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舉行

2020-12-24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由中華書局與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12月20日在京舉行。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收入旅順博物館收藏新疆出土文獻的漢文部分,共計26000多殘片,是目前所知國內敦煌吐魯番文獻唯一尚未公布的大宗藏品,被稱為敦煌吐魯番文獻「最後的寶藏」。旅順博物館館長王振芬、中國人民大學孟憲實教授、北京大學榮新江教授領銜,來自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師生等組成整理團隊,花費6年時間,對這批珍貴資料進行了全面整理。該項目於2018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終於在近日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

參加座談的有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郝春文、北京大學教授段晴、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正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劉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於志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肖、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劉屹、中山大學教授姚崇新等來自敦煌吐魯番學、西域歷史語言、吐魯番文獻、中古史、書法史、吐魯番考古、佛道教研究等各領域的專家。

王振芬館長和榮新江教授分別介紹了文獻的收藏狀況和整理出版經過: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出土文獻與現藏日本龍谷大學的「大谷文書」同屬於二十世紀初日本大谷探險隊在中國西域獲得的收集品。創建於1917年的旅順博物館,歷經了日本殖民時期建館、蘇聯紅軍接管、中國政府最終收回的滄桑變遷。大谷探險隊獲得的西域文物,先被帶回日本,後來隨著大谷光瑞移居旅順,日本戰敗後,未及帶走的部分被幸運地留在了國內。這也是二十世紀初西方攫掠的西域出土品中唯一回流本土的一宗,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這批文獻資料經過了跨越一個世紀的整理研究,但因為難度大,直到這次,才得到全面整理公布。

榮新江教授重點介紹了《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的整理經過和學術價值。這次所整理的漢文文獻,包括從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的各種佛教典籍、儒家經典、道教文獻,以及經史子集各類圖書,還有反映中原王朝在吐魯番地區進行統治的各種官私文書。這批文獻殘卷,有著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同時也在印證古代絲綢之路、闡明中華文化在新疆地區的傳播等許多方面,具有現實意義。

本書採用「圖版 解題」的方式,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呈現了文書原始面貌,使文物「活起來」;另一方面對每一件殘片都進行了定名和解題的工作,讓我們可以進一步通過這些「碎紙片」了解古代吐魯番地區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公布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彭杭)12月20日,由中華書局、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出版集團、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著名高校及博物館系統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參會。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出土文獻是日本大谷探險隊收集品重要組成部分,是20世紀初西方攫掠的西域出土品中唯一回流本土一宗,被稱為敦煌吐魯番文獻「最後的寶藏」。
  • 座談|「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整理出版
    2020年12月20日,由中華書局與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的來源在座談會上,《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主編之一、旅順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王振芬詳細介紹了這批文獻從新疆出土、日本暫存、整體回流的輾轉過程以及跨越一個世紀之久的整理和研究,以下為精簡部分:「二十世紀初,日本西本願寺第22代主持大谷光瑞步西方後塵於1902至
  • 敦煌吐魯番文獻「最後的寶藏」!《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12月20日,由中華書局與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 旅順出土「世界最早的漢文佛經」(圖)
    佛教在線旅順訊 一部已失蹤近一個世紀的漢文佛經實物殘片在旅順被發現,中日兩國文博專家認為,這件被發現的實物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9月中旬,旅順博物館首次向媒體公開了這一階段性研究成果。 漢文佛經所屬年代為西晉 。據旅順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成果得益於旅順博物館與日本龍谷大學的一項合作。
  • 歐美所藏吐魯番文獻新知見
    吐魯番出土文獻的流散情況也比敦煌文獻複雜。目前所知,數量較多的吐魯番文獻收藏在德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圖書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書道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旅順博物館,而少量的收集品則分散在多家中外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手中。
  • 經典回顧(182)西晉 《諸佛要集經》殘片 旅順博物館藏
  • "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現身遼寧旅順
    新華網遼寧頻道訊:據華商晨報報導,一部已失蹤近一個世紀的漢文佛經實物殘片在旅順被發現,中日兩國文博專家認為,這件被發現的實物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      昨日,旅順博物館首次向媒體公開了這一階段性研究成果。
  • 專家將首次分類釋錄整理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
    新華網銀川5月10日電 (記者艾福梅)作為中國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西夏文獻文物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中國部分專家學者期望通過三年時間分類釋錄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漢文文獻,改變以往黑水城漢文文獻均是按照國家和收藏單位影印出版的現狀。
  • 旅順博物館:遠東的西域記憶
    在此前,本號推送過的《這一年,我們追過的博物館(2018北方篇)》也有涉及到旅順博物館的介紹。 正文共3702字33圖,閱讀需要10分鐘 我去過兩次旅順,緣起都是旅順博物館。 說起這座博物館,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別看它地處偏遠,卻藏著不少獨一無二的驚喜。
  •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首次全部整理出版
    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首次全部整理出版新華社蘭州1月13日電(記者張玉潔)歷經15年編纂,由法國國家圖書館與中國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編纂的《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日前首次全部整理出版。
  • 旅順博物館與大谷光瑞的不解之緣
    這裡有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寫本、這裡有中國獨家珍藏的古印度石刻、這裡有存世唯一使用「承陽三年」年號的《菩薩懺悔文》、這裡有禪宗研究領域的「寶典」《六祖壇經》……您不用遠赴新疆大漠,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木乃伊;您不用遠赴印度,在這裡就可以了解佛教的起源……這些中亞與西域文物的來源都與一個人有關,他就是日本人——大谷光瑞。
  • 西夏文獻《天盛律令》「回國」出版
    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攝   中新社銀川4月30日電 (於翔 李佩珊)記者30日獲悉,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共同承擔的「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項目」新成果——全彩寫真影印線裝《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近日由甘肅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這是第一本全彩寫真出版的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獻,開創了流失海外珍貴古籍「回國」的新形式。
  • 慶昭蓉《吐火羅語世俗文獻與古代龜茲歷史》出版
    》所繪「紅穹頂窟」…57圖2.6      《新疆古佛寺》所附「藏經洞」照片…58圖2.7      《新疆古佛寺》所繪「藏經洞」一帶俯瞰…59圖2.8      《新疆古佛寺》所繪「藏經洞」附近山巖…60圖2.9      克孜爾第66窟平面圖…62圖2.10   克孜爾第54窟平面圖…62圖2.11   德藏蘇巴什出土
  • 旅順博物館與大谷光瑞
    旅順博物館不僅館舍建築獨具魅力,其別具一格的館藏精品更是蜚聲海內外。這裡有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寫本、這裡有中國獨家珍藏的古印度石刻、這裡有存世唯一使用「承陽三年」年號的《菩薩懺悔文》、這裡有禪宗研究領域的「寶典」《六祖壇經》……您不用遠赴新疆大漠,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木乃伊;您不用遠赴印度,在這裡就可以了解佛教的起源……這些中亞與西域文物的來源都與一個人有關,他就是日本人——大谷光瑞。
  • 繼「敦煌文獻」後 中國藏量最多藏文古籍文獻出版
    中新社拉薩9月6日電 (趙朗 易雪萍)藏文珍貴古籍文獻《「菩日文獻」精選本》出版發布會6日在西藏大學舉行,此文獻是繼「敦煌文獻」後,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藏量最多的藏文古籍文獻。9月6日,藏文珍貴古籍文獻《「菩日文獻」精選本》出版發布會在西藏大學舉行,此文獻是繼「敦煌文獻」後,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藏量最多的藏文古籍文獻。圖為《「菩日文獻」精選本》出版發布會現場。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據了解,2002年,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菩日村在農田改造時意外出土了一批古籍書卷。
  • 旅順博物館看新疆千年乾屍
    大連有很多博物館,但國家一級博物館只有兩家,其一就是旅順博物館。為什麼大連市的博物館反而不如其下轄區的博物館有名?為什麼在旅順博物館裡能看到4000多公裡外千年前的新疆乾屍?旅順博物館和俄國人、日本人有什麼關係?跟著我了解旅順博物館的來龍去脈,你就會清楚明白。
  • 《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琉球人的漢文遺產
    由於明治政府吞併琉球以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對琉球本土文化中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部分採取了有意削除的政策,加上二戰期間美軍對衝繩的狂轟濫炸,琉球王國原有的豐富的漢文文獻急劇減少,尤其是琉球王國時期琉球人翻刻的漢籍和自撰的漢文著作,據調查目前在琉球王國故地遺存已不足五十種,在日本國內似也不超過百種,且從未全面系統地整理出版過。
  • 日本漢學文獻《年號之部》出版:日本的年號如何選定?
    5月30日,為了慶祝《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第一種《年號之部》在中國出版,該叢書的出版紀念暨座談會於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新文科大樓舉行。《年號之部》書影水上雅晴、石立善主編的《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是一套日本漢學大型叢書,收錄古代、中世至近代的珍貴而稀見的漢學原始文獻。率先出版的《年號之部》共五冊,5000頁,收錄日本內閣文庫所藏歷史年號珍稀文獻九部的寫本,均為史上首次公開。
  • 鄴城新出粟特文漢文雙語墓誌暨深圳望野博物館藏北朝陶瓷器
    2019年3月8日下午15時,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受明治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東洋文庫研究部邀請,在日本東洋文庫2樓講演室如期開展《鄴城新出粟特文漢文雙語墓誌暨深圳望野博物館藏北朝陶瓷器》講座。講座由氣賀澤保規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