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委屈總哭怎麼辦?父母學會3招,巧妙改善孩子「蛋殼心理」

2020-12-13 唯媽養娃

跟當幼兒園老師的朋友甜甜聊天,說起幼兒園孩子,她說:「班上有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人挺乖巧,就是經不住說。比如她搶了小朋友玩具,告訴她不要搶玩具,要分享玩耍,她就會覺得受了委屈,就會哭。」

我反問她:「那她的爸媽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她爸媽還好,比較了解女兒,倒沒有說過什麼,但你想人家孩子在幼兒園,總是哭哭啼啼,一副受委屈的樣子,就算人家家長不在意,咱們也過意不去啊。我和其他老師反正就是儘量減少說她。其實完全沒有惡意,但她就是非常脆弱,聽不得半點反對意見,只能聽進去讚美。」甜甜一臉犯愁地說。

其實,像這種經不了批評的孩子就是我們常說的「蛋殼心理」:心理脆弱,不能說不能受任何委屈。

其實孩子並非天生的「蛋殼心理」,「蛋殼心理」背後是父母長期家庭教育的結果。形成原因如下:

1、父母的過分驕縱

現在很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經歷自己童年曾經經受過的種種辛苦,所以對孩子百般疼愛。

其實疼愛孩子沒錯,但很多家長往往疼愛過度,到了驕縱孩子的地步,不捨得孩子吃苦,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需求。

在父母百依百順嬌慣下,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脆弱,受不了別人的一點反對意見。

比如我們在外邊經常見到那種搶別人家孩子手裡玩具的孩子,而他的父母不是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等待,反而勸說別人把玩具給他家孩子玩。

2、父母對孩子期待過高

對孩子期待過高的父母,常常不允許孩子犯錯。被影響的孩子自然變得無比苛刻,不允許別人的反對意見。

而且因為父母的高期待,使得這些孩子從小就表現優秀,經常受到表揚讚美,因而到了校園後,如果受到老師的批評就會覺得無法忍受,甚至因此走絕路。

3、孩子缺乏抗壓力

因為從小的生活一帆風順,所以很多孩子根本沒有經歷過失落、被拒絕,因而缺乏抗壓力的他們,在進入學校嘗試到拒絕後,就會表現得受不了,這就是孩子「蛋殼心理」的表現。

缺乏抗壓力,所以經受不了挫折,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放棄。

有著「蛋殼心理」的孩子往往在未來的路上走不遠,因為他們太敏感、太容易放棄,所以到了社會上,大家會不願意與他們合作。

因而家裡有「蛋殼心理」的孩子,父母必須幫他們打造一顆堅強的心。

1、尊重孩子,仔細觀察

孩子當然不是一出生就是「蛋殼心理」,實際上3歲往後的孩子才會慢慢形成「蛋殼心理」,因為3歲往後的孩子自我意識初步萌芽,他們對自我和世界有了初步認知,開始在意自己的面子形象。

因而當你的孩子到了這一階段時,你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並且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不要再隨意奚落孩子。

2、鼓勵孩子大膽去探索

很多具有「蛋殼心理」的孩子常常害怕犯錯,從而不敢去嘗試新事物。針對這一情況,父母要經常鼓勵孩子去主動探索,去試錯。

並且在孩子犯了錯誤後,不要責罵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讓他知道犯錯不可怕,只要事後改正即可。

3、不要事事順著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一味順著孩子,他們會適時拒絕孩子,讓孩子知道世界不是圍著他轉的。

當孩子意識到他不是世界中心後,慢慢就不會過度在意別人的意見與看法,就不會過度敏感脆弱。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蛋殼心理」並不在意,總覺得是孩子太小無法經受委屈,但其實孩子的「蛋殼心理」如果父母不幫他們加以改善,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必定會受影響,因而父母要加以重視。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這幾招
    也許在某一個不經意間,一句無關痛癢的話,或者一件特別不起眼的小事,孩子就可能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從而傷心。小孩子的哭鬧,一定是有了家長沒有察覺到的的情緒。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的去了解他們受委屈的原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把他們內心的情緒都宣洩出來,從而才能培養孩子的樂觀的性格。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學會這幾招,保準讓孩子越來越乖
    01、一受委屈就哭鬧,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原因在作怪俗話說:能說出來的委屈都不叫委屈,當孩子哇哇大哭時,並不一定是孩子受了多大的傷害,在哭鬧時,孩子往往會有以下幾種心理表現,父母一定要知道,這樣可以幫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
  • 孩子動不動就哭鼻子?可能是「蛋殼心理」在作祟,父母該注意
    孩子就未必有這麼多的情緒發洩方式,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而哭是孩子發洩情緒的最好方式之一。除了以上講到的兩個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受到了蛋殼心理的影響。什麼是「蛋殼心理」?
  • 孩子一說就哭,面對易哭的孩子不要吼,父母做到四點更有效
    導語:孩子一說就哭或者容易哭,就會使父母心煩氣躁,不知怎麼辦才好。與同學打電話,正巧她家的5歲的寶寶在哭,聽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我告訴同學先哄孩子,趕緊掛了電話。兩個小時後再聯繫,我問同學:「怎麼了,怎麼哭這麼厲害?」
  • 睿智燈塔-孩子太自私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私,不僅不懂得回報,反而覺得身邊的人都像欠他的一樣,只知道索取,卻從來不會付出,這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孩子的情況。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呢?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自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後再對孩子進行引導。1、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家長本身就比較自私,孩子一定會受大人的影響,所以,要想孩子改變,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經常有家長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特別自卑,不管做什麼事總是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總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很多事情還沒開始就說自己做不了,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是一種行為失衡的狀態。
  • 睿智燈塔課程-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家長在公眾場合如何管教孩子
    總有一些時候,孩子會為了達到目的,哭鬧不止,把家長弄得精疲力盡。有的家長嚴厲訓斥,孩子反而哭鬧的更加厲害,有的家長聽之任之,孩子仍不會善罷甘休。那麼,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這幾天秋高氣爽,父母帶著孩子去公園玩,總能看到賣玩具的攤位旁,孩子和大人糾纏不休。一個小姑娘一手拿著小狗氣球,一手拿著棒棒糖。
  • 宅家太久,孩子越來越嬌氣、動不動就哭,家長怎麼辦?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愛要發自內心,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才會有安全感。父母多鼓勵孩子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去嘗試做不同的事情,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有一段經歷,從而獲得成就感,以後做事更主動參與。
  • 孩子一說就哭,有顆易碎的「玻璃心」怎麼辦?家長要先學會放手
    在孩子還懵懵懂懂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影響的,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處於消極和負面狀態下照顧孩子,那麼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就會留下陰影,進而會受到父母的負面情感影響,畢竟孩子的父母的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也會跟著學,於是產生了玻璃心心理。
  • 孩子越罵越往懷裡鑽?讀懂心理行為誘因後,你還會吼他嗎?
    可是孩子也是易受委屈的,這份安全感對小小的他來說也是脆弱的,父母除了愛還要給孩子實質性的安慰。母女倆因親子作業起衝突,女兒被罵後大哭,卻仍要媽媽抱抱姐姐和我傾訴了煩惱:她和女兒的相處出現了問題。姐姐的女兒三歲在讀中班,這段時間幼兒園都會留手工作業,讓家長輔助孩子完成,孩子爸爸上夜班,輔導孩子的任務就落到媽媽肩上。可是在某天晚上學習的過程中,孩子總在其中一個步驟出錯,姐姐提醒多次孩子仍不放心上,後面反覆做手工的過程,孩子一直念叨「不想做了」,表情也愈加不耐煩。
  • 孩子膽小怕事怎麼辦?家長試試這3招,幫娃去掉「膽小鬼」標籤
    "勇敢"是優秀品質之一,幾乎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不怕困難、果斷向前的人。但是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膽小怕事,這可真是讓人傷透了腦筋。可沒想到孩子卻死死抓住她的褲腳,膽怯地望著這陌生的環境,不肯離開媽媽半步。無論範範怎麼勸說,兒子就是不願意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孩子的膽小怕事而倍感煩躁的範範說了一句:"膽小鬼,煩死了。"沒想到兒子卻泫然欲泣,似乎下一秒就要哭起來了。無奈的範範只能帶著孩子一起活動,最後也沒能跟朋友好好敘敘舊,因為兒子吵著要回家。
  • 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應該有情緒,我記得我父親是不肯讓我們有情緒的。高興的時候他會認為是輕狂,傷心哭了他就說我把他的運氣哭壞了。有獨無偶,昨天我們情智沙遊創始人柳衛娟老師聽到我要做這個內容,跟我分享她接到的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個案,孩子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有一個原因就是父母經常說小屁孩有什麼情緒。這種忽略壓抑孩子情緒的做法,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 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其實是家長這3個方面沒做好
    這幾句話在平常人眼中或許不算什麼,但青青聽到這些話後,竟然大哭了起來,鄰居也是無奈了,回頭跟我埋怨道:「這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說幾句就哭。」為什麼會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呢?其實是家長的培養做得不到位,忽略了這3個方面的培養。還記得上海那名 在橋上自殺的17歲男孩嗎?
  • 孩子變成「醋罈子」?是嫉妒在作祟,化嫉妒心為進取心得這3招
    根據相關研究,孩子的吃醋行為最早會在孩子3個月左右就出現,而理論普遍認為,孩子在2歲以後會出現嫉妒、害羞等比較複雜的心理,典型的吃醋行為就是孩子不能忍受自家爸媽疼愛關心別的孩子。總喜歡搶爸媽的手機。雖然有時家長誇獎其他小朋友或拿孩子去比較是想讓孩子有所進步,但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脆弱的,總是被比較或是要求孩子去學習他人,孩子會覺得家長不關注、不愛自己,這個時候孩子就可能會將委屈和不滿轉移到他人身上,出現嫉妒或打擊報復行為。
  • 那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心底的惡魔越來越大,如何處理孩子的哭泣
    那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心底的惡魔越來越大所有無處發洩出來的負面情緒,都被餵給了這個惡魔。於是他伴著孩子長大,影響孩子的性格,導致孩子變得暴躁,甚至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去傷害其他人。孩子或許可以壓制住這個惡魔,但總有一天,這個惡魔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出來。
  • 黃磊小女兒把眼淚憋回腦子裡:不允許孩子哭,後果多嚴重?
    但其實,哭是孩子表達情感和體驗的一種方式,嬰兒時期的孩子,通過哭讓父母知道他們的需求,比如需要換尿布、餵奶了等等。漸漸長大的孩子,雖然可以通過語言向父母表達需求,但是哭仍然是孩子的一項權利,他們可以通過哭來發洩內心的委屈和不滿等情緒。
  • 孩子太愛嫉妒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個方法,消除孩子的嫉妒心
    1、見不得別人好,總在別人身上找優越感有嫉妒心的小孩不希望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即使這個人是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行,他們希望自己永遠是世界的中心,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也總在他人身上尋找優越感。2、惡性競爭,通過說壞話來破壞別人的風評嫉妒心強的孩子,在看到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會用說壞話的方式來破壞別人的風評,來讓自己的心理得到滿足,很多大人都發現了,孩子有時候特別擅長「拉幫結派」,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把自己嫉妒的對象直接踢出圈子,達到孤立對方的目的。
  • 《小歡喜》季楊楊為媽媽剃光頭: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能學會成長
    一直佯裝堅強的劉靜,想到後期的化療會讓她日漸消瘦、大把地掉頭髮,時間一長肯定會讓兒子楊楊發現,她崩潰地哭了。劉靜一個勁地自語:要是楊楊知道了怎麼辦?好像癌症的本身並不可怕,讓他痛心的是孩子知道後的無助和擔憂。老公季勝利卻鼓勵她親口向兒子坦白病情:「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有義務告訴他。」
  • 孩子總發脾氣怎麼辦?3招讓他學會管理自己情緒,未來情商會更高
    而孩子在小時候通常是沒有情緒的管控能力的,這時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小張的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爭吵,還把同學打了。後來孩子的班主任就叫小張到學校裡開家長會。孩子的情緒管理很重要,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讓孩子變得更好1、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在小時候的情緒自控力是很差的,甚至是可以說沒有,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多多理解孩子的胡鬧與不滿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那些在細心的撫育和親切的培養之下成長起來的人,處於貧困而不沮喪,受了痛苦而能超脫,因為在他們自己心裡就有快樂、滿足和安寧的資料。—— 狄更斯1.理想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和父母都感到幸福。有時,孩子甚至會因為達到了父母的期望而驕傲。父母對孩子傾注更多的關注,就更容易覺察到孩子低落的情緒和身上的傷痕,能儘早排查孩子是否在學校受到了老師不公平的對待或者被同學欺負了,以便儘早對孩子採取保護措施,避免孩子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導致各種心理障礙,從而增加以後的育兒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