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澳門:感受藏在飲食中的歷史與文化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澳門美食文化「學貫中西」、「通古博今」,有舉世無匹的菜式,「土生葡菜」堪稱一絕,一方美食天地令人嚮往

  古訓有道:民以食為天。但中國人從來沒有像如今這樣對於吃如此青睞,如此講究。中國飲食文化、飲食時尚大有席捲全球之勢!在澳門的大街小巷,除了到處可見的粵菜酒家外,還能嘗到京菜、川菜、淮揚菜、法菜、葡菜等中外名貴菜餚,特別是經澳門人改良的「土生葡菜」,堪稱一絕。澳門菜已經變成最能體現文化包容的美食譜系,更成為吸引大批中外遊客的旅遊特色項目。

  匯聚中西南北特色

  許多外地人對澳門人有句評價,叫作「澳門人不怕請客」,意思是說澳門人請客人吃飯,決不會為請吃什麼飯而發愁,保證會讓你吃到獨具特色、別處沒有的菜餚。因為,澳門可謂薈萃了中西南北的美食,在這裡不僅可以品嘗到正宗的葡國菜,還可以吃到澳門菜、廣東菜、上海菜、日本菜、韓國菜和泰國菜。如果還是偏愛中國菜的話,澳門的很多酒樓都應有盡有,從傳統的燒雞、蒸魚,到特色的北京填鴨、魚翅湯、燒乳豬,還有蝦餃、燒賣、粉果之類的點心,盡可大快朵頤。位於新馬路附近的福萊新街一帶的中餐館最為出名。想找個經濟實惠的地方換換口味,可以去小食店嘗嘗各式粥品、粉面、雲吞水餃、薑汁撞奶等,花費不多就可飽餐一頓。素食主義者還可以到菩提禪院吃一頓清淡的素菜。入夜,澳門半島舊城區裡許多風味店、燒烤店火爆得很。香氣四溢的牛雜湯、雞腿、牛肋骨、鵪鶉、羊肉湯等應有盡有,令人回味無窮。日前,筆者應《澳門日報》常務副總編陸波先生之邀,專門到青草街根記輝盛野味火鍋店品嘗羊肉火鍋。這家有20多年歷史的店鋪很是簡陋,然食客雲集。其羊肉火鍋別具特色,用海南省的東山羊做料,配以黑蘑菇、蒜苗、蒜瓣等,肉鮮嫩無比,湯越喝越想喝,連我這個吃羊肉長大的人也是頭一次體味到無可比美的可口。近年來十分流行的臺灣式茶坊,大多集中於"新橋區"和"新口岸的帝景苑區"。集中在皇都酒店附近一條叫二馬路的街裡的泰國菜館,特色菜有富貴魚、醃雞腳、炸蝦餅等。吃得盡興了,回去的時候還想給家人帶點的話,可以在中區新馬路到清平直街一帶的餅家,買些雲吞水餃、杏仁餅、蛋卷、薄脆、花生糖、雞仔餅、肉乾等小吃,可不要小看它們,這些都是超過半個世紀歷史老餅家的產品,是祖傳的手藝,甜鹹膠合,甘香酥脆,令人齒頰留香。

  酒吧、咖啡室或露天茶座可算是另一種選擇。在午餐後,不少人喜歡到咖啡室或露天茶座喝一杯濃濃的咖啡驅趕倦意。有時間的遊人在咖啡和閒情的伴隨下度過一個慵懶的下午,真是讓人羨慕。例如在板樟堂街就有不錯的葡式咖啡室,裡面還有種類繁多的葡式甜點、糕餅。或者到著名的葡式蛋撻店去,在這裡經常看見人們不顧燙嘴,津津有味地吃著香酥帶脆的葡撻。澳門酒吧的種類多樣,有五星級酒店裡的豪華酒吧,也有可開懷暢飲的本地酒吧,更有音樂酒吧,客人可以隨著非洲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近年來,葡式咖啡室也成為澳門新興的飲食場所。較著名的咖啡室集中在板樟堂一帶和南灣馬統街一帶。在這些咖啡室不但可品嘗到風味獨特的咖啡、茶和酒,還有裡斯本式的點心及甜品。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菜式

  葡萄牙統治澳門四百多年,在餐食方面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一般外地客人頭一次來澳門,澳門人必定會以澳門的品牌餐--葡國餐宴請客人。而所有吃過葡國餐的外地人,都能接受並喜歡吃。因為澳門式葡國菜的煮法和材料是兼收並蓄了葡國、印度、馬來西亞及中國粵菜的烹飪技術,對原來的葡國菜經過改良,取長補短,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菜式。像咖哩蟹、非洲雞、蒜蓉辣大蝦這幾道招牌菜,就能吃出中西合璧還外加點南洋風味的特色。除了澳門式的葡國菜,澳門也保留了道地的葡國菜,如焗鴨飯和馬介休、烤沙丁魚。焗鴨飯是道限量供應的功夫菜──把新鮮鴨子醃入味後烤四十五分鐘,骨架拆下來煮高湯,再用高湯煮米飯,最後把又燒過的鴨肉埋進飯裡上桌。鴨肉的香味絲絲入飯,是葡國菜中很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一道。馬介休則是葡萄牙餐桌上最常見的主角,據說它在葡萄牙可以變化出上千種食譜。其實馬介休就是鹹鱈魚,而且越地道的葡萄牙餐廳口味越鹹。澳門餐廳中常見的馬介休菜單有馬介休球、薯絲炒馬介休和燒馬介休等,必須將從葡萄牙進口的馬介休放在每天換兩次的清水中泡三天去鹹才拿來料理。還有葡國雞、燒醬豬手、青菜湯、葡國臘腸等。

  葡國餐不僅菜餚美味獨特,而且很注重餐館的情調,大都古樸典雅,頗具懷舊色彩。如位於內港碼頭附近的海灣葡國餐廳,歷史悠久;位於崗頂平地的Macau Club餐廳,建於一八七三年的歌劇院內;建於一八七○年的陸軍俱樂部餐廳,都是很有情調的葡國餐廳,是品味葡國餐和葡國文化的高雅去處。還有更多供普羅大眾進餐的地方,如小飛象葡國餐廳、新口岸葡國餐廳等,常常是座無虛席。

  藏在飲食中的歷史與文化

  從飲食的角度品味澳門,也許對其中西文化交匯的感受會更直接更鮮明一些。與內地城市相比較,澳門各類西式餐廳不少,其中名氣很響的位於葡京賭場內的法國餐廳,具有享譽世界的水準。廚藝蓋法國、有"世紀名廚"之稱的羅布松先生任該餐廳主理,他精心製作的兩道一流大菜--白松露菌和黑松露菌,據說是法國飲食中享有最高榮譽的頂級菜餚,既完美保留食物原有的鮮味,又使各種味道和諧共存。而使該餐廳名聲大噪的另一個原因,是其酒庫中那上千款的藏酒。一走進法國餐廳,就見一個用24K金做骨架的具有恆溫及恆溼設施的玻璃酒櫃,裡面擺放著來自法國、英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國家的各種名酒佳釀,亦包括多種收藏極品,如一九四五年出產的法國名酒,一瓶售價6萬元港幣;而一瓶一八四七年生產的法國甜酒,售價竟高達16萬元港幣!整個餐廳無論其豪華程度,還是消費檔次,顯現出是一個專供上流社會人士聚餐的地方。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在澳門河邊新街一帶還有大排檔,完全是另一番風味。這些大排檔其中不少都臨馬路邊露天而設,且都營業至深夜,如楊六牛雜鋪,很多本地人來這裡品吃,旨在新鮮熱鬧,平易近人。尤其到冬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火鍋,儘管北風在耳邊呼嘯,但身心還是覺得暖融融。所以客人們都喜歡在這裡把酒談天,盡興才離去。此外,在福隆新街、議事亭前地和新馬路一帶都有知名的甜品店,經常擠滿了排隊的人,他們不介意等多久,只為吃上香滑的燉蛋、雙皮燉奶。在糖水店裡,店家們根據不同季節,調製出各種滋潤養生的糖水、馬蹄沙加鮮果、雪耳燉木瓜、核桃露、椰汁杏仁糊、紅豆沙……花樣百出。澳門還有不少專賣咖哩美食的麵館,撲鼻的咖哩香氣、爽滑的麵條加上美味的配料,刺激著人的食慾。由於東南亞的華僑來澳門落地生根多聚居在三盞燈一帶,所以在這裡可吃到地道的東南亞麵食。

  陸波先生對澳門的飲食文化痴迷極了,且名聲遠揚。多年來他利用業餘時間跑遍了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餐館,把吃飯變成一種文化追求,每有所得,必寫成文章。他的體會是,飲食文化最能明白無誤地映襯出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形態,展現出中西交融多彩的地域特色,反映出澳門人豐富的人生追求。如今,他將近幾年所寫關於澳門獨特生活情趣的文章集納成書,竟達幾十萬字之多!陸先生有一句戲言:人在社會上,兩種朋友必須交,一是廚子,二是醫生。真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箴言! (摘自香港《紫荊》雜誌;作者:曾 坤)

相關焦點

  • 藏在澳門飲食中的歷史與文化
    澳門美食文化「學貫中西」、「通古博今」,有舉世無匹的菜式,「土生葡菜」堪稱一絕,一方美食天地令人嚮往古訓有道:民以食為天。但中國人從來沒有像如今這樣對於吃如此青睞,如此講究。中國飲食文化、飲食時尚大有席捲全球之勢!
  • 凝固歷史記憶 見證文化交融——感受澳門獨特的博物館文化
    新華社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章利新 王攀 王晨曦)在澳門,無論是流連於廣場還是漫步在小巷,400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的痕跡俯拾皆是:西式教堂挨著中式廟宇,不同宗教的墓地共存……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門歷史文化面貌的顯著特色。
  • 澳門飲食:澳門的葡國菜
    澳門地方不大,卻是一個飲食文化十分發達的城市,目前全澳門約有300多家較具規模的酒樓、飯店和西餐廳,至於遍布大街小巷的大排檔、甜品屋、小吃店就更多了,來澳門旅遊,中西美食可令你大飽口福。     澳門的中國菜主要以粵菜為主,此外還有川菜、京菜、滬菜等,由於這些菜式在內地極為常見,所以未見有什麼特色。
  • 吃:不同的文化交錯,品嘗澳門美味的葡國菜
    澳門地方不大,卻是一個飲食文化十分發達的城市,目前全澳門約有300多家較具規模的酒樓、飯店和西餐廳      澳門被葡萄牙統治的歷史有400多年,>因而論起「吃在澳門」不得不提葡國菜。西紅柿配以咖喱粉燴制而成,過程也頗講技巧,此菜有淡淡的鮮辣味,很可口,若將雞和湯汁拌在米飯中同吃
  • 漫步澳門街道,感受澳門文化底蘊!
    漫步澳門街道,感受澳門文化底蘊:珠三角人民有句話:「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一語道出澳門街巷的與眾不同。
  • 福建沙縣小吃將赴澳門開展飲食文化交流
    中新社福州7月4日電 (張羽茅露姬)記者4日從沙縣縣政府獲悉,有著中華飲食文化「活化石」之稱的沙縣小吃,將於7月8日至10日組團參加澳門國際品牌連鎖加盟展,同時在澳開展沙縣小吃推介品嘗會等活動,藉此在澳推廣沙縣小吃,加強兩地飲食文化交流。
  • 旅遊風光:澳門,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歷史名城,美輪美奐,精彩紛呈
    在很多人心中,澳門是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城市,和很多人一樣,在接觸它之前,所有與它相關的事物都顯得很陌生,只有到那裡旅遊之後,親身感受它發展的心酸歷程,才知道它的美。記憶中的澳門只記得當初是一個小漁村,以至於後來發展成聞名世界的賭城的樣子,感覺上有些模糊了。
  • 漫步澳門老街,感受她的滄桑歷史
    紙醉金迷、奢侈浮華、一擲千金……當你想起澳門這座城市的時候腦海中難免會浮現出上面的形容詞。但倘若你仔細品味澳門後, 又會發現,浮華的背後,澳門是一個具有強烈懷舊感的城市,迷人的街道、葡國風格建築、寧靜的教堂。。。人情味與懷舊感充斥著整個城市。
  • 獨具魅力的澳門飲食,一起來品嘗吧!
    在葡萄牙長達四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影響下,粵式飲食文化與葡國飲食文化發生激烈的碰撞,澳門人民以他們的包容性,汲取了西方飲食文化之精華,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澳門飲食文化。僅從澳門飲食文化的發展角度來說,葡萄牙人的確功不可沒,他們帶來的歐式烹飪技巧,大大豐富了今日澳門美食的內涵。
  • 澳門歷史城區,多元文化鑄造的世界遺產
    歷史總是沉重的,讓我們去感受一下澳門的多元文化!16世紀,葡萄牙人懷著殖民和貿易目的遠涉重洋來到了澳門。藉故登岸後,葡萄牙人又獲得了澳門的居住權,當時的明朝政府將澳門半島西南部的一塊區域劃給葡萄牙 人居住。
  • 到澳門感受獨特的中西文化
    能夠滿足一家老小不同需求的地方,澳門就是不錯的選擇。 提到澳門,總會讓人誤解為紙醉金迷的地方。其實不然,在這座城市裡,還蘊藏著它獨有的中西文化。帶著孩子,還能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而老人們也可以在酒店裡享受各種娛樂設施,不用擔心旅行的疲憊。
  • 尋味澳門,藏在小巷裡的那些晨間風味
    澳門,一座中西文化融合程度較高的城市。 由於特殊的殖民歷史,這裡的早餐不僅保留著粵式的早點傳統,也融合了葡式、西式甚至東南亞的地域風味,由此形成了中西融合的早點文化。 在澳門,人們通常不會擔心請客沒地兒去。
  • 品嘗八廓街美食 感受西藏飲食文化
    中國西藏網訊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可見在中國這樣一個重視「吃」的國家飲食的地位。逢年過節、喜慶弔唁、親族聚會、好友相逢、送往迎來,乃至辦一切有眾人參加的事,似乎都離不開吃。
  • 在澳門歷史建築中,見證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跡
    最佳方法就是帶上《儂家正住蓮花地——澳門歷史建築文化解碼》,以及來廣州購書中心聽作者黃文輝先生的傾情講座啦!為什麼黃文輝先生的講座和書是了解澳門歷史建築的最佳方法?因為黃文輝先生是澳門歷史建築申報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工作的重要參與者。
  • 澳門歷史城區,感受鮮明的多元交融的文化氛圍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個聞名中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建築群,它是由許許多多歷史悠久的建築所組成的一個建築群,它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整體的一個建築群是以舊城區為核心的,在建築上也記錄了世世代代所發生的印記。
  • 海外華媒代表走進四川 感受古蜀文明及川菜飲食文化
    來自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緬甸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深入了解古蜀文明以及川菜飲食文化。海外華媒代表在成都市郫都區參觀豆瓣製作工藝。 王磊 攝位於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距今約5000年至2800年,總面積12平方公裡,是目前四川境內發現面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 探訪勒通古鎮千戶藏寨 感受濃鬱與悠遠的藏文化
    勒通古鎮·千戶藏寨位於理塘縣城中老城區。景區內設有距今400餘年歷史的仁康古屋,五世嘉木樣和愛國將領黃正清將軍的故居及陳列館;有13個藏寨共4000餘戶藏房集中而成的藏寨群落。景區內有精美傳統的藏文化主題餐廳——倉央莊園、書香四溢的聖地青年書屋、具有八代傳承的囊索·達吉藏醫藏香館、展示非遺文化的理塘藏博物館、展示藏文書法、唐卡、石刻等特色文化的若干個小型主題博物館,可以感受到濃鬱的藏文化。
  • 漫步在澳門歷史城區,感受400年多元文化共生
    澳門歷史城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是它「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歷史精髓。
  • 澳門青年團走進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感受傳統文化
    澳門學子在畫京劇臉譜。本報記者 談潔攝  本報訊(通訊員 梅玉婷 孔暉 記者 談潔)白局、花燈、臉譜……12月22日,澳門青年團走進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師青E棲創空間,感受金陵古城的傳統文化。  南師青馬工程學員為澳門青年準備了優雅美麗的漢服表演、五彩繽紛的臉譜描繪、形態各異的剪紙展示、益智有趣的九連環遊戲、精巧別致的紙藤花編制、新奇獨特的花燈製作環節,各類精緻展區讓人目不暇接。
  • 文化的結合不只在於歷史還在於建築,來塔爾寺感受藏漢文化的結合
    文化的結合不只在於歷史,還在於建築,來塔爾寺感受藏漢文化的結合世界上的文明文化有千萬種,而對於華夏文明來說,一直都是如此的吸引人。人們想要去探尋華夏文化的獨特的魅力,也想感受在這裡存在的不同文化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