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遼寧頻道訊:據華商晨報報導,一部已失蹤近一個世紀的漢文佛經實物殘片在旅順被發現,中日兩國文博專家認為,這件被發現的實物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
昨日,旅順博物館首次向媒體公開了這一階段性研究成果。
漢文佛經所屬年代為西晉
據旅順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成果得益於旅順博物館與日本龍谷大學的一項合作。經過雙方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特別是迄今世界上最早明確紀年的漢文佛經———西晉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諸佛要集經」殘片的新發現,為研究佛教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兩國的文博專家認為,流傳至今的古代佛經卷,雖然有少數署有確切的年代,但至今尚未發現早於公元296年的佛經卷。因此這件「諸佛要集經」殘卷,就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明確紀年的漢文佛經,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
此前已失蹤近一個世紀
近一個世紀以來,海內外學者對這一佛經殘卷的認識,僅限於《西域考古圖譜》(大日本國華社,1915年版)刊載的黑白照片和簡要文字介紹,而這件佛經殘卷實物的下落卻一直是個謎。
20世紀初,繼西方國家「探險」活動之後,日本京都西本願寺第22代主持大谷光瑞派遣的「中亞探險隊」,三次赴新疆等地,以各種手段獲取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元康六年」的「諸佛要集經」殘卷就在其中。這些文物現分散存於中國旅順博物館、韓國中央國立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龍谷大學等處。專家整理發現,傳說中的經書就在旅順博物館。
計算機解密「粘泥紙屑」
記者看到「諸佛要集經」殘片共有14片,紙本。殘片外觀呈黃褐色,有墨線界欄,經文書體自然、墨色濃鬱,尚有明顯的隸書韻味。
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出土的佛經殘片,出土時就已成為一堆粘著泥土的紙屑。
在整理過程中,專業人員將佛經殘片上的文字逐一輸入計算機進行檢索,與此同時,還要對佛經殘片上的文字進行仔細的研究比較,遇有疑難問題還要開展討論或請教專家。在經過綜合整理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初步確認,已經整理出的2萬多佛經殘片,是分別出自500多部佛經的內容。(記者 虞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