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靖安縣三坪村:依託山水資源優勢 村民在家...

2020-12-11 宜春頻道
實施鄉村振興,建設美好中源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攝影報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當地居民對這句話有著更深刻真切的體會——二十年來,該村憑藉著優越的自然環境,發展起了農家樂產業,從一個貧困村嬗變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近日,中國江西網記者跟隨江西省「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的腳步,走進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

  

2004年的三坪村

  「這是房子建成時,我在附近山丘上拍的一張照片,當時村裡大多數的房子都是泥瓦房」,7月10日,在三坪村劉先生家中,一張拍攝於2004年的照片勾起了人們對往昔的回憶。

  

如今的三坪村村舍

  「我認識的同村人裡,曾經有7、8個人在新疆烏魯木齊做裝修工作的,現在村裡發展起了農家樂產業,他們都選擇回鄉了」,劉先生說。由於地處山區、資源匱乏、交通閉塞,二十年前的三坪村,是一個貧困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

  據介紹,劉先生也是常年在外工作的三坪村人,十餘年前一次中元節回鄉祭祖的機會,令他重新感悟到了家鄉的美好——空氣清新、氣候涼爽。

  通過照片可以發現,2004年,劉先生家周圍是大片的荒地,雜草叢生,而如今,他家附近均是漂亮的小高樓,不僅環境優美,而且越來越多在外務工的村民回到家中,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三坪村山間分布著農家樂

  三坪村村民喻立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0年,有一個南昌的朋友來我家玩,他被三坪村的美吸引,建議我辦農家樂」喻立新說。

  自2000年7月三坪村村民喻立新創辦全鄉第一家農家樂——益壽山莊起,經二十年的發展,中源鄉已經形成了以三坪村為中心,輻射周邊村組的農家樂旅遊產業。到目前為止,三坪村已發展農家樂260餘家(全鄉共510餘家),床位達11000餘張,旅遊從業人員達1300餘人,每年旅遊旺季,到中源鄉三坪村避暑旅遊的常住遊客多達1萬餘人。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據悉,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於2015年8月榮獲「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稱號,於2019年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當地政府為進一步規範農家樂發展,成立了中源鄉農宿文化鄉村旅遊協會,通過「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將分散的農家樂組織起來,並且統一制定農家樂收費標準和服務規範,組織開展集中培訓,進一步規範農家樂經營。

相關焦點

  • 江西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紮實推進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工作
    一切的變化源于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持續推進的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工作。今年以來,三坪村堅持以「黨建+」和「文化+」為引領,強化陣地整合、資源整合、功能整合、力量整合,打造了「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打通了服務凝聚、宣傳教育、組織動員的「最後一公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依託好山好水好風光,秦嶺山腳下的柞水縣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山水養護好 木耳銷量大濃眉毛,長方臉,四十出頭的陳慶海長得憨厚,話也直率:「在外打工掙得多,可開銷也大,一年剩不下幾個錢,照顧不上家,但是待在家裡又掙不到啥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王漫琪、張送稔  2020-07-23 揭西縣是如何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曹埠鎮直港村:立足「草甸土」資源優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曹埠鎮直港村:立足「草甸土」資源優勢 —— 做好糧食產業「大文章」 2020-08-1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黑龍江省伊春市溪水林場依託生態資源優勢...
    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記者毛更偉 馮志遠)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年來,黑龍江省伊春市溪水林場依託生態資源優勢,打造「農家小院」,鋪就「幸福大院」,在綠水青山間實現百姓「小康夢」。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固安縣林城村:從村民到市民的幸福轉變
    固安縣林城村依託豐富的溫泉資源和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通過「集體開發、村民入股」的新農村開發模式,將周邊7個村組團聯建,讓林城由一個普通鄉村變為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豆腐香自秦嶺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6日推出《豆腐香自秦嶺來》。2020-8-2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秦嶺腹地,雨後微冷的清晨,山水間的綠意愈發青翠。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就坐落在這九山半水半分田當中。
  • 鐘山:依託旅遊資源優勢 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過得好不好,生活見真曉。我縣聚焦特色產業發展,依託鐘山百裡水墨畫廊旅遊資源優勢,帶動周邊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走進公安鎮荷塘村委吉塘村,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別墅映入眼帘,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 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團走進桂林秀峰區
    「村裡旅遊旺,小康日子美!」 7月25日,由中宣部統一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廣西站活動走進桂林市秀峰區蘆笛三村,廟門前村的村民黎冬妹在家門口道出自己的幸福感言。7月25日,中宣部統一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丹東河口村:鴨綠江邊萬畝桃園助力村民小康...
    中國日報7月21日電(記者 張小敏 鄭伊然 吳勇)日前,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進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採訪當地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助力村民奔小康情況。依託自身優勢,河口村積極發展萬畝桃園和農家樂,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攝影 劉海東)當被問及「你認為的小康生活是怎麼樣的」時,村民王忠武說:「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健健康康的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心中的小康生活標準可能不一樣,但是我認為小富即安。現在政策好,只要肯出力,沒有苦日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2))
    原標題: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2)) 廣西百色,在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座玻璃觀景平臺內,一場直播正在上演。屋外,雲海縹緲,峰巒疊嶂;屋內,節目主持人、致富帶頭人、當地文化人共聚一堂、共話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夏溪村:真正讓小康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現在村裡不僅環境越來越好,休閒娛樂配套越來越齊全,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了,村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充實和美好。」胡雄容告訴記者,平日裡除了練習書法,她還喜歡約上朋友到村廣場唱唱歌、跳跳舞。在得知市老年大學教學點在村裡掛牌後,胡雄容和朋友組團報了名。胡雄容的生活是夏溪村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一個縮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生態旅遊是大灣村的全新增長點」,「我們決心實踐好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80後」的餘靜告訴記者。  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紅色底蘊和鄉村文化等優勢,大灣村積極推動「茶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村裡還引進企業開發「大灣民宿」,遊客絡繹不絕,催生了30餘家農家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缸調」的新韻律
    2020-09-03 04:30:31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從礦產資源型向文旅融合旅遊型轉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缸調」的新韻律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昱霖 張子諭 劉兵和郝付強一樣,這裡的居民正在享受著「礦產資源型城市」向「文旅融合旅遊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紅利,大步邁向小康生活。「空心村」變「藝術公社」張家樓村曾是磁州窯原材料基地,也是峰峰礦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走進張家樓村,這裡的院牆多以籠盔(燒制陶瓷的一種工具)、灰磚砌成,是北方瓷都傳統村落獨特的建築風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2020-08-26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陽曲縣的「世外桃源」六固村
    六固在陽曲土話中諧音是「祿固」,寄託著村民們期盼福祿滾滾的小康夢。然而,過去,由於交通閉塞、思想封閉,村民們守著綠水青山卻過著「窮日子」。孫建中和許多年輕力壯的村民們紛紛離開村莊外出打工。但因為沒文化、沒技術,生活依舊貧困,一家三口常常入不敷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四)黑松驛鎮:萬壽菊盛放迎豐收 村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四)黑松驛鎮:萬壽菊盛放迎豐收 村民喜摘「致富花」 2020-10-07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