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登山者認為,對於都市人來說,裝備的功效甚至大過登山知識和身體素質。驢友需反覆檢測隨身物品,畢竟在戶外個體是渺小的,專業的裝備能助你一臂之力。
登山注意事項1. 如果攀登較高的山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在登山前要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儘量放鬆全身肌肉。
2. 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
3.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 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
4. 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5. 登山前一定要考慮當地環境,不盲目登山。
6. 裝備要齊全,並且一定不能離身。
7. 在登山中迷路,要提前找好避風處。
8. 如果有積雪時,可考慮打雪洞或用乾柴搭簡易避風棚。
9. 下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衝得太快,否則很容易受傷。
10. 要注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如果遇險1. 及時發出求救信息並找可燃物品準備取暖。
2. 極寒天氣下,不要大量運動,要不斷地活動手腳。
3. 等待救援時可做些活動分散注意力。
4. 如是團隊,可兩人或多人相互取暖,兩人保持說話,相互鼓勵。
裝備登山裝備在目前市場上價格參差不齊,幾乎各項裝備都有從幾十元到上萬元的選擇,其功能性與環境適應度都是左右價格的因素。
無論夏季還是冬季,一個合適的登山背包和登山杖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個好的登山包甚至賣到5000元以上,對於一般驢友,一個幾百元的登山包和一件千元的衝鋒衣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在戶外專業人士看來,選擇登山裝備不能一味看重價格因素,要根據自己體能狀況和所前往登山環境進行選擇。
防護眼鏡 遮擋陽光和冰雪反射光,防止紫外線傷害。
通訊設備 用於基地營同附近城市、基地營同山上之間的聯絡。前者可選用相應型號的無線電。後者,最好使用高性能的小型報話機。
登山鞋 鞋幫用結實、通氣的皮革類原料,鞋底用較硬的橡膠原料,並壓有突起的齒紋,防止滑脫。
登山杖 登山時使用的輔助器械,可提高步行的穩定性,減輕腿部的負擔。
登山包 包括背包、背架和行李袋,可將睡袋、帳篷、水壺和各種雜物隨身攜帶。
衝鋒衣褲 用防水的優質尼龍原料製成。上衣連帽,帽口、袖口、褲腳能調整鬆緊。其用途是防風、保暖和保護內層。
GPS導航 需要使用者對地形地理有深刻的理解,可幫助驢友迅速定位。
指南針 便於攜帶,可在登山途中和迷路時迅速確定方向。
趙佳峰 製圖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遠望一直是中國人所推崇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態度。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登山作為強身健體和陶冶情操的愛好,但殊不知巍峨聳立的山峰一直就是吞噬生命的黑洞,就在幾天前,北京的五指峰山上的冰雪無情地掩埋了兩個年輕生命的希望。
盡攬山巔美景當然快意,但登山過程卻是對人心理和生理極限的考驗。對於普通驢友而言,如何在登山運動中實現自我保護是目前急需解決和加強的課題,而我國驢友俱樂部考核和認證方面的不足以及驢友缺乏專業知識也成為登山出現意外的主要原因。
近年登山遇難人數飆升
現代意義上的登山運動起源於歐洲阿爾卑斯山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登山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可以說它的參與人數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在歐美國家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登山參與人口眾多,每個階層、每個年齡段都有登山愛好者。而在非洲以及一些落後的國家除了以嚮導為職業的人以外,幾乎不會有人將登山作為一項運動或是一項產業對待。
在福布斯所評選的最危險運動排行榜上,登山僅僅排名第七位,相較賽車、潛水運動,登山在花費和門檻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參與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範圍內,近五年來每年因登山死亡的人數為幾千人。2009年僅在日本一個國家就發生了1676起登山事故,遇難者達2085人,而且日本還是登山發達國家,日本官方也對於諸如登山信息的網站開發和信息提供不遺餘力,富士山所在的靜岡縣警察署就有專門的「登山情報網」,日本民間組織也會對有志於登山的愛好者做一些定期培訓,但就是在這樣的機制和監管措施下,山巒的危險還是將驢友們「拖入」了深淵。
對於登山產業和普及度正在不斷壯大的我國而言,每年因登山遇難人數在不斷飆升。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調查研究小組編制的《中國大陸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報告》顯示,2001年至2011年期間,中國因登山遇難人數總計104人,而在1957年到2000年這43年中,共計33人遇難。
持證領隊太稀缺
1998年左右,中國才有了自己的戶外俱樂部和戶外用品商店。但經過差不多15年的摸索,中國戶外驢友俱樂部的生存模式由於缺乏人才培養機制、相關法律保護和經營模式的缺失,似乎至今依然活在「原始社會」。
有調查顯示,在中國驢友群中,60.2%的人擁有大學學歷,27.4%的人有大學以上學歷。在收入抽樣調查中,月薪4000元至5000元的驢友佔48.6%,19.4%的人月薪在5000元以上;從年齡來看,20歲至30歲的驢友也佔到了57.5%。可以說年輕的白領、高學歷人群已經成為了目前中國登山驢友的主力軍。面對城市日漸激烈的競爭和汙染的加劇,都市白領渴望接觸自然、放鬆自我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對於習慣了快餐消費的都市人而言,登山就是集健身、體驗、自助、娛樂性為一體的最佳運動。就目前看,這些驢友與登山愛好者的集結地就是各家驢友戶外俱樂部。但就目前各家戶外俱樂部的生存狀況來看,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在幾天前的五指峰山上,當時副領隊馬雲飛私自脫團帶旅客上山的問題引發了人們關於戶外登山領隊的關注。如今各家俱樂部雖然都擁有看似經驗豐富的領隊,但其中真正擁有從業執照、通過專業考核的並不多,更有一部分是高校與社會人士做的兼職。上海左攸戶外俱樂部負責人左興娟就對記者表示,「我們俱樂部每次出團,都會根據線路安排2到3個領隊,一個負責引導,其餘負責收隊和管理。在戶外活動中,領隊有對活動的統一指揮權,必須做到對驢友們有掌控力。但是目前我們遇到的情況是,有經驗的持證領隊流動太過頻繁,一些資深領隊不是轉行就是離開俱樂部,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再物色新的領隊人選,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高校兼職的大學生。」
培養一個持證領隊需要哪些流程呢?上海登山協會副秘書長徐超表示:「領隊證件發放要經過當地登山協會培訓和考核。上海目前註冊的共有36家戶外俱樂部,但真正持證領隊卻只有20多人,比例嚴重不平衡。」三夫戶外俱樂部的管理人員李輝也表示,「對於領隊的考核會分級別,根據級別來選擇帶線的隊伍」。
小團體「跑活」賺錢
目前戶外俱樂部的經營模式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有戶外運動用品專賣店的戶外運動俱樂部,這類俱樂部主要組織戶外活動製造俱樂部的人氣; 第二類是網上組織的戶外活動。這類活動的費用會在提前發布的活動計劃書中詳細講明,一般包括交通費、食宿費、裝備使用費、門票、娛樂費用、保險費和專項活動費用等,而遠距離的活動費用根據成本來定。
資深老驢友哈裡就在採訪中表示,各家俱樂部出發點不一樣,所以得到的商業反饋也不同,「每個俱樂部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樣的,那些沒有實體店面做依託,也不靠賣裝備的網絡俱樂部,僅僅依靠向驢友收費有的甚至都入不敷出了,是為了興趣和愛好在做這行。」李輝也說:「因為我們是有實體店面做支撐的,但我們每年必須投很多錢去支持我們自己的戶外俱樂部,只靠收旅行費用我們會連領隊和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發不出。」
就目前事故發生率而言,網絡自主拼團遊事故發生率最高,此類線路費用多是驢友自己AA制,沒有統一的後勤設備保障和嚮導人員,自己憑愛好隨意探險,愛走野路和荒路。雖然近些年在登山徒步過程中出事的多是脫離俱樂部的散客驢友,但其中也不乏由專業領隊和嚮導帶領的小團體。為此徐超副秘書長表示這都是錢在作祟,「在我們行業和俱樂部中,不排除有極少數個別領隊私自收錢帶領小團體出去"跑活",這雖然是極個別現象,但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說走就走」的中國驢友
對於登山產業和戶外俱樂部尚處幼年期的中國而言,驢友自身如何提高憂患意識,杜絕在活動中一些人為造成的傷害也成為登山參與者的必修課。
在登山運動相對成熟的法國有3000多名職業登山者,並且還配有專門培養登山愛好者的學校。一般在歐美國家,第一次登山前都要去專業的登山培訓機構檢測自己的體能狀況、身體素質等。此外還要選擇一家培訓機構或者俱樂部,進行專業的培訓,包括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如何規避風險;遇到事故時,如何自救;如何聯繫搜救隊伍等等。但是在中國,目前大部分驢友率性地以為戶外登山就是「說走咱就走」,對於自身能力與戶外活動能力缺乏明顯的認識。
對於絕大多數戶外俱樂部,安全教育僅是寫在旅行計劃書中的文字,真正踐行的時候幾乎就變成了開往目的地大巴上的瞌睡教育,最多也就是在戶外活動之前開一個「行前會」,商討具體旅途事宜,但目前似乎只有與高校掛靠的戶外俱樂部或隸屬於高校的學生團體堅持所謂的「行前會」。
對於大部分驢友而言,對自身條件估計不足、不適時的逞能往往是誘發危險的因素。為此三夫戶外俱樂部就制定了驢友人員提前刪選制度,根據不同線路的強度和不同季節時段進行刪選。身為三夫的老會員,哈裡說:「對於組織者的線路俱樂部都有危險評估,活動難度也會分等級,這些線路都是經過反覆摸索和熟悉的、"找熟不找生"。對於一些新驢友,我們可能會推薦他們一些簡單的路線,並對他們輔以更多的裝備進行保護。」在記者的採訪過程中,幾乎所有戶外俱樂部均表示他們會給參與者買保險,但就保險種類而言,也僅僅是最便宜的短途人身傷害險。拿日本舉例,入山前買「山嶽保險」是一種常識,「山嶽保險」包括了人身意外險和救援險,保費每年差不多5000日元(約合400元人民幣)。一旦在登山和戶外活動中出了事故,則將由保險公司來進行理賠。
在登山界,裝備重要還是人自身素質重要的爭論一直存在,但在專業從業者看來,對於戶外資歷都不算足的都市人,裝備的功效甚至大過認知和身體素質。左興娟就表示尤其在冬季登山,裝備是最核心的內容。資深驢友小李也說自己每次出行前無論季節都會反覆檢測自己的體能狀況和隨身物品,畢竟在戶外個體是渺小的,專業的裝備能助你一臂之力。
不過就國人目前情況而言,登山知識的普及依舊是重中之重,為此像三夫這樣的戶外俱樂部已經打開國門,邀請一些國外登山名家來華講座和對專業從業人員進行考核。去年12月份曾經來滬開講的日本傳奇登山家、世界單人無氧登山紀錄保持者慄城史多就告誡諸位驢友和登山愛好者,「登山有時需要我們學會放棄。」
救援費用單一化
在近些年發生的驢友遇險事件中,民間自發組織的救援隊成了主力軍,但目前民間救援隊的組織管理和費用承擔太過單一。
目前中國民間自發組織的成熟救援隊基本都是掛靠在公益機構和各地紅十字會,本次參與營救五指峰山事故的綠野救援隊就是掛靠在李連杰的壹基金旗下,由社會團體提供資助和費用、裝備。綠野救援隊隊長海貓說:「現在部分救援隊都是一種社會掛靠性質,尋找自己的公益贊助夥伴,有些也是政府撥款。為杜絕商業性,各家俱樂部也不會負擔救援隊的費用。而對於一些新成立的救援隊來說,他們也會自己貼一些錢。」
中國登山協會秘書長張志堅就稱登山救援應該學習歐美,建立起政府、社會、個人各自分擔的救援費用模式。在歐美,登山救援協會組織會承擔本地區的救援工作,光在美國洛杉磯一個城市就有7個救援組織。其中隸屬於政府機構的救援隊只有2個,其餘5個都是志願者組織,但這些志願者組織與政府的救援隊享有同樣的福利待遇。如果意外發生在任何一個國家公園裡面,救援行動則由政府來埋單。但如果求救者是違反相關規定,比如擅闖明令禁止的危險地帶,那麼相關的救援費用則要由驢友們自行承擔。在日本,民間登山救援則非常貴,出動一架直升機飛一個小時需要50萬日元(4萬元人民幣),此外還要加上至少數萬元的勞務費,不過在此之前,警察會首先免費搜救。
對於該不該由個人承擔救援費用的問題,張志堅說:「對於擅闖禁區的驢友,個人應該承擔得更多些。政府最應該做的是倡導建立區域性的管理體制,並多提供各種服務。據悉,目前中國登山協會已經在倡導建立規範的救援體制,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為基礎、志願者為骨幹。讓保險公司參與進來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政府一家埋單。」
作者: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