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過去,鄭州百家博物館建設的如何了?

2020-12-17 中宏網豫聞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這句話顯示了我國對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而一個省、市博物館的數量也已成為衡量文化發展進程的重要指標。自2019年5月16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三年內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的目標已過去近一年,這個鄭州市近幾年來重要的文化發展戰略落實的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作為此戰略中重要一環的民營博物館建設又有哪些難點呢?

回顧:《三年行動方案》頒布,意圖打造鄭州文化新高地

《三年行動方案》頒布之前,鄭州市開放的各類博物館數量為25家,但目前鄭州市作為千萬人口級的城市,博物館服務人群覆蓋率明顯偏低,博物館數量、規模和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整體上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不匹配。

因此,《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自2019年開始,三年之內,全市博物館新增100家以上。其中,國有及行業博物館50家以上,非國有博物館50家以上。全市各縣(市)採取「1+2+N」的建設方式,即必須建設1家綜合性博物館,2家專題(特色)博物館,N家非國有博物館;市區各區及四個開發區以「2+N」為主,即必須建設2家專題(特色)博物館,N家非國有博物館。並且各縣(市)、區要結合自身區域內產業特色和區域資源優勢建設專題(特色)博物館,市直各相關部門、各行業要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建設行業博物館。

對於民間藏友持續關注的非國有博物館,《三年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指出,將會繼續加大項目支持力度。 之前頒布的《鄭州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提到了一些支持政策。比如,新建的非國有博物館經評審認定,建築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給予一次性1000元/平方米補助,最高補助300萬元;利用租賃或自有物業作為非國有博物館,最高按年租金的45%給予補助,最高50萬元。同時,對年度評審達到優秀級別的,獎勵40萬元,合格的獎勵20萬元。非國有博物館比照國有博物館享受公益性事業單位土地、稅收、規費等方面的優惠待遇,用電、用水、用氣、供暖價格執行當地居民標準。

除此之外,《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將增強博物館用地保障實效,非國有博物館可按規定以劃撥或協議出讓形式辦理用地手續。

現狀:整體項目仍處在初期階段,各項工程正有序進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4月19日從相關人員處得到信息,《三年行動方案》目前正在有序推進,「鑑於過去幾個月的特殊情況和實際工作中的種種因素,目前整體項目仍處在初期階段。」

該名人員告訴記者,像在《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到的河南博物院新院、中原考古博物院、黃河文明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新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運河遺產博物館、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鄭州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鄭州文物數據博物館、鄭州櫻桃溝早期人類起源遺址博物館、北伐戰爭紀念館、南水北調博物館、鄭州城隍廟民俗博物館、鄭州文廟國學博物館等一批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國有博物館項目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鄭州首個博物館聚落——高新雙湖博物館聚落,也正加緊建設,「在這個博物館聚落裡,將有陶瓷博物館、古代建築文化博物館、佛造像博物館、書畫藝術博物館等10家專題類博物館組成,計劃於2019年至2021年這三年內建設完成。」該名工作人員說,「像從去年5月最先開工的陶瓷博物館,各項工作都在有序推進。」

而目前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時去重點縣區巡查工程進度,實時匯總、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中牟縣綠博片區的中原文化博物館小鎮建設、惠濟區古滎大運河文化片區博物館聚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苑陵故城博物館聚落都是工作的重點,其中會涉及到規劃、土地、資金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不同單位相互配合,所以需要一定周期。」

問題:是機遇還是包袱?民間藏家對開辦博物館意見不一

在《三年行動方案》中,民營博物館佔據了這100家博物館半數的份額。但記者在採訪了多位民間藏家後發現,雖然對於民營博物館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但藏友們對於《三年行動方案》的意見並不統一。

在銀行系統工作的鄭州市民鄭福堂是一名資深藏友,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從事著金融相關的收藏,開辦一個銀行博物館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在得知鄭州市出臺的《三年行動方案》後,鄭福堂表示,自己多年的夙願有望實現。「按照這個方案裡面的規定,行業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建設行業博物館,各區也能根據自身產業特色建設特色博物館,這一點正好可以跟我的情況結合起來。」在他的設想中,以金融業為主的鄭東新區,急需一家鄭州銀行博物館。現在看到政府大力扶持非國有博物館,他對自己的信心也更足了一些。

但是,也有一部分藏友對於開辦博物館持保守態度。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藏友表示,博物館運營是一個長期過程,非國有博物館的運營模式一直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雖說政府一直在加大扶持的力度,但如何與藏友的需求有效結合,才是關鍵。「雖然最近幾年民營博物館的數量越來越多,但其實各家的運營狀況都不樂觀。一些做得好民營博物館背後都有館主個人的產業支持,但大部分的藏友可能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這位藏友指出,扶持政策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要想維持運營,非國有博物館還得立足於自力更生,自己給自己「造血」才行。「國家的扶持只是鼓勵性質,也需要一個過程,若完全依賴扶持,肯定不可取,也更不現實。」「另外,還有一些藏友不願意開辦博物館的根本原因,確實是有一些私心,不太願意把自己的家底都漏出來。」這名藏友最後說道。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霍棠棠

相關焦點

  • 鄭州市積極推進博物館建設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符號。2020年即將精彩收官,鄭州博物館建設進展情況如何?此外,黃河國家博物館、鄭州櫻桃溝早期人類起源遺址博物館、鄭州運河遺產博物館、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中國天文博物院、二砂工業遺產博物館、北伐戰爭紀念館、南水北調博物館、青臺遺址博物館等博物館建設也在謀劃推進中。這批高檔次高質量國有骨幹博物館建成後,必將對我市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力文化支撐。
  • 鄭州博物館「亮家底兒」,還有一批新館正在謀劃推進中
    【「盤一盤」鄭州博物館「家底」:鄭州共有63家博物館】 目前,鄭州博物館「家底」如何? 【鄭州博物館發展,急需引進一批專業人才】 鄭州博物館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2019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內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的工作目標。
  • 鄭州三年內建百家以上博物館
    3月27日,記者從鄭州市文物局獲悉,《鄭州市博物館事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明確提出,要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籌劃建設鄭州世界遺產博物館,建成開放鄭州博物館新館、建成啟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積極推動鄭州市博物館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 鄭州規劃建設的黃河國家博物館初步選址已定 將與黃河博物館一同...
    去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博物館,走進展廳參觀展覽,了解黃河流域文明發展、水患治理、生態保護等的歷史變遷。一年時間過去了,黃河博物館又有了哪些變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探訪一去年9月份到年底黃河博物館接待人數是往年同期6倍以上日前,河南商報記者再次來到黃河博物館,與一年前相比,博物館園區又多出了一些雕塑,不少設施也進行了改造升級。
  • 三年內,鄭州高新區計劃建10家左右博物館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文/圖三年建成上百家博物館,這是今年鄭州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小目標」。5月18日,隨著鄭州首個博物館聚落——高新·雙湖博物館聚落啟動儀式在鄭州市高新區舉行,鄭州的這一戰略目標也進入建設實施新階段。
  • 鄭州市積極推進博物館建設 精品迭出特色濃
    鄭州多家博物館豐富多彩的展覽活動讓市民陶醉在濃鬱的文化氛圍中博物館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符號。2020年即將精彩收官,鄭州博物館建設進展情況如何?此外,黃河國家博物館、鄭州櫻桃溝早期人類起源遺址博物館、鄭州運河遺產博物館、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中國天文博物院、二砂工業遺產博物館、北伐戰爭紀念館、南水北調博物館、青臺遺址博物館等博物館建設也在謀劃推進中。這批高檔次高質量國有骨幹博物館建成後,必將對鄭州市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力文化支撐。
  • 美團上線博物館雲旅遊專題,為近百家博物館開通語音導覽及直播服務
    5月18日,美團上線博物館雲旅遊專題頁,用戶打開美團App搜索「博物館雲旅遊」進入專題頁,即可收聽或觀看全國近百家博物館的導覽或直播。此外,美團還發布了《美團博物館「預約旅遊」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鄭州可以成為「博物館之都」嗎?
    近日,省裡在關於副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把洛陽打造成「東方博物館之都」。而鄭州的朋友也不會陌生,去年5月,市裡就發布了《鄭州市博物館事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要在「三年內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目標已喊一年,鄭州的各類博物館現狀如何?
  • 9個月「翻牌」近百家酒店,「攪局者」OYO鄭州急劇擴張
    不管如何,在業界看來褒貶不一的OYO正在鄭州市場激發「鯰魚效應」,中小酒店迎來新一輪風口。丨OYO鄭州快速擴張9個月「翻牌」近百家酒店如咖啡界的新秀瑞幸「挑戰」咖啡巨頭星巴克,OYO也試圖撼動錦江、如家等老牌酒店連鎖品牌的地位。
  • 鄭州規劃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初步選址已確定!館內和館外都暗藏...
    ,在炎黃二帝巨塑前,滾滾黃河波濤翻湧,波瀾壯闊,黃河布景驚豔數億觀眾,仿佛置身於黃河邊,感受著「黃河之水天上來」……「近一年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全面對園區品質形象進行提升和謀劃。」
  • 鄭州博物館新館預計9月開放
    近日,鄭州發布《鄭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其中明確提到,新建各類博物館30個,建成開放鄭州博物館新館、商都遺址博物院。而在去年5月,鄭州已提出「三年之內博物館新增100家以上」的目標。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鄭州各類博物館建設情況如何?
  • 這家鄭州私人博物館,門口站著仨變形金剛
    這是我們之前介紹鄭州小眾博物館的文章開頭,再次拿來用,是這個系列又要更新了。 有趣君前陣子發現了一家位於鄭州西(南)三環邊的一個私人博物館,名為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
  • 鄭州小商品批發市場風雲 百家商戶活下來十幾家
    他們的經營狀況到底如何?河南商報發哥走訪了萬博商城、鄭州國際小商品城、金林商場、中州商場四家市場,探訪市場和商戶的經營情況,為你揭開答案。商戶雷先生說,「市場裡人流量很小,大概是從三年前開始,一年比一年差,現在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沒生意。」商戶曹先生是東北人,在這個商場已經幹了十多年了,他說:「一百家有兩家做的好就不錯了。現在都是老顧客打個電話進點貨,也不來市場裡選貨了。」商戶楊先生說:「市場太多,做生意的人太多,利潤就低。現在信息發達,交通便利,商戶們都是艱難維持著經營。」
  • 佔地約8平方公裡,總投資近20億,鄭州將啟動第二野生動物園建設
    鄭州野生動物園和鄭州新植物園規劃分布示意圖鄭州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各項指標都有了起色,在2020機遇之城排名中,鄭州依靠充足的發展動力和人才吸引力,邁入準一線大都市,而前不久在2020世界城市名冊排名中,鄭州入圍,晉升全球二線大城市,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15位。可以說,鄭州正在向著既定的方向加速前進。
  • 鄭州要建黃河國家博物館!還要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宜興一年遷入 超百家外地企業
    原標題:宜興一年遷入 超百家外地企業   近日,一家原註冊地在南京的環保企業因業務需求遷入宜興。
  •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調研鄭州博物館建設運營情況
    11月6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一行在調研鄭州市中央文化區「四個中心」項目建設運營管理情況時,實地考察了文博中心——鄭州博物館新館建設運營情況。省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胡景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卿,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偉等領導陪同調研。
  • 國家公園建設一年過去了 幾個試點進展如何?
    一年過去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如何?即日起,本版推出特別策劃「美麗中國·關注國家公園試點」,約請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解讀,並深入神農架、東北虎豹等國家公園一線調查,總結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中國經驗,探討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建設國家公園。
  • 鄭州又雙叒叕一座重磅級文化新地標,黃河國家博物館擬開工建設
    ©鄭州黃河博物館-來源網絡由於紫荊山路的修建,2004年黃河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這次新館佔地40畝,總建築面積7045平方米,八年後也就是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如今正值八年之際,黃河博物館新新館又將開工建設,只不過這次規格更好,規模更大,意義更深,設計之初對標的是嶽陽樓、黃鶴樓,這次博物館命名為:黃河國家博物館,定位鄭州地標性文化建築。
  • 封閉已一年多,鄭州北三環彩虹橋重建進展如何了?
    新的彩虹橋將如何建設,「十四五」期間能否建成並發揮作用?這成了居住在西區和北區的鄭州市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這樣的作息時間,堅持有一年多了。」孫女士告訴記者,從她家開車到單位正常不過半個小時,但由於東西向的彩虹橋去年開始封閉,開車上下班要向南繞道農業路高架,這一繞就多了近十公裡。  「農業路高架看著挺寬,但彩虹橋封閉後,一到上下班都堵。如果沒在高峰期之前通過,那你就等吧,半個小時都是少的。」她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