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坡肉是什麼味道的?放現在你可能都不吃

2021-02-08 美不美美食

一說起「東坡肉」,我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東坡肉那鮮紅油亮的色澤,香氣仿佛撲鼻而來,在人們的印象當中,東坡肉是一道色,香,味,於一身的上好佳餚。東坡肉方方正正,肥瘦相間,肉皮有著讓人垂涎欲滴的色澤,瘦肉入口即溶,肥肉肥而不膩。就算不愛吃肥肉的人,對東坡肉裡的肥肉,也毫無抵抗力。可是古代東坡肉是什麼味道的呢?

古代的東坡肉,和現代的東坡肉可是兩回事。曾經有一些文章當中有記錄過,古人對東坡肉的評價。那麼古代東坡肉是什麼味道的?清朝的大臣梁章鉅,這位吃過天南地北美食的官員,對東坡肉的評價是這樣的:東坡肉很有名氣,這麼有名氣的一道菜,味道很普通,賣相更普通,肉塊大大小小,肥瘦也不均勻,用水煮了之後,加上鹽,吃起來油膩,做法很簡單,到處都能做,但都不好吃。

可見在古代東坡肉,就是清水煮白肉,現在想想,清水煮白肉壓根不能吃,放到現在,你可能一口都不吃。現在就算是「白切肉」,煮肉的時候,除了鹽,也是加其他調料的,然後切好,吃的時候還要有蘸料。單純一碗清水煮肉的話,放到現在你我可能一口都不會吃。

不但清朝的官員對東坡肉的描述是這樣的,明朝的文人沈德符,這位官二代對東坡肉,也做過描述,這位生於北京,住在江南的官二代,吃遍了天下,當然也吃過東坡肉,他對東坡肉的形容是這樣的,一大塊豬肉,整塊撒上料,蒸得稀巴爛,然後用勺子挖著吃,他對東坡肉的評價是,這道菜是對蘇蘇東坡的侮辱,可見他覺得東坡肉名不符實。

那麼在蘇東坡的那個時代呢?更是簡單粗暴,而且因為當時蘇東坡流放黃州,沒有俸祿,太缺錢,買不起肉,一度煮的就是豬頭。現在的豬頭肉,加了各種的佐料,是滷製而成的,很好吃。可是清水加鹽煮豬頭,現在放在你的面前,你可能一口都不會吃吧。

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的四川成都,廚師他們才開始改良了東坡肉的做法,在流傳的一部烹飪手冊裡,清晰地記錄了改良後的東坡肉的做法,那個做法和現在的就大致相同了。首先改成塊狀,然後紮緊煮熟,加上各種醬料,蒸到酥而不爛。直到這個時候,東坡肉才更符合了現代人的口味。

靠譜的美食每天發布,歡迎大家關注【美不美美食】,關注我,下次才能找到我。人生,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歡迎您點讚,留言和轉發,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具文人氣息的美味佳餚,軟糯的東坡肉,你確定不想吃嗎?
    在熱愛文學的人眼裡,古代詩人不吃人間煙火,但事實上我們讀到的那些句子不僅是作者才華的體現,更是表達了作者當時的真情實感,但是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浮躁和快節奏,人們沒有心情細細品味生活,但我們總是有安靜最好在你安靜的時候品嘗美味。
  • 古代窮人的飲食都有什麼?放到現在,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但古代人的飲食卻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饑荒常年有,吃不飽才是民生常態,那麼古代窮人們都吃什麼呢? 但不論是一日三餐和一日兩頓,放到現在,人們在吃這個方面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食物種類:以五穀野菜為生 首先要探討的便是古代窮人的飲食都有什麼?我們生活中一直有五穀的說法,稻、黍、稷、麥、豆"構成了我國歷史上最為主要的糧食。但並非所有糧食都是中國本土種植得來,比如土豆這一當今重要糧食在17世紀才被引入。
  • 古代窮人一般都吃什麼?別被電視劇騙了,換作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中國古代被稱為禮儀之邦,除了服飾、酒禮、喪葬,就連吃什麼都是一門文化,周公制定禮樂後,吃東西更有了嚴格的規定,作為天子,當然什麼都可以吃,天子以下的人,吃東西都要看身份地位。
  • 古代的東坡肉是什麼味道?
    很多朋友都不愛吃肥肉,因為肥肉不僅在口感上有些膩,而且意味著高熱量、高膽固醇,意味著高血脂、高血糖和體重超標。一大盤肥肉放在面前,冒著熱氣,泛著油光,甭說吃,光是看上一眼,似乎就能讓人卡路裡飆升。現在把這盤肥肉端走,換一道東坡肉上來,奇蹟出現了。
  • 古代窮人都吃什麼,他們是怎樣吃的?如果是你,可能一口都吃不下
    現在,雞鴨魚肉幾乎已經成了餐桌上的平常菜,吃久了就會膩,所以現在又開始提倡健康飲食,多吃蔬菜。因為烹飪技術的發達,蒸煮炒煎炸讓食物的香味得到充分的激發,做出來的菜也是色香味俱全,大大提高了人們的食慾。在我們現在看來,想要吃一頓佳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又是怎樣的呢?
  • 古代窮人都吃什麼,他們是怎樣吃的?如果是你,可能一口都吃不下
    古代窮人吃什麼,怎麼個吃法?你如果穿越回去,可能會被餓死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人們對生活的理解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不再局限於吃穿用等方面,精神方面的需要也是越來越重要。現在,雞鴨魚肉幾乎已經成了餐桌上的平常菜,吃久了就會膩,所以現在又開始提倡健康飲食,多吃蔬菜。
  • 美食東坡肉,關於它的典故,以及正宗的做法,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道南方的經典菜品,東坡肉,關於它的典故以及最正宗的做法,你可能真的不知道。有一天,他叫來下人,把黃酒和豬肉交給他,說趕緊去做菜,下人不明白,以為做菜時必須要用黃酒做,於是在製作過程中加了好多黃酒。等端上來後,蘇東坡感覺口味非常特別,一問下人,才知道是燉肉時放了很多酒,於是經過他的研究和改進,就成了今天這道經典的東坡肉。關於歷史典故,有時候沒必要太較真,畢竟是幾百年、上千年之前的事了,誰也不知道其中的詳情,權當故事聽。
  • 最有文人氣息的一道美食,軟糯宜口的東坡肉,你確定不來一份?
    在熱愛文學的人眼中,古時候的詩人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但實際上,那些我們讀起來文縐縐的句子,其實不僅體現出了作者的才情,還表達出了作者當時的真情實感,只不過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和快節奏,人們已經沒有了那種細細品味生活的心情,但是,我們總有靜下來,而靜下來的時候,品嘗美味是最好不過的了。
  • 東坡肉是「抄襲」?你可能不知道,缸肉是其源頭
    在白雪皚皚的冬日,大家肯定都想要用一款美食來填飽自己的肚子,溫暖自己的身心。美味的東坡肉,估計是冬日裡大家都喜愛的美食。但是對於東坡肉的來源,你是否有過研究呢?其實東坡肉的真正創始者並不是蘇東坡,難道東坡肉是「抄襲」?
  • 美食東坡肉,關於它的典故,以及正宗的做法,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道南方的經典菜品,東坡肉,關於它的典故以及最正宗的做法,你可能真的不知道。有一天,他叫來下人,把黃酒和豬肉交給他,說趕緊去做菜,下人不明白,以為做菜時必須要用黃酒做,於是在製作過程中加了好多黃酒。等端上來後,蘇東坡感覺口味非常特別,一問下人,才知道是燉肉時放了很多酒,於是經過他的研究和改進,就成了今天這道經典的東坡肉。關於歷史典故,有時候沒必要太較真,畢竟是幾百年、上千年之前的事了,誰也不知道其中的詳情,權當故事聽。
  • 「東坡肉」和「紅燒肉」區別在哪?口感、味道區別大,弄明白再吃
    導語:「東坡肉」和「紅燒肉」區別在哪?口感、味道區別大,弄明白再吃。 提起「東坡肉」,不由地就會想起,宋人東坡先生的那首《豬肉頌》:「黃州有好肉,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 最有文人氣息的一道美食,軟糯宜口的東坡肉,你確定不來一份?
    在熱愛文學的人眼中,古時候的詩人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但實際上,那些我們讀起來文縐縐的句子,其實不僅體現出了作者的才情,還表達出了作者當時的真情實感,只不過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和快節奏,人們已經沒有了那種細細品味生活的心情,但是,我們總有靜下來,而靜下來的時候,品嘗美味是最好不過的了。
  • 你知道東坡肉怎麼來的嗎?正宗的東坡肉,不是我們現在吃的樣子
    你知道東坡肉怎麼來的嗎?正宗的東坡肉,不是我們現在吃的樣子東坡肉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作為南方的一道小吃,很有名氣。食材雖然不難找,但是能把「東坡肉」做得好的人,可不算多。如果你以為小編要寫美食,那你就錯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東坡肉的發明人蘇東坡,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明的東坡肉。蘇東坡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後來他考取了功名,當了幾年知州。有一天,他想著自己當了三年知州也不能白當,皇帝給他吃給他穿,還給他官當,一定要寫信感謝感謝皇帝才行。
  • 吃的是肉,品的是文化,「東坡肉」的前世今生.
    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恨不得連吃三碗!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很久以前的東坡肉不是這個樣子的。在清朝時期,當時的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當過官,吃過很多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吃完之後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餚的名氣很大,但是味道很普通,賣相更為普通。裡面肉塊大小不均,肥瘦不均,只是清水煮後加了鹽,吃著太膩口。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見《東坡續集》卷十)。依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的確是製作肉食的一種既省工又省料的好方法。那麼古代的東坡肉在烹製方法上有哪些特點呢?宋元明時已無文字記載可查,現在已知的也只有清代文人在《調鼎集》中的相關記載:「肉取方正一塊,刮淨,切長塊,約二寸許,下鍋小滾後去沫。
  • 兒時記憶裡媽媽的味道,好吃不膩的東坡肉,你們還記得嗎?
    東坡肉好吃不膩口感順滑的美味讓我至今難忘,如今你們還記得其中的味道嗎?我來告訴你們,在古代赫赫有名的蘇軾在徐州做官,正好碰上了黃口決堤。蘇軾身為官人以身作則,便帶領當地的平民百姓一起日日夜夜奮鬥了七十多天,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當地百姓為了感謝這位造福的父母官,便贈送了蘇軾很多豬肉,結果蘇軾用自己的方法把這些肉做成了四四方方,香滑潤口,肥而不膩的東坡肉,反贈給平明百姓。這樣大家一起品嘗都讚不絕口,就在大家的嘴裡慢慢傳出了口中,後面東坡肉也叫紅燒肉了!
  • 正宗東坡肉的做法你掌握了嗎?肥而不膩,只看顏色都令人垂涎欲滴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美食是東坡肉,東坡肉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有吃到過,它皮薄肉嫩,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不碎,香糯不膩,風味獨特,老幼皆宜,但是做法不是簡單的用醬油冰糖隨便煮半小時就出來的紅燒肉,而是正宗在上海杭州蘇州飯店裡才點得到的「東坡肉」。我們一般在家做東坡肉總是做不到那麼美味可口,因為這其中是有訣竅的。所以掌握對了方法,分分鐘你也可以搖身變成大廚。
  • 浙菜大師楊定初現場製作東坡肉,帶你看下,什麼是真正的浙菜
    浙菜是由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甌菜四個地方菜系組成,烹飪手法注重煨、燜、燴、燉,其中的四個代表菜品是東坡肉、西湖醋魚、龍井蝦仁、三絲敲魚,而東坡肉就是「煨制」類浙菜中的代表,提起浙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東坡肉。浙菜大師楊定初現場製作東坡肉,帶你看下,什麼是真正的浙菜。
  • 東坡肉最家常的做法,簡單一步,軟爛入味肥而不膩
    東坡肉最家常的做法,簡單一步,軟爛入味肥而不膩。平常老媽三不五時都會滷一鍋豬五花肉,有時晚餐少一樣肉當配料,這鍋豬五花滷肉就會派上用場,不過這天我想要加一點變化,弄成像「東坡肉」的模樣。1盤子裡面的滷料,花椒粒一大匙、大蒜三顆、辣椒兩根及八角五顆,這部分當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調整,有些人不愛八角的味道可能就不加,有些人喜歡吃辣一點,那就可以多加一些辣椒進去;蜂蜜的作用是最後要幫滷肉上釉色時會用到。2將市場買來的豬五花肉切成 5 ~ 6 公分左右的立方體大小,再用棉繩綁起來,這是用來固定豬肉,讓肉緊實。
  • 我們都愛蘇東坡,大吃貨東坡肉,拼死吃河豚,甚至吃陽光
    蘇東坡將豬肉切成方塊,燒製成熟,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後來,杭州廚師們公議,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第一道名菜,流傳至今。還有,現在是吃春筍的季節,"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大家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