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它仍被人們反覆提起,反覆回味

2020-12-11 百家號

如果不是因為某個潮溼的夜、不是因為沒有買到心愛的書籍、不是因為剛好觸摸到窗外的雨滴。也許時間不會剛剛好,不會有莫名的情緒那樣洶湧、不會點開這部電影沉浸其中。孤獨、自由、疏離、拒絕;安全感、歸屬感、認同感,人類畢生都在經歷或是正在追尋著的。孤獨,人群中笑得最燦爛最開懷的也許是最孤獨的那個。

也許是深夜飲酒直至淚流滿面的那個。自由也許只是欺騙自己心還沒有老去的一種藉口。疏離,愛恨都如此,圍在城裡霧蒙蒙得誰能看清誰,人人依賴一條無形的線來維持關係的平衡,有進就有退。拒絕,無論懦弱還是勇敢,該拒絕的該爭取的不是步步都能走得如意,也不是步步都能坦蕩瀟灑。尋找安全感、歸屬感、認同感。

無非是為求得一張人類通行證。或是這樣理解,尋找安全感,就像尋找一個棲息地,有枝可依、有樹可棲,難過憂傷有人陪伴,無需偽裝,撕下所有面具、卸下所有鎧甲,把喜怒哀樂都分享。歸屬感,對某個人、某個地方、某個城市,靈魂深處生出的深深的眷戀感,以及無比的依賴與自豪。

認同感,對父母、對朋友、對戀人,渴望心靈上的相依和理解,總是期冀著精神高度的統一和靈魂上的契合。殊不知,人對人,本就不該對此抱有太大希望,孤獨可以相通,但獨立的個體想要彼此之間達到完全的理解卻是不可能的。因而,人人背上行囊,學會忘卻、學會獨立、學會勇敢、學會坦然面對得不到的一切。

最終在孤獨中學會成長。人們畢生都被攪在這些問題裡,一些人逃避、一些人探尋、一些人訴說,許許多多的人出生飛翔降落死亡,也許下一秒,就有另一個阿飛出現。「懷舊、文藝」總是被當做王家衛電影的標籤。自詡「懷舊」的人也許沒有幾件舊衣物、幾封舊書信、幾支舊鋼筆。以文藝自稱的人,也許只是貪戀「文藝」二字本身。

但不能否認的是,懷舊與文藝的確是這部電影的風格。鏡頭下濃鬱的舊香港氣息,伴著大段舞曲和獨白、忽明忽暗的燈光、搖曳生姿的背影、纏綿細膩的情感,正是獨特的王家衛式電影,正是這部《阿飛正傳》。「漂泊一生的無腳鳥」旭仔如是自喻。電影開頭,映過屏幕的是大片的熱帶雨林,伴隨著輕快的舞曲。

開始了旭仔無腳鳥的一生。生母、蘇麗珍、咪咪、養母,生命中重要的四個女人,先後離開他的生活,她們無一不傾注了所有的愛,卻沒有一處可以讓他歇腳、依靠、停留。有人認為旭仔太薄涼太冷血,可我覺得,他不是不愛,而是不敢愛。無依無靠,極度缺乏安全感,謹慎卑微地把心送出去,哪能不時刻擔心著被退回、被丟棄。

惶恐著擔心著害怕著不安著。就正如他記得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前的一分鐘,記得他曾愛過蘇麗珍。可沒有腳的鳥兒哪裡能夠輕易停留呢?或許會有人以無腳鳥自比,但卻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無腳鳥。旭仔無根的命運,性格中缺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他可以得過且過,一生浪蕩、一生漂泊、一生尋找。

然而大多數人被家庭、愛情、事業所牽絆,走向人生定式,也許有個平凡而幸福的一生,也許激情被現實磨滅而苟延殘喘。有時候,縱使天下之大希望四海飄遊,卻也想要寄情於陌生人,盼望著紅塵中得一知己,時不時在屋簷下溫酒小憩,於繁華中尋得一靜謐之處。大抵,還是源於人類自身對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渴望。

我始終認為,好的電影是需要演員和導演相互成就的。張國榮、王家衛,我想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這電影就變了味道。性感迷人、溫文爾雅、瀟灑不羈,所有的詞語都不足以形容張國榮的絕代風華,至少時間證明了一切。自戀迷人的旭仔在鏡中獨舞,一次轉身、一個剪影、一句獨白,無一不展現了他的魅力。

鏡頭定格在哪裡,哪裡就有人心神蕩漾。Leslie Cheung,本該是不朽。倘若導演不是王家衛,那麼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可能不會如此,不是人人都愛探討愛情、命運虛無等意象,亦不是人人都能把憂愁悵惘迷茫表現得如此美麗。因為他們的合作,有了舊香港的模樣,一代代香港人的迷惘與追尋的影子,有了六個人的故事。

有了一切過後帶給人的心靈激蕩和久久消散不去的惆悵。所以時至今日,它仍被人們反覆提起、反覆回味。深夜,新的一天的開始,在某分某秒,世界某個角落的另一個阿飛就要起飛了。

相關焦點

  • 影評:《阿飛正傳》
    王家衛本人對於這個鏡頭則稱,這只是一個偶然機會下出於靈感的產物,他當時覺得這樣一個與電影故事無關的鏡頭會使電影的結構更完整,就像《阿飛正傳》中那個著名的雨林鏡頭一樣。也正是到了王家衛執導的第二部電影《阿飛正傳》,他才開始被評論界認可。
  • 《阿飛正傳》:孤獨是人類的情感之一!
    《阿飛正傳》誕生於香港電影百家爭鳴的時代,它一舉成名,成為了殿堂級的神作。也有觀眾表示,從頭到尾不明白該片到底想表達什麼,那些看似支離破碎的影像卻又深深烙印在腦海中,讓觀眾一時半會很難深刻的領悟,卻也抽離不出那種壓抑的情緒。
  • 《阿飛正傳》哥哥巔峰之作,四大影帝互飆戲,包攬金馬獎和金像獎
    《阿飛正傳》影片裡面的演員班底,可謂星光熠熠,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與梁朝偉等人一字排開,紛紛都在本片中,貢獻了精湛的演技。《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最佳電影」金像獎,王家衛憑藉該電影獲得了,第28屆臺北金馬影展「最佳導演」金馬獎,第10屆香港電影「最佳導演」金像獎,張國榮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 《阿飛正傳》:觀後感
    《阿飛正傳》本身,影片中六位主演的演技經過王家衛打磨已經基本成熟。旭仔是一個無所事事,頹廢,令人琢磨不透的阿飛,然而他「撩人」的能力卻十分強。和蘇麗珍初次相遇,面對戒備心頗強的蘇麗珍,他說:「你今晚發夢會夢到我」,臉上的微笑勢在必得。果然,蘇麗珍夢到了他。
  • 張國榮拍攝《阿飛正傳》幕後你不知道的事
    一、張國榮在拍攝阿飛正傳之前,剛開完演唱會,由於《阿飛正傳》遲遲不開機,便去加拿大休養了一段時間時間,接到開拍消息回來後,王家衛導演脫口而出,哪有這麼胖的阿飛,於是張國榮開始減肥,減了十幾磅的肉。2、阿飛正傳》與詹姆斯迪恩主演的好萊塢同名影片沒有任何關係,之所以叫《阿飛正傳》是因為王家衛導演覺得一提到詹姆士-迪恩主演的《阿飛正傳》便會令人們聯想到五六十年代與他的電影背景相吻合,於是便順口起了這個名字。
  • 張國榮拍《阿飛正傳》,從客串15天演到主角,導演王家衛功不可沒
    《阿飛正傳》於近日修復上映,關於這部影片迷般的幕後花絮,又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與熱議。其中被傳原本是動作片的《阿飛正傳》,硬生生被王家衛導演成了文藝片,這樣的反轉,確實也是令人驚嘆。對於《阿飛正傳》的劇本,已經流傳出了很多版本,相信導演王家衛都會覺得驚奇,這部二十八年前的電影,仍如此被外界所關注獵奇。據悉最初的《阿飛正傳》,王家衛本來是想拍一個女恐怖分子與男警察的愛情故事,劉德華擔任男主角。
  • 張國榮張曼玉《阿飛正傳》內地重映,是經典重塑還是過時不候?
    《阿飛正傳》拍攝於1990年,當時這部電影在香港放映時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它斬獲了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而張國榮更是憑此片榮獲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
  • 《阿飛正傳》:你可還記得張國榮的曼波舞?
    不過,你可還記得張國榮的另一部經典電影《阿飛正傳》?一段」婀娜多姿「的張國榮曼波舞,讓人看著思緒萬千。恨過人試著模仿過,但都差得太遠了。杜琪峯曾說,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這一部電影: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這電影由張國榮、張曼玉、張學友、劉嘉玲、劉德華等主演。
  • 《阿飛正傳》從此愛上了梁朝偉
    最配角《阿飛正傳》 :梁朝偉在《阿飛正傳》裡只出現了一個鏡頭,但這個鏡頭,成為他演員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影片最後一幕梁朝偉以在《2046》中梳頭的賭徒形象出場而結束全片,在當年曾引起極大爭論,王家衛說當時只是覺得有意思才將這個鏡頭放進去,感覺有點像心血來潮。
  • 《花園寶寶》創作靈感竟來自《阿飛正傳》!
    但是它也會落下一生的殘疾。他只能躺在床上聽著依古比古和唔西迪西在外面,你儂我儂的瑪卡巴卡的故事讓我想起了《阿飛正傳》裡的無腳鳥《阿飛正傳》張國榮劇照「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 《阿飛正傳》:張國榮唯一一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阿飛正傳》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經典文藝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等主演。此片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1990年12月15日,影片於香港上映。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15 日《阿飛正傳》
    今日主題影片:《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英語:Days of Being Wild)是一部於1990年上映的中國香港電影,由王家衛執導,多位香港影壇巨星演出,包括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潘迪華、梁朝偉;除了在香港拍攝之外,還在菲律賓取景拍攝。
  • 《阿飛正傳》與三十年夢,2020,不如我們重頭來過?
    三十年前,王家衛執導的《阿飛正傳》上映。那是1990年。1990 年時值香港準備離開英國的漫長的告別,也逢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但王家衛在《阿飛正傳》的嘗試,卻能夠單純而強烈地,賦予「時間」一種先天感傷情調:性命的政治的關係的無常短暫,以慵懶過綿延的人生;神秘性共時性的靈光一瞬,不滅但纏綿至死的記憶與惆悵;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在其後作品被延續、複寫和複寫。《阿飛正傳》像永遠的那一部,夢開始的地方。
  • 阿飛正傳結局是什麼意思 28年後經典再現引眾人深思
    電影《阿飛正傳》時隔28年將再次出現螢屏,《阿飛正傳》是1990年在香港上映的電影,時隔這麼久了,當年的韻味還在,那麼《阿飛正傳》的結局又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都表示沒有看懂當時的結局,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
  • 紀念張國榮逝世17周年,臺灣影院今起重映《霸王別姬》《阿飛正傳》
    《霸王別姬》劇照此外,另一臺灣片商華映娛樂也宣布,張國榮代表作《阿飛正傳》的數字修復版,4月1日在臺灣誠品電影院放映一場,4月3日起在華山光點電影館正式上映。《阿飛正傳》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劉嘉玲、梁朝偉等共同出演。
  • 《阿飛正傳》|一隻無腳鳥
    電影《阿飛正傳》可謂是王家衛導演的代表作,阿飛一詞為地方俚語,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用此詞來稱呼放蕩不羈,沾花惹草,又叛逆的青少年,而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旭仔,便是這樣的人物。我聽人家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沒有腳,它只可以一直飛呀飛,飛的累了便在風中睡覺,這種鳥兒一輩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在旭仔的心裡他自己就是那隻無腳鳥,無枝可棲,無地可落,只能一直在空中飛翔。那麼為什麼他要這樣自喻呢?
  • 「香港電影傳奇」慢工細活王家衛之《阿飛正傳》
    這次請來的陣容更為豪華,張國榮、梁朝偉、劉德華、張學友、劉嘉玲、張曼玉,故事的上集就是後來的《阿飛正傳》,下集就……就沒有了,因為經費被上集用光了。《阿飛正傳》的拍攝用了60萬英尺的膠捲,大概能有三四部電影的長度了,王家衛因此獲封綽號「一剪沒」,現在看來,這麼強的卡司確實有點浪費了。
  • 3部當年票房慘敗,最後卻成為經典的香港電影:《阿飛正傳》上榜
    1、《阿飛正傳》「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阿飛正傳》《阿飛正傳》是一部經典文藝片,講述的是在1960年代初的香港,一位孤傲青年的愛情與親情之間的情感糾葛的故事。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這部電影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也因此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幾部韓國「洞穿人性」的電影,劇情感人至深,值得反覆回味!
    幾部韓國「洞穿人性」的電影,劇情感人至深,值得反覆回味! 《熔爐》 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遠遠超過了電影的價值,雖然它也創造了一種標準的寫實模式:從受害到訴諸媒體,再到訴諸法律,再到私刑,最後什麼都沒有改變
  • 從《胭脂扣》到《阿飛正傳》《東成西就》,張國榮演過多少渣男?
    《阿飛正傳》張國榮在香港娛樂圈是出名的好人,對朋友特別是後輩新人關照的事例數不勝數,而且其本身氣質高貴,相貌俊美,可以說是香港影壇最好的第一暖男。然而,他卻能把阿飛那樣的渣男演繹得入木三分,這可能就是很多小鮮肉最欠缺的演技和專業精神。憑藉,《胭脂扣》、《阿飛正傳》、《東成西就》、《錦繡前程》、《戀戰衝繩》等多部經典影片,張國榮塑造了多個同不風格的渣男形象。真可謂,香港影壇渣男專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