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婷婷
在不少人眼裡,無錫很多小區的價格都跌慘了,大量房子正在降價拋售。
▲那麼多降價房源,無錫樓市要涼了?
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這個▼
一下子降11萬,相當於很多人一年的工資,好狠!
再比如這個▼
稍微好點,10萬,但也降了近9個點了,割肉的感覺來了!
這個更嚇人了▼
一下子猛降25萬!!!很符合「拋售」這兩個字的意境啊!
但真有那麼慘嗎?
成交價格最真實!
還是上面這幾套房源,我們來看看同小區類似房源最近的成交價如何。
先看中海鳳凰璟園。
上面這套猛降11萬的房源來自二期11層小高層,117平,起始報價351萬,24小時內降價11萬,現價340萬,單價29060元。
一下子降了11萬,降價幅度並不小,會不會成為小區裡的低價房源呢?
並沒有。
我查了下,目前小區內差不多的房源掛牌單價在2.8-2.9萬之間。而這套降了11萬的房子,降價之前的單價是3萬,高於正常市場價1000-2000元/平。
至於成交價就更低了。我在鏈家APP上查到,中海鳳凰璟園最近成交的一套9層小高層的117平,成交價格為27180元/平,總價318萬。
而這套318萬的房子,掛牌194天才成交,僅鏈家平臺就帶看過47次,最後降價2萬成交。
學區房,掛牌194天才成交,在經開區來說,基本上屬於滯銷房源了。
但眼下這套猛降的房子,比這套194天才賣掉的房子還貴了22萬。
318萬時,花194天才賣掉,那麼現在這套340萬的房子,又需要多久才能賣出去呢?回頭房子賣不掉時,房東是會怪市場不好還是怪買房人不識貨呢?
再來看這套溪北新村北區的老房子。
諸葛找房上顯示,這套房子在24小時內降價10萬,等於跌了接近一成首付。
不僅如此,我翻看了這套房以往的降價記錄,發現去年12月時他還掛過125萬的價格▼
輾轉8個多月後,現在的最新價格是105萬,降幅達16%。
光看降幅,你可能會被嚇到:是不是老房子賣不出去了?要爛在手裡了?
但我們看看同小區其他相似面積段的掛牌價就知道,這套房即使已經降了10萬、20萬,和其他房源比,價格還是偏高的。
比如這套,同樣也是在溪北新村北區,也是74平,目前的掛牌單價不到1.3萬,總價比上面這套低了9萬。
殘酷的是,即使這套房子便宜了那麼多,也已經從4月掛到了現在,近30天內根本無人問津,更別說那套比他貴那麼多的房子了。
每每看到這樣的房子,我就想問:房東,你真的想賣房嗎?
再來看看濱湖區的瑜憬灣。
從降價信息看,這套房源屬於今天的降價之最:一下子降了25萬▼
頗有割肉的感覺。
但事實是:降完價後的這套房,還是貴得很。
下面這套房,也是136平,也是沿河景觀房,還是裝修房,按照現在136平的裝修成本,連家具、家電,毛估估40萬肯定要的,即使算掉折舊,也能值上25萬左右——但人家賣多少?
330萬。
去掉折舊的裝修,這套房子的「毛坯」價格大概在305萬。
再來看看同小區其他在售房源的價格▼
如此所見,掛牌房源裡裝修房居多,售價在1.9-2.1萬/平,均價2.1萬/平不到。
而這套即使已經猛降了25萬的毛坯房,單價還是比這些房源高了不少,總價達到了325萬。
我都不敢看他降價前的價格▼
所以,跌慘了又如何,你還是太貴啊!
前段時間和幾個房東聊,發現現在無錫二手房市場的定價邏輯很有意思:
比如,有的房東是根據自己買房缺多少錢來定價的。
「有的房東本來自己的房子可能只能賣150萬,但是買新房的缺口有點大,那麼我報180萬吧……」
再比如,有人是根據幻象來報價的。
之前雅居樂中央府附近的中介告訴我,本來是300萬賣掉的房子,業主會在群裡說自己是320萬賣掉的,於是就有人到中介那邊去把房子掛到325萬,如果325萬的賣掉了,房東會去業主群裡說自己是335萬賣掉的……「所以我們這裡每次有新成交的時候就是調價最頻繁的時候」
還有的是中介讓業主自己看心情報價,學區房比較典型。
前幾天一個錫師學區房業主來找我,問我他的房子掛多少價格合適。我找了下最近幾個月的成交記錄,都沒找到和他同類型的房源,於是建議他去問消息更靈通的中介,結果他一副無奈的樣子回復我:
「中介不靠譜,隨便我報價。」
他還真按照中介的建議隨便報了個價,結果,明明是很熱門的錫師學區房,一個月了,就來了兩組客戶,看了一下就沒有然後了……
他問我,賣不動的情況下,要不要降價?
我:「如果現在降價,你的記錄裡就會有降價記錄,甚至,因為你的降價幅度過大,可能會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被寫成文章,叫囂『市場不行啦,錫師學區房猛降30萬!』你,背得起學區房跌慘了、二手房市場大起大落這樣的鍋嗎?」
眼下,一點風吹草動都會驚起大波瀾的無錫二手房市場,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大家的理性看待。
而理性的第一步,是「理性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