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與三十年夢,2020,不如我們重頭來過?

2020-12-15 波老師看片

三十年前,王家衛執導的《阿飛正傳》上映。那是1990年。

1990 年時值香港準備離開英國的漫長的告別,也逢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那時影像斑斕,有在地原創性,亦有吸納各種派別的大膽手法,有民族主義功夫片如《黃飛鴻》,也有汲取默片肢體喜劇的成龍式表演;奇異角度,醒目的色調,用畫面說著懺情、煽情、奇情的故事,並不是王家衛的專利。

但王家衛在《阿飛正傳》的嘗試,卻能夠單純而強烈地,賦予「時間」一種先天感傷情調:性命的政治的關係的無常短暫,以慵懶過綿延的人生;神秘性共時性的靈光一瞬,不滅但纏綿至死的記憶與惆悵;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在其後作品被延續、複寫和複寫。

《阿飛正傳》像永遠的那一部,夢開始的地方。

人的一生,或短或長,一切都是暫時的,沒有什麼永恆。── 《之吻》

然而,當初王家衛營造鬆散的敘事和形式,分線敘事,沒有明確事件,不那麼具連續性的剪接,缺乏定場鏡頭的迷宮;角色們總在等待什麼,斷續對話,突然動作,有時讓渡給重複或變奏或自問自答的畫外音讓當時觀眾無法接受,卻隨時陳釀。

電影攝於1990年,故事背景年代是1960年,到今日,疊化了兩種鄉愁,從導演的兒時情懷,到觀眾對於90年代的懷想,跨越三十年,香港情結從前九七到後九七的發酵。

2014年雨傘運動。《阿飛正傳》二十五年後,當年執掌攝影的杜可風已成一代宗師,自己導演了《香港三部曲》,穿越虛構和紀實呈現了香港人的三個世代,以「愚公移山」題名,為抗爭的年輕人作記。

2016年旺角騷亂。2018年作家黃碧雲借寫1966年的《盧麒之死》,遣2016年的悲懷;作家鍾曉陽重寫舊作,重新回到1982年柴契爾夫人造訪北京,決定香港命運的時分。

2020年,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膠捲重映逝去的時光,那裡頭已逝的人物音容猶在,主角張國榮,片尾曲獻唱梅豔芳。片尾走出住房的第二個阿飛,繼續穿行各個角色的世界;片頭走入南華體育會小賣部的第一個阿飛,隨著張國榮本人的逝去,終結了所有關於他的時間。

《阿飛正傳》望文生義該是為阿飛作傳,但其實主要故事卡在一年跨度的阿飛的一年,甚至卡在一個夢境般的時間區間。

在之中故事仿佛斷續前進,如張國榮飾演的阿飛旭仔說的無腳鳥,「可以一直地飛呀飛,飛得累了便在風中睡覺。」

電影用密集而重複的場景表現斷續飛行。

開場,旭仔一次次走入南華體育會販賣部搭訕蘇麗珍,下午差一分鐘三點,他說出了要和她做一分鐘朋友。

「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

這場戲結束在蘇麗珍凝視他離去的背影,以她的獨白道出兩人建立了關係,但她不確定他會不會記住那一分鐘。

另一段,則是蘇麗珍確認旭仔移情別戀咪咪後,只好一次次在夜裡苦候徘徊,巡邏的警察華仔幫助了她,兩人從一兩句話,到深夜長談,臨別時他向她說:可以打電話給他。最後鏡頭是他始終等不到電話而離開的身影,獨白告訴觀眾他沒有再遇到她。

每個平行時空的下午,相似又不同的夜晚,既視感像老唱片跳針,在時間推移中拉出一個個畫格,仔細對照,他和她不是她和他,舞伴換過舞伴,每次離別和相聚。

但有可能,故事既然是故去的事,會像旭仔之後說的另一個版本:

無腳鳥一開始便已經死了。電影是一個更大的,未生未死的夢。

在旭仔接近蘇麗珍的一序列場景之中,一度插入了緩緩飛行在叢林的空景,伴隨著「Always in My Heart」,寄託他對菲律賓生母的嚮往,那是緊接在他對她說「你今天晚上會夢見我」之後,故像是夢的起始,又像是將睡未睡的時刻。

在片尾,旭仔去菲律賓尋生母未遇,被人尋仇開槍之後,此時再度出現相同叢林影像和一樣的音樂──貫穿本出的動機,旭仔獨白提到「一開始便已經死了」,他不是主動漂泊的浪子,而是不被生命挽留的孤兒。

菲律賓的鄉愁幻境,不是死亡的迴光返照,也非夢醒時分,一切將生未生,旭仔的失落和死亡,只是更長的夢境裡一次將醒未醒的翻身。

視角轉換至警察的獨白,帶入他和旭仔最後一次談話。

陰暗的火車廂內,鏡頭對著警察,兩人問答之間,旭仔的聲音只在場外──是來自幽冥的聲音還是回憶中的聲音?

亦或是這夢的舞臺正好讓舊的退場,預備稍後新的阿飛粉墨登場?警察的話語落下,兩人靜默,鏡頭停留在旭仔無表情的面孔,似生似死,是最後的亮相。

沒什麼是不可替代的,獨白也在不同角色之間輪換。

那些聲音超逸於畫面外有種超然的冷徹,打破短暫平和的時光,比起判斷悲觀的事態,更像是作出悲觀的預言;

並不單屬哪個角色,無根也無垠,像沒有邊際的,可以自由轉換視角的,哪個無名者的夢的意識。或許是時間的夢,角色只是囚徒,被卡在斷續的片段裡,逃脫不了在記憶裡變形的昨日。

《阿飛正傳》的鬆散夢境裡,重複的部分突顯了時間。

時間原本內在而固有,像做夢,沉浸在裡邊的人無法輕易察覺。

但重複的言語、音樂、場景再次進入,仿佛標定前後,讓電影終究走向的不一致被感覺,外在的時間於是被察覺。

當旭仔對蘇麗珍說起「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

當後來,警察問起旭仔「你記得去年四月十六日......」,這些話語無關觀眾當下的時間感,而是他用來刻舟求劍標記的區間,可以讓我們感覺到,當我們陷入電影,承受它、被它充盈、並不感到不耐時,時間其實不在場地在場間。

你記得去年......?

電影替我們做夢,夢到時間的模樣。

男人追問女人可能不存在的去年,兩人相遇或不,支線延伸,戀愛,私奔,情殺,電影《去年在馬裡昂巴德》也像極了《阿飛正傳》,時間是一個逐漸展開的結,可能性集合的拓撲;

《阿飛正傳》,是一問一答的拉線綁線,結繩標定的迴圈。

電影和書替我們做夢,夢到未來,夢到過去,現實是眾人更鬆散的夢境。

三十年前,電影從關於「阿飛們」的夢,飛往螢幕外的無名者,人生的迴圈仍然回還:犯重複的錯,堅持一致的事;離開一切,但無法離開自己;

改變不了世事,但能夠改變自己,可能往向舊的道路重走一遍,可能跳入新的迴圈。

《阿飛正傳》這樣浮誇的夢恰是人生的提醒:我們難以深刻地感受時間,我們不執著受反芻記得的苦。過去告訴我們什麼,又得以預言未來什麼?讓我改動黃碧雲委婉對抗「歷史是重複」的話語:

我們沒有從時間明白什麼,除了情感。

相關焦點

  • 《阿飛正傳》:觀後感
    《阿飛正傳》本身,影片中六位主演的演技經過王家衛打磨已經基本成熟。旭仔是一個無所事事,頹廢,令人琢磨不透的阿飛,然而他「撩人」的能力卻十分強。和蘇麗珍初次相遇,面對戒備心頗強的蘇麗珍,他說:「你今晚發夢會夢到我」,臉上的微笑勢在必得。果然,蘇麗珍夢到了他。
  • 影評:《阿飛正傳》
    王家衛本人對於這個鏡頭則稱,這只是一個偶然機會下出於靈感的產物,他當時覺得這樣一個與電影故事無關的鏡頭會使電影的結構更完整,就像《阿飛正傳》中那個著名的雨林鏡頭一樣。也正是到了王家衛執導的第二部電影《阿飛正傳》,他才開始被評論界認可。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15 日《阿飛正傳》
    今日主題影片:《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英語:Days of Being Wild)是一部於1990年上映的中國香港電影,由王家衛執導,多位香港影壇巨星演出,包括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潘迪華、梁朝偉;除了在香港拍攝之外,還在菲律賓取景拍攝。
  • 《阿飛正傳》:孤獨是人類的情感之一!
    作為金牌導演王家衛的成名之作,《阿飛正傳》集合了香港一線的大牌藝人。《阿飛正傳》的確是一部群戲,它展現了不一樣的電影視覺。就拍攝手法上,王導也大膽的啟用了非常規比例的構圖,以濃鬱又灰暗的色調來貫穿整部電影,這些元素都成為了後來王導電影中獨有的風格。
  • 《阿飛正傳》從此愛上了梁朝偉
    最配角《阿飛正傳》 :梁朝偉在《阿飛正傳》裡只出現了一個鏡頭,但這個鏡頭,成為他演員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影片最後一幕梁朝偉以在《2046》中梳頭的賭徒形象出場而結束全片,在當年曾引起極大爭論,王家衛說當時只是覺得有意思才將這個鏡頭放進去,感覺有點像心血來潮。
  • 張國榮拍攝《阿飛正傳》幕後你不知道的事
    一、張國榮在拍攝阿飛正傳之前,剛開完演唱會,由於《阿飛正傳》遲遲不開機,便去加拿大休養了一段時間時間,接到開拍消息回來後,王家衛導演脫口而出,哪有這麼胖的阿飛,於是張國榮開始減肥,減了十幾磅的肉。2、阿飛正傳》與詹姆斯迪恩主演的好萊塢同名影片沒有任何關係,之所以叫《阿飛正傳》是因為王家衛導演覺得一提到詹姆士-迪恩主演的《阿飛正傳》便會令人們聯想到五六十年代與他的電影背景相吻合,於是便順口起了這個名字。
  • 從《胭脂扣》到《阿飛正傳》《東成西就》,張國榮演過多少渣男?
    蘇麗珍:你到底有沒有喜歡過我?旭仔:我這一輩子不知道還會喜歡多少個女人,不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最喜歡哪一個。《阿飛正傳》張國榮在香港娛樂圈是出名的好人,對朋友特別是後輩新人關照的事例數不勝數,而且其本身氣質高貴,相貌俊美,可以說是香港影壇最好的第一暖男。
  • 《阿飛正傳》:你可還記得張國榮的曼波舞?
    我們總是無法忘懷張國榮,我們懷念他的歌曲《倩女幽魂》,同樣也是懷念他的電影。男神張國榮和女神王祖賢一部《倩女幽魂》,讓人至今不敢翻拍,因為只要翻拍必是毀了經典。不過,你可還記得張國榮的另一部經典電影《阿飛正傳》?一段」婀娜多姿「的張國榮曼波舞,讓人看著思緒萬千。
  • 阿飛正傳結局是什麼意思 28年後經典再現引眾人深思
    電影《阿飛正傳》時隔28年將再次出現螢屏,《阿飛正傳》是1990年在香港上映的電影,時隔這麼久了,當年的韻味還在,那麼《阿飛正傳》的結局又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都表示沒有看懂當時的結局,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
  • 《阿飛正傳》:張國榮唯一一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阿飛正傳》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經典文藝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等主演。此片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1990年12月15日,影片於香港上映。
  • 張國榮張曼玉《阿飛正傳》內地重映,是經典重塑還是過時不候?
    《阿飛正傳》拍攝於1990年,當時這部電影在香港放映時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它斬獲了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而張國榮更是憑此片榮獲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
  • 《花園寶寶》創作靈感竟來自《阿飛正傳》!
    他只能躺在床上聽著依古比古和唔西迪西在外面,你儂我儂的瑪卡巴卡的故事讓我想起了《阿飛正傳》裡的無腳鳥《阿飛正傳》張國榮劇照「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 張國榮拍《阿飛正傳》,從客串15天演到主角,導演王家衛功不可沒
    對於《阿飛正傳》的劇本,已經流傳出了很多版本,相信導演王家衛都會覺得驚奇,這部二十八年前的電影,仍如此被外界所關注獵奇。據悉最初的《阿飛正傳》,王家衛本來是想拍一個女恐怖分子與男警察的愛情故事,劉德華擔任男主角。
  • 《阿飛正傳》哥哥巔峰之作,四大影帝互飆戲,包攬金馬獎和金像獎
    《阿飛正傳》是一部文藝愛情劇情電影,於1990年12月15日香港上映,全片時長共94分鐘,拍攝地點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由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等人領銜主演,豆瓣評分8.5,貓眼電影票房1973.9萬。
  • 紀念張國榮逝世17周年,臺灣影院今起重映《霸王別姬》《阿飛正傳》
    《霸王別姬》劇照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獲得1993年坎城金棕櫚。《霸王別姬》劇照此外,另一臺灣片商華映娛樂也宣布,張國榮代表作《阿飛正傳》的數字修復版,4月1日在臺灣誠品電影院放映一場,4月3日起在華山光點電影館正式上映。《阿飛正傳》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劉嘉玲、梁朝偉等共同出演。
  • 「香港電影傳奇」慢工細活王家衛之《阿飛正傳》
    這次請來的陣容更為豪華,張國榮、梁朝偉、劉德華、張學友、劉嘉玲、張曼玉,故事的上集就是後來的《阿飛正傳》,下集就……就沒有了,因為經費被上集用光了。《阿飛正傳》的拍攝用了60萬英尺的膠捲,大概能有三四部電影的長度了,王家衛因此獲封綽號「一剪沒」,現在看來,這麼強的卡司確實有點浪費了。
  • 《阿飛正傳》|一隻無腳鳥
    電影《阿飛正傳》可謂是王家衛導演的代表作,阿飛一詞為地方俚語,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用此詞來稱呼放蕩不羈,沾花惹草,又叛逆的青少年,而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旭仔,便是這樣的人物。其實它什麼地方也沒去過,那鳥一開始就已經死了。我曾經說過不到最後一刻我也不會知道最喜歡的女人是誰,不知道她現在在幹什麼呢?天開始亮了,今天的天氣看上去不錯,不知道今天的日落會是怎麼樣的呢?旭仔雖然在感情上佔據上者,其實他正如一隻無腳鳥,害怕對愛做出承諾,喜歡保持距離,一個人的精神垮掉,此後便顧不得愛情和親情,甚至生死。
  • 3部當年票房慘敗,最後卻成為經典的香港電影:《阿飛正傳》上榜
    1、《阿飛正傳》「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阿飛正傳》《阿飛正傳》是一部經典文藝片,講述的是在1960年代初的香港,一位孤傲青年的愛情與親情之間的情感糾葛的故事。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這部電影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也因此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王家衛必看電影清單,評分8.5的《阿飛正傳》成功墊底,榜首是誰?
    《重慶森林》 這部電影由兩個基本不相關的故事構成,兩個故事之間的關係就像擦身而過的金城武和王菲,無限趨近,但無緣相交。 《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作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王家衛風格」的電影,可是見證了一個導演不凡的開端和誕生。
  • 《阿飛正傳》:它仍被人們反覆提起,反覆回味
    疏離,愛恨都如此,圍在城裡霧蒙蒙得誰能看清誰,人人依賴一條無形的線來維持關係的平衡,有進就有退。拒絕,無論懦弱還是勇敢,該拒絕的該爭取的不是步步都能走得如意,也不是步步都能坦蕩瀟灑。尋找安全感、歸屬感、認同感。無非是為求得一張人類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