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武漢市博物館全新開放 快去看「最美金縷玉衣」

2020-12-12 武漢發布

經過近一年的閉館維修改造,武漢博物館於9月30日重新開放,展出了引自徐州博物館的《大漢雄風——徐州漢代楚國精品文物展》,此展以徐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最為引人注目。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屍用具,用金屬絲或絲線將玉片連綴而成,也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喪葬用玉。

七八名大漢小心翼翼給「他」穿衣

這次展出的金縷玉衣在1994年至1995年間出土於獅子山楚王陵,墓主人應為第二代楚王劉郢(客)(註:史書關於第二代楚王的名既有單字記載也有雙字記載)或第三代楚王劉戊。

經由專業物流公司承運的徐州博物館參展文物運抵武漢博物館後,9月27日下午,各方開始對文物進行開箱點交。文物一般用專用囊匣包裝,這種囊匣內軟外硬,整體強度高,能抵禦外力的撞擊與擠壓。專業物流人員用機械將木箱打開,武漢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戴上手套,將一件件精緻的文物從囊匣裡取出,然後雙手捧著送進展櫃。

工作人員正在拼裝金縷玉衣。 見習記者吳嘉豪 攝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下午3時30分,金縷玉衣要開箱!工作人員打開一件大箱子,最先出來的是金縷玉衣的「軀幹」,接著「上下肢」「頭」「手腳」等陸續被取出,每個部位都用塑料薄膜包裹著。

「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復原之後的玉衣是一個整體,實際上是可以拆卸的。」護送這批文物前來武漢的徐州博物館藏品部工作人員田二衛介紹,修復後的玉衣由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等十餘部件組成。玉衣的袖筒、褲筒的開縫都設置在內側,手套的開縫在手掌,鞋的開縫在腳跟,可以想像,當時給墓主人穿這件玉衣多麼麻煩。

現在,這些內有裡襯的玉衣部件,像人體模型一樣,拼裝起來也不輕鬆。雖然它們並不重,但七八名男性工作人員還是分工協作,幾個人先一起把「軀幹」輕輕擺進展櫃,接著有的裝「上肢」,有的裝「下肢」。「頭部」裝好後,大家還找了一個墊子給「他」當枕頭。當裝「左手」時遇到點小麻煩,「左手管」裡的一節內襯縮進去了,男工作人員的手粗了伸不進,於是請了一位女工作人員,她纖小的手剛好伸進去,將內襯拉出一節來,「左手」這才套上。

「這腳有點內八字」,「手沒擺正」,大家反覆調整,為了讓「他」看上去睡得更自然。最後,全部組裝好蓋上玻璃蓋後,大家還是有一點不滿意,就是「頭部」離玻璃櫃壁稍微有點近,大家又合力將厚重的櫃蓋打開,再小心翼翼地把「他」往下移了一點。總算「穿衣」完成,已過去快一個小時。

這是製作工藝最精的一件金縷玉衣

漢代的帝後和高級貴族死後為什麼要穿玉衣呢?田二衛介紹,一是為了保持死後的高貴和尊嚴,二是迷信玉能讓屍骨不朽。

玉衣所用縷屬也不一樣。已出土的玉衣資料顯示,西漢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數是金縷,也有使用銀縷、銅縷和絲縷者。「我們徐州博物館共有4套玉衣,兩套金縷,一套銀縷和一套銅縷。」田二衛說,這次來漢參展的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製作工藝最精的金縷玉衣。

據徐州博物館前館長李銀德統計,截至2015年,我國共出土漢代玉衣114套(西漢46套、東漢68套),晉2套。地域上河南出土數量最多,達35套,其次是江蘇、河北,都是21套。不過,修復完整和基本完整的玉衣只有8套半。

全新開館的武漢博物館內,首次來漢展出的漢代「金縷玉衣」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記者 何小剛攝

據公開資料顯示,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和王后竇綰墓出土了兩件完整的金縷玉衣。這才讓人們了解到玉衣的形貌。過了一年,徐州土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1978年山東臨沂洪家店出土了金縷玉套。1983年廣州南越王墓發現了絲縷玉衣,接著徐州的拉犁山、獅子山、火山分別於1985、1995、1996年出土銅縷玉衣、金縷玉衣、銀縷玉衣。1986年在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僖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為西漢梁國國王梁孝王的陪葬品。2009年江蘇盱眙大雲山發現了金縷玉衣。此後沒有關於玉衣的新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臨沂劉疵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最為奇特。這套玉衣由面罩、手套(兩隻)和鞋(兩隻)組成,分別套罩在頭部、兩手和雙腳上,其用意似乎在於以點代面,即用身體最末端的幾個點來代替全身,起到象徵性的作用。

要說最有名的金縷玉衣就是河北滿城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那套了。因為,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的異母之兄,加上他的金縷玉衣出土時間最早,因此該玉衣圖片被編入中國古代歷史課本,用來說明漢代「文景之治」國力強盛。同時,劉勝的這套金縷玉衣被列入禁止出境的文物名單。「不像我們這『哥們』經常出國。」田二衛指著展櫃裡的金縷玉衣說,一年中它有大半時間不在徐州博物館。

古代盜墓賊只抽走金線不敢動玉衣

「這玉衣怎麼看上去這麼亮,是複製的嗎?」有觀眾看完展出的金縷玉衣後提出疑問。

田二衛介紹,獅子山楚王陵在古代就被盜過,1994年考古人員發現大量玉片散落在墓道口,卻沒有金線。2001年徐州博物館對玉衣進行修復,除補了少量玉片,其他都是用的原玉衣上的玉片,全部為新疆上等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歷經數千年仍溫潤晶瑩。因為原來玉衣的金線被盜墓賊抽走了,他們修復時就用了新的,所以這套金縷玉衣看起來較新。據統計,用於製作玉衣的玉片總數為4248片,用於穿綴玉片的金絲重1576克。

由於金縷玉衣象徵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工藝要求,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東園」。這裡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鑽孔、拋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100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

玉衣如此貴重,盜墓賊為什麼只抽走金線而留下玉片呢?「因為這些玉片都是特製的,在市面上一出現就會被官府發現,而金線熔成塊就沒事了。」田二衛解釋。

「這麼多玉片,形狀多樣,有正方形、長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這件玉衣是怎樣復原的呢?」觀眾又問。

田二衛說,因為之前我國出土和修復過多套玉衣,為他們復原這件玉衣提供了寶貴經驗。「你們看,這身上的玉片多是長方形,腿部和鼻部是梯形,眼部是圓形,修復人員按身體部位給每片玉編號,再一片片連接。」他說,每片玉的角和邊緣都鑽有小孔,再用金線以十字交叉式連綴而成,連接手法也是古人的方法。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件玉衣的頭頂部有個碗底大的圓孔沒有玉片覆蓋,知道是為什麼嗎?」他向觀眾提了個問題。

田二衛說,這是因為古人相信靈魂會從頭頂出入,因此特意留了一扇「方便之門」。(武漢晚報)

相關焦點

  • 已知年代最早金縷玉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已知年代最早金縷玉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2017-01-23 12:,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製作工藝最精的一件金縷玉衣亮相此間。
  • 河北博物館 : 舉世聞名的金縷玉衣就在這裡
    河北博物院位於石家莊市文化廣場,北起中山路,南到範西路,東臨東大街,西至西大街,是河北省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館,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成立。
  • 天津博物館的這件金縷玉衣,雖精美絕倫,卻來歷成迷
    我這一次來到天津博物館參觀,看到了一件漢代金縷玉衣,它雖精美絕倫,卻也讓我充滿了疑惑,比如說它到底出土自哪裡?是誰的墓葬?何時被收藏至天津博物館?以上問題為何在館藏介紹中隻字不提?我仔細閱讀了這件金縷玉衣的介紹,這件玉衣原玉片數高達87%,經修復還原。
  • 中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現身長沙博物館
    唯一完整女性金縷玉衣來長沙了 今起到長沙博物館免費參觀 工作人員在對國寶級文物「竇綰金縷玉衣」進行點驗。 記者 郭立亮 通訊員 鄧曉麗 攝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長沙博物館隆重推出「漢廷藩屏——漢代長沙國與中山國出土文物精品展」。
  • 國寶背後的故事:徐州博物館金縷玉衣,中國最精美的金縷玉衣
    去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的人一定對位於雲龍山腳下的徐州博物館印象深刻,即使沒有去參觀過,也一定聽說過它的名字,因為徐州博物館不但是一處4A級旅遊景區,還是一座擁有古墓和皇帝行宮的博物館,在國內眾多博物館中獨一無二。
  • 天津博物館漢代文化巡禮 展出神秘金縷玉衣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新華網天津2月7日專電(記者王曄彪) 春節開始,天津博物館舉辦的「金縷玉衣特展——漢代文化巡禮」展覽展出了漢代書法、陶器、青銅器、玉器等各類漢代物質文化遺存百餘件,其中堪稱「漢代最為著名的出土文物——金縷玉衣
  • 唐山:金縷玉衣博物館展出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馬鍇方)2016年1月22日,由唐山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辦的漢代王室文物展在唐山市博物館舉辦,包括女式金縷玉衣、銅騎獸人物博山爐在內的98件套文物正式與市民見面。
  • 當金縷玉衣遇見長沙王璽 5月18日起去長沙博物館看展
    5月18日,長沙博物館將舉辦「金縷玉衣遇見長沙王璽——漢代長沙國與中山國出土文物精品展」,屆時,兩地貴族漢墓中出土的精美文物,將帶著市民一睹大漢王朝風採。  西漢中山國的位置,約為當今河北省中部偏西。兩千多年前的血脈兄弟,兩千多年後在長沙博物館重聚。
  • 金縷玉衣
    根據文獻記載玉衣的使用是分等級的,《後漢書•禮儀志》記載皇帝死後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根據考古發掘資料,依據穿綴玉衣片的絲縷質地的不同,也可將玉衣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
  • 徐州博物館必看獅子山出土的金縷玉衣,縫合修復後再現大漢永生夢
    漢彭城王墓因去徐州博物館前沒有做好功課,我們當時並不知道金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到底在哪裡展覽。參觀完一樓展廳,我和伴遊老師不小心走到了博物館一層北門。剛一出北門兒,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個微型小山堆。因為剛去完龜山漢墓和獅子山漢墓,所以立刻拉著伴遊老師走向那個山堆。
  • 南博11月展出西漢「金縷玉衣」
    「這些玉片大部分玉質粗糙,但從殘留的金絲可以看出這是一件金縷玉衣,死者身份應該為諸侯王。」早報記者日前從南京博物院獲悉,該院的技術部門正在對一件金縷玉衣進行修復,預計將於今年11月修復完畢,屆時將在南博展出。
  • 金縷玉衣究竟為何物?
    到漢代發展成為金縷玉衣,其是葬玉的集大成者 。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數使用金縷,但也有銀縷、銅縷或絲縷,似乎並未嚴格的規定。到了東漢,《後漢書·禮儀志》明確記載,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玉衣的等級制度遂規範井然。
  • 展覽丨金縷玉衣等文物精品在長沙博物館開展
    金縷玉衣遇見長沙王璽 漢代長沙國與中山國出土文物精品展開幕 新湖南客戶端5月17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鄧曉麗 韓珺)金縷玉衣、長沙王璽等國寶級文物,今晚開始在長沙博物館展出。展出的國寶級展品主要有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銀鳥篆文銅壺、錯金銀銅車傘鋌、長沙王印金印、長沙王璽金印、金餅、透雕龍鳳紋玉環、五弦築等。 金縷玉衣是1968年從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長1.72米,使用玉片2160片,金絲700克,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漢代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女性金縷玉衣。
  • 千年金縷玉衣的身世之謎博物館傳奇
    邊聽邊看走進屬於你一人的博物館徐州博物館
  • 講座︱徐州博物館前館長李銀德:金縷玉衣有哪些講究
    說起玉衣,讀者可能會想起滿城漢墓、廣州南越王墓和徐州獅子山漢楚王墓出土的玉衣,因為這幾件玉衣是最具代表性的。就全國範圍而論,徐州地區出土過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十分引人注目。10月12日上午,徐州博物館前館長李銀德先生在上海浦東的震旦博物館開講,題目叫《不朽之夢——玉衣的新發現與新視野》。
  • 天津博物館的這件金縷玉衣,雖精美絕倫,卻來歷成迷
    我這一次來到天津博物館參觀,看到了一件漢代金縷玉衣,它雖精美絕倫,卻也讓我充滿了疑惑,比如說它到底出土自哪裡?是誰的墓葬?何時被收藏至天津博物館?以上問題為何在館藏介紹中隻字不提?我仔細閱讀了這件金縷玉衣的介紹,這件玉衣原玉片數高達87%,經修復還原。
  • 最精美金縷玉衣現身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堪稱一場視覺饕餮盛宴。全部展出文物共計149套722件,一級文物比例高達五分之二,中國發現的第一件完整金縷玉衣、錯金博山爐、銅朱雀銜環杯等一批重量級展品都在其中。
  • 埃及木乃伊「遇」中國金縷玉衣(圖)
    信息 埃及木乃伊「遇」中國金縷玉衣(圖) 2016-08「她」來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泱波 攝   原標題:埃及木乃伊「遇」中國金縷玉衣 兩國博物館在南京展「法老與王」   中新網南京8月9日電 (記者 朱曉穎)一邊是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埃及年輕女性木乃伊和人形蓋板,一邊是約有2100年歷史的中國漢墓金縷玉衣和玉棺,展廳內光線黯淡,紗幔輕墜,充滿神秘氛圍。
  • 「神奇」的金縷玉衣
    於是,就出現了「神奇」的金縷玉衣。金縷玉衣,又稱「玉匣」「玉押」。是漢代皇帝、諸侯王等皇室宗親死後特有的一種殮服。據史書記載,玉衣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當時規定,皇帝和高級貴族可用金縷;一般諸侯王、列侯可用銀縷;帝妃、皇后、長公主可用銅縷;再往下,只能用絲縷,絕對不能亂了規矩。
  • 博物館裡的大漢典範,與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的一場約會
    劉勝金縷玉衣滿城漢墓的墓主人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夫人竇綰,在1968年的考古工作中不僅發現品種眾多的陪葬品還分別在兩個墓室中各發現了一件金縷玉衣。劉勝金縷玉衣特寫根據身份的不同和玉衣根據製作的絲縷材質還分為金縷、銀縷、銅縷。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第十子、漢武帝同父異母的兄弟,其妻竇綰為竇太后的同族親戚加孫媳的雙重身份,百年後享用金縷玉衣的規制在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