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眼中的水蜜桃不只是一顆桃子,還會是什麼?在外工作的年輕人為何紛紛回鄉翻修祖宅?這裡的綠水青山怎樣變成「金山銀山」?
盛夏時節,「水蜜桃之鄉」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空氣裡透著甜味兒。陽山腳下,就是桃源村,小康路上,村裡湧現出一樁樁新鮮事兒。沐浴在財政資金政策的春風下,桃源村百姓致富有門路;三產融合有深度;文化傳承有溫度……曾經的經濟薄弱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先後獲得「全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中國十佳小康村」「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榮譽稱號,桃源村成為人人嚮往的現代「桃花源」。
百姓口袋富 做強「桃」經濟
連片的桃園裡,粉嫩的水蜜桃在翠綠的枝葉中若隱若現。為什麼這裡的桃子越來越好吃?「肥沃的水土加上現代農業精準的溫度、溼度調節」,正在採摘的村民周小洪直起腰,笑臉盈盈。「樹上安裝了物聯網傳感器裝置,通過採集數據,就知道啥時候施肥、噴水。」
桃源村建有標準化示範桃園2800畝,家庭農場36家,農家樂12家,擁有水蜜桃品種20多個。物聯網、自動噴灌等現代農業科技廣泛應用後,種桃效益畝均產值超1.8萬元。近年來,無錫市財政部門投入桃源村550萬元,主要用于田間道路、溝渠、噴滴灌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財政資金的助推下,桃源村走出了一條「賣桃賺錢」到「以桃興業」的致富路。
桃源村村口不遠處,一幢修葺一新的兩層小樓是村民劉建民的家。晌午時分,兩百斤桃子裝上電動三輪車,六十八歲的劉建民從地裡滿載而歸,剛進院子,顧不得擦把汗,就給自己倒上一杯蜜桃酒。見有人來,他熱情招呼。「來來來,嘗嘗看!」除了在家務農,劉建民還是遠近聞名的村宴主廚,鄉裡節慶習俗的宴席上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五六畝桃園,一年十萬塊;置辦酒席,也能賺個七八萬。」劉建民笑道,雖然生活早已富足,但年紀大了,想換個活法。
「一樓的三間房打通了開飯店,準備今年國慶節開張。除了紅燒肉、糖醋排骨這些土菜,桃花釀、桃膠、桃味甜點也必入菜單。」每個村宴廚師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劉建民篤定地說,自家飯店的招牌菜一定取材於水蜜桃。
三產融合深 「風景」變「錢景」
7月17日夜晚,桃源村山南頭藝術村人頭攢動,霓虹燈閃耀,蜜桃陽山鄉村音樂節與「桃」你喜歡陽山美食文創市集的大幕開啟。
晚上辦節慶,小村莊裡也能有大都市的「夜經濟」?「當然!遊客留得下來,尤其節假日,房間都訂滿了。」周遠東是土生土長的桃源村人,去年,周遠東回村翻修了祖宅,蓋起民宿「有信閣」,當起老闆的他向站在院子裡的遊客炫耀說,「你腳下踩的青磚就是老房子上的。」
一場大雨過後,雨霧蒸騰於粉牆黛瓦間,眼前的小橋流水盡顯詩意。「和城裡一樣,電線光纖入地,而且空氣清新、花草遍地,誰不願意在這多待一會呢!」曬太陽,吹吹風,侍弄花草,捯飭田園……上海人劉先生意猶未盡地說。
風景好了,遊客來了,村裡的民宿、農家樂生意火了,桃源村成為三產融合的現實樣板。無錫市財政局農業處處長吳飛容說,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政府起主導作用,為農村全面小康營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然而誰能想到,昔日的桃源村環境破敗,大量居民外遷,全村民居空置率高達80%,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2009年村級固定收入只有77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4萬元。桃源村重新煥發生機的秘訣是什麼?桃源村村書記張谷說,正是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市場要素向農村匯聚,喚醒了沉睡的資產。2017年,桃源村引入民間資本,成立山南頭文旅投資有限公司,對整個村莊的宅基地進行統一規劃,整體打造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新型村落。收儲利用相對集中的閒置宅基地,建設培訓中心與區域性大型綜合性服務配套設施,為村集體增收。去年,村級固定收入達448萬元。同時,通過將閒置宅基地的流轉,鼓勵村民創辦民宿經濟,在改善自己住房條件的同時打造農家樂、特色民宿,發展餐飲旅遊業。截至目前,全村已有7家民宿,每年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4.6萬元。
小康更全面 升級產業留得住「鄉情」
村口池塘裡「接天蓮葉無窮碧」,愛蓮橋、愛蓮泉、觀蓮臺、《愛蓮說》文化牆、周氏名賢館等小景點令人耳目一新……全村76戶全姓周,皆為《愛蓮說》作者周敦頤的後代,蓮文化浸潤桃源村的每個角落。在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農村才有生機和活力,在桃源村,農村全面小康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盛夏時節,桃源村傳來好消息,正在打造的琴音小築——逍遙居文化展示館項目景觀綠化工程獲得市級財政獎補資金190萬元。目前,項目已在施工中,首批190萬元資金打到了施工方的帳戶上。「這個項目總投資644萬元,區、鎮、村三級分別按照3:3:4的比例投入,村裡負擔輕了,動力更足。」張谷高興地說,項目建成後,優美的生態環境催生商業業態不斷豐富,整個山南頭將煥然一新。
原來,今年無錫市財政局會同無錫市農村農業局出臺《關於2020年市級特色鎮村項目獎補專項資金的實施意見》,重點培育建設一批有示範引領作用、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影響力的特色鎮村。吳飛容說,截至目前,包括桃源村在內,全市已有46個項目獲得1.67億資金。
與桃源村相鄰的是桃園村,2017年桃園村成功申報無錫市首個農村住房建設試點,一排排白牆黛瓦、錯落有致的江南民居正拔地而起。「我們村的道路修復工程也獲得285萬元的市級特色鎮村項目獎補專項資金,我們村的馮巷將不再坑窪不平、泥濘不堪,路修好了,民宿生意會更火爆。」桃園村書記王延俊對桃園村的未來充滿信心,財政支持的不只是條路,更是一條可複製的小康路,向桃源村學,「桃園」變「桃源」指日可待!
江蘇經濟報記者朱彬彬
【來源:江蘇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