣小哥不僅僅能填飽你的肚子,還能給你送來精神食糧。
  • 實體書店到底是不是拍照看書的地方?
    乙市民說:「深圳是一個節奏非常快的城市,需要有這麼一個讓人慢下來的地方看看書靜靜心,或者約上三五好友看看展、聽聽講座。」 丙市民說:「在書店待過幾次之後,個人體驗不是很好,比如書店內坐著看書的地方不是很多,而且坐得也不舒服,而且去了幾次,總感覺在裡面有點繞,逛起來很迷糊。」
  • 觀察:80歲的新華書店,幾代中國人的閱讀記憶
    中新社記者 張勇 攝  延伸閱讀:新華書店80歲了,你可能不知道,它最初誕生在窯洞裡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上官雲)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大概會有這麼一家書店:小時候放學了,先不回家,跑到書店裡翻翻連環畫、看看寓言故事,書裡的事情總是那麼有趣。這就是新華書店。今年,它已經整整八十歲了。
  • 去寧波旅遊,可以去天一廣場,體驗一下不打烊的新華書店
    去一個地方旅遊,除了享受美景和美食外,去體驗一下一些有特色的店也是不錯的選擇。許多小縣城的新華書店是街上關門最早的地方,國有單位,員工衣食不愁,早早地就關門歇業了。不打烊書店其實對於許多平生愛書的遊客來說,每去一個城市尋找一些特色的書店也是一種樂趣,弄堂小巷,偏僻胡同,對愛書人來說都不是問題,一懷香茗,一本書,往往能坐上數小時。
  • 新華書店「光的空間」亮相,安藤忠雄的新作被稱為「安藤蛋」
    歷經兩年醞釀,由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光的空間」新華書店將於12月16日正式亮相上海。「人們和書的關係日漸疏離,我們希望這個空間能增加人與人、人與書的邂逅,使人們對書產生新的認識。猶如光之於建築,只有閱讀,能讓未來的希望照亮人們的心房」。
  • 在書店工作的人到底看不看書?
    這就是書店,一個對人類文明有過重大貢獻的行業。▲ 大眾書局 · 南京東城匯店掠影那麼,在書店裡工作,究竟是怎樣的一番體驗?也許,和你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哦。▼@柯大煒  知乎網友在書店工作,其實和在服裝店賣衣服什麼的,本質上沒多少區別,大家都是零售服務行業,只是賣的東西不一樣罷了。同樣會有刁鑽的顧客,同樣會有委屈和無奈。如果要說哪裡有些不同,大概就是去書店工作,多少都會喜歡看書吧。
  • 賣書不賺錢,然而實體書店為何越開越大?
    所以設立灣裡書香的時候,他尤其希望擺脫傳統書店那種死氣沉沉、安安靜靜的模樣。「要熱鬧、要好玩。」他還說,「我不把它定義是一個書店」。  為了熱鬧起來,書店引入了咖啡區這個具備社交場景的業務。在灣裡書香,咖啡區的面積已經佔到了總面積的將近2/3,它也是大部分消費者光顧這裡的原因。  「整個場景,書似乎只是點綴,咖啡香四溢,大有讓我想來這裡尋找靈感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