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肉,品的是文化,「東坡肉」的前世今生.

2021-03-02 生活察館
古人言:民以食為天。然則,何為「食」?僅僅吃的食物嗎?當然沒這麼簡單,美食背後不僅有精彩的故事,還有它的文化傳承。

「東坡肉」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又名滾肉、東坡燜肉、紅燒肉,是中國乃至世界的著名菜餚。

東坡肉在很多菜系中都有收錄,但是各地的做法也略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製作東坡肉時的材料大同小異,一般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後在盤子裡都是被碼得整整齊齊,紅得透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做熟之後的東坡肉,方方正正,塊壘分明,每一塊都切得恰到好處,每一塊都是五花三層、閃著紅光,就像切開的寶石,像雕成的瑪瑙。更要命的是,這些瑪瑙還是軟的,軟糯,彈牙,飄著濃鬱的香味兒,讓人忍不住就想夾起一塊放進嘴裡。

如果旁邊還有一大碗熱騰騰的白米飯,那就更妙了。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恨不得連吃三碗!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很久以前的東坡肉不是這個樣子的。

在清朝時期,當時的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當過官,吃過很多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吃完之後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餚的名氣很大,但是味道很普通,賣相更為普通。裡面肉塊大小不均,肥瘦不均,只是清水煮後加了鹽,吃著太膩口。各地的廚子都能做,但是誰都做不好。」在清朝時期的東坡肉雖然也叫東坡肉,但是跟現在的東坡肉相比,那真是差遠了。

在明朝時期,當時的明朝文人沈德符是個官二代,生於北京,卻住在江南,也去過很多地方,也是吃遍了天下的美食。他當時吃到的東坡肉是什麼樣子呢?一大塊豬肉放在鍋裡煮,不改刀。然後,撒上一些醬料,蒸到肉爛,然後用勺子挖著吃。沈德符說,這道菜簡直是對蘇東坡的侮辱。

在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軾,又稱東坡居士、蘇東坡,因當年《烏臺詩案》流放於黃州,俸祿斷絕。因為缺錢,買不起羊肉,只能買在當時很便宜的豬肉。

相傳,一日,蘇東坡家中來客,他便烹飪豬肉款待客人,把豬肉放下鍋,加入水和調料後,便和客人下起了棋,由於兩人對弈興致甚濃,完全忘記鍋中還燉著豬肉。本以為一鍋肉必定會燒焦,可待他揭開鍋蓋時,只見豬肉色澤紅亮,香氣撲鼻,味道醇香可口,同客人嘗過後,都給了此菜極高評價,蘇東坡便得到啟發,此後常按此法燉食豬肉,款待好友,並為此作了一首《燉肉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它自美……」把鍋洗淨,少添些水,把豬肉放鍋裡,小火慢燉,別急著起鍋,火候到了,肉自然美味。

這首短歌是現存文獻中蘇東坡做豬肉的唯一記載,題目叫《豬肉頌》,在他另一本著作《仇池筆記》裡又叫《煮豬頭頌》。蘇東坡當時的烹飪手法簡單粗暴,沒有蒸,只有煮,煮的也不是半肥半瘦的五花肉,而是豬頭。如果把現在東坡肉換成豬頭,你還願意吃嗎?

後來尋常百姓家按這種做法烹製豬肉,十裡八鄉的老百姓都說很好吃,因為是蘇東坡提供的烹製方法,於是這道菜就被命名為「東坡肉」,並且流傳下來,後來才有現在我們吃到的東坡肉。

雖然蘇東坡是被貶居黃州的,但是解決了家人夥食及日常開銷問題,他也過得悠然自得,平日裡寄情吃喝,遊山玩水。著名的《赤壁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皆是他在黃州期間所創作的。

蘇軾所著《赤壁賦》

清朝的東坡肉,明朝的東坡肉,還有蘇東坡親自烹飪的東坡肉,都不是現代版的東坡肉。現代版東坡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應該是在清朝末年。

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的四川成都,廚師圈子裡以手抄本形式流傳一部烹飪手冊,叫做《筵款豐饈依樣調鼎新錄》,裡面清晰地記錄了改良後的東坡肉做法:將五花肉切成麻將塊,用細繩紮緊,煮後撈出,用醬油和黃酒餵透,最後上鍋,蒸到酥而不爛。

這才是我們現代人愛吃的東坡肉。

當然,現在東坡肉也分派系,川菜裡有東坡肉,杭幫菜也有東坡肉,做法上是有區別的。但不管哪個派系的東坡肉,都不是明朝和清朝的東坡肉,更不是蘇東坡在黃州發明的東坡肉。

既然現在的東坡肉並不是蘇東坡發明的,那我們享用東坡肉的時候,跟蘇東坡還有關係嗎?

答案是:仍然跟蘇東坡有關係。

首先,如果不是蘇東坡千年以來的影響力,後世的廚師和美食家就不太可能在東坡肉這道菜上不斷改進,花幾百年時間把本來肥膩的肉塊打造成一道真正的美食。

其次,如果沒有蘇東坡的光環來加持這道菜,那它最多只能成為美食,而不能成為譽滿天下的世界名菜。

對一道名菜來說,文化寓意是很重要的。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人們本來對中餐一無所知,直到百餘年前晚清重臣李鴻章訪美,美國人的菜單上才湧現出那道「李鴻章雜碎」,緊接著又有了以晚清另外一位大臣左宗棠命名的「左宗棠雞」。

你可能不熟悉或者不喜歡李鴻章,但是在中餐走向世界這件事上,離不開李鴻章的文化標籤。同樣道理,在東坡肉走紅現代中國這件事上,更加離不開文學家蘇東坡的文化標籤。

在黃州流放期間,蘇東坡不僅創製了東坡肉的烹製方法,東坡肘子、東坡餅、東坡豆腐、東坡魚等美食受人喜愛皆與蘇東坡有關,並且這一道道美食伴隨著一段段趣事一直流傳至今。蘇東坡一生到過許多地方,在他到訪的每一處現如今都能發現與蘇東坡相關的特色菜,網友戲稱:「真乃吃貨鼻祖」。

事實上,當我們品嘗東坡肉的時候,便會很自然的想起蘇東坡的事跡、想起蘇東坡的一些名著名詩句。當故事遇上美食,味蕾就會更加活躍,胃口就會出奇的好。

在數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食」不止於吃飯,不止於烹飪,對於中國人而言,「食」早已不是一個純粹的「物」的概念,內涵豐富的飲食文化,才能是中國人的飲食之道。

相關焦點

  • 飲食文化之杭州名菜「東坡肉」
    提到杭州,不得不說的就是,杭州飲食文化中的名菜「東坡肉」了!他有這樣一段故事。「蘇提春曉」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一景,這蘇提就是蘇東坡(蘇軾,號東坡,北宋人)在杭州做官時築的。蘇東坡把收下的許多豬肉叫人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按照蘇坡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把肉一一分送到他們的手中。人們見蘇東坡這樣虛懷若谷,更加愛戴他,把他送來的肉,叫「東坡肉」,吃起來覺得味道更加可口。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體驗鎳都別樣風採】走進金昌花文化博覽館 聆聽百花的前世今生
    每日甘肅網金昌7月22日訊(記者韋德佔實習生王靜琪)今天上午,「相約花海探秘驪靬,體驗鎳都別樣風採——2017全國網絡媒體、網絡大V金昌行」一行走進金昌花文化博覽館,聆聽花的前世今生。金昌花文化博覽館,建築面積1.52萬平方米,分為花之序曲、千古流芳、花意棲居、花滿人間、花事清賞5個板塊共13個展區,以多種展陳方式和先進科技手段為載體,充分展示花的歷史、花與城市、花與生活以及花與藝術等方面的內容,同時融入茶道、插花、文玩、香道等藝趣展演,讓遊人盡情領略花的姿態之奇美、文化之風韻。
  • 前世的恩,今生的愛
    前世今生是多少人念及的事情了。佛曾經說過,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可成佛,萬物皆有因果,萬物皆有輪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報。萬法皆可空,唯有因果不空。正是因為前世有恩情,種下了善因,今生才會有愛情,收穫了善果。有些愛可以踏破紅塵,忘川秋水,只因為愛上了就不會後悔。有些愛可以一生一世一次一次的輪迴,只因為不管東南西北都要在一起。有些愛一段一段一絲一絲的是非,只因為讓有情人永遠不分離。
  • 「天門冬 」的前世今生!
    「天門冬」的前世今生!「天門冬」的前世:古籍中「天門冬」的記載:「天門冬」是學名--而平常百姓的叫法則是「顛棘」、「天棘」、「萬歲藤」 。[時珍曰] 草之茂者為,俗作門。此草蔓茂,而功同麥門冬,故曰9天門冬,或曰天棘。
  • 感受高雅文化,張軍帶您領略崑曲的前世今生
    感受高雅文化,張軍帶您領略崑曲的前世今生 2020-10-28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教:虛雲大師的前世今生,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情
    關於前世今生的故事,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名人都會為我們做證明,證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書到今生讀已遲,黃庭堅的前世今生。清朝的大才子袁枚,讀過宋朝文學家,書法家,詩人黃庭堅前世今生的故事後,不禁嘆曰:書到今生讀已遲;那些聰明絕頂的神童,絕對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讓我們看一看黃庭堅前世今生的公案。
  • 重慶渝中區老街道,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見證城市前世今生
    重慶也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有渣滓洞,紅巖村等,自然景觀有武隆仙女山、酉陽桃花源等,當然老街古鎮這一塊除了洪崖洞、磁器口,享有重慶母城美譽的白象街也值得一提,它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見證了重慶的前世今生。
  •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你想知道你前世的人生嗎?土星掌管命運,我們可以從中窺知一二。你何不利用這些訊息,解讀分析,進而豐富你今世的人生。今生的你個性上一反前世,耐心相當好。  第二類型者,土星二宮  前世的你,豐衣足食,生活無慮,偶爾奢侈一時,悠遊度日,倒不成問題。但是,長久下來,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有用盡的一日。老年之後經濟狀況就很不好了。縱便想重新修正,奈何時光不再。這一份感慨延續到今生。
  • 『漫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由於蘇軾的名望,再加上黃州人都特別敬仰這位大詩人,於是把蘇軾所創的紅燒肉呼為「東坡肉」,而後世廚師在烹製「東坡肉」時,還特意添了冬(東)筍和菠(坡)菜,使得此菜的寓意更加深遠。東坡肉的流傳誕生於黃州的東坡肉,後來也伴隨著蘇軾遷徙各地而傳遍大江南北。
  • 賈湖酒的前世今生
    我問大家怎麼評價這個酒,朋友發來對方的原話:這都是有文化的人!用這樣一句評價人的話來評價酒,可見這酒是有文化的酒。在這裡,人和酒之間有了共振點,因為酒有文化,喝酒的人被看作有文化的人;也因為是有文化的人,才會選擇有文化的酒。我們常說喝酒喝的是文化。
  •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2020-04-0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佛說:今生的遇見,皆是前世的債
    前世的緣,今世的劫,何去何從,山水不相逢佛說:所有的遇見,皆是前世的緣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的盡頭,都要度過忘川河,穿過奈何橋,再喝孟婆湯,喝下了孟婆湯,是與前世告別,消除所有的記憶,在慌亂中,打入了來世,帶著前世太多的執念。
  • 這裡可以品讀鎮江的前世今生,適合文史愛好者,也適合親子遊
    在鎮江方志館可以品讀到鎮江的前世今生,這裡適合文史愛好者,也很適合親子遊。鎮江方志館位於西津渡鎮屏山文化街區內盆湯巷35號,原是清代海關道臺沈公館。「兩館」功能定位為「三中心一基地」,即市方志年鑑和地情資料收藏中心、地情研究諮詢開發中心、地方文化對外交流宣傳中心及愛黨
  • 烏金木家具的前世今生
    那會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呢?先來說說烏金木家具的前世。烏金木的前身是大斑馬木,烏金木家具的前世是斑馬木家具。了解了烏金木家具的前世,再來說說烏金木家具的今生。烏金木沙發看過文章的朋友對於烏金木和烏金木家具的前世今生,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悟呢?
  • 石斛酒的前世今生
    關於石斛酒的前世今生,你都知道嗎?酒,最早見於甲骨文。從人類考古發現推斷,中國釀酒歷史可追溯到磁山文化時期,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被稱為酒的故鄉。西安半坡村遺址發掘出來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金文中的「酉」(故意為造酒)字形狀的罐子。
  • 東坡肉做法,大廚透露正宗東坡肉做法,入口香糯、肥而不膩
    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很多著名的名菜流傳至今,依舊是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由此可以見得國人們對美食有多麼的熱愛,中國人更是出了名的愛吃、好吃,在世界上都有著「吃貨」之稱。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美食正是流傳至今名菜中的一種——東坡肉。
  • 5本女主重生珍惜前世老公的寵文,前世負了他的痴情,今生彌補他
    大家好,我是涵涵,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女主重生珍惜前世老公的寵文,前世負了他的痴情,今生彌補他!然而就在此時,她卻發現霍峻就是自己前世最想躲避的霍重樓,兩人之間的關係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文章敘事流暢,人物性格鮮明,通過前世今生轉折性的對比,逐漸揭開前世隱藏在淨行毀容的男人表面之下的溫情真相,也完成了跨越兩段命運的治前與救贖,不失為一篇甜暖溫情的治癒之作。
  • 秦皇島火車站的前世今生
    早先的秦皇島站前世秦皇島站今生火車站以「雄關鳳舞」為構思主題,從秦皇島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濱海旅遊城市的雙重特色出發,凸顯建築的莊重大氣,建築造型秉承「穩重有變,合而不同」的設計理念,同時以「夔鳳試翼」的姿態象徵著秦皇島市將在新的時代建設中奮勇前進。
  • 生物健原液的「前世今生」
    生物健原液的「前世今生」 時間: 2020-11-09 13:16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 相信不少買過保健品的朋友都知道「太陽神」這個品牌,作為保健品行業的開拓者,旗下的口服液產品憑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