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日本最近在東南亞開發的高鐵項目可能表明,日本鐵路外交的核心已經不再是新幹線。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0月23日刊文稱,過去十年,中國向海外出口了自己的高鐵系統。與此同時,自2012年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在向海外推銷新幹線。
文章稱,東南亞是中日高鐵競爭的主戰場。本世紀頭十年中期,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出現了幾次重要的中日高鐵競賽。也許是由於擁有充足的財政支持、與東道主國家接觸的靈活方式和相對低廉的價格,中國佔據了上風,拿到三個項目,而日本僅拿到一個項目。中國的三個高鐵項目包括泰國曼谷至呵叻府和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至萬隆之間的線路,這兩條線路目前正在建設之中,此外還有曼谷與羅勇府之間正處於規劃階段的一條線路。相比之下,日本在曼谷和清邁之間的唯一高鐵項目因資金問題沒有談攏,目前仍然處於談判階段。此外,日本今年向越南提出的第二個高鐵計劃由於成本高、建設周期長,可能前景不妙。
與此同時,日本的傳統鐵路項目——大規模快速公交(MRT)、升級現有線路的通勤火車——在東南亞取得了成功。在眾多項目中,最近達成的雅加達至泗水線路升級協議可能尤為重要。印尼最初的高鐵計劃全長730公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雙邊談判,現在改為升級現有的窄軌(1.067米)常規線路。儘管是窄軌,但升級後,線路條件將得到改善,火車的最高速度計劃將提高到每小時160公裡。
與引人注目的高鐵系統相比,這種低調的項目媒體報導較少。文章認為,它們可能更適合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成本更低,還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的全部潛力。東南亞國家的常規鐵路網要麼是米軌(1米)鐵路,要麼是開普軌距(1.067米)鐵路。根據目前的狀況來看,它們仍有很大的現代化空間。因此,與另外建造標準軌距(1.435米)的高鐵系統相比,升級現有鐵路將以更低的成本和與現有網線更廣泛的連接優化它們的能力。這將有助於現有系統的成熟,促進發展和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後可以再建設高鐵系統。這是日本在發展鐵路運輸方面的經驗。
事實上,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JICA)幾十年來一直在海外開展此類規模相對較小的鐵路項目,此類項目通常被歸類為國際合作。
文章稱,不斷變化的中日關係也可能會縮小新幹線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為日本的鐵路外交提供另一種形式將是合適做法,而不是在高鐵問題上展開直接競爭。因此,新幹線在日本鐵路行業提供的一系列鐵路系統中可能會退居次要位置。這並不意味著在特定國家內新幹線與中國高鐵之間的競爭不會再發生,但是這種情況不會那麼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