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人生半熟》:通往自由的路,就是找到人生的使命

2020-12-24 舒暢悅讀

你相信嗎?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不同的使命,有的人只是為了做生命的旁觀者,有的人為了做某件事而來,而有的人則是為了還債,還有的是累世的修行人,此生帶著前來。

很多人崇尚自由,卻不知何為自由。有很多錢就是自由嗎?住上大房子就是自由嗎?按照人生的軌跡,結婚生子,就是自由了嗎?

每個人的夢想都不一樣,每個人對於自由的定義自然也就不一樣,若想得到你內心的自由,那麼,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你此生的使命,完成你的使命,在任務完成之後,在鬆了一口氣的時候,你也許才發覺,內心真正自由了。

01真正的自由,是在忙碌中找到方向

在現實中,常常發現很多人經常很迷茫,為他們為什麼迷茫,他們又答不出來,只是因為迷茫,手頭的實情更加忙碌,因為忙碌,生活更加迷茫,如此仿佛循環。

就像是我們一直在追求自由一樣,或許一直以來我們一直把「賺很多錢,然後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當做生活的目標。

但是當我們真正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的時候,是不是就真的自由了?

未必,只能說自由是相對的,在這件事情上自由了,就會有別的事情跳脫出來,成為攔路虎,只要這樣的攔路虎存在,我們就只能深陷不自由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那麼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是不僅僅在當下的忙碌中找到自我,忙碌中找到人生的方向,不管將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不管夢想中的生活是不是能夠達到,都能夠按照本心,無悔地度過眼前生活,無悔地度過餘生。

02真正的自由,是身心的靜止

因為心中有所需求,所以我們總是執著於各種不同的事件:為了讓孩子上更好的幼兒園,努力工作;為了讓家人比別人好的生活,努力工作;為了將來能夠做到真正的財務自由,努力工作......

我們總是為了各種各樣的欲望奔波,但人生也有很難達成的目標,單反遵照『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情,都不難,難的事情,從來是那些從來不曾達到的欲望,那些人際之間的關係。

許多人的使命,或多或少都與親密關係、錢財、名利、自由等有關。

那麼你可有認真想過,你的使命是什麼?

為了能夠達成這些使命,曾經做過什麼樣的努力?

譬如當一個人的使命是錢財時,他一定會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錢財而更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爭取往上爬,畢竟只有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才能吃到別人吃不到的美食,得到別人不曾得到的東西。

或者一個人的使命是自由,是不喜歡被束縛,那麼他一定會為了得到自由,努力做那些不需要坐班就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就像作者本身,因為不喜歡上班,不喜歡打卡,所以成為自由撰稿人。

不管一個人的使命是什麼,當他走在這條路上,逐漸往終點靠近的時候,他不會因為物質的匱乏而影響前進的腳步,而是能夠時刻感覺到精神的富足,這才是他真正的使命。

真正的使命,能讓人感受到身心的寧靜。

03真正的自由,是不再為了自由而要掙脫什麼

就算追求自由的人放棄了工作,不會再收到束縛;追求錢財的人實現了財務自由,不會再因為物質的匱乏而陷於奔波勞碌;追求名利的人得到了名利,那麼,他們就真正感到自由了嗎?

有可能並沒有。

就像一個人不喜歡工作,但是失去工作之後,再也沒有足夠的金錢養活自己的時候;一個財務自由的人,精神匱乏,沒有追求整日渾渾噩噩的時候;一個得到名利,卻只能陷於名利的人,或許他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

畢竟『自由』二字,就像人的欲望以往,會升級,同時也會因為得到了這一種自由,而失去了另一種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不在為了自由而要掙脫什麼,是在束縛裡沒有了束縛感,是心無所往,是內心沒有邊界河圍牆。

真的得自由,是『自由』這個字眼帶來的選項,消失在你的內心,消失在你人生的命題裡。

恰如《心經》中所說: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所以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真正的心無掛礙,就是當瑣事纏身的時候,能夠一件件去理清,梳理其中脈絡,梳理好關係,不起對閒適生活的渴望。

當一個人無事可做,能夠在一個明媚的下午,倒一杯咖啡,享受身心的寧靜,不會對頭腦中的計劃感到忙碌時,他自由了。

晴天,享受陽光照耀;雨天,感受溫潤的詩意。

堂堂蕩蕩、知行合一,時心無掛礙的前提,是自由可生長的土壤。

讓心臣服於當下,臣服於生活,享受一粥一菜、不為欲望所驅使,才有自由的可能。

一鍵三連,下期稿件更精彩哦!

相關焦點

  • 《36歲,人生半熟》:「去過一種經過選擇的生活?」
    《36歲,人生半熟》這本書便是寬寬講述她關於在即將步入中年時的自我反思和發現的體悟。其實世間道理早已被講透,可我仍然著迷於每個人的人生體驗,讓我在閱讀中可以看見更廣闊的世界,開拓自身的局限,才不會膽怯和懼怕去赴這場豐盛的生命旅途。那麼接下來就跟我一起進入《36歲,人生半熟》這本書的所獲吧。
  • 《36歲,人生半熟》:努力活著,全力奮鬥,活出一個成功的自我
    只是,學習終究也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旅程而已,就像是一個人的人生,對於整個宇宙的生命來說,也不過是一段旅程而已。我們覺得生命如此之長,卻最終發現也不過短短如斯,就像《36歲,人生半熟》裡面這句所提到的:15歲的李叔同寫下這樣的詩句: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 讀書不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卻是人生最好走的路
    巴金曾說過:「沒有人因為多活幾歲而變老,變老只是因為他拋棄了理想。」常人認為,吃喝玩樂是人生中的快樂。在我看來,這些只是物質層面的快樂,卻唯獨少了精神層面的快樂和提升。讀書會讓人充滿精神和鬥志,讓人心中有理想。
  • 抄近路走的是樣本,繞遠路走的才是人生
    毫無疑問,你在人生這條路上走了遠路,甚至於迷了路。特別是在現實生活中,見到那些明明曾經在同一個起點,卻走的比你快很多的人的時候,這種感覺特別明顯,要是我當年好好讀書,要是我剛畢業也去這家公司,要是我也遇到這麼一個伯樂該多好?這時候我們的焦慮總得找個地方安放,我們的人生也需要一個堅定的心才能繼續不迷茫。
  • 張學良坦言:人生在36歲戛然而止,看他幽禁時的照片就知道原委
    為何張學良自言自己的人生在36歲戛然而止,看他幽禁時的照片就知道了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不顧反對執意送蔣介石回南京。人一下飛機就被扣押,隨即失去自由。先是在浙江後又去貴州大山,最後去了臺灣,前後讓蔣氏父子關押了五十四年之久,以致晚年張學良自言自己的人生在36歲戛然而止。不過幽禁後的張學良從此放下羈絆,不再吃喝嫖賭抽,修身養性,泰然處之,竟然活過了百歲。坐在石頭墩上曬太陽的張學良。因為趙一荻的陪伴,他並不感到寂寞。
  • 人生,就是為一件大事而來!(強烈推薦)
    通往源頭的路有千萬條,對於你來說,只需在通往源頭的路中選擇一條最適合的就行,我覺得有一條路很通用,那就是「臨在當下」。請你想一下,什麼叫過去?過去是你此時此刻的回憶,也就是說,你只能直接感觸到此時此刻對過去的回憶,根本無法直接感受到過去。什麼叫未來?未來是你此時此刻的想像,所以未來也發生在此時此刻,發生在當下。
  • 最好的醒悟:趁年輕多折騰,折騰的目的是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定數
    來到世上的目的就是你的人生定數。很多人的人生都有一定的空窗與迷惘期,在那個階段,我們不知道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所以才會一路折騰。 只有折騰久了,你才會知道,原來你最適合做什麼,這就是折騰的目的與意義,是為了找到我們自己人生的定數。
  • 蔡志忠:36歲實現財富自由,曾質疑相對論,現已在少林寺出家
    蔡志忠:36歲實現財富自由,曾質疑相對論,現已在少林寺出家11月17日上午,現年72歲高齡的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落髮修行。嵩山少林寺的藏經閣,方丈釋永信手持戒刀為蔡志忠剃度。蔡志忠皈依少林,法號延一,餘生將與青塔古佛為伴。從此,滾滾紅塵再無那個留著飄逸長發的漫畫家。
  • 其實,享受孤獨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孤獨是一種最本質最昂貴的自由。因為只有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白落梅說:「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 55歲的李宗盛為何唱了《山丘》?人生可見盡頭,內心卻更自由!
    年輕人或許不能從這首歌中找到全部的共鳴,但55歲的李宗盛卻向每一個聽者展示了歲月的深刻。在幾近能看到人生盡頭的年紀,《山丘》或許沒能完全擺脫情愛的束縛,但歌裡卻展現了「老李」自由的內心和豁達的人生態度!李宗盛的音樂離不開一個「情」字,他為自己寫《鬼迷心竅》是「局中人」的困惑,為別人寫《領悟》又滿是「局外人」的透徹。
  • 人生瓶頸期,這麼做走出習慣陷阱,找到人生轉機!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在四十歲的時候,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卡住了。他是一個還算成功的股票經紀商,家裡生活富裕,與妻子結婚十七年,兩人相敬如賓,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成功的人生範本也不過如此。但斯特裡克蘭卡住了。
  • 用責任拖起人生的使命
    「使命」這一詞,常常出現在宗教、藝術等領域內,但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卻認為「使命」這個詞在工作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一個人職業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人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精進的路
    二是列清單,比如寫一個學習清單,然後優中選優,留下幾個自己要學的,就開始去做,比如要做一周計劃,就是先羅列下所有想做的事,然後按時間進行分配,這樣可以讓自己的思維更加全面。努力是必須的,但努力並不意味著拼命硬幹,作者提出,要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只做自己擅長,而別人感到困難的事。為什麼呢?因為根據木桶理論,一個團隊裡的能力取決於最短的那個木板,所以發揮自己的所長,能夠不成為團隊的短板,發揮自己的所長,才能夠在與別人的競爭中有優勢。
  • 《五福人生是可以習得的》:課程研習隨想
    初步構想:一釐米的口子鑿一公裡深;學知識不講道理,克服道理我都懂,就是不會做;說人話,擺案例,講故事;雞湯泡乾飯;1個痛點+3個解決方案;受眾人群:痛苦焦慮糾結的人;無所事事沉迷遊戲的人;想讓人生更完美的人;追求快樂的人;
  • 10句聖經經文幫你找到人生方向
    人生是什麼?這是很多人都在詢問的問題。人生活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曾經有人說:「我把感興趣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但當我拼盡全力去完成時發現,原來這些東西也不過如此。在人生這個道路上,我不斷去追求更高更大的東西,每當成就後,內心的空虛無以倫比。」
  • 《我們這一天1.1》36歲生日這一天,人生滋味各有不同
    每年生日,麗貝卡都要給傑克跳生日舞,今年傑克36歲。正當兩個人玩鬧慶祝時,三胞胎要提前出生了,傑克連忙把麗貝卡送進醫院。她一直以來的產科大夫,正忙於一臺闌尾炎手術。-02-36年後,這三個孩子都長大了。他們與父親同一天生日,體會著父親當年的36歲。哪怕同一天生日的人,也不會過著相似的人生。
  • 《各自的朝聖路》於我而言就是一本清心咒,30歲的人生書單
    白巖松在一期《對白》中曾提到,從出生起每10年內都有一本影響他人生變化的書籍,0-10歲是《新華字典》,10到20歲是《朦朧詩選》,20到30歲是《曾國藩》,30到40歲是《道德經》……在此只說到40歲吧,因為我現在年齡在30到40歲之間,有個更明確的對比。
  • 惡魔的藝術: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本文「惡魔的藝術: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由「小熙聊人文」原創獨家首發!關於本文話題:你覺得人生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一場藝術?是一次奇妙的冒險?若是有機會,我還是想要聽你分享你的人生故事!
  • 人類圖,你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我們相信每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都有其獨特的使命。人生這趟旅程宛如一連串的過關遊戲,遊戲規則是:為了達成使命,老天爺將賦予你足以應變與生存的武器,也就是你的諸多特質與才華,經歷人生這趟路,從中成長、茁壯與成熟,你得學會與自己相關的人生課題,累積智慧,同時全力以赴,完整展現自己。
  • 37歲大齡剩女:內心有多獨立,人生就有多自由
    她所說的合適的人,就是要尊重她的獨立,並且給與她一定自由的人。 山茶有一份自己非常喜歡的職業,在畫廊當畫師,同時她又是個喜歡四處旅遊的姑娘,她說旅行能給自己帶來靈感,為了愛好和事業,山茶錯過了幾個不錯的男人,因為男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穩定些,不希望她總是飄忽不定,可是山茶覺得,既然要在一起,那就一定要相互尊重,而不是去改變對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