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生物體的一生中,DNA和染色體都可能發生突變,程度不嚴重的會被修復,程度嚴重的會造成生物體的病變畸形,甚至死亡。像肢體數目形態這樣重大的改變,牽扯到的突變一定多且嚴重,這個個體基本沒有希望破殼出世,就在胚胎發育早期就胎死了。
六翅雞是網際網路中一直流傳著的一個謠言,據說這種雞長著6隻翅膀8條腿,吃了對身體有著非常大的傷害。網上至今傳播著六翅雞的視頻和照片,據稱這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用激素等手段催生出的怪雞,這類流言的傳播遍布各大網站。
單從國內知名的科學普及類網站問答上被提問的次數就可見一斑。而各種版本繪聲繪色的描述加上逼真的圖片和視頻,將大眾,尤其是本來就對洋快餐心存芥蒂的人,推向更深一層的質疑與責難,開始紛紛痛斥這種奸商行為、商家道德淪喪。
傳言說雞肉裡含有大量激素,吃了會讓孩子性早熟,網絡上更流傳一些據說是用激素催長後的長著多個翅膀多條腿的怪雞照片,這些「怪雞說」讓消費者對雞肉產品心存疑惑,難以放心消費。對社會上普遍流傳著一些關於六翅雞,激素雞,變異雞等不切實際的謠言,給廣大的消費者們造成了沒有必要的人為恐慌。
中國畜牧業協會於2010年11月09日到11月23日期間,委託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對我國快大型白羽肉雞產品抽樣進行關於激素含量的定性、定量的全面檢測工作,並在2011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肉雞養殖與消費安全」論壇上公布一項第三方檢測結果稱,京滬穗三地的抽檢顯示雞肉不含激素,社會上對雞肉中含有激素的擔心是沒有根據的。
言外之意是根本就不存在六翅雞的說法,那麼六翅雞究竟是真黑心還是假傳謠呢?
網絡上瘋傳的「六翅雞」圖片
科學驗證六翅雞隻是假傳謠
到底六翅雞的傳言是不是真的?一隻雞真能長6隻翅膀,我們不放以科學手段來了解一下。據科學家科普獲悉生物體的身體結構是由基因決定的,DNA就像一個建造項目的總工程師,清楚的知道生物體的每個細節並且嚴格的指揮著整個建造過程。
在生物體的一生中,DNA和染色體都可能發生突變,程度不嚴重的會被修復,程度嚴重的會造成生物體的病變畸形,甚至死亡。像肢體數目形態這樣重大的改變,牽扯到的突變一定多且嚴重,這個個體基本沒有希望破殼出世,就在胚胎發育早期就胎死了。即便存活,這個特性是否能穩定遺傳形成規模養殖也是個很大的難題。
DNA結構模型圖
同理,人為改造基因也面臨一樣的問題。一來短期之內的基因巨變將使個體無法存活。二是以現在的技術,做不到這麼精確完美的定點改造。如果有人真的成功創造了多個翅膀多條腿的個體,還讓這種特徵穩定遺傳形成養殖規模。
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早就轟動整個科學界了而不是只在網上發酵一下,如果硬要找到一種可能性,從胚胎早期移植入手,理論上不是不可能。胚胎發育到3天左右時,小雞的分化就開始有了雛形,萌生出翼芽、腿芽即未來的翅膀和腿,頭部也基本顯現出來。
這時是移植的好時機,太早,看不出雛形,無法針對性的移植想要的部位,如果太遲,四肢的內部結構包括骨骼神經等系統已經逐漸成形,移植就困難的多了。
不過,即使把握好了時機,技術與取材上的難點依舊擺在面前。3天時的雞胚胎僅僅約8mm長,翼芽與腿芽則只有1mm長1mm寬。芽體很小,卻包含保證翅腿正常發育的重要部位,有一點缺損都可能導致畸形。
圖為胚胎發育到小雞逐漸成形
這樣一個精密的移植手術確實在理論上提供了可能性,但將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且實際操作中會遇到更多問題,比如移植部位的內骨骼連接、神經連接等等。想要取得移植用的翅腿也是件麻煩事,較理想的方法是誘導胚胎幹細胞,這種細胞是處於原始狀態沒有分化成特異組織器官的細胞,它意味著適當條件誘導之後的眾多可能性,全能的特點讓它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自上世紀80年代被發現以來,人們一直致力於幹細胞在預防治療疾病、器官移植等方面的研究,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項技術還達不到克隆整個器官或部位再植入個體的水平,而是以細胞移植為主要手段,並且仍不成熟。
綜上可見,現在的技術水平其實很難造出多翅多腿雞這樣的個體,而這些大大提高成本還無法保證成功的方法,注重效益的商家更是不會採用的。
小雞胚胎
官方闢謠驗證六翅雞是假傳謠
網上盛傳肯德基的雞都是6隻翅膀,然而官方卻闢謠這完全是荒誕的無稽之談。某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總裁回應曾說網絡上總是流傳著一些怪雞的傳聞,然而實際上從科學技術上來講,世界上還無人能真正製造6隻翅膀的怪雞,更談不上大規模生產。
肯德基母公司中國相關負責人曾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肯德基是餐飲企業,公司不參與養雞,從其它方面來講,這種荒誕的怪雞說法也是絲毫沒有科學根據的。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曾也表示在網際網路中類似於六翅雞這樣的圖片是電腦合成的,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情況,因為六翅雞的情況完全是違背自然規律。
網上六翅雞圖裡的翅膀大多通過原圖複製粘貼而成
據報導2010年10月至11月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的大型批發市場、超市以及肯德基、麥當勞餐廳隨機採購了12個品牌的27個樣本。所檢測的激素包括了可能導致性早熟,並可能具有增肥、致癌效果的雌激素類、孕激素類、合成類固醇類、玉米赤黴醇類等32種激素。
經檢測和專家評估,這次抽檢的雞肉產品激素含量均沒有異常。可見雖然肯德基的這種傳聞已經由來已久,每次都是在網絡上引起騷動,但事實上肯德基在中國開設的3200家店使用的原材料全部來自中國本土的30多家養殖基地,這些養殖基地都是通過國家審批,有著合法手續的,可見六翅雞的傳言完全是假傳謠。
中國本土雞養殖場不存在使雞變異的環境條件
2015年6月份因不堪長期網絡謠言困擾,肯德基一紙訴狀將10個涉嫌造謠的微信帳號告上法庭,除了要求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禮道歉外,還向10個微信帳號所屬的三被告企業要求總共達35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
謠言披著貌似「科學」的外衣,有著相似情節:動輒用「真人真事」描述吃食物致死;冠以「權威信息源」;用恐懼性標題吸引粉絲;渲染加工環節的「髒亂」;借「應季」熱點炮製。但無論這些謠言與常識多麼的不符,傳播者卻仍然很多,而且經久不衰,樂此不疲。
這些人到底出於何種心理?有些人或許是出於好奇,既然自己缺乏常識,無法也無意願加以辨別,有些人則可能是出於某種奇怪的情緒,只要是關於外企或外來者的負面消息,就樂於相信。正常的社會,應該是一個講邏輯、講道理的社會,是一個重常識、重理性的社會。
唯有如此,素質才能提高,社會才能進步,生活才會和諧。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教育,無論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抑或是自我教育,仍然任重道遠。否則,缺乏理性和常識的土壤不消,類似的謠言仍然會有人信、有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