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了一部收藏已久的法國電影《Ce Qui Nous Lie》 (濃情酒鄉)。看完這部電影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我父親幾乎只喝勃墾第產的葡萄酒,他是我葡萄酒世界的啟蒙人」。回想我這些年喝過的勃墾第(Burgundy),我唯一的念頭就是「來杯黑皮諾吧」。
談到黑皮諾,酒體雖輕但地位不輕,皮薄易染病,難種難養。如果說本期第一篇文章赤霞珠是披荊斬棘的將軍,那黑皮諾就像是捧在手心的公主了。而對黑皮諾的印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酒最好、價最貴,第二反應是太複雜、太難懂!
1、黑皮諾的起源
我很喜歡old school的東西,這或許也是我鍾情黑皮諾的原因。因為用old school來形容黑皮諾一點兒也不差,歲月的洗禮對黑皮諾來說是一種「恩寵」。
黑皮諾最早被發現是在羅馬時代,但確切起源一直是個未知數。作為滿載歷史氣息的古老品種,它甚至比赤霞珠要年長1000多年,因此被稱為歐洲中世紀的「葡萄」。所以,由於黑皮諾最年長,它一直處在皮諾家族「大哥大」的位置上。說到皮諾家族,除了黑皮諾,還有灰皮諾和白皮諾,它們都是由黑皮諾基因突變而成。
2、黑皮諾的種植產區
黑皮諾是一種非常精(難)細(搞)的葡萄品種,古人有云:「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黑皮諾皮薄易破,嬌貴得就像童話故事裡的「豌豆公主」,說它難養還真不過分。黑皮諾不像赤霞珠和梅洛那樣皮實,到哪兒都能生根發芽,它對生長環境極為敏感,氣候暖了不行,冷了也不成。而且它還會鬧「脾氣」,動不動就鬧大豐收,或者「顆粒無收」,也怪不得果農會對它愛恨交加。
這麼挑剔的黑皮諾,能培育它的產區自然也是不可多得,除了老家法國勃艮第能完全包容它的小任性外,還有德國巴登(Baden)、紐西蘭馬爾堡( Sauvignon Blanc)和澳大利亞雅拉谷(Yarra Valley)等產區孕育的黑皮諾都要較高品質。
3、黑皮諾的特點
黑皮諾是細緻優雅派葡萄酒的代表品種,這種細小的葡萄成熟較遲,由此能釀造出香氣細膩,酒質豐富充實、易入口,味略帶杏仁香味的葡萄酒,並善於在喉間醞釀優雅。喝過朋友窖藏多年的黑皮諾葡萄酒,低單寧,酒體輕,結構複雜,氣質優雅,有櫻桃和草莓的果香,也有溼土、雪茄以及巧克力的味道。一杯下來,就好比品一杯細細研磨的手衝咖啡,愈久愈醇,越品越香。難怪有人說赤霞珠讓人動嘴,而黑品諾則讓人動心。
每每提到黑皮諾釀造的葡萄酒,我就會想起曾經觀看過的《羅馬假日》中年輕的公主安妮,在繁文縟節的宮廷中培養出高貴的氣質,又為羅馬的街頭帶來一股純淨的春風。黑皮諾葡萄酒在我心中,可以說是高貴典雅的公主酒無疑。
4、餐酒「良配」秘訣
黑皮諾因其討巧的香氣,輕盈的酒體,輕鬆好喝,不會像普通的紅葡萄酒和海鮮搭配時,因為單寧的結合而帶來不舒服的鐵鏽味和血腥味,基本上可以說黑皮諾是一款百搭的葡萄酒了。所以如果你經常對餐酒搭配摸不著頭腦,那就選擇黑皮諾,省心省力不跌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