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陝西省旅遊局,微信號「 sxtours」)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的飲食習慣長期以來受當地生產的糧食品種所影響,陝北是吃小米和雜糧為主的地區,正如陝北民歌所唱「煮了些錢錢下了些米,大路上摟柴瞧一回你」陝北的特色小吃非常多,小編專門整理一份榆林十二縣的特色小吃,有圖有介紹,甚至還有做法,看完了就有想去榆林的衝動,有木有?
1.洋芋擦擦
陝北傳統飯食之一,又名「洋芋丸子」、「山藥丸子」。洋芋和山藥都指的是土豆。此菜加工時將土豆用擦子擦成一寸長的薄片,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末等,同麵粉攪勻,上籠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自製的西紅柿醬及其他調味品即可。也可以炒著吃,味道亦不錯!
2.油旋兒
油旋兒是綏德的一種小吃,做法是用溫水和面(加少許鹽、鹼水),先和硬後蘸水踩軟,醒2小時,後置於油案上擀為長片,抹上化開的熟豬油,邊擀邊拉薄,撤上蔥花、鹽、花椒粉,卷為麵團,壓扁成餅狀,上爐鏊抹豬油翻烙,待見火色後排入平鏊之下爐圈內烘烤至熟。其色澤金黃油亮,層層餅旋兒薄如羽翼,外脆酥裡綿軟,油香撲鼻。
3.滷驢板腸
米脂風味小吃。用整副驢大腸做原料,反覆用醋水搓洗乾淨,放入清水鍋煮半熟。撈出再入滷湯鍋,加醬油湯、辣椒、花椒、蔥花、薑片燉煮至綿軟。吃時切成小段,加原湯汁,口味麻辣鹹嫩,香味襲人,可謂小吃一絕。
4.幹爐
鎮川有名的小吃。用溫水和面,講究面硬,以面劑包一撮乾麵粉(加鹽),手壓成形,置爐鏊上先烙後烤而熟。其形賀面鼓,中拓小紅印。內空外脆,吃著帶勁,最宜貯存或上路作乾糧,久之不壞;若和面時加油可製作油幹爐,則又酥又脆,順口溜道:「吃著香,咬著脆,飽嗝上來幹爐味」,確是風味獨特。
5.麻湯飯
豇豆、白雲豆、黑米、玉米仁、麥子仁、大米、小米、紅豆、紅小豆、高粱、酸菜等加上清油在一起煮製,再配以各種調料即成,此食麻辣鮮香,老少兼宜。
6.榆林拼三鮮
將熟豬肉切成寬1公分的片,紅燒紅燜各半,洋芋炸成片,粉皮切成條;用生肉加調料製成水丸子、炸丸子、酥肉塊。待肉湯加水燒開後,放入豬肉、丸子、酥肉塊、粉皮、再配以蝦米、水木耳、水黃花、海帶絲、生薑米、胡椒麵、韭黃、蔥花、芫荽、鹽、醬油、味精、菠菜等配料。此菜色澤鮮豔、醇香味濃,如在原料內加入羊肉、雞肉謂之「拼三鮮」味道鮮美,香氣襲人,乃榆林紅白喜事及宴席的壓軸大菜。
7.剁蕎面
定邊、靖邊風味小吃。將蕎面糝子面用水和勻,擀成二公分厚的餅狀,用剁刀剁成韭葉寬的長條,邊剁邊入鍋,煮熟撈碗內。麻油燒至八成熱投入宰木耳,辣麵,爆出香味倒入碗內。再將酸菜湯入鍋燒開後連同炸好的麻油調入面碗內即成。也可調羊肉臊子或素臊子。其滋味堅軟細美、酸辣可口。
8.煎餅
清澗風味小吃。用蕎面仁製成粉糊,方法與碗託做法相同,但要糊稀一點,用小勺舀在加熱的餅鏊上攤成20釐米大的如紙薄餅;另以綠豆芽或黑豆芽加粉絲、肉絲、炸豆腐絲涼拌,將煎餅捲入涼拌豆芽菜,澆蘸湯食之清涼開胃,素爽雅致。
9.黑粉
黑粉也屬於綏德最有風味小吃之一。黑粉的做法是:1、將綠豆用涼水洗淨,放入盆內加適量冷水泡約九至十小時,用石磨推成稠糊狀,用羅子過濾到缸內,約放七至八小時,使其發酵後,去掉缸內上下的稠糊沫,加涼水過濾在盆內。2、旺火燒開水倒進芡糊,加少許黃色素,改用文火,不斷攪動直至熟,加入少許白礬攪勻,倒盆內晾即成。吃時切條,加上調料湯、醋、辣子、芥末、香油、色澤淡黃、香味可口。綏德正宗油旋、黑粉是待客的上品主食,風味甚佳。
10.大燴菜
主料:豬瘦肉、凍豆腐、粉條、酸白菜、土豆配料:花生油、花椒、薑片、大蔥、大料、醬油、鹽、水、做法:1.洗好所有的菜備用。2.肉切片,豆腐、土豆切小塊,酸白菜切條,菜葉略大一點,置盤備用。3.鍋內放油,油熟了之後,再放肉。4.把肉炒的水氣快沒的時候放大蔥鮮姜,然後放大料,花椒少放, 加入醬油。5.將土豆塊放入鍋中,翻炒一會兒,加水,水正好淹沒土豆,旺火煮。6.水開後將豆腐入鍋,慢火燉一會兒。7.土豆快熟的時候,大約5-10分,將酸菜放入鍋中。8.酸菜煮熟大約5分後盛盤。
11.蕎面圪坨
定邊、靖邊風味小吃。將蕎面加水和好,用拳頭踩堅擀成三公分厚的面片,切成小指頭大小的方丁丁,逐個用大拇指向立腳點推動成圪坨狀,入鍋煮熟後澆上羊肉臊子湯,再加上調料即成堅軟潤滑,湯鮮味美的地方風味美食。
12.綠豆粉皮
神木有名的小吃。綠豆水芡加入白礬水用勺子涮勻。鍋中水燒開後,將芡面倒入鍋內,用木鏟快速攪動,直至芡糊透亮有光澤為止。起鍋倒在抹油大案板上,用木刮子刮成薄皮,晾冷後,切成小塊捲成卷。吃時切成細條,加調料,食之清涼爽口,色澤透亮,為夏季清涼飲食佳品。
13.軟糜子炒麵
橫山風味小吃。在軟糜子將要成熟時,將糜穗摘下,搓下糜粒,隔過半天放在鍋內炒黃炒熟,然後放在碾子上舂去米糠。將淨熟米加小茴香面,精鹽磨成粉,用細羅羅出。吃時用開水加酥油,或加紅糖、白糖、拌成軟塊吃,味道細軟酥甜,清香可口,風味地道。
14.發麵油餅
吳堡風味小吃。用麵粉發酵,再與乾麵,鹼水和在一起餳半小時。用餳面分成五個劑子,擀成長寬片均勻抹上麻油、鹽面、捲成棒形,切成兩條背靠捏住兩頭擰在一起,壓扁擀成二分厚餅,抹油上鏊,反覆烙烤至金黃色出爐即成。食之酥香、脆、美、鬆軟可口。
15.馬蹄酥
佳縣風味小吃。用油、糖、水和面,揉團擀薄切片做成馬蹄狀,入油鍋文火炸成。甜香酥鬆,是饋贈親友和宴席上的佳品。
16.果餡
子洲風味小吃。用油酥麵團手套皮,包棗泥餡,用木模壓中點紅,外沿鼓園如輪,成形數個之後,擺入平底爐鍋內,上下文火,烤至焦黃。其皮酥內甜,棗香宜人。古人常用來祭祀祖先或敬供神靈,故又名:「果獻」。南鄉民俗青年男女訂婚,男方要送女家8至24個餜餡為禮,平時也作為禮品饋贈親友。子洲周家礆的果餡最有名氣。
17.小米涼粉
府谷有名的小吃。小米掏淨,冷水泡十至二十分鐘撈出,配合清水磨成米漿,入鍋熬煎,邊熬邊攪,快熟時加入蒿籽粉。把熬熟的米漿在高粱箔子上攤成薄餅,晾冷後再攤一層,如此反覆攤晾即成。吃時切成細條,調上芝麻、芥末、辣椒油、香油、醋、等調味品、涼吃味道甚佳。
18.抿節
抿節在陝北方言中讀「抿節兒」,所以也寫作「抿尖」。是一種粗糧細做的麵食。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麵,將和好的麵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製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食時,將抿節下鍋煮熟,澆以素湯,湯內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並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
19. 錢錢飯
提起陝北的錢錢飯,陝北人人皆知。用黑豆壓制形似銅錢,和小米同煮,或配以其他原料。原是陝北人家缺糧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藉以充飢;現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黑豆經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冬有保溫驅寒功效。
20. 碗託
碗託在陝北是很普遍的一種民間食品。差不多每個縣的市鎮上,都有飯店或小吃攤點叫賣。碗託由精製蕎麥製作成碗狀,放入鍋中蒸熟,取出待涼後,切成片壯,可以炒熱食用,但是如果涼吃以豬肝等為拌料後味道鮮美可口,很有韌性。
整理自網絡及陝北民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