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博物館:給文字安個家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1899年,當金石學家王懿榮在一次抓藥時偶然發現甲骨文並由此展開對甲骨文的研究時,驚喜若狂的他認為找到了中國文字的源頭,可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100多年後,甲骨文發現地的後人們會為中國文字建造起一座殿堂。

  2009年11月1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在河南省安陽開館。在甲骨文的故鄉,傳承中華文明歷史血脈的文字有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博物館,從此,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興旺與坎坷、歡樂與哀愁的中國文字有了一個自己的家。

  一片甲骨驚天下 千年文脈貫古今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八大古都獨佔其四,名勝古蹟數不勝數。而安陽又在河南的版圖中獨領風騷,其境內的殷墟遺址,不僅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商城、宗廟宮殿群和王陵大墓,還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青銅器、玉器、甲骨文、陶器等珍貴文物。特別是自1899年起,殷墟相繼出土了16萬片甲骨,成為轟動中外的重大考古發現。

  甲骨文的發現使安陽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文字之都」,正是這些豐富的文字文物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華夏的文字殿堂——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籌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2001年,安陽就有了籌建文字博物館的念頭,而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一座專業的文字博物館。如果在中國,特別是在甲骨文的家鄉建設一座文字博物館,不僅可以擴展人類對文字的研究領域,同時也是對歷史的一種回應。因此,當安陽市委、市政府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議籌劃建設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時,得到了相關領導部門的強烈共鳴。

  2002年,在當時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的全力支持下,安陽市迅速成立領導小組,把中國文字博物館建設列入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10件實事之一。中國文字博物館籌建工作全面開始。

  中國文字博物館從籌建到竣工,得到了上至中央領導同志下至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有力支持。其間,正值河南省委省政府實施「兩個跨越」戰略部署,「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種種政策,進一步加快了文字博物館的建設進程。

  國家工程聚心血 民族精神永不朽

  「國務院辦公廳就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命名問題先後兩次致函省政府,這全是中央領導同志的支持啊。」提起館名的變更,安陽市委書記張廣智說道。

  2005年11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以《關於安陽文字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復函》回復省政府,批准在安陽建設的文字博物館名稱可定為「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兩年之後,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下,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了《關於同意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更名的函》,批示擬建的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可更名為中國文字博物館。

  兩字之差,凸顯了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地位、作用和意義。中國文字博物館不僅是文化層面上的一項國家工程,更是億萬中華兒女民族精神上的標誌寄託。

  2003年至今,中央領導同志曾先後9次對中國文字博物館建設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強調中國文字博物館是「十一五」期間國家的重大文化工程,它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文字博物館建設成為漢字文化的科普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國家的漢字文化中心和國際性文化交流的平臺。

  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專家學者,都對中國文字博物館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作為我國文字研究領域的泰鬥人物,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特意請中國文字博物館籌建人員趕赴北京,並提出了許多中肯建議:「文字博物館可以再現中華文化的源頭與輝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文素質的提高有長遠的、深刻的影響。」

  2009年10月12日,江澤民同志題寫的中國文字博物館館名由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親自轉送到中國文字博物館。徐光春指出,要以對國家和民族高度負責、對歷史和未來高度負責的精神,圓滿完成中國文字博物館各項建設任務。

  中國文字博物館記錄了中國文字的發展史,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建設者也將永遠載入史冊。

  四千文物集一「墉」 華夏文明顯風流

  中國文字博物館其造型取材於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經典、最神聖的建築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不僅表現了中國文字文化內涵,也顯示了文字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字坊則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字坊前方兩側各有金色銅質鳳鳥雕塑一尊,象徵著新時期中國文字文明新飛躍。從字坊通向主題館幹道兩側,由28片銅質甲骨組成的碑林,隱含了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元素甲骨文和青銅器,它代表著28星宿,象徵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是中國古典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中國文字博物館入藏文物集中展示了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字、簡牘帛書、歷代碑碣、漢字信息印刷術、漢字信息處理、少數民族文字等諸多內容。從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到開發出了漢字雷射拍照系統的王選,再到發明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王永民……這些中國文字印刷和信息處理技術開拓者們的貢獻和偉績,在中國文字博物館裡同樣得到了展示。

  作為一座全面反映、專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專題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薈萃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徵和演化歷程,反映中華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

  「數千年來,中國文字始終以其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綿延不斷的歷史,印證著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該成為中國文字起源、發展、演進的領悟者和傳播者。」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馮其庸說,「中國文字博物館不僅填補了我國語言文字類博物館建設的空白,也將對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保護、研究和發揚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報記者 劉先琴 本報通訊員 董一鳴

相關焦點

  • 安陽必去:文字博物館,失落的文明,文字是如何被發明的?
    ,同時又有「文字之都」之稱。去古都安陽必去的景點,也是全球第一座以文字為主要「藏品」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整體建築外形似象形文字的「墉」字,意味城牆、高牆。中國文字博物館外觀進入文字博物館的一樓大廳,映入眼前的是四面浮雕,分別展示了文字發展史還有如何發現甲骨文的故事,而整體設計蘊含了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理念。
  • 瑪雅文字如何形成?烏斯馬爾博物館館長:與中國象形文字相似
    12月22日上午,基於多年的瑪雅遺址發掘工作,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INAH)研究員、烏斯馬爾博物館館長何塞·瓜達魯貝·胡金·赫雷拉為成都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關於瑪雅文化的講座。講座一開始,赫雷拉館長便以瑪雅語的向大家問好,這讓現場聽眾們驚嘆不已。
  •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功能,文字的秘密
    安德魯·羅賓遜是伊頓學院(Eton College)皇家學者、《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文學編輯,著有《世界的形貌:測繪和發現地球》(The Shape of the World:The Mapping and Discoveryof the Earth)、《文字的故事》(The Story
  • 瑪雅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三維文字?三維文字啥模樣?
    、希臘、墨西哥、伊朗、中國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網上一直有關於「瑪雅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三維文字」的說法。那麼,什麼是三維文字?瑪雅文字究竟是不是三維文字?其文字又有哪些特點?鑑於瑪雅文字有些是寫在陶器上的,因此咱們今天暫且把它放在陶器篇裡說說(上圖紅圈內為瑪雅文字)。
  • 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正式開館 講述回鶻式蒙古文字演變
    10月16日,坐落於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蒙古王府院內的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正式開館,並舉行了蒙古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博物館建築面積1148平方米,展廳總面積252平方米,館藏文物、展品約500件,是集收藏、展覽、研究、學習、交流為一體的蒙古文字專題性博物館。
  • 2019中國文字博物館漢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徵稿啟事
    讓文字走出古籍,隨創意進入生活,美化世界,是中國優秀的文化基因與現代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傳承方式,也是博物館發揮社會教育職能的有效舉措。為此,中國文字博物館決定舉辦漢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向社會公開徵集優秀漢字文化創意設計作品。
  • 瑪雅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三維文字?三維文字啥模樣
    那麼,什麼是三維文字?瑪雅文字究竟是不是三維文字?其文字又有哪些特點? 鑑於瑪雅文字有些是寫在陶器上的,因此咱們今天暫且把它放在陶器篇裡說說(上圖紅圈內為瑪雅文字)。 (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遊安陽市文字博物館,感受中華5000年的歷史文化
    我們通過文字來記錄歷史,用文字讓我們了解中華5000年的文化。在安陽市就有一座國家級博物館,通過學習歷史,讓我們知道從哪裡來。讓我們了解我們的文字,我們的文字從哪裡來,中華文明文字演變綿延不斷,展示中華文化的深度。
  • 「基層統戰」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開館
    興建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七月視察內蒙古赤峰博物館講話中的「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要加強對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護,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精神的重要體現。
  • 星球文字博物館展項設計:一座致力於表達文字和研究語言的紀念碑
    這是一座專門研究語言的新博物館,這座耗資6000萬美元的博物館的目的是「激發並激發各個年齡段人們對文字,語言和閱讀的熱愛」。該博物館將設在華盛頓市中心歷史悠久的富蘭克林學校大樓內。富蘭克林學校已經空置了十多年,這所學校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也是最美麗的建築之一,被忽視並嚴重殘破。1869年的學校完全翻新並部分恢復其原始狀態,重新開放具有歷史意義和裡程碑意義。
  • 就在明天,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開館啦!
    一座城,承載千年智慧,一座館,述說「前世今生」隨著博物館大幕的即將開啟一段深沉厚重的蒙古文字行進史>將揭開美麗而神秘的面紗小編等啊盼啊終於明天就是10月16日了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即將開館>小編還有「料」要爆快來看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由「四廳二景」組成。
  • 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即將開館!
    聽說奈曼要有大事兒發生 全球唯一的一件大事兒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 10月15日至17日,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開館儀式暨蒙古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要在奈曼召開啦
  • 博大精深的文字,世界各國文字的起源
    漢語文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在中國從小使用漢語交談的國人也難說能窺起一二,大概很難想像,自己所使用的這種語言的書面形式是多麼的奇怪。  漢字已經成為世界上代表高度發達文明的碩果僅存的一種象形文字(學名「語素文字」)書面文字。除日語還少量使用表音性能很差的漢字以外,世界上的主要語言都已經投向了表音文字的懷抱。
  • 【文字圖片】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藏殷墟甲骨之三
    | 文字研究 || 展覽回顧 | 散齋精品 | 他山之石 | 活動剪影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羅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該館設8個部:原始文化部 ,古希臘、羅馬世界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錢幣部,西歐藝術部,科學教育部和修復保管部。
  • 玩甲骨文對對碰體驗雕版印刷 中國文字博物館《漢字》展亮相兒博館
    原標題:玩甲骨文對對碰體驗雕版印刷 中國文字博物館《漢字》展亮相兒博館圖片說明:手把手來做木雕版印刷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漢字的字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此同時,由中國文字博物館開設的「甲骨學堂」首次來到上海,在節假日開展漢字教育活動。觀眾可關註上海兒童博物館公眾微信號預約活動場次。
  • 符號二:文字,他是穿越時空的語言符號|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
    這一講,請跟我去大英博物館走一遭,那裡有一件藏品,羅塞塔石碑。透過這塊石碑,你可以了解文字符號的巨大魔力。羅塞塔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同一時期秦始皇正在努力統一中國的文字,這兩件事都和文字有關,距離今天有2200多年。
  • 瞿秋白:中國文字改革的先驅
    、翻譯家、金石家、書法家或者名醫。」因為在中國文字改革事業中,瞿秋白就是偉大的先驅者之一。 瞿秋白的母親姓金,名璇,字衡玉。金家是世代相繼的官宦望族,瞿秋白的母親從小就聰明伶俐,又愛讀書,文史詩賦都有修養,未出嫁時,已會做詩填詞,並能寫得一手工整雋秀的小楷。瞿秋白在襁褓裡時,母親就口授他背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詩詞名篇。後來,瞿秋白又在外祖金心薌的教導下學習古詩詞。
  • 天津博物館有個「行氣銘」,據說讀懂上面的神秘文字,那就了不得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天津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附近,是一家專門展示中國古代藝術,以及天津城市發展歷史的大型藝術歷史類綜合性博物。天津博物館佔地面積約為64003平方米,館藏各類珍品20餘萬件,其中包括各類金銀器、青銅器、玉器、陶瓷器、絲織品等。
  • 羅塞塔石碑的意義:古埃及文字的起源,聖書體文字是如何被破解的
    它位於大英博物館的1樓4號展廳,一般情況下石碑周圍總是擠滿了人,別說和石碑拍個合影,哪怕就拍個石碑正面,都要等不少時間。▲ C叔攝於大英博物館,擠不進去只能拍個側面為什麼一塊破石頭會受到如此追捧?主要原因就是羅塞塔石碑上的文字。
  • 長江網:較真「六安」讀音並非吹毛求疵,是對語言文字的尊重
    4月27日晚,在央視《新聞聯播》一則報導中,主持人郭志堅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隨後,很快便有網友指出郭志堅的讀法是錯誤的,「六安」應該讀作「六(lù)安。(4月29日 中國青年網)「六(lù)安」還是「六(liù)安」,郭志堅的依據是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網友的依據是當地的歷史淵源,語言學家、詞典學家王光漢教授支持網友的觀點:地名是為地方服務的,讀音往往是約定俗成的,地方名稱要聽從地方的讀音,不能亂取消。其實,對「六安」的較真體現的是對祖國文字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