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碧水,助力城市發展

2021-01-1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

在泰國曼谷的一條運河上,交通船穿梭往來。新華社發

米蘭大運河畔遊客眾多。資料圖片

一艘貨運船舶停靠在根特—泰爾訥曾運河沿線碼頭。本報記者 張朋輝攝

阿姆斯特丹運河區一景。本報記者 方瑩馨攝

從暢通物流到防洪洩洪,從便利市民出行到塑造城市景觀,運河與城市相伴而生,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空間和機遇,也為城市轉型注入新的活力。世界各地的運河城市不斷探索如何更好保護、利用運河,讓運河繼續滋養城市和人民

荷蘭阿姆斯特丹

在流動中保存城市記憶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方瑩馨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典型的水城。這裡河網密布,河道縱橫,共有165條運河、超過1500座橋梁,運河網總長度約100公裡。完整的城市水路塑造了獨特的城市景觀。在數百年的歲月裡,運河融入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城市維繫運河的繁華與生機,水與城相互成就,實現共存發展。

阿姆斯特丹龐大的運河網絡始於城市建設初期的有序規劃。17世紀初,面對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和戰爭危機,當時的管理者啟動一項城市擴張規劃,通過開挖運河來排乾沼澤地的積水,並填平中間空地來擴大城市空間。隨著荷蘭海上貿易的蓬勃發展,城市不斷擴張,運河數量不斷增加,並融入城市的規劃布局,成為帶動港口繁榮和商業興旺的重要水運通道。

18世紀末19世紀初,公路、鐵路等交通運輸方式不斷發展,運河的航運價值逐漸降低。隨著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運河邊的倉庫被改建為住宅,運河則成為民眾娛樂休閒的空間,帶動了城市文化旅遊業的興起。

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由4條主要運河構成的同心圓型運河區是17世紀城市擴張的傑作,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今是當地著名景點之一。運河上,載有遊客的船隻來來往往,沿岸的博物館、商業街、名人故居等景點亦是人頭攢動。

作為海港城市,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規劃與水利工程建設緊密相關。由於低於海平面,阿姆斯特丹一直面臨巨大的防洪防澇壓力。四通八達的運河,有效地對主河道進行分流疏通,減少洪澇災害對城市發展的影響。荷蘭三角洲研究院城市環境專家羅洛夫·斯圖曼介紹說,運河是城市進行水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發揮防洪、排水的功能,還可以減緩地面下沉的速度。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認為,在阿姆斯特丹,由運河、船閘和堤壩組成的網絡是一個系統的水管理工程,城市水務部門長期以來通過加固堤壩和閘門、監測河流水位水質、採取科學的廢水處理方式,實現了水利工程管理系統良性運轉。

運河與城市生活密不可分,在給居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水資源汙染的挑戰。近年來,市政府發起清潔運河行動,包括禁止船屋向河中排放生活汙水、派出垃圾收集船打撈河底垃圾等。同時,阿姆斯特丹也致力於實現市內電動船的普及,市政府發言人沃特·科伊寧介紹說,目前全市550艘商用遊船中,75%已經實現零排放,政府承諾到2021年沿運河安裝100個船用充電站,並推動柴油船改裝成電動船。

據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介紹,荷蘭政府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從上世紀初開始對運河區歷史古蹟和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先後出臺《文化遺產法》《紀念物和歷史建築法案》《空間規劃法》《港口和水路細則》等多項法律法規。而對運河區的系統保護則始於1999年,政府劃定城市保護區,近4000棟歷史建築受到政府保護,並在保護區外圍設立緩衝區,以保護周邊古蹟,確保城市記憶在運河的流動中保存下去。

(本報布魯塞爾電)

泰國曼谷

航運交通和環保協調統一

本報駐泰國記者 趙益普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河面,飛快行駛的輪渡會打破水流的寧靜,泰國首都曼谷繁忙的一天開始了。河渠縱橫、舟楫穿梭,便捷的運河運輸網絡為城市發展提供助力,古老的運河也在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曼谷建城之初,在原有眾多天然河道的基礎上,挖掘、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條運河。至19世紀末,水網密布的曼谷發展出長達數百公裡水道的大型運河網絡。城市布局受運河因素影響,大多數老建築、寺廟、市場等均建在運河沿岸。長期以來,運河網絡為民眾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衍生出近百個水上市場,在滿足民眾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時,成為泰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20年來,隨著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運河的重要性逐漸下降,一些運河支流被填埋以修建公路。然而,運河的航運功能一直沒有消失,直至今日,運河上的公共輪渡仍然是許多曼谷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東西向的空盛桑運河橫穿曼谷市區,是曼谷最繁忙的運河之一。在其72公裡長的河道內,有18公裡的輪渡河道依然承擔著重要的交通運輸任務,沿線碼頭多達30個。位於市中心的水門市場碼頭是空盛桑運河東線與西線輪渡的中轉站,且可以就近換乘天鐵,因此這個碼頭經常有乘客排起長隊。據了解,空盛桑運河上有約100艘40至50個席位的輪渡,每天搭乘輪渡的乘客多達6萬人次。乘客攀查拉說,自己基本上每天都選擇乘船從曼谷東郊來到水門市場碼頭,然後步行上班,「路面交通擁堵,天鐵價格則比較高,還是輪渡既方便又實惠」。

為更好保護和利用市內河道,泰國政府致力於將航運交通和綠色環保協調統一起來,以促進運河輪渡的可持續發展。2020年11月,泰國第一條電動輪渡在曼谷空帕敦坤卡盛護城河上啟航。該電動輪渡運行線路是泰國首條完全環境友好型交通線路,7艘電動輪渡全部採用玻璃鋼為製作材料,每艘船上裝有12塊太陽能電池板,用於船隻照明及備用發電。

旅遊業在泰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以運河為主題的旅遊產品頗受歡迎。2020年11月,經過改造治理後的曼谷翁昂運河煥然一新,長約6.4公裡的運河兩岸支起了夜市小攤,還推出夜晚划船遊河等項目,吸引了眾多民眾前來參觀遊覽。曼谷市政府發言人蓬薩功表示,疫情防控期間,輪渡數量減少,將運河沿岸開發打造為觀光遊覽勝地,可給市民提供一個欣賞夜景、休閒運動的去處。

運河的改造治理深受沿岸居民的歡迎。50多歲的西通在翁昂運河畔經營著一家廚具店,「原來從二樓往外看,只能看到河道旁鏽跡斑斑的鐵皮屋頂。現在運河變得漂亮多了,我每天都沿著運河散步。」

(本報曼谷電)

比利時根特

提升運輸能力推動產業升級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張朋輝

在比利時根特市北部,有一條寬約200米的水道——根特—泰爾訥曾運河。運河同流經根特的利斯河、斯海爾德河相連,串聯起城區水路網,也給位於比利時腹地的根特提供了一條出海通道。從帶動產業集聚到打造城市景觀,運河融入根特的城市發展與生活中。

這條運河因連接比利時根特和荷蘭泰爾訥曾而得名,全長約30公裡,碼頭線總長10多公裡,70多個泊位自北向南交替排開,蔚為壯觀。依託運河帶來的航運便利,根特港一度成為比利時第三大港,年吞吐量超過7000萬噸。運河兩岸聚集著大批工廠,根特也因此成為比利時最大的製造業聚集地之一。

自中世紀以來,根特就是歐洲大陸的重要城市,也是歐洲大陸最早開始工業化的城市之一。根特—泰爾訥曾運河開鑿於1824年至1827年,初衷就是為了滿足當時根特紡織業快速發展帶來的航運需求。運河最初只有25米寬,最大可通行10米寬、吃水深度4.4米的貨船。在1885年、1910年、1968年經過3次大規模改造、疏浚後,如今比利時境內的運河寬度達到200米,可接卸吃水深度不超過12.5米的9.2萬噸以下船舶。

運河與內河、鐵路等一起,將根特與比利時、德國和法國的主要城市連接起來。得益於良好的運輸條件,根特運河區聚集了鋼鐵、汽車製造、石油化工等諸多優勢企業。其中,沃爾沃汽車公司根特工廠年產汽車超過20萬輛,安塞樂米塔爾集團根特工廠年產鋼鐵約500萬噸。近年來,伴隨著新興產業不斷出現,根特成為歐洲最大的生物能源產業基地,環保、電子商務產業也迅速發展。根特運河區產業不斷變遷,但其發展都緊緊圍繞運河的運輸優勢展開。

鑑於該地區運輸需求不斷增長,歐盟還計劃在根特與泰爾訥曾之間修建、擴建鐵路。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運河通行能力,比利時與荷蘭正在對運河及入海口船閘進行改造。預計到2023年,運河可通行最大366米長、49米寬、吃水15米的大型貨輪。

在提供運輸便利之外,運河也作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一部分,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近年來,比利時聯邦政府和根特市政府加大投入,進一步提升運河水質,通過發展運河旅遊、發放垂釣證書等措施,將運河打造成具有綜合價值的城市景觀。根特老城區被打造成富有中世紀風情的水城,成為該市重點推介的旅遊名片。為加強民眾對運河歷史的了解,當地在根特老城區中心建立了運河與港口陳列展。如今,乘船遊覽運河港口、體驗運河文化已經成為根特熱門旅遊項目,吸引了大量遊客。

(本報布魯塞爾電)

義大利米蘭

時尚創意產業蓬勃興起

本報駐義大利記者 葉 琦

在時尚之都米蘭,從米蘭大教堂出發,沿古街石巷南行,穿過提契斯門後就能看到緩緩流淌的米蘭大運河。運河邊古建老宅林立,還有幾棟羅馬時期的遺蹟點綴其中。運河畔是米蘭人熱衷的休閒去處,沿街有不少美術館、書店、餐廳等,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遊客。

總長49.9公裡的米蘭大運河連接米蘭城區與提契諾河,是倫巴第地區歷史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運河建於1177年,1209年修至米蘭城區,最初只承擔著灌溉和防禦功能。1272年運河完成擴建疏通,實現通航。

15世紀,米蘭對運河進行了重新規劃並更新了水閘設計。此後,這條運河成為義大利境內一條繁忙的商業通道,紡織品、橄欖油、鹽等商品都經此運輸。憑藉運河,內陸城市米蘭的貨物可順水路運輸至威尼斯,實現出海貿易。運河運輸的興旺帶動了商業的集群化發展。紡織、冶煉、製造業等大小企業陸續出現在運河兩岸,地區經濟迅速發展。

進入20世紀後,伴隨著鐵路和公路運輸的快速發展,米蘭大運河逐漸無法滿足貨運需要,運河區域隨之衰落。沿岸工廠接連外遷,廠房和倉庫大量廢棄。70年代末,米蘭大運河不再行使貨運功能。幾乎是在同時,一些時尚成衣品牌紛紛選擇在米蘭舉行時裝秀,米蘭走上時尚創意產業發展之路。運河區域原本被廢棄的工廠,因其高挑的空間和獨有的風格成為時尚產業發展的絕佳場所。許多藝術工作室進駐運河區域,各類時尚活動在這裡舉行,餐廳和酒吧等也陸續開張。感受到運河區域的巨大潛力,民間資本紛紛進入,時尚創意產業的蓬勃興起,助推了運河區域復興。

米蘭市政府也在推動運河區域的更新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運河區域的工廠和倉庫屬於工業用途,若通過行政手續變更,周期漫長且手續繁瑣。「米蘭城市規劃部門將這些『創意產業』定義為『創意工業』,包括展廳、時尚藝術設計工作坊、展覽和活動空間、設計酒店等,以使其滿足工業用地的要求。」米蘭市前市長朱利亞諾·皮薩皮亞介紹。同時,市政府允許該區域內建造兼具辦公和居住用途的創意辦公場所等,這些措施進一步提升了運河區域的吸引力。

濃厚的藝術氛圍、靈活的場地選擇,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和品牌企業匯聚於米蘭大運河沿線。時尚創意產業發展與運河區域轉型需求精準對接,推動運河區域時尚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時尚之都米蘭也擁有了一個新的時尚基地和潮流孵化區。毗鄰米蘭大運河的託爾託納創意區,成為米蘭設計周最著名的外圍展區。

為了保護運河區域的歷史和環境特色,米蘭大運河畔的經營商戶合作成立了「大運河協會」,依託運河區域的設計、美食、藝術、市場等資源,組織各類活動,吸引更多遊客來體驗感受時尚之都的運河美景和文化。「大運河是我們的家,這裡孕育著米蘭文化和市民們的珍貴記憶,我們肩負著保護運河區域的歷史和環境特色的責任。」協會主席喬瓦尼·尼佐拉表示。

(本報羅馬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1日 第 17 版)

相關焦點

  • 保靖,一河碧水繞山城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越來越嚴峻的環境惡化現象,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碰撞?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靖縣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高地,全面打響碧水攻堅戰。 「綠水前頭有險灘,號子一聲好行船」的酉水,是33萬保靖人的母親河,也是保靖永續發展的基因庫。
  • 太子河:一灣碧水繞山城
    太子河水脈蜿蜒如龍、氣貫長虹,觀音閣水庫下遊為太子河幹流,奔流不息,貫流本溪、遼陽,在遼寧海城三岔河處與渾河相匯,注入遼河,最終流入渤海。站在本溪楓葉廣場,眼前的太子河煙波浩渺、一碧萬頃。近年來,本溪市實施「碧水工程」水域綜合治理成效顯著。6座景觀蓄水工程、市區20公裡的匯水河段,形成5平方公裡景觀水面。
  • 太子河:一灣碧水繞山城
    太子河水脈蜿蜒如龍、氣貫長虹,觀音閣水庫下遊為太子河幹流,奔流不息,貫流本溪、遼陽,在遼寧海城三岔河處與渾河相匯,注入遼河,最終流入渤海。站在本溪楓葉廣場,眼前的太子河煙波浩渺、一碧萬頃。近年來,本溪市實施「碧水工程」水域綜合治理成效顯著。6座景觀蓄水工程、市區20公裡的匯水河段,形成5平方公裡景觀水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用心守護一河碧水
    近年來,江西省萍鄉市新泉鄉多管齊下紮實推進河長制,用心做好「水文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目標正逐步變為現實。  新泉鄉從治汙入手,破解河道治理工作難題,投入1700餘萬元先後完成了4.2公裡集鎮汙水管網鋪設和汙水處理廠建設,進行了雨水管網改造、垃圾填埋場膜覆蓋和滲漏液處理收集,對禁養區內8家養豬廠予以拆除或引導轉型發展,關閉「小、汙、亂、散」企業4家,河流水質得到徹底改善。
  • 安砂鎮開展「打贏碧水藍天攻堅戰」護河志願者行動
    8月14日,安砂鎮河長辦、鎮團委聯合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組織20多名志願者,開展「打贏碧水藍天攻堅戰」的護河志願者行動。   當天,志願者們在安砂村沿途宣傳環保科普知識,分發宣傳單,向群眾傳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愛河護河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河長制工作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
  • 新安鎮人大代表助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尚一網想(記者 羅朝陽 通訊員 田華 文/圖) 「除了全面禁捕,還將採取哪些措施維護水域漁業生態環境?」日前,常德市臨澧縣新安鎮人大開展代表監督問政行動,通過依託代表問進度、問原因、問措施、問成效的「四問」機制開展人大監督,助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澧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 河湖清流長 碧水潤九州——會昌縣深入推進河長制紀實
    近年來,會昌縣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統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河長制為總抓手,統籌推進轄區內流域環境保護工作,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三級河長 共護一江清流為共同守護水資源,實現每條河流有人管有人治,打通治河的最後「一公裡」。
  • 2020「共享夏季 · 東戴河之行」旅遊推介會,助力東戴河旅遊業發展...
    此次推介會共計80餘位嘉賓蒞臨,對東戴河夏季旅遊業的復甦及可續發展做出了相應解決方案。本次推介會首先由東戴河佳兆業鉑域酒店總經理髮言,其後各個景區相關負責人先後對東戴河及周邊旅遊發展的話題進行討論與發言。
  • 一江碧水!真美!
    吸引遊客接踵而至的,除瞭望城深厚的人文底蘊,更有那醉人的碧水藍天。近幾年,長沙市望城區不斷深入開展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加大對全區「一江七河兩湖庫」的治理,積極推進美麗河湖建設,通過生態修復、河岸整治、景觀打造等綜合治理措施,打造「水清、河暢、岸美、魚歡」的美麗河湖。
  • 中國日報:河湖清流長 碧水潤九州——會昌縣深入推進河長制紀實
    近年來,會昌縣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統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河長制為總抓手,統籌推進轄區內流域環境保護工作,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三級河長 共護一江清流 為共同守護水資源,實現每條河流有人管有人治,打通治河的最後「一公裡」。
  • 「河」你同行,碧水長清,宿遷第七十二期星期三政民互動聊聊河湖...
    12月16日下午,宿遷以「『河』你同行,碧水長清」為主題,開展第七十二期星期三政民互動活動,副市長林小異帶領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等部門和各縣區相關負責同志,通過電話、網絡、現場提問等方式,與市民、網友進行互動交流。
  • 淮遠河:一灣碧水望原鄉
    千百年來,伴隨著銅梁龍舞的蓬勃發展,這條蜿蜒流淌的河流見證了銅梁人民的勤勞勇敢,也見證了銅梁這座城市的繁榮興盛。歲月流經,不知何時這條河流漸漸成為銅梁人心中的「傷心河」,雜草叢生、汙水橫流、垃圾成堆的景象讓人避而遠之,也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痛點」,人民群眾急切盼望淮遠河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原鄉美景。
  • 淮遠河:一灣碧水望原鄉
    淮遠河畔的重慶銅梁原鄉中央公園郭洪攝賞燈林 澤凱攝綠道騎行 康力文攝舞水雲龍 張雲慧攝晨霧 康力文攝【聚焦城市治理千百年來,伴隨著銅梁龍舞的蓬勃發展,這條蜿蜒流淌的河流見證了銅梁人民的勤勞勇敢,也見證了銅梁這座城市的繁榮興盛。歲月流經,不知何時這條河流漸漸成為銅梁人心中的「傷心河」,雜草叢生、汙水橫流、垃圾成堆的景象讓人避而遠之,也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痛點」,人民群眾急切盼望淮遠河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原鄉美景。
  • 武漢民間河湖長守護江城碧水
    武漢,在長江、漢水和百湖的浸潤下,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景觀和城市文化。2019年,武漢市選聘出93名民間河湖長,以引導和推動更多的社會企業、民間河湖保護志願團體及志願者參與到河湖治理管護中來。一年來,民間河湖長廣泛宣傳河湖政策,上情下達凝聚民心,爭取了更多群眾對河湖保護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 碧水保衛戰 | 好生態帶來龍江「河暢、水清、岸綠、鳥飛」~
    碧水保衛戰 | 好生態帶來龍江「河暢、水清、岸綠、鳥飛」~ 2020-12-1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山區:碧水綠岸來了群「河管家」
    秋日暖陽下,萬山區下溪鄉青龍村瓦屋河青龍河段,山清水秀,美不勝收。淺石灘上,一道道紅色分外亮眼,青龍村10餘位黨員、群眾,身穿紅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正俯身清理河道垃圾。「自從有了咱們『河管家』志願服務隊,河岸變得更美,水也更綠。」
  • 紅旗河工程爭做領頭羊 支持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紅旗河工程在水利科學進步的今天有望成功實現西部調水,同時紅旗河工程也是支持國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領頭羊。  「紅旗河」有利於經濟發展,造福人類,利國利民的千年好工程。  「紅旗河」高山天河千秋畫、碧水流弦萬古琴。  「紅旗河」萬古不朽之偉業。  「紅旗河」一面紅旗,指引方向。  「紅旗河」一條大河,通向輝煌。  奔騰於崇山峻岭中的「紅旗河」  「紅旗河」我國經濟發展、人話融合的大動脈。
  • 河南長垣:一渠碧水生態美 蘆蕩風景惹人醉
    長垣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生態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如今漫步渠畔,但見碧水藍天綠中行,生態美景入畫來。一灣綠水天然文巖渠,是該市生態建設的傾力之作,顯著提升了城市「顏值」與「氣質」,大大增強了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 一波碧水繞長安,喚醒城市美好生活
    >一座城數不盡的萬世滄桑一年四季古城人與古城牆相伴滿滿都是說不盡的故事世界上很多歷史悠久的古城都有一條環城四周的護城河但有所不同的是西安城牆腳下的護城河不僅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是古城西安的形象和標識之一一波碧水繞長安
  • 守護好「一湖碧水」!梁平雙桂街道構築詩意棲居地
    近年來,雙桂街道堅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精心呵護轄區流入雙桂湖的河流和綠色資源,全力為人們構築了一個詩意的棲居地。雙桂湖國家溼地公園。「天,湖外影。湖,天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