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歷史建築中,見證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跡

2021-02-13 花城出版社

大三巴,黃文輝攝

準備去澳門旅行,除大三巴之外,還有什麼值得參觀?

已經去過澳門著名景點打卡,但對景點、對建築物背後的故事一無所知?

想看澳門特色節慶或巡遊,應該什麼時候去?

想深度遊澳門,而非浮光掠影地自拍,應該如何遊?

最佳方法就是帶上《儂家正住蓮花地——澳門歷史建築文化解碼》,以及來廣州購書中心聽作者黃文輝先生的傾情講座啦!

為什麼黃文輝先生的講座和書是了解澳門歷史建築的最佳方法?

因為黃文輝先生是澳門歷史建築申報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工作的重要參與者。早在澳門回歸祖國的第二年,即2000年,黃文輝先生就和澳門文化局的團隊一起接受為澳門歷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家級任務。

這個任務十分艱巨,幾乎是從0開始。

當時與澳門歷史建築相關的中文史料很少,葡語的資料也是零零星星,黃文輝先生就做起了「拼圖員」,在海量的文獻中把澳門建築的前世今生,零零散散地一塊一塊拼起來。澳門四百多年的歷史、政治、文化、宗教、民俗、建築風格、城市規劃等等,一下子,無數信息大爆炸。

在資料梳理、整理過程中,黃文輝先生發現很多有趣的史料,在書山文海中暢遊後,自己的澳門文史知識也像練武功一樣,打通了任督二脈。他發現,從一座寺廟裡的神像,可以牽扯出近代澳門防疫史和民間信仰史;從一座西式大樓,可以牽扯出一段中英交往史,實在過癮。

黃文輝先生在做資料搜集工作的同時,他還要隔三差五地「做導遊」,是專門為澳門文物景點做導賞的導遊,還要做導師培訓年輕的「文物大使」,做展板到澳門學校巡迴展出做講座——就這樣,有那麼幾年,黃文輝先生就做起了「導遊」工作。

時至今日,正值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紀念之際,黃文輝先生攜新書《儂家正住蓮花地——澳門歷史建築文化解碼》蒞臨廣州,懷著慶回歸的喜悅,黃文輝先生將為讀者們介紹澳門歷史建築,深挖建築背後的典故和獨特文化,分享澳門這個中西文化交流「橋頭堡」的文化淵源,更能體現澳門無論在歷史、文化、政治上,都與祖國血脈相連。

本次講座的姐妹活動——「澳門這座城攝影展」將於12月14日—22日在廣州購書中心展出。來參加分享會活動或攝影展的讀者,都有機會獲得小驚喜!

分享會信息:

時間:2019年12月16日(周一)下午3點—4點

地址:廣州購書中心二樓

攝影展信息:

時間:2019年12月14日至22日

地址:廣州購書中心三樓

黃文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澳門筆會會員。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學術及出版處處長,曾參與「澳門歷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著有詩集《鏡海妙思》(合著)《因此》《我的愛人》《歷史對話》;散文集《不要怕,我抒情罷了》《偽風月談》;文學評論集《字裡行間》;與人合著《澳門作家訪問錄(1)》;合編《澳門新生代詩抄》《澳門青年文學作品選》。

攝影愛好者,曾獲日本「第十一屆理光攝影大賽」一等獎(2011年);舉辦「死亡的姿態——詩‧相‧黃文輝」攝影展(澳門藝術博物館,2014)。攝影作品獲澳門藝術博物館收藏。

去過澳門或對澳門旅遊感興趣的人,對澳門的主要景點都不陌生。大三巴、媽閣廟、玫瑰聖母堂、大炮臺……我們可以如數家珍。但你是否知道這些文物建築的背後故事?是否知道那裡的一幅畫、一尊聖像、一場巡遊的典故?

澳門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留下了以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為代表的眾多歷史建築,以及獨具特色的節慶民俗。本書通過爬梳第一手中外文獻,包括史書碑銘、報章雜誌、政府憲報、詩詞文集、神話傳說等,以優美的文筆、細緻的考據,追尋澳門各歷史建築的鼎革變遷、宗教文化、節慶活動,帶領讀者欣賞澳門文物建築別樹一幟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價值。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花城微店!

相關焦點

  • 澳門歷史城區︰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
    也就是說,澳門歷史城區以主要街道和公眾空間,把澳門的重要歷史建築物連成一片,呈現著海港城市和傳統中葡聚居地的一切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特點。;並有大量獨具特色的民間建築,植根在中國和歐洲、亞洲的文化土壤上,表現出東西方建築文化交流的深刻影響。
  • 澳門:見證中西方交流的世界文化遺產
    這裡保留著葡萄牙和中國風格的古老街道、住宅、宗教和公共建築,見證了東西方於美學、文化、建築和科技的交融。此城區是在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基礎上,中西方交流最早且持續溝通的見證。從地理上看,澳門主要由澳門半島,就是與珠海相連的一側,還有路環和氹仔兩個離島組成。
  • 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了澳門400多年來中西方文化交流、共存的歷史
    澳門歷史城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半島,以澳門舊城為中心,串聯起逾20個歷史建築。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該城區建築群中的各建築建成時間從明至民國,時間跨度達400多年。
  • 中西世界的「萬花筒」 文化澳門風景正好
    文化澳門 風景正好  本報記者 汪靈犀  澳門是一座文化城市,歷史和文化是澳門的財富。幾百年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嬗變,賦予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  回歸祖國後,得益於「一國兩制」安排,澳門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交相輝映,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和諧共處。
  • 魅力澳門:中西文化的美妙碰撞
    「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在此拉開帷幕,國際範兒的狂歡讓這座美麗小城流光溢彩。  自400多年前開埠起,中西文化在澳門不斷碰撞交融。地標性建築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稱其實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2005年,風格獨具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澳門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  喜逢好時光,蓮花吐芳華。
  • 西方文化由此登陸——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半島,以澳門舊城為中心,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該城區建築群中的各建築建成時間從明至民國,時間跨度達400多年。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此行邀請了多位網絡名人與主播一同前往澳門,深度了解澳門自回歸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並探索澳門獨特的人文環境,立體多元地展示澳門形象。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
  • 凝固歷史記憶 見證文化交融——感受澳門獨特的博物館文化
    新華社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章利新 王攀 王晨曦)在澳門,無論是流連於廣場還是漫步在小巷,400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的痕跡俯拾皆是:西式教堂挨著中式廟宇,不同宗教的墓地共存……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門歷史文化面貌的顯著特色。
  • 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如最早一批天主教堂建築、最古老的教堂遺址、最古老的西式炮臺群、最古老的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第一所西式大學、西式醫院等等。這個大範圍的建築群,呈現出海港城市和傳統中葡聚居地的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特點。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i)(iii)(iv)(vi)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 澳門歷史城區,中西文化的匯聚之所,宗教文化濃鬱
    澳門是繁華之地,燈紅酒綠之所,作為世界級的港口,澳門有著其獨特的地方,在繁華的背後是其深刻的歷史價值,相較而言,澳門所擁有的歷史的厚重程度與內地一些文化古城相比的確相形見絀,但是澳門歷史文化的多元性絕對是要遠勝內地城市的,與其說組我欸港口城市的澳門是國際貨物的集散地,不如說澳門是文化的集散地
  • 澳門遊記-7 澳門歷史城區
    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見證百年歷史,薈萃中西文化,禮迎八方賓客
    島內既駐有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等行政機關和廣藥集團、美晨集團等知名企業,又分布著白天鵝賓館、廣東省外事辦禮賓府、沙面會館等高端接待點,林立其間的茶館、咖啡廊、西餐廳、特色菜館等更造就了沙面多元的美食文化。   如今的沙面,承載中西文化交流、構築優雅人文氛圍,成為繁華都市中的一方清淨地。
  • 到澳門感受獨特的中西文化
    能夠滿足一家老小不同需求的地方,澳門就是不錯的選擇。 提到澳門,總會讓人誤解為紙醉金迷的地方。其實不然,在這座城市裡,還蘊藏著它獨有的中西文化。帶著孩子,還能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而老人們也可以在酒店裡享受各種娛樂設施,不用擔心旅行的疲憊。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共存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從舊城牆遺址下看,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的一個舊城區。2005年7月15日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
  • 「『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在澳門舉行 勾勒中外交流歷史圖景
    新華社澳門7月13日電(王梓、郭鑫)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與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13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揭開序幕。該系列講座力圖從人物、建築、宗教等方面,為澳門市民勾勒出一幅較為完整的中外文化交流歷史圖景。
  • 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是清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嗎?
    還有的學者認為,圓明園西洋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是中國大規模仿建歐式園林和建築的代表性成果,有『東方凡爾賽宮』之譽,在世界園林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筆者認為,這一結論有些言過其實。這些西洋巴洛克或洛可可式建築本身的價值或地位,沒有人們所說和所想像的那麼高,而清最高統治者在思想認識方面,也遠未達到中西文化交流那麼高的層次,只是被人們有意或無意地拔高了。
  • 中西薈萃的澳門博物館(圖)
    澳門很小,卻擁有豐厚的歷史底蘊,且是中外文化薈萃之地。博物館是凝固的歷史和傳承的文化。澳門現有各色博物館13座,涵蓋古今中外多個領域,分門別類展示澳門的精彩多元文化。遊客可從不同角度深入認識這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東西文化交匯之地。  坐落在媽閣廟一旁的海事博物館是當年首批葡萄牙人登岸的地方。遠遠望去,博物館就像一艘揚著白帆的三桅船,停泊在媽閣廟前。館內展示了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歷史。
  • 中西合壁 澳門歷史建築群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6月2日,遊客在澳門東望洋燈塔遊覽。矗立於澳門松山頂上的東望洋燈塔始建於1865年,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燈塔,1910年重新修復後沿用至今。2005年中國將把澳門媽祖廟、大三巴牌坊、鄭家大屋等十餘處古建築組成的「澳門歷史建築群」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建築向世人展示了澳門地區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及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新華社記者 袁滿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