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優勢
文化旅遊資源優勢: 崇仁建縣已有1429年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是「理學名城、紅色蘇區、機電基地、麻雞之鄉」,境內相山是「北帝派」發源地,具有發展文化旅遊的良好基礎。紅色文化、生態風光、溫泉養生、工農業觀光、研學教育、民俗體驗、節慶活動等各類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縣文物古蹟數量眾多,擁有省級溼地公園3處,1座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水利風景區。紅色文化、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處,全市唯一一個生態旅遊示範區源野山莊。另外, 崇仁縣既是傳統的糧食大縣、機電之都,麻雞之鄉、又是省級文明城市,為旅遊新業態的產生提供基礎條件,並帶動崇仁旅遊向低碳、綠色、生態模式發展。
地理區位優勢:崇仁縣位於撫州西部,距撫州中心城區半小時車程,距南昌1.5小時車程,福銀高速、向莆鐵路擦境而過,撫吉高速、撫八公路穿境而過,而吉撫武溫高鐵正在建設中,地理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旅遊作為休閒遊憩的方式之一,而靠近大城市附近的鄉村尤其會受到人們青睞,為崇仁發展休閒旅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產業基礎優勢:經過6餘年的建設,崇仁旅遊經濟已具備了一定的發展規模,為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另外,崇仁縣有旅遊規上企業兩個,分別是源野山莊和湯溪溫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源野生態山莊,國家3A級旅遊景區湯溪溫泉度假區、山鳳景區、古塘紅色旅遊點、順源山莊;有江西省3A級鄉村旅遊點山斜休閒園、歐倫特葡萄酒文化創意園、綠康生態山莊、飛翔果業生態山莊和文和生態山莊等共15家;華僑大酒店創評為三星級涉外旅遊飯店。全縣共有上檔次的賓館酒店、特色農莊飯館20餘家,國內旅行社3家,旅遊線路有山水觀光遊、溫泉養生遊、教育拓展遊、宗教朝覲遊等一日遊、二日遊。
觀念轉變優勢:當前,我國已進入大眾旅遊時代,發展全域旅遊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旅遊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發展,已確立旅遊強省戰略。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旅遊強省戰略部署,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旅遊強市、全市旅遊發展如火如荼,在全省異軍突起。近年來,崇仁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圍繞市委提出的構建「一區一帶六極」(城區核心區、環城旅遊經濟帶、六個全域旅遊發展極)旅遊發展大格局,發揮崇仁「綠、古、紅」資源優勢,發展全域旅遊培育新興支柱產業。
二、避劣勢
周邊區域旅遊競爭加劇。崇仁旅遊經濟發展,面臨3小時經濟圈客源地旅遊發展的挑戰,也面臨宜春、南昌、吉安、九江等周邊市的競爭,吉安打造紅色旅遊圈,宜春打造溫泉度假區,九江打造康養聖地,周邊其他各縣對旅遊產業也高度支持,旅遊發展資金都在1000萬以上,投入比例較大發展很快,對崇仁縣構成比較大的競爭壓力,會形成「截流」效應。同時崇仁縣面臨嚴峻的同類旅遊資源產品競爭威脅(如臨川的仙蓋山、南豐的桔都沁溫泉,南城麻姑山、黎川瓷器),無論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度假資源、工業資源等,如果沒有高水平的策劃或規劃,盲目追隨或效仿,不突出產品品質和文化特色,就可能淡化崇仁縣的資源優勢,降低產品競爭力。
旅遊優質旅遊產品少,帶動作用不強。缺乏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從旅遊產品結構看,一般產品多、旅遊精品少,觀光產品多,度假產品少;從收入結構來看,需求彈性較小的住宿、餐飲、交通、遊覽比重較大,需求彈性較大的購物、娛樂比重小,遊客逗留時間較短,人均消費低,帶動作用發揮不夠;從旅遊企業發展看,產業化、集團化的龍頭旅遊企業少,總體素質不高,缺乏實力和競爭力; 沒有形成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旅遊產品和旅遊集散中心,對周邊旅遊帶動性不強。城鄉景點道路窄、行車難、停車難,可進入性差,缺乏方便遊客諮詢、購物、娛樂、休閒的文化旅遊綜合體。
旅遊發展環境還需優化。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較為落後,不適應產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要求;部分景區、鄉村旅遊點可進入性較差,通往景區景點的道路、村鎮環境需進一步治理;旅遊人才隊伍匱乏,從旅遊管理機構到旅遊企業,都存在人員少、素質低,人才斷檔,不能適應或滿足發展需要的嚴重問題,制約著旅遊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三、怎麼辦
(一)重點工作
1.強化規劃引領。立足全域旅遊、優質旅遊發展要求,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崇仁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堅持總體規劃與分區推進相結合、項目開發與品牌創建相結合,著力打造精品旅遊景區、景點,配套制定旅遊產品、旅遊公共服務、營銷推廣等專項規劃,推進廁所革命。充分利用崇仁「兩山」(相山、羅山)、「兩水」(神龍湖、湯溪溫泉)、「兩園」(源野生態教育樂園、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四古村」(塅家車、華家、浯漳和諳源村)等旅遊資源基本分布在交通幹線沿線的優勢,精準定位、科學謀劃崇仁旅遊精品線路,做好品牌營銷,打造休閒旅遊帶,做深做透崇仁旅遊特色。
2.實施精品帶動。依託獨特自然山水、特色產業、鄉土文化等資源優勢,堅持以「遊」為龍頭、以「鄉」為基礎、以「農」為根本、以「樂」為目的,加快推進源野山莊、湯溪溫泉、山鳳景區特色旅遊品牌項目建設,以相山旅遊開發為引爆點,帶動崇仁全域旅遊發展建設, 優化旅遊產品供給,帶動旅遊產業聚集區建設。
3.塑造知名品牌 。構建旅遊品牌形象,圍繞「尚理崇仁,巴山寶水」形象定位,整合 營銷資源,創新營銷方式,對重點景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品牌認知度、影響力。同時,立足市場需求,加大旅遊產品整合力度,著力培育研學教育拓展遊、溫泉養生遊、休閒觀光遊、道教探秘遊等旅遊線路。
4.完善旅遊網絡。交通是影響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快崇仁縣至相山公路,郭圩至虎毛山水庫旅遊公路、遊坊至相山道觀旅遊公路、河上至順源山莊,三山至羅山等公路的建設與提升,推進 5A 景區通高速、4A 景區通一級公路、重點旅遊景區開通旅遊公交車目標實現,提高景區的可進入性。建設國省幹線公路、旅遊專線公路構成的旅遊交通主幹道及通往景區、景點的支線公路組成的交通網絡。
5.加強產業融合。結合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積極運用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共融」的特色小鎮理念,科學謀劃,統籌規劃建設一批聚合產業、文化、旅遊、社區等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深入挖掘變電設備產業文化,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建設變電設備小鎮,依託變電設備產業博物館,舉辦好中部地區變電設備產業高峰論壇,打造「工業研學遊」基地;深入挖掘崇仁麻雞美食文化,舉辦好江西·崇仁麻雞美食文化旅遊節,完善提升山鳳小鎮,突出崇仁麻雞特色文化,力爭創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依託源野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成一個以才子文化為核心,集田園生活、研學教育、農業產業、電商物流、養生養老、文創科技、趣味萌寵、軍事體驗、婚慶服務、水樂狂歡、民宿度假、特色演藝、鄉村美食為一體的全體驗式的產業型鄉村迪士尼小鎮。依託湯溪溫泉旅遊度假區,規劃建設溫泉養生養老及旅遊特色小鎮,打造溫泉特色養生養老基地。
(二)幾點建議:
1.進一步加大政府主導力度,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崇仁縣第二大支柱產業,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督導考核機制,將旅遊業發展和旅遊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加大獎懲力度。
2.發揮旅遊發展產業領導小組作用,讓相關部門優先對崇仁縣最有資源潛力、最有投資價值、最能實現突破、最能帶動區域經濟,產生顯著影響力的健身、休閒、度假的旅遊目的地給予重點支持,從而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3.在縣規劃建設歷史文化街區,應包括文化旅遊景觀、文化旅遊街區、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商品展示中心、旅遊集散中心、五星級酒店(民宿)、特色美食街等,建設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古城旅遊綜合體,提升城區旅遊吸引力、競爭力、帶動力。
4.建立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市場化運作,由文化旅遊產業主導發展;加快旅遊企業集團化發展,推動各類文化旅遊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文物、紅色等相關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與拓展,加快文化旅遊發展。
只要圍繞市委提出的構建「一區一帶六極」旅遊發展大格局,充分發揮崇仁區位和文化特色優勢,以「融入南昌、對接海西、振興蘇區」和主動融入長三角為目標,加快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建設,以相山景區開發為引爆點,帶動全域旅遊大發展,就一定會將崇仁打造成南昌大都市圈撫州休閒片區的重要引擎和市場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