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個「愛哭鬼」?父母的育兒之路,真的太不容易了

2020-12-13 文竹媽媽

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嗚哇嗚哇」,孩子又哭啦!

為什麼孩子的眼淚好像流不完,源源不斷地從眼睛裡洶湧而出?

為什麼孩子哭了這麼久,嗓子不僅沒有變啞,哭聲反而更加尖利了?

為什麼我的孩子,動不動就哭?

......

一些父母面對嚎啕大哭的孩子,恨不得堵住自己的雙耳,來一個「耳不聽為靜」。

當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愛哭鬼,父母要操的心可不比那些操心孩子調皮搗蛋的父母來得少,光是讓孩子停止哭泣,就感覺去了自己的半條命呢。

不少父母發自內心地吶喊:有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到底怎麼樣才不會養出一個「愛哭鬼」,逃離整天魔音灌耳的生活?

不得不說,當孩子是一個愛哭鬼,父母的育兒之路真的很不容易。

01孩子是個「愛哭鬼」,有何負面的影響呢?

·孩子的性格變得脆弱

如果孩子動不動就哭,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哭鬼」,說明孩子的性格正在往脆弱的方向發展。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玻璃心」,稍微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夠讓孩子的眼淚像瀑布一樣止不住。

如果孩子的性格變得脆弱,那麼他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相對應的也會減弱,對於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孩子無法正確排解負面情緒

如果孩子遇到事情只會用哭泣來解決問題,而沒有其他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會導致孩子遇到事情無能為力,只會用淚水來當做寬慰自己的物品。

如果孩子無法正確排解負面情緒,這個過程中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痛苦。

淚水流得越多,孩子的心中就越痛苦,因為這是對自己無能的而留下的眼淚。

·損害孩子的視力

常常哭泣的孩子,與其他的同齡人相比,孩子的視力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因為經常哭泣的話,會讓眼壓升高,出現酸澀、畏光的情況,而且在哭泣的時候孩子喜歡用手擦拭眼睛,不注重眼部的衛生,導致眼睛的健康出現了問題。

如果孩子哭得太久,眼球的肌肉時刻處於緊張的狀態,容易造成視線模糊,視力下降的情況出現。

總的來說,經常哭泣對於孩子的眼睛傷害很大。

·過度哭泣導致頭疼

《BBC科學聚焦(BBC Science Focus)》雜誌中,曾發布說:「長時間的哭泣也會使您的面部肌肉保持工作,並且乳酸和肌肉疲勞的其他代謝副產物會積聚。這些化學物質沒有那麼容易被衝走,因為你的臉部周圍的血管也因為哭泣受到面部肌肉收縮的約束。由此產生的炎症和神經刺激就很可能轉變成你感受到的頭部鈍痛了。」

所以說,過度的哭泣還會導致孩子出現頭疼的情況。這種頭疼的威力超乎我們的想像,讓人十分難以忍受。

02為什麼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

·沒有學會其他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

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額「愛哭鬼」,其實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孩子沒有學會其他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

所以他只能夠選擇最為簡單,但是很傷身體的一種方式——哭泣。

如果孩子能夠學會用運動、玩樂、冥想等方式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相信孩子絕不會選擇哭泣。

·通過大聲哭泣引起父母的關注

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是因為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每當自己哭泣的時候,都會引來父母的關注,這種方式逐漸成為了孩子吸引父母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孩子長大以後,父母不僅僅要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還要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難免有是會忽略孩子,導致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到滿足。

所以為了引起自己父母的注意,孩子就採用了最常用、也最為有效的方式——用哭鬧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想要用「眼淚」情感勒索父母

有的孩子哭泣是有目的的,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溺愛孩子的家庭當中比較多。

因為孩子懂得,只要自己一哭,疼愛自己的長輩就會無條件地妥協,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滿足自己的需求和願望。

對孩子來說,眼淚是他最佳的進攻武器,這一利器一旦祭出,父母都要無條件投降。

所以,有的孩子會用自己的眼淚來情感勒索父母,要求他們滿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所以,父母可要小心,別被孩子的眼淚迷惑了。

·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遇事就哭

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鼻子,除了上述的幾種原因以外,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心裡比較脆弱。

這種狀態導致孩子一遇到事情就忍不住大哭。

被嚇到了也哭、被父母責罵也哭、不小心摔倒了也哭......因為脆弱,所以小心靈經不起大風大浪,動不動就哭出聲來了。

03孩子動不動就哭,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

·幫助孩子尋找其他排解方式

如果孩子動不動就哭,可能是排解的方式比較稀少,無法利用其它方式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但是經常哭泣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尋找其他的排解方式。

比如說給孩子買一些壓力球、讓孩子學會運動、聽聽音樂等方式,平靜自己心中躁動的情緒。

·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愛哭,可能是因為抗挫能力不高,所以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很有必要。

想要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認識挫折,體驗挫折,讓孩子擁有面對失敗的能力。

還要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多多鼓勵孩子,正確引導孩子面對挫折。當孩子的抗挫能力得到提升,就不會動不動就哭鼻子啦。

·培養孩子堅強的品格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寶寶,培養孩子堅強的品格很重要。當孩子失敗的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告訴他「不要哭,你能行」。

幫助孩子樹立面對困難的信心,還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

當孩子擁有堅強的品格,無論遇到什麼大風大浪,都不會用哭泣的方式解決問題了,因為他知道哭是最無力的,弱者才會使用的方式。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京華煙雲》姚父育兒:為何懂得因材施教的父母,養出優秀的孩子
    似乎父母的模樣,決定了孩子的未來。身為家長,我們總是有著一顆盼兒成才的心,可是育兒之路哪裡簡單?我們要越過太多的荊棘,我們涉過河流,我們翻過高山,可是依然面對無數難題。最近重溫2005版《京華煙雲》時,我才發現原來姚家大家長姚思安才是真正的育兒高手,他是名門望族出身,對待孩子卻講求平等,他認同孩子的不完美,善於發掘每個孩子特有的優點。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對中國夫妻的育兒實錄為什麼能打動600萬父母?
    如何幫孩子找到有熱愛、有堅持的課外課狀態?如何引導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養成健康獨立的人格?作者夫妻倆著眼於一雙兒女的教養,重點回顧小學五年級兒子的成長曆程,真實分享他們育兒路上遇到的坎、繞過的彎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幾十個小故事,筆觸幽默溫暖,其中自然流露著為人父母的甜酸,能讓每一個家長會心一笑。家長們在茶餘飯後輕鬆翻閱幾頁,或許就能解答心中的困惑,緩解育兒路上的焦慮。
  • 《第五人格》愛哭鬼穿戴點金皮膚試玩!技能不輸於初代火影木遁?
    《第五人格》試玩穿戴點金皮膚的愛哭鬼!酷炫技能堪比樹界降臨?《第五人格》愛哭鬼穿戴點金皮膚試玩!技能不輸於初代火影木遁?非對稱性對抗競技手遊《第五人格》全新監管者愛哭鬼已經上線,玩家們如果有幸抽到第六賽季精華三裡面的限定金皮點金即可免費解鎖這位身材嬌小的全新監管者!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豬媽媽的三個育兒妙招,你看懂了嗎
    編輯:邱寫寫教育孩子的路上充滿了泥濘和荊棘,即便爸媽們曾經信誓旦旦,認為自己一定能成為新時期亦師亦友的好父母,可真的等到熊孩子撒潑的時候,爸媽們還是忍不住一秒破功。「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豬媽媽的三個育兒妙招我們總是吐槽熊孩子難帶,尤其是當孩子看過動畫片以後,反覆去模仿動畫中的「沙雕」行為,讓爸媽們忍不住「捂臉哭」。
  • 孩子睡覺時容易踢被子,特別容易著涼感冒,父母應該怎樣做?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天氣逐漸變冷之後,孩子的睡眠就成了很多父母都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有很多孩子在冬天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踢被子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讓很多父母都感覺到非常擔心,比如小麗最近就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晚上踢被子著涼
  • 天才孩子值得期待嗎?看看13歲拿碩士的他,父母育兒「大忌」別犯
    據了解在上了大學之後,他習慣了被人追捧的生活,再加上因為性格上比較孤僻、高傲,所以他變得特別虛榮和自私,對父母也沒有任何的孝順之心。而且還有相關媒體查到,他曾經為了在北京買上一套房子,逼著他自己父母,卻只能讓父母租房住,父母開始為孩子的未來發愁。因為除了「學習」,他好像真的「一無是處」!
  • 4個所有父母都應學會的育兒理論,運用得當就能培養出優秀孩子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只要父母有心將孩子教育好,並掌握一定的方法,即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庭經濟條件不優越,也同樣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來。今天,我們來說說父母都應該學會的4個育兒理論:1、人際期望效應:對孩子積極的認可和期望,能帶來更好的結果人際期望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源自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個實驗: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對18個班的學生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 公布育兒經:三個妙招搞定難帶寶寶
    對媽媽們來說,懷胎十月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寶寶出生後的養育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寶寶的成長階段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特別是有些階段,過程足以讓人心力交瘁,熬過了才算順利通關。寶寶出生後,這幾個階段一定要重視起來。
  • 0~6個月寶寶養育,要避開哪些誤區?新手父母早學習,輕鬆育兒
    因此,在寶寶6個月之前,我踩過很多「坑」,例如:月子裡就給寶寶把屎把尿;寶寶一哭鬧就餵奶;寶寶三個月就添加輔食了。還好,生二胎前,我通過書本和網絡學習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二寶出生後,我避開了這些育兒誤區,實現了科學,輕鬆育兒。那麼,0~6個月的寶寶,要避開哪些育兒誤區呢?
  • 家庭考試題出爐,多半父母都答不及格,專家:育兒前先育己
    通過數據統計顯示,有超過半數的父母考試不及格,這讓在育兒方面很自信的家長們覺得有些沮喪。對此,專家表示,教育其實是一個父母育兒先育己的過程。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們首先應該約束好自己。 在答題的過程中,家長們也對自身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新手父母的育兒36計
    剛好最近看到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裡面總結了三十多位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40個問題。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書裡的很多問題,也正是我家孩子經常會遇到的,雖然我也經常在解決這些問題,但卻從而沒有總結過。這次正好趁著這個機會,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書裡所講到的方法,希望可以給各位新手父母一些幫助。
  • 這幾個場合真的不適合喊孩子的小名,孩子尷尬,外人也不舒服
    作者:寶寶知道 暖心媽咪瞹果果孩子出生後,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取小名,這樣不僅有寵愛的意思,而且在家裡叫起來也更加親切。身邊就有不少朋友表示,為啥父母沒給自己起暱稱,就連室友老公朋友都不叫自己大名的,為什麼父母要那麼嚴肅的喊自己,有時候甚至會懷疑是不是他們根本不愛自己。
  • 生活是條河,父母的選擇在上遊,育兒在下遊
    向我提問的父母通常希望在「管」孩子方面獲得解法:或是怎麼教育自家孩子,讓他面對大孩子時強大起來,或是怎麼引導大孩子不欺負小弟弟小妹妹。說實話,兩樣我都沒辦法。當然,現在情況不同,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大人對孩子的關注,會比幾十年前高很多,而且很多父母都會學習育兒理念,知道得多了,就不免擔心孩子被大孩子「欺負」,會影響個性和心理。
  • 育兒的過程才發現:孩子教會我的,原來比我教孩子的更多
    爸爸為了哄腸脹氣哭鬧的孩子,抱著快速滿屋走圈圈大半個晚上。從完全不會抱孩子、怕抱孩子,到駕輕就熟一手扛一個。爸爸知道了媽媽的不容易,明白家裡老人為我們承擔的辛勞,比媽媽更多說起:「養育孩子只是孩子父母自己的事情和責任。
  • 父母分享育兒假期 共同分擔生育責任
    在昨天的大會發言上,來自婦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臧晨發言時建議,深圳應設立「父母分享育兒假」,鼓勵父親休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育兒假。 「二孩政策放開後,產假延長,進一步加劇了就業中的性別歧視。」臧晨表示,生育的機會成本不應只由女性個人或用人單位承擔,而要通過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統籌多元責任主體,共同分擔和解決。國外的做法是設定「父母分享育兒假」,讓男性分擔部分的育兒責任。
  • 請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外界的風雨與挑戰,是孩子必經的風景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成家立業,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概括了諸多普通人一生的軌跡。可是隨著小琳一天天長大,小琳的媽媽意識到,再好的生活也不能讓孩子變得沒有鬥志。因為小琳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多人的幫助,很小的時候她非常喜歡哭,小琳的媽媽以為是父親不在了,她覺得難過,也就盡心的哄孩子。可是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孩子仍然把眼淚掛在臉上,被別人叫著「愛哭鬼」的外號。
  • 過年帶孩子外出,孩子容易在6個場所丟失,家長做好4個準備工作
    2019年底,才終於重新檢測DNA,這才得以和父母團圓。女孩終於和父母見面了,走過的區區10步,卻走了整整27年。女孩吃著母親遞過來的大草莓,說小時候就愛吃。看到這個場面,不禁淚目,這遲來的一天太不容易了。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第一個家庭:一個三口出遊,兩個年輕的父母,在充氣城堡外面,自顧自地聊著天,對於孩子的呼喊,都不怎麼搭理,偶爾只是簡單回應一下,還說趕緊去玩,不晚我們就回家了。本來興致盎然的小傢伙,慢慢地卻沒有多少玩樂的興致了。
  • 老人太「長壽」對子女是好是壞?容易暴露4個問題,多數人都認同
    小麗的奶奶今年已經80歲了,雖然身體健康,但是卻時常像小孩子一樣耍性子,動不動就要和小麗的父母發脾氣。看著老人越來越像小孩一樣,小麗和父母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老人這麼大年紀了,只好順著老人的情緒走。小麗和父母奶奶同住,平時只有媽媽在家照顧奶奶,時間長了兩個人也有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