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剛剛出鍋的滿族美食「黑瞎子上炕」。
在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白旗寨滿族鄉夾河廠村,有一道地道的土菜,名叫「黑瞎子上炕」。在東北,人們把黑熊俗稱為「黑瞎子」。據說這道菜跟黑熊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常有人為了吃這菜在冬天頂風冒雪地來村裡。為啥會給菜品起這個名字?到底有啥誘人之處?記者帶著滿腹疑問來到村裡,一探究竟。
張玉春、王素雲夫婦在夾河廠村土生土長,在這裡生活了40來年的他們,對「黑瞎子上炕」有著特殊的感情。記者來到老兩口家時,他們早已在門口等候,身後小院裡滿族特色的燈籠格外顯眼,小狗「豆豆」也一改往日對陌生人的警惕,搖頭擺尾地圍著我們獻殷勤……
剛進屋,還沒等記者開口,張玉春就打開了話匣子。「今兒你們算是來著了!」老兩口天沒亮就起來準備食材,自家醃製的酸菜、親手灌制的豬血腸、隔年陳的豬肉,經過調料的融合、入味,炭火的慢燉,在鍋中盡情地釋放著養分和精華,香味不斷地從鍋與鍋蓋的縫隙中鑽出來,刺激著每個人那自以為矜持的味蕾。
就在這時,張玉春從屋外拿來了一個臉盆大小的鐵鍋,它就是今天的主角——「黑瞎子」,將熬好的酸菜和粉條連湯倒入鐵鍋中,煮好的五花肉切成薄片狀,連同血腸依次碼在最上面,炕上火盆中火紅的木炭已經燒得吱吱作響,將鐵鍋穩穩地放在火盆中的支架上,這「黑瞎子上炕」就完成了。別說,這鐵鍋黑不溜秋的,往炕上一端,真挺像只「黑瞎子」往炕上爬似的。這時炕暖酒熱,菜香肉爛,親友賓客圍坐在鐵鍋旁,既可品嘗美味,又可把酒話桑麻,別有一番滋味縈繞心際,久不彌散……
據記載,「黑瞎子上炕」最早起源於遼金年代,當時生活在東北的漁獵民族,把獵獲的鳥獸、魚蝦和採集的植物放入鍋中燉煮食用。後來流行於女真部隊中,支起木頭架子,放上一大鐵鍋水,將凍肉切成薄片煮熟即食,既可節省時間,又便於行軍打仗。而後隨著百姓逐漸定居生活,「黑瞎子」正式「上炕」了。在火炕上支起一個大大的鑄鐵火盆,支上黑鐵鍋,鍋小乾坤大,天上飛的野鳥,地上跑的鹿、狍子、野豬,草裡生的蘑菇,海裡遊的魚蝦都可以投入鍋裡,再加上東北特色的酸菜、凍豆腐、白肉、血腸、粉條,吃起來口味醇厚,獨具魅力。作為一道北方少數民族特有的傳統美食,在白旗寨滿族鄉,當地的老百姓還給這種美食文化賦予吉祥、團圓、喜慶等深意。
小貼士
怎麼去:白旗寨滿族鄉交通便捷,距瀋吉高速章黨收費站25公裡,撫通高速南雜木收費站15公裡。有鐵嶺、撫順、瀋陽等37次班車途經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