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城市化道路的選擇上,有過激烈的爭論。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結果是城市化率不斷上升,中國經濟版圖中「城市經濟所佔的份額,在推進經濟發展質量發揮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上起到的作用是越來越大」。
尤其是GDP前十城市,已經成為各地區、各城市群、各都市圈內的中心或核心城市,成為當地信息交流、知識創新中心,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日趨明顯。在中國經濟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在確立國家新型戰略發展層面,各大城市被「賦予其新的內涵、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
上海、北京繼續穩居前兩名
2019年上海市完成的名義GDP上升至38155.32億元,繼續位居全國第一。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上海市將繼續提升區域輻射能力,深化對內對外的開放聯動,共促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繼續增強科技創新的策源能力,共建協同創新的產業體系。
北京市在2019年完成的名義GDP則突破了3.5萬億元,穩居第二名。她不僅是國家首都,還是中國北京地區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是中國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地區的核心城市,未來更將成為全球著名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首都城市群」。
成都市第7、武漢市繼續排第8
關於2019年武漢市的GDP,網絡上出現了很多個版本,最終一一被證實為「網友們的預測、杜撰」。直到2020年3月20日,湖北省潛江市官網發布了一篇文章,正式公布了2019年湖北省各市的GDP以及其他經濟數據。
數據顯示,2019年2019年武漢市完成的名義GDP為16223.21億元,不是之前的1717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7.4%。同期,成都市完成的名義GDP為17012.65億元。這意味著,2019年成都市第7、武漢市繼續排第8。
天津降至第10,南京有望實現趕超
經過經濟普查的調整,2019年天津市完成的名義GDP下滑至14104.28億元,排名也下降為全國第10名。與此相比,南京市的經濟增長仍處於「高峰期」,完成的名義GDP也達到了14030.15億元,與天津市差距不到100億元。
按此推算,今年(2020年)南京市有望超越天津,躍升至全國第10名。如果最終情況的確如此,則進一步說明中國經濟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南方地區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將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同時,也告訴北方地區,應加大產業升級力度,努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杭州
作為珠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深圳和廣州兩市在2019年完成的GDP也屬於較高水平。其中,深圳市的GDP接近2.7萬億元,但廣州市完成的GDP僅約為23628.6億元,與重慶的經濟差距已不到30億元。
作為西部地區的核心城市之一,重慶市的「迅速上位」並不讓人意外。畢竟,重慶市的土地面積、人口等都是非常可觀的,而且重慶市在歷史上也一直是中國的超級大都市——她的復甦,理所應當。
另外,蘇州市在2019年完成的名義GDP為19235.8億元,杭州市完成的GDP約為15373.05億元,今年南京市也有望進入到前十名,加上「穩居第一的上海」,這意味著「長三角地區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已經佔據了較大優勢」,並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領頭羊。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