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致遠艦」複製艦將重現甲午海戰古戰場
當年致遠艦全景。(圖片轉自:京華時報)
7月19日,在遼寧丹東東港,工人正在按照1:1的比例分段復建致遠艦。(圖片轉自:京華時報)
致遠紀念艦正在緊張建造。(圖片轉自:京華時報)
新華網瀋陽8月2日電(徐揚、郭毅)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率「致遠艦」與日本軍艦在黃海上激戰5小時,直至彈盡受創,終被日軍魚雷擊沉,同艦官兵246人殉職,僅7人生還。120年後,「致遠號」的複製版將重現甲午海戰古戰場,該船耗資3700萬元,由民間籌措。
中日甲午黃海海戰戰場,就在今天丹東港外不遠處的海域。記者近日來到遼寧丹東港近海處的空地上,一架長約80米的軍艦雛形初現,複製艦已完成主體4段的拼接,還有4段船體正在焊接,預計9月中旬全部完工下水。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北洋水師將士後人來到丹東港,參觀正在複製建造的「致遠號」巡洋艦。
丹東港外的大鹿島海域是當年中日甲午海戰的主戰場。今年初,丹東港公司在大鹿島海域航道清淤日常作業時,打撈上來一片船體殘片,經鑑定屬於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戰艦。1894年,清朝北洋水師「致遠」「經遠」「超勇」「揚威」等艦船均在此海域被日軍擊沉。
「致遠艦是北洋水師最先進的軍艦,愛國將領鄧世昌就是『致遠』艦的管帶。」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關捷教授說。
面對正在複製的「致遠艦」,北洋水師「廣乙艦」管帶林國祥後人林其浩說:「以前只是在資料圖片上看到『致遠艦』,現在終於見到了『真容』」。
「我們不僅要紀念甲午戰爭,更要通過紀念甲午戰爭總結經驗教訓」,北洋水師「靖遠艦」幫帶劉冠雄的曾孫女劉景瑞說。
也有一些群眾對於復原「致遠艦」抱有不同意見:與其再造,不如打撈;社會資金也不能用於修建假文物,要流向更有用的地方。
北洋水師倖存將士周維屏的孫女周良屏說:「如果把當年的『致遠艦』打撈上來,放在博物館裡該多好啊!」
事實上,早在1997年,中國就在丹東海域啟動了打撈「致遠」等艦船的項目,並成立了打撈指揮部,但由於種種原因項目擱淺,至今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