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旅遊必去的網紅打卡景點,千年古渡西津渡攝影圖片!

2021-01-11 有伴陪你讀詩詞

西津渡始於六朝時期,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始名。西津渡原是沿江的渡口,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渡口逐漸遠離江岸。

近年來,西津渡成為鎮江熱門旅遊景點,因為免費也成為遊人必去的網紅打卡地。

「昭關石塔」是一座元代石塔,也是我國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過街石塔。

古代渡江存在很大風險,行人來不及祈求平安,從塔下走過便相當於拜了一次佛。

西津渡有佛教觀音殿,道教鐵柱宮,各宗教在西津渡和諧共存,充分說明了西津渡對文化的包容性。

因渡江時常有船隻沉沒及人員傷亡,宋時起西津渡便有了民間江上救生組織,此後代代相承,鼎盛時間還發展到南京、武漢等地,功不可沒。

景區內有鎮江博物館,鴉片戰爭中英《天津條約》鎮江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英國人在此建領事館,東印度建築風格。

唐代張祜《題金陵渡》詩云: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相關焦點

  • 西津古渡:鎮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一眼便是千年
    「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唐代鎮江名金陵,所以「西津古渡」被稱作金陵渡。,西津古渡用西津渡古街展現了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西津古渡。,最值得看的景點應該是鎮江博物館。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更可以說,它是鎮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鎮江這座城市,西津古渡這個地方,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少驚喜。
  • 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
    90後旅行,只為遇見: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鎮江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佔到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關於西津渡最有名又最有爭議的一首詩來自唐代詩人張祜(hù)寫過一首《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 渡過,才知西津——千年古渡情 鎮江西津渡
    西津渡,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被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 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
  • 鎮江西津渡——一條古街,「一眼千年」
    西津街位於江蘇鎮江博物館旁,如果不是刻意前來,很可能就錯過它了。這條始創於六朝時期的古街,走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歷經千年的興衰交替,終於形成如今的規模。西津渡,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作「西津渡」。在歷史上,西津渡是我國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軍港、客運渡口、義渡碼頭,水上救生和驛道咽喉等功能。
  • 一片浮玉江中駐,看千年西津古渡——遊鎮江焦山、西津渡
    西津渡古街下午3:40來到 鎮江 西津渡西津渡古街是 鎮江 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西津渡原先緊臨長江,人們曾在此候船或登岸,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北移,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離。
  • 千年西津古渡裡,隱藏著整個鎮江最為精緻的民國風酒店
    古時候,西津渡瀕臨長江,河水在腳下流下,因京杭大運河的存在,運河從鎮江入江,南北相接,因此,鎮江自唐代起即為劃運鎮,西津渡是當時唯一的渡船,位置很重要,清代詩人樹滋寫的詩,更是為西津渡人乘船前往劃運鎮鋪平了道路,踏踏實實地渡過去,流入瓜口,飛章奏楓宸。
  • 鎮江西津古渡,宛若一幅千年畫卷,在江濤帆影的映襯下風韻依舊
    寫在前面的話——鎮江西津古渡,位於市區內的雲臺山下,是依附於山腰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的歷史文化名城「文脈」所在。鎮江西津渡,曾叫「蒜山渡」。此情此景,不由人感慨百端:現今眼目下,滾滾紅塵早已經吹進了清靜的千年佛門。  西津渡到了,原先滾滾江水就從這塊巨石旁流過。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當年的西津古渡,距現在的長江江岸已有300 多米距離。
  • 鎮江的西津古渡 古韻悠悠有味道
    要來鎮江,才關注西津古渡。想像中,既然是渡口,一定是在江邊臨水,一定有碼頭,有坡階,甚至是不是還有船帆系纜,船客登岸,貨物上下?夜晚到達鎮江,特意住在和平路與中山路交匯路處,因這裡距西津古渡和金山寺近,均步行十來分鐘。
  • 鎮江西津渡\許揚
    圖:元代建造的昭關石塔(網絡圖片)  深秋之際,筆者前往鎮江這座長江南岸之古城參觀遊覽,其中對西津渡景區印象頗深。  「不來西津渡,不算到鎮江」。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街長雖不到千米,但存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時期的樓閣,皆別具風情,西側小碼頭街仍保持?唐宋風韻,漫步其間,大有穿越時空之感。  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六朝時期(西元三世紀初到六世紀末),西津渡過江航線就已固定。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時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從這裡登岸的。
  • 吃在鎮江城,遊在西津渡
    一條古街,走了千年。一座石塔,讓人駐足凝望。一個待渡亭,留下無數名人佳話。安靜中透著文藝的寶藏古城鎮江,怎不讓人流連忘返!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當年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的著名的詩篇《泊船瓜洲》。「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著名詩人張祜,為金陵渡題詠: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宋代以後才稱為「西津渡」。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
  • 張祜《題金陵渡》中的鎮江:千年古渡口 一幢小山樓
    在鎮江西津渡的待渡亭對面,有一尊人物雕塑,他面目清癯,右臂微抬,滿目迷濛,好像在眺望著長江。他是誰?歷史上在西津渡留下足跡的大人物如過江之鯽,誰值得鎮江人為之刻碑立像?   伴隨著閃爍的漁火,他把小山樓寫入了迷離的夜色,為金陵渡定格住瞬間的光彩。《唐詩三百首》裡收錄了他的這首詩,這首詩大概是描寫西津渡的最古老的詩歌。因為這首詩,鎮江人記住了他,並為他立像刻碑。
  • 西津古渡,鎮江的歷史寶藏,解讀長江上碼頭的千年滄桑
    春秋戰國時期,西津渡作為軍用碼頭己見於歷史文獻記載,據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西津渡所處的地理背景—鎮江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地,「鎮江」這一名字也含有鎮守長江的意思。很多史料中都一記載了鎮江險峻的地理形勢,如《讀史方輿紀要》中的《江防考》曾這樣描述鎮江:「京口西接石頭,東至大海,北距廣陵,而金焦障其中流,實天設之險。
  • 西津渡新春燈會將啟 鎮江移動傾力助陣
    一年一度的鎮江2019年新春遊園燈會,將於小年夜至豬年正月十八在西津渡景區迎接四方賓客。鎮江移動將一如既往值守在燈會現場,推出多項與遊客互動的手機遊戲,陪伴市民共度美好的新春佳節。
  • 葉兆言「品食」鎮江 自曝帶餘華「品讀」西津渡被驚豔
    為嚶鳴讀書會「古渡保和堂讀書會」揭牌  葉兆言曾在他那篇享譽大江南北的散文《西津古渡》裡,對鎮江的西津古渡、鍋蓋面讚賞有加。他說:「到鎮江,不吃鍋蓋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來。西津古渡是個很好的歷史標本,是一塊年代久遠的活化石,你來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  為了酬謝葉兆言對鎮江的欣賞和推介,鎮江美食達人「盡色」此次為葉兆言精心設計了一條美食路線,引領他去品嘗更美妙的美食,去感受這座古城的呼吸。
  • 江蘇鎮江有座千年古渡,孫權曾在此操練水師,被譽中國古渡博物館
    懷著一顆懷古的心感受眼前的一切,似乎才是遊覽西津渡正確的打開方式。這是西津古渡的頭道券門,過了這道門便是經歷了千年歷史的西津渡古街了。到了西津渡才知道,王安石這首膾炙人口的《泊船瓜洲》,裡面的「京口」原來是鎮江。
  • 鎮江,一眼望千年之西津渡
    下午到鎮江後,收拾好行李出門的時候天色已經不那麼亮了,一個人坐了幾站公交車,特意提前下車,然後穿過鎮江的老街,往西津渡去。如果說之前去過的泉州留有的印象是紅色的,那麼鎮江則是灰色的。江南的古城多是屋瓦,蘇州、徽州是烏瓦白牆,而鎮江則是烏瓦灰牆。
  • 京口瓜洲一水間,西津古渡望千年
    西津渡被稱為「古渡」,名副其實。考古證實,這裡5000多年前就開始有人類活動,遠古時代這裡就是天然港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是吳楚通津的古渡。三國至唐代,稱「蒜山渡」,是著名的江南古渡,諸葛亮和周瑜定計火燒曹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亦古亦今西津渡
    一個秋日的午後,信步走到鎮江西津渡,於濃馥的金桂馨香中,竟找到了些許久違的閒情逸趣。鬧中取靜,遐思邇想,細細尋思西津渡的衰而復興,深感其奧秘就在於其又新又舊、又古又今,亦中亦西、亦山亦水的絕佳組合,堪稱「古今、中外、山水」渾然一體匯聚於斯。   鎮江西津渡始建於六朝,因渡成街、因渡成名,渡連著街、街倚著渡。
  • 遊鎮江西津渡:不來西津渡不算到鎮江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這裡曾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現在成了一條歷史文化古街。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蹟,磚木結構,飛簷雕花的窗欄,古香古色,漫步古街,可以購買鎮江土特產,品賞鎮江美食,也可到會所去喝茶泡吧。
  • 鎮江西津古渡
    三個人從揚州東關街打了個哈羅順風車77元到了鎮江西津古渡,夜晚也住這旁邊感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