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現身遼寧旅順

2021-01-20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遼寧頻道訊:據華商晨報報導,一部已失蹤近一個世紀的漢文佛經實物殘片在旅順被發現,中日兩國文博專家認為,這件被發現的實物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

 

    昨日,旅順博物館首次向媒體公開了這一階段性研究成果。

 

    漢文佛經所屬年代為西晉

 

    據旅順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成果得益於旅順博物館與日本龍谷大學的一項合作。經過雙方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特別是迄今世界上最早明確紀年的漢文佛經———西晉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諸佛要集經」殘片的新發現,為研究佛教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兩國的文博專家認為,流傳至今的古代佛經卷,雖然有少數署有確切的年代,但至今尚未發現早於公元296年的佛經卷。因此這件「諸佛要集經」殘卷,就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明確紀年的漢文佛經,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

 

    此前已失蹤近一個世紀

 

    近一個世紀以來,海內外學者對這一佛經殘卷的認識,僅限於《西域考古圖譜》(大日本國華社,1915年版)刊載的黑白照片和簡要文字介紹,而這件佛經殘卷實物的下落卻一直是個謎。

 

    20世紀初,繼西方國家「探險」活動之後,日本京都西本願寺第22代主持大谷光瑞派遣的「中亞探險隊」,三次赴新疆等地,以各種手段獲取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元康六年」的「諸佛要集經」殘卷就在其中。這些文物現分散存於中國旅順博物館、韓國中央國立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龍谷大學等處。專家整理發現,傳說中的經書就在旅順博物館。

 

    計算機解密「粘泥紙屑」

 

    記者看到「諸佛要集經」殘片共有14片,紙本。殘片外觀呈黃褐色,有墨線界欄,經文書體自然、墨色濃鬱,尚有明顯的隸書韻味。

 

    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出土的佛經殘片,出土時就已成為一堆粘著泥土的紙屑。

 

    在整理過程中,專業人員將佛經殘片上的文字逐一輸入計算機進行檢索,與此同時,還要對佛經殘片上的文字進行仔細的研究比較,遇有疑難問題還要開展討論或請教專家。在經過綜合整理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初步確認,已經整理出的2萬多佛經殘片,是分別出自500多部佛經的內容。(記者 虞祿洋)

相關焦點

  • 旅順出土「世界最早的漢文佛經」(圖)
    佛教在線旅順訊 一部已失蹤近一個世紀的漢文佛經實物殘片在旅順被發現,中日兩國文博專家認為,這件被發現的實物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9月中旬,旅順博物館首次向媒體公開了這一階段性研究成果。 漢文佛經所屬年代為西晉 。據旅順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成果得益於旅順博物館與日本龍谷大學的一項合作。
  • 座談|「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整理出版
    此次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收入「旅順博物館收藏新疆出土文獻」的漢文部分,共計26000多片,幾乎全部為大小不一的紙質殘片。內容以佛教經典(包括佛經、註疏)為主,還有道教文獻、傳統四部典籍、官私文書、寺院禮儀及民間佔卜文書,時間跨度上至西晉,下至元朝,幾乎構成了公元3世紀至13世紀整個寫本時代和早期印本時代的中國漢文文獻的面貌。
  • 遼寧: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
    央視網消息:6月6日,一頭北海獅現身遼寧旅順的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域。6月6日下午,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義務護海隊員李文龍,在保護區的核心區蛇島海域駕船巡海時發現,一頭大型海獸正趴在蛇島岸邊的礁石上曬太陽。
  • 經典回顧(182)西晉 《諸佛要集經》殘片 旅順博物館藏
  • 旅順博物館與大谷光瑞的不解之緣
    這裡有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寫本、這裡有中國獨家珍藏的古印度石刻、這裡有存世唯一使用「承陽三年」年號的《菩薩懺悔文》、這裡有禪宗研究領域的「寶典」《六祖壇經》……您不用遠赴新疆大漠,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木乃伊;您不用遠赴印度,在這裡就可以了解佛教的起源……這些中亞與西域文物的來源都與一個人有關,他就是日本人——大谷光瑞。
  •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公布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彭杭)12月20日,由中華書局、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2020年11月,《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首次全面公布旅順博物館所藏新疆出土文獻的漢文部分,「最後的寶藏」終於揭開神秘的面紗。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該書的出版是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領域裡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事件。
  • 佛學:佛經、三藏、藏文大藏經、漢文大藏經
    在釋迦車尼入滅後,他的弟子為了不讓他的佛法失傳於是召集僧眾舉行聚會,這些僧眾依據自已對釋年尼言教的回憶,將佛陀的說法以文字記錄下來,由此形成文字版的佛經。佛經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教義,是對佛教經典的一種簡略說法。廣義的佛經總稱「三藏」,包括經藏、律藏和論藏,而狹義上的佛經就專指經藏。
  •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由中華書局與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12月20日在京舉行。《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收入旅順博物館收藏新疆出土文獻的漢文部分,共計26000多殘片,是目前所知國內敦煌吐魯番文獻唯一尚未公布的大宗藏品,被稱為敦煌吐魯番文獻「最後的寶藏」。
  •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12月20日,由中華書局與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 旅順博物館與大谷光瑞
    旅順博物館不僅館舍建築獨具魅力,其別具一格的館藏精品更是蜚聲海內外。這裡有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寫本、這裡有中國獨家珍藏的古印度石刻、這裡有存世唯一使用「承陽三年」年號的《菩薩懺悔文》、這裡有禪宗研究領域的「寶典」《六祖壇經》……您不用遠赴新疆大漠,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木乃伊;您不用遠赴印度,在這裡就可以了解佛教的起源……這些中亞與西域文物的來源都與一個人有關,他就是日本人——大谷光瑞。
  • 旅順博物館:遠東的西域記憶
    作為我國首批一級博物館,旅順博物館無論是歷史還是藏品都很值得說道,甚至連博物館建築本身都是國保單位。 如今的旅順口是大連下面的一個市轄區,而最早大連還沒影子的時候,旅順口就已經是大名鼎鼎的軍港,連英國人都自作多情地給它安了一個「亞瑟港」的名字。後來作為北洋水師的基地之一,一時無兩。可惜好景不長,甲午戰敗後,旅順最終落到了俄國人手中。
  • 淺談佛經總集大藏經的歷史
    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種類分可分為七大系統,即漢文、藏文、蒙文、滿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語。此外,還有契丹文《大藏經》的刻造,但尚未發現傳世的刻本。《大藏經》的編纂,可追溯至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原始佛教分裂以後,各大派別大多都按照自己的觀點編撰本派的藏經,可惜只有上座部的三藏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漢文譯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均已失佚。早期的梵文經典只剩下少數零散貝葉本或紙寫本至今還尚存,全部三藏已經難窺全貌。《中華大藏經》, 是寫有漢、藏、滿與蒙古四種文字的《大藏經》。絕大部分的漢文都是東漢、魏晉南北朝以及唐朝時期譯出的。
  • 遼寧旅順海底寶藏將出水 元代出口瓷器已被定位
    3月16日,國家文物局發布本年度工作安排,「開展遼寧等重點海域水下文物專項考察」被列入規劃,而這其中,旅順口區附近海域歷史沉船的打撈工作被列為重中之重,將於今年夏天全面展開。這也預示著,一批被深埋在海底千百年的珍寶將重見天日。那麼,旅順海域究竟有多少沉船?這些沉船上有什麼樣的寶貝?它們在傳達著什麼樣的歷史文化信息?
  • 1903年遼寧旅順老照片 百年前的"亞瑟港"風貌
    發布一組1903年遼寧旅順老照片,讓我們一覽百年前的旅順口風貌。 亞瑟港即,大連旅順口(Port Auther),這個名字來自彼時西方人的舊稱,亞瑟港也被稱為「東方的直布羅陀」。因其港口軍事工程規模宏大,戰略位置對中、朝、日、俄等國極為重要,所以它曾是東亞地區最重要的軍港。
  • 大連最早出現的工業——旅順船塢
    且不說軍艦處在水下部位的推進器檢修、底部滲漏等必須上塢進行,就是定期清理船體附著物,塗船底防汙漆,也是艦體不可或缺的裝備保養項目,因為這直接與艦艇戰鬥力相關。然而,此時清朝廣闊的海岸線上,大多是泥塢、木塢,僅有的一座石塢——廣州船塢,還是1876年向英國人購得,但規定25年之後方準修造艦艇,根本用不上。 那麼,正在組建中的北洋水師的軍港和船塢應該建在哪裡?
  • 旅順蛇島蝮蛇數量超過兩萬條 將申報世界保護區
    旅順蛇島蝮蛇數量超過兩萬條 將申報世界保護區 2012年07月14日14:39 來源:中國廣播網
  • 遼寧旅順雄獅之遊玩
    在遼東半島的最南端與一個天然的軍港-旅順港。他三面環海,港口直衝著東南方向,周邊有黃金山和老虎尾,這裡的地形險惡非常適合艦隊補充給養。他位於遼東半島南端,與廟島群島、山東半島北側蓬萊角共扼渤海海峽,構成首都北京、天津和渤海海岸的鎖鑰屏障。
  • 旅順城裡建築物上的兩座時鐘
    蘇軍在旅順期間用做醫院辦公樓,210醫院和215醫院用做檔案室。這座時鐘由於年久,在2000年前後沒有了。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再現老建築的原貌,應該安上一塊老式圓鍾。我們再來看看旅順郵政大樓的時鐘:旅順郵政大樓建成之初
  • 遼寧發現世界最早的懷孕矢部龍(蜥蜴)化石
    1942年,日本侵華期間,日本學者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發現並記述了遼寧義縣棗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並依日本學者矢部長克之姓氏命屬名,根據生物形態特徵命種名:細小矢部龍。但是其正型標本在戰亂中丟失而下落不明。1958年和1995年,中國科學家楊鍾健和姬書安又分別將遼寧凌源房身鴿子洞和北票尖山溝發現的兩件蜥蜴化石歸入細小矢部龍。
  • 珍稀佛經從日本回流 失傳700餘年
    順應這一趨勢,即將舉行的西泠印社春季拍賣會不僅拓展了拍品的門類,在收藏的專題性上也下足了功夫,計劃推出中國書畫、名人信札手稿、古籍碑帖、篆刻硯臺、文房雜件、紫砂、庭園石雕、中國歷代錢幣、油畫雕塑、名家漫畫、當代名家玉雕、中國陳年名酒等多達25個門類,也創下了歷次西泠拍賣會專場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