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600公裡自行車專用道

2020-12-18 SZNEWS

深圳商報記者 肖晗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昨日正式發布《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透露,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區域快速交通體系,實現1小時可達粵港澳灣區城市中心城區和深港中心城區半小時互達;到「十三五」末期」,全市平均路網密度要提升10%,通車總裡程達到7500公裡以上;將新增自行車專用道裡程600公裡以上等。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前公眾諮詢版相比,最終發布的《規劃》提出深圳將建設「四主五輔」鐵路客運樞紐,並明確要加快推進中運量交通系統試點建設。

據了解,該《規劃》由深圳市交通運輸委、發展改革委、規劃國土委聯合委託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編制,目前已通過市政府六屆五十六次常務會審議,並經市政府同意印發實施。《規劃》作為未來五年深圳綜合交通發展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編制交通專項規劃、確定重大項目、實施建設計劃的基本依據,對優化綜合交通資源配置,促進綜合交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規劃》提出,深圳「十三五」交通發展戰略總目標為:建設更具輻射力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更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更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公交都市,以及更具創新引領作用的品質交通城市。圍繞這一目標,深圳將重點實施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構建高效通達的區域交通網絡、打造軌道主體的現代化公交都市、優化道路網功能結構、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建設高品質宜行城市、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水平等七大行動。

對於未來城市的交通藍圖,《規劃》也擬定了部分量化目標。包括至2020年深圳港口貨櫃吞吐量預期達到2800萬標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120萬噸,國際航線達到48條;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值降低到13%以下;全市道路通車總裡程約7500公裡,平均道路網密度達到7.9公裡/平方公裡;基本建成以城際軌道、高快速路為骨架、銜接一體的區域快速交通體系,實現1小時可達粵港澳灣區城市中心城區和深港中心城區半小時互達。

「十三五」期間,全市將新增軌道交通通車裡程250公裡,高峰期公交佔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升到65%以上,中心城區工作日高峰常規公交車速達到20公裡/小時,較目前提升一成以上;新建自行車專用道裡程不低於600公裡。

鐵路客運樞紐:

由「兩主三輔」

調整為「四主五輔」

此前,深圳關於鐵路客運站的布局規劃是「兩主三輔」,即以深圳火車站和深圳北站為主鐵路樞紐,深圳東站、福田站和坪山站作為輔助火車站。而昨日公布的《規劃》則首次明確將建設「四主五輔」的鐵路客運樞紐體系。

其中,「四主」包括深圳北站、深圳站、深圳坪山站、空港高鐵站,「五輔」包括深圳東站、福田站、平湖站、西麗站、光明城站。與去年公布的《規劃(公眾資訊版)》相比,新增納入光明城站為一個輔助鐵路樞紐。而空港高鐵站將是新建車站,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快對外鐵路新通道規劃建設,建成廣深港高鐵福田站以南段,協調推進廣深港香港段建設,實現深圳與香港高速鐵路互通。加快推進贛深客運專線規劃建設,實現深圳與江西方向的高速鐵路聯繫。全力推動深茂鐵路(江門-深圳段)規劃建設,增強深圳向西輻射能力。協調南廣、貴廣鐵路運營組織,增加深圳始發至廣西、貴州等城市直通列車。開展深茂鐵路東延至坪山站、深圳汕尾、深圳至肇慶、深圳至長三角地區等高速鐵路新通道規劃研究。

中運量交通:

引入跨座式單軌

和現代有軌電車

發展和完善城市公交體系,一直是深圳交通五年規劃的重點內容。而記者留意到,與《規劃(公眾諮詢版)》相比,昨日公布的《規劃》首次明確提出,除大運量的軌道交通和地面常規公交外,深圳將在「十三五」期間加快推進中運量交通系統試點建設。包括加快完善多模式一體化的軌道交通體系,積極引入跨座式單軌(指通過單根軌道來支撐、穩定和導向,車體騎跨在軌道梁上運行的鐵路)、現代有軌電車等中運量軌道交通方式,進一步擴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覆蓋範圍。建成運營現代有軌電車龍華線,在各區(新區)重點發展地區規劃研究跨座式單軌、現代有軌電車等建設試點。

據了解,作為深圳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龍華現代有軌電車預計今年3月上路試跑,6月底將正式開通試運營。該項目主線南起地鐵4號線清湖站,北至觀瀾大道路口新瀾站,長約8.59公裡,設站15座,包括清湖、清龍、清湖學校、梅龍北、碧瀾、文瀾、大和、世紀廣場、錦鯉、河西、觀城、大布頭、河東、石角頭、新瀾;並在環關南路設支線,設站5座。站點包括東庵、高新區西、高新區、高新區東、下圍。運營初期,龍華有軌電車示範線將開行3路有軌電車,分別是1路車清湖站-新瀾站,2路車清湖站-下圍站,3路車下圍站-新瀾站,運營總裡程約23公裡。

「微笑生活圈」:

建風雨連廊系統

和地下步行系統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共享單車的風靡,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規劃》首次明確提出,深圳將構建5公裡「微笑生活圈」,即爭取讓市民1公裡之內出行可便捷步行到達,5公裡出行可便捷騎自行車到達。「微笑生活圈」裡的「微笑」,就是要營造更良好的步行、騎行環境,讓人們在從公交站點回家或者到商業區等目的地的途中,不只是無奈地選擇步行或騎車,而是更願意選擇步行或騎車,非常愉快舒適地走這「最後一公裡」。

具體來說,「十三五」期間,深圳一方面將全面優化調整軌道站點周邊的慢行交通系統,重點在軌道站點周邊推進風雨連廊系統建設,提升軌道步行接駁體驗。另一方面,將讓步行系統變得更加立體化,包括結合軌道交通推進福田CBD、前海、後海、華強北、科技園南區、湖貝等高密度片區的地下步行系統建設;以及推動商業、產業集聚區範圍內的更新改造項目二層連廊規劃建設,系統構建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體的步行空間。

在自行車專用通道規劃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深圳將完善全市自行車道規劃建設標準和指引,推進福田中心區、蛇口-前海、深圳灣-後海、科技園南等片區的自行車專用通道試點建設。到2020年,全市建成約1000公裡自行車專用道。新推進128公裡城市綠道建設,整合現有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優化刷卡方式、服務標準及收費標準,進一步規範停放管理。

港口

綜合交通規劃速覽

目標:到2020年,實現深圳港年貨物吞吐量達到2.8億噸,貨櫃年吞吐量達到2800萬標箱。改造媽灣作業區1-4號泊位為20萬噸級貨櫃泊位。

●推進20萬噸級貨櫃泊位規劃建設。改造媽灣作業區1-4號泊位為20萬噸級貨櫃泊位,推進鹽田港區東作業區和大鏟灣二期20萬噸級貨櫃泊位規劃建設。

●研究建汽車滾裝碼頭。加快大鏟灣汽車口岸及配套項目建設,啟動在大鏟灣港區建設專用汽車滾裝碼頭的研究工作。

●建成媽灣跨海大道。利用媽灣跨海大道、沿江高速及機荷高速組織西部港區疏港交通。

航空

目標:至2020年,深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8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20萬噸,國際航線達到48條。

●研究東部建第二機場。加快推進機場第三跑道、衛星廳、新貨站(二期)等工程建設,啟動T4航站樓建設方案研究。啟動東部第二機場前期研究,服務深圳東部及粵東。

●推動通用航空發展。完成南頭直升機場遷建工作,加快推進直升機起降點、停機坪及水上機場選址建設,形成通用航空「場-坪-點」三級設施體系。

●推動珠三角空域改革,優化深圳機場飛行程序,推動低空空域開放。

物流

目標:到2020年,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76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6%;進一步提升物流經濟效益,社會物流總費用控制在3400億元內,佔GDP比重降到13%以下。

●打造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鼓勵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供應鏈上下遊延伸,打造集物流控制、信息、結算、專業服務於一體的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集聚供應鏈管理總部,重點支持飛馬國際供應鏈創新中心、信利康前海供應鏈總部、順豐前海供應鏈總部、越海全球電商供應鏈管理中心、怡亞通供應鏈總部建設。積極創新「供應鏈+網際網路」、「供應鏈+資本」模式。

●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支持鹽田港、西部港區等四大區域平臺和南方電子口岸、一達通中小企業外貿綜合服務等八大專業平臺建設。

城際交通

目標:至2020年,基本建成以城際軌道、高快速路為骨架、銜接一體的區域快速交通體系,實現1小時可達粵港澳灣區城市中心城區和深港中心城區半小時互達。

●推進深港西部快軌前期工作。「十三五」建成穗莞深城際軌道洪梅至機場段,加快完成深惠城際快速軌道前期工作並啟動建設,加快推進深港西部快軌前期研究,研究深圳往汕尾、河源的新戰略通道。

●深莞5條軌道線路銜接。《規劃》提出將研究深圳11號線與東莞3號線銜接、深圳6號線支線與東莞1號線銜接、深圳20號線與東莞2號線銜接、深圳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深圳13號線與東莞3號線銜接、深圳14號線延伸至惠州南站等規劃方案可行性。

●打通邊界道路。加強深莞13條邊界道路對接,續建新和路東寶河大橋,打通鳳凰大道、廣田路等深莞邊界道路, 加快推進桂花路、高爾夫大道等深莞邊界道路改擴建。加強深惠5條邊界道路對接,新建或改建清溪至坪地公路、金輝路青松東路等深惠邊界道路。

●升級珠江兩岸水上客運服務。開展前海至中山、珠海、香港、澳門的快速直達航線研究,鼓勵拓展福永碼頭至珠海、中山客運碼頭的航線,擴建蛇口客運碼頭,提高港澳線、珠海線、中山線客運通過能力。

城市公交

目標:2020年全市範圍內軌道站點800米人口和就業崗位覆蓋率分別提高到50%和70%以上,全市高峰期間機動化公交分擔率提高到65%,其中軌道交通佔公交出行比例不低於50%, 高峰期軌道交通佔公交出行比例不低於70%。

●加快軌道三期建設,「十三五」期間新增裡程約250公裡。盡力提前軌道四期工程建設計劃,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全面開工。同步落實軌道站點交通銜接規劃。

●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圍繞彩田路-民治大道、留仙大道、筍崗路、科苑大道、寶安大道、坂銀通道、龍崗大道、筍崗路等公交走廊,持續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爭取2020年前新增公交專用道200公裡。

●多渠道落實公交場站。建設月亮灣、民治、布吉等26處立體公交綜合車場,滿足新能源公交車輛更新需求。通過路內挖潛新增20個路段公交始發站,提升福田中心區、科技園等核心地區公交服務水平。

道路建設

目標:到2020年,全市道路通車總裡程約7500公裡,平均道路網密度達到7.9公裡/平方公裡。

●推進東部重大通道、中部南北軸向通道、西部關鍵走廊等骨架道路系統工程,新增高快速路約176公裡,新增主幹路約192公裡。

●以城市更新和舊城綜合治理為抓手,推進次支路網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次幹路275公裡,支路316公裡,其密度分別提升30%和8%。

(肖晗)

相關焦點

  • 赤峰城區部分路段新增自行車專用道!
    7月6日,記者從赤峰市住建局城市管理科獲悉,我市正在部分路段試點建設城市「慢行道」,即自行車專用道。此舉主要是為了完善城市慢行系統,改善城市綠色出行環境,讓自行車和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幹擾」。近日,有些市民途經新城一些十字路口時,或許已經發現,在路口緊挨人行橫道的路面上新增了寬約兩米的紅色長條區域,紅色彩鋪區域上面標有自行車標識。這個區域被稱為慢行道,即自行車專用道。這是我市為落實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完善「城市慢行系統」,提升城市品質所採取的舉措之一。
  • 成都將打造798公裡自行車專用道
    3月28日,成都市規劃局召開《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會,會上透露將構建高品質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打造798公裡的自行車專用道,同時規劃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隔離的2325公裡自行車主通道,取締非法佔道停車,保障騎行安全。在步行系統上,在小學周邊打造884公裡通學優先道,提升上下學安全指數。
  • 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主體完工 全長75公裡
    原標題:濱河自行車專用道主體完工1月5日市汾管委消息,汾河東西兩岸全長75公裡的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現已主體完工,後續將實施配套設施安裝、沿途綠化等作業,預計今年可建成試運行。到時候,市民可在專用道上愜意騎行,在享受城市慢速交通的同時,暢享汾河兩岸美景。
  • 臺北建190公裡專用道 自行車悄悄回來了
    此外,從明年起每年投入10億元(新臺幣,下同)至15億元用於自行車道建設,到2019年,臺北要建190公裡的自行車專用道。   明年,自行車城市大會將在臺北舉辦,此會由歐洲自行車聯盟創辦與組織,致力推動自行車旅遊和環境保護觀念。2010年後,每逢奇數年大會在歐洲的城市舉辦,偶數年大會則在歐洲以外的城市舉辦。臺北是首個舉辦此會的亞洲城市。
  • 75公裡破風指日可待!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主體完工
    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主體完工,預計今年建成。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衛波報導:1月10日,在太原市汾河景區南內環段,濱河自行車專用道迎澤橋—南內環橋連續高架橋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作業。自行車專用道迎澤橋—南內環橋連續高架橋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作業。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道年中貫通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道年中貫通本報訊(記者 潘福達)北京實施「回天計劃」已近5個月,據市發改委披露,2018年計劃實施的51個項目已全部順利實施,其中28個已完成,今年將推進林萃路五星啤酒廠斷點疏通工程、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自行車專用道等36個項目
  • 臺北建190公裡專用道 自行車悄悄回來了(圖)
    臺北建190公裡專用道 自行車悄悄回來了(圖) 2015-07-10 11:11:36此外,從明年起每年投入10億元(新臺幣,下同)至15億元用於自行車道建設,到2019年,臺北要建190公裡的自行車專用道。  明年,自行車城市大會將在臺北舉辦,此會由歐洲自行車聯盟創辦與組織,致力推動自行車旅遊和環境保護觀念。2010年後,每逢奇數年大會在歐洲的城市舉辦,偶數年大會則在歐洲以外的城市舉辦。臺北是首個舉辦此會的亞洲城市。
  • 75公裡破風指日可待!濱河自行車專用道最新進展實拍
    1月8日,在太原市汾河景區南內環段,濱河自行車專用道迎澤橋—南內環橋連續高架橋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作業。日前,全長75公裡的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主體完工。後續將實施配套設施安裝、沿途綠化等作業,預計年內可建成試運行。
  • 壹現場|自行車專用道西延啦!五個路口新增非機動車左轉燈
    日前,起始於回龍觀至上地的自行車專用道西延至百旺公園。8月7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上地西路與後廠村路交叉口看到,東西方向在原有的自行車通用信號燈外,新增了一個自行車左轉信號燈,極大便利了左轉進入軟體園的騎行者。
  • 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已有8.6公裡貫通
    正式進場施工僅兩個半月,11月15日,由市市政集團承建的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一標段高架橋最後一聯鋼箱梁吊裝完成,實現了一標段道路和橋梁的全線貫通。這也是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首個實現道路、橋梁全面貫通的標段。
  • 安徽加快合肥、蕪湖兩市軌道交通建設 支持城市建設自行車專用道
    支持有條件的城市建設自行車專用道;新增、改造提升城鎮園林綠地6000萬平米;加快合肥、蕪湖兩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2月11日,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2019年春節假期後上班第一天,《城市建設處2019年工作要點》已經出爐。今年,全省城市建設的重點工作已經有了施工圖。
  • 建100公裡自行車專用道接駁公交站和地鐵站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於寶明說,根據規劃,深圳將以軌道、公交站點為基點構建慢行接駁網,以站點為中心500米(5分鐘步行行程)半徑範圍內,構建步行接駁通道;3公裡(15分鐘自行車行程)半徑範圍內,構建自行車接駁通道。
  • 全長66公裡!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全面開建
    9月10日太原市汾管委消息,全長66公裡的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現已全面開建,預計年底建成投用。完工後,太原市將結合景觀效果和城市功能需求,對工程範圍內的綠地實施最大程度恢復,並增加景觀小品和彩葉樹木,同時完善管理用房和增設多功能公廁,進一步提升景區管理能力和服務功能。
  • 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8月開建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到底怎麼建?       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北起柴村橋,南至迎賓橋以南2公裡,總長66公裡,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淨寬5米,雙向通行。自行車專用道橋梁為輕型鋼結構,橋下空間可用來設置休閒長凳、綠化景觀帶、少兒活動場所等,以及點綴活潑有趣的雕塑類設施,豐富汾河景區的景致,並為人們提供休憩放鬆場所。       線路共設置跨河橋梁18座,其中利用13座現狀機動車跨河橋梁,2座現狀步行跨河橋,改造1座現狀管線橋,規劃新增2座跨河橋梁。
  • 紹興主城區設自行車專用道 治堵還是添堵?
    根據之前施工單位的說法,目前延安路已明確要在整條路上劃出自行車專用道。「這次自行車道悄然延長,難道這個項目要正式施行了?」報料人陳先生心中有疑問。昨天,記者多次致電施工單位的辦公室電話,但沒能聯繫上。分割非機動車道治堵還是添堵?自行車專用道「空降」城區,此事引發市民熱議。
  • 濱河自行車專用道有望8月開建 總長度為66公裡
    來源: 山西新聞網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建設是我市2020年的一項重點工程。7月14日市汾管委消息,該項目預計8月開工,2021年12月完工,屆時市民休閒健身將有新去處。按照「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重要指示,我市將在加快實施汾河生態景觀帶工程的同時,同步推進濱河自行車道工程建設,雙管齊下,統籌推進。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範圍為柴村橋至迎賓橋以南2公裡,總長度為66公裡,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自行車專用道寬度為5米,雙向通行。
  • .| 東塘商圈再建22公裡自行車專用道!雨花區推進自行車道「織網...
    雨花這一年② | 東塘商圈再建22公裡自行車專用道!近日,東塘商圈自行車道織網工程全線驗收完工,綿延22.35公裡的自行車道成為了城市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北京市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今天正式上路
    根據北京市交通委5月29日發布的通告,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於今天上午七點正式開通。該自行車道限速15公裡/小時,行人、電動自行車禁入。據統計,昌平回龍觀區域至海澱上地軟體園區域直線距離僅3.8公裡,通勤距離約6公裡,通勤人口約1.16萬人。
  • 騎行廈門島,說說自行車專用道
    於是,在思明區政府辦公大樓前的租車點,租上自行車便向著幾公裡外的市圖書館出發。沿著市府大道旁的自行車道一路前行,路上時常遇到如我一樣悠閒騎著自行車的市民,他們有的騎著特有標識的公共自行車,有的則騎著自己的「私家車」。
  • 成都錦江東岸自行車專用道金融城段對外開放
    人民網成都1月15日 近日,由中國五冶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三期濱河兩帶及截汙幹管工程項目部承建的成都錦江東岸自行車專用道金融城段對外開放,配套的綠化和景觀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成都市自行車專用道是全國一流的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自行車專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