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人扮演美國國父們效果怎樣?——《漢密爾頓》中的漢密爾頓

2020-12-15 騰訊網

漢密爾頓和波爾的劇照。出演波爾的黑人演員奧丹唱功極好,原來是由他出演男一號的。左為漢密爾頓,由米蘭達扮演,他集該劇的原創、作詞、作曲、主演於一身。

2000年於美國是特別的一年,七月四日獨立日的慶祝活動也都在線上。迪士尼把影視版的音樂劇《漢密爾頓》放到它自己的流量網站。這部百老匯神劇在公開的一瞬間,就在美國引起轟動。百老匯劇場是小劇場,其中最大的劇院座位不超過六百個座位。熱劇一票難求,《漢密爾頓》(Hamilton)自從2015年首演以來,平均票價高達七百美元,是普通音樂劇票價的十倍卻依然場場爆滿。現在僅花七美元訂閱迪士尼頻道,《漢密爾頓》等於白看。

《漢密爾頓》是以美國獨立戰爭歷史為背景的音樂劇,開創性地以嘻哈、饒舌樂以及流行音樂為基礎。過去幾年它的歌集長居在線收聽頻道榜首,其中的金曲比如開場第一曲「你是誰,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那像戰鼓一樣的音樂,我跟著女兒聽她的手機播放都聽了幾十遍。這部劇在美國當代文化中熱到什麼程度呢?比如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被總統開除以後,像之前離職的白宮幕僚一樣,報復性地寫了一部白宮回憶錄,書名即來自《漢密爾頓》劇中一句金句:TheRoomWhereItHappened(故事發生的地方)。博爾頓的書對現任總統充滿鄙視,滿篇吐槽。而劇中故事發生的地方,卻是美利堅合眾國創建史上的裡程碑。

理解《漢密爾頓》在美國為什麼這麼火,必須先從劇的原創者說起。林-曼尼爾·米蘭達(Lin-ManualMiranda)是近年來美國音樂劇界的文藝復興式的全才,38歲已經拿獎無數,包括託尼獎(百老匯音樂界的行業獎)、艾米獎(電視劇業的行業獎)、普利茲戲劇獎和奧斯卡原創歌曲提名。在《漢密爾頓》中他集原創、作詞、作曲、主演於一人。他寫的第一部劇叫《在高地上》(IntheHeights),「高地」指布朗士區中名叫「華盛頓高地」(WashingtonHeights)的移民社區,那時他還在大學讀書,也是集劇本作詞作曲主演於一人。這位音樂全才唯一的缺點是唱功不足,偶爾會被他的粉絲們調侃。《在高地上》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多種族多膚色的社區文化,可以看作《漢密爾頓》的先聲。

《漢密爾頓》劇取材於羅恩·切裡諾(RonChernow)2004年出版《漢密爾頓傳》(AlexanderHamilton)。羅恩·切裡諾是美國當代傳記文學的大家,曾為美國金融史上豐碑式的財閥作傳,如《摩根傳》《洛克菲勒傳》等。後來他的寫作興趣從財經轉向獨立革命時期的歷史人物。米蘭達在2008年一次度假時偶爾讀到《漢密爾頓傳》這部超過八百頁的大書。在建國大業的偉人們中,漢密爾頓幾乎被國人遺忘,他也是少有的出身於移民的一個,來自加勒比海地區島國,按今天的說法就是拉丁裔。拉丁裔在美國是什麼階層呢?清潔工、管家、餐館洗碗工,還有幫人除草、打理院子的。在這樣一群人中出現過一位國父,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我猜是這一點觸動了米蘭達的創作靈感。同時代的傑斐遜和麥迪遜出自維吉尼亞州的大地主,是有地有錢有奴隸的階層,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人基本都是一水兒的藍血和富二代,而漢密爾頓是「雜種、移民、妓女和蘇格蘭人生下的兒子」——這句在劇中一再重複、貫穿全劇的靈魂臺詞,原來出於約翰·亞當斯,是他吐槽漢密爾頓的原話。漢密爾頓也是毒舌,他把亞當斯懟回去了:「亞當斯不被人罵是因為他尸位素餐,根本不幹活。」他與這些貴族平起平坐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個人成就,音樂劇中唱出「我們移民,絕對搞掂」(Immigrants,WeGettheJobDone),全場觀眾熱烈歡呼。

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憲法籤字通過的情形,原作尺幅巨大,掛在華盛頓國會山的東廳裡。畫家是豪伍德·克裡斯蒂,畫於1940年。站立演講者為華盛頓,前面正中拄拐杖坐著的是富蘭克林,與其交談者是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在獨立戰爭中被喬治·華盛頓選中作助手,身任國父之文膽,起草陸軍大元帥跟外界的往來書信。1787年新憲法通過,新成立的國家不僅有立法機構,更需要強大的行政機構和全國統一的司法機構。而這對於之前單獨過日子的各州而言,聯邦是一個陌生的與己無關的事物。想要新憲法通過,並非易事。只有解釋清楚,那些州議員們才願意投贊成票。作為紐約州的代表的漢密爾頓深知這個道理,從1787年10月21日開始,他和麥迪遜、約翰·傑伊三人在紐約州的《獨立日報》《紐約郵報》等報紙上開始撰文闡釋新憲法。這八十五篇邏輯嚴密的普法短文,後來被收編成《聯邦黨人文集》,其中五十一篇出於漢密爾頓之手。這些短文,字字句句都在排除黨派動機、既得利益和特殊利益、自尊心、感情或偏見對於立法的影響,處處以國民富強及公民利益為準則,理性地擺平精英階層的糾葛,在利益集團共同的中間地帶達成妥協。《聯邦黨人文集》是漢密爾頓政治思想最集中的文本呈現,至今仍是對美國憲法最經典的詮釋。喬治·華盛頓是「美國之父」,漢密爾頓是「美國政府之父」。獨立戰爭之後他出任第一任財長,制定了美國聯邦政府在預算、債務、稅務、中央銀行系統等政府財政運行機制,是美國市場和政府平穩運行的最重要的制度奠基者,被後來人稱為「美國金融之父」,他的頭像印在10美元鈔票上。

什麼是時代精神?聰明的頭腦,熱愛冒險,敢想敢做,對自己身無分文毫不介意,漢密爾頓從劇中借米蘭達的肉身回到了現今的美國,成為了年輕人的榜樣。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直線上升的好運氣,跟他的率性冒失的個性成正比。在政治生涯的頂峰,46歲時漢密爾頓因為一次匆忙答應的決鬥而送命,這樣大開大合戲劇化的人生,絕對是舞臺劇的好材料。米蘭達在讀《漢密爾頓傳》的時候,直覺得嘻哈樂從手裡的大厚書裡冒出來。

嘻哈樂、饒舌樂、流行歌曲這些當代文化中年輕和潮流的藝術元素,首次進入美國獨立戰爭題材的音樂劇,《漢密爾頓》形式新穎的說與唱,讓舞臺感全面開花,觀看感受完全不同於過去任何一部百老匯老劇。全劇開場,劇中的歷史人物紛紛亮相——喬治·華盛頓、拉菲耶特、託馬斯·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斯凱勒(Schuyler)姐妹、亞倫·波爾……這些歷史人物其實清一色是白人,但在劇中他們都由黑人、拉丁裔以及亞裔擔任。我們看到了口唱嘻哈的華盛頓,滿頭髒辮的傑斐遜,亞洲人面孔的伊莉莎白·斯凱勒(漢密爾頓夫人),唯一的白人是英皇喬治三世,由歌手兼影視明星約翰·格拉夫扮演。

亞倫·波爾開劇時介紹自己:「我就是那個一槍打死漢密爾頓的傻子。」他跟漢密爾頓一直是競爭關係,在決鬥中一槍打中漢密爾頓腹部,斷送了漢密爾頓的生命,也毀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其實也是一個悲劇人物。波爾屬於東岸的知識精英,其父是新澤西學院的第二任校長,新澤西學院之後改名普林斯頓學院,即普林斯頓大學的前身。波爾的外祖父是美國新教神學家、保守主義運動的奠基人詹森·愛德華。波爾在劇中有一首自嘲的歌:「我是託管基金少爺。」託管基金是美國富二代的代名詞,指有錢的父母把留給兒女的錢,放在託管基金中,定時給孩子發錢。

同樣是年幼喪父,波爾跟漢密爾頓有點類似既生瑜何生亮的關係。他們都是先學法律然後從政,都才華橫溢,兩個人性格上冰火兩重天,漢密爾頓熱烈,愛冒險到魯莽的地步,而亞倫·波爾陰鬱世故,出言謹慎。這兩人一正一反,黑白雙煞,註定對立。全劇的故事是從亞倫·波爾的視角展開敘述。這種反派人物視點是舞臺劇增加戲劇衝突的常見手法,在成功的百老匯音樂劇中屢見不鮮,比如《耶穌基督超級大明星》這部熱劇,就是以出賣師傅的猶大的視角展開的。可見原創作者米蘭達對百老匯劇的布局技巧幾乎到無師自通的地步。

亞倫·波爾身為託馬斯·傑斐遜的副總統,在決鬥中槍殺了漢密爾頓,從此背負惡名,「漢密爾頓死了,我卻要負罪一輩子。」弔詭的是,漢密爾頓的長子菲利普在此前幾年的同樣的地點——新澤西一個叫「維哈肯」(Weehawken)地方,也在決鬥中喪生,父子同命。當時決鬥在紐約是非法的,在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卻是合法的,這是為什麼紐約決鬥的人要坐渡船到新澤西去。

除了《聯邦黨人文集》以外,漢密爾頓對美國體制最大的成就,是制定出一套聯邦與州之間的財政制度。1790年在紐約的一間密室,財長漢密爾頓、國務卿傑斐遜和眾議員麥迪遜達成了一樁對美國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交易。漢密爾頓同意將首都定在維吉尼亞人傑斐遜和麥迪遜的家門口即今天的華盛頓特區,作為交換,聯邦政府將採納漢密爾頓設計的財政系統,銀行設在紐約。雙方觀點一度水火不容,但最終能夠達成交易,美國得以在妥協中前行。這種閉門會議達成協議,而不是事事拿到國會去公開辯論,在美國建國之初屢見不鮮,是代議制民主的常見決策做法。喬治·華盛頓對美國政體的設計,就是保證這種代議制而不是一人一票的多數人的暴政來劫持年輕共和國的命運。

《漢密爾頓》劇照。歷史人物其實清一色是白人,但在劇中他們都由黑人、拉丁裔以及亞裔擔任。

喬治·華盛頓在總統職位第二任開始時,法國向歐洲其他國家包括英國宣戰。在獨立戰爭中幫助美國的法國將軍拉菲耶特向美國求救,而英國趁機挑動西部的原住民印第安部落跟美國衝突,親法的國務卿傑斐遜主張出手援法。漢密爾頓斷然否決:「想都不要想!美國與英國剛剛終結戰爭,稍稍喘息,現在一旦出手,等於再次捲入戰爭。」華盛頓同意漢密爾頓,在華盛頓退位前,他把宣戰權歸於總統職能範圍,將搖擺不定的聯邦政府從戰爭的邊緣拉回到和平中,要求美國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中立。華盛頓和傑斐遜的衝突,是《漢密爾頓》劇中的第二個密室決定。

美國建國初摸著石頭過河的歷史,如今被人用嘻哈樂和街頭俚語唱出來,跟今年正在進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運動呼應著。到底誰是美國的底色?誰組成了這個國家最有生命力的人群?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代被不同口音、不同膚色的人群反覆地提出和回答。《漢密爾頓》是今天多元文化對美國歷史的想像版本,用以弘揚移民尤其是有色種族的移民對美國建國的貢獻。這種歐巴馬時代樂觀主義的精神,在《漢密爾頓》公演之初已經接近尾聲,五年過去,美國種族關係緊張,抗議人群把華盛頓、傑斐遜、格蘭特的雕像都要統統推倒,為反警察暴力而洗劫商店,攔截高速公路,底層黑人絕望中赤裸裸的仇恨,與《漢密爾頓》劇中的輕鬆幽默已經相差很遠。但想想美國建國初的混亂和艱難,似乎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掙扎是國與人的家常便飯。「打贏仗是容易的,建國是困難的。」華盛頓安慰氣惱的漢密爾頓的話是多麼熟悉啊。傑斐遜因為總統不肯援法而辭去國務卿的職位,華盛頓同時決定不再連任總統,避免了與之競爭總統的衝突。連英皇喬治聽到華盛頓退位都嚇一大跳:你可以這麼做嗎?自古有誰願意這麼做?古來都是圍繞巨星旋轉的權力體系,民眾如微不足道的灰塵,巨星爆發性地開天闢地,也帶著自毀的勢能,破壞一個親手建立的新秩序新世界。但華盛頓不要做自毀的巨星,他回到維吉尼亞的莊園安度晚年,聯邦巨人們從此避免了血腥的廝殺和互噬。

今年5月迪士尼宣布把電影版的漢密爾頓提前一年放到網上公映,迪士尼公司加了一段前言:「鑑於當今世界面對的不同尋常的挑戰,《漢密爾頓》的故事所揭示的領袖力、堅韌不拔、希望和愛,以及困境面前平民的團結就是力量,在今天尤其鼓舞人心。」迪士尼這段話不知道多少人願意相信。《漢密爾頓》音樂劇曾經是先鋒的、激動人心的,如今好看好聽的是那些朗朗上口的歌,讓居家避疫的美國人片刻忘憂。至於國家之前途,未來的走向,再熱的音樂劇都不能指明方向。

凌嵐

相關焦點

  • 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對迪士尼意味著什麼?
    雖然因為疫情再度肆虐,很多娛樂場所都被迫關閉,但美國民眾至少可以在家安安靜靜坐下來,欣賞這部在美國紅破天際的史上最火音樂劇。當然,前提是訂閱迪士尼的流媒體服務Disney+。毫無疑問,《漢密爾頓》是美國最成功的一部音樂劇。自2015年首演以來,《漢密爾頓》從外百老匯殺到百老匯,叫好又叫座。
  • 線上「救國」的《漢密爾頓》,也成就了Disney+的「年度盛事」?
    作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漢密爾頓從一個出生在英屬西印度群島的貧苦孤兒,到成為喬治·華盛頓的左膀右臂、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總統候選者,並曾參與起草及籤署《美國憲法》、創建美聯儲的前身「美利堅合眾國第一銀行」,他那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最後終結於一場因桃色新聞而引發的決鬥。
  • 值得中國學習的美國國父,漢密爾頓經濟戰略!思想正當時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是美國國父之一,當然美國國父不只有一個,之所以他的知名度沒有其他人響亮,並不是因為他的貢獻最少,而是他更多的隱藏在幕後,制定美國長達300年的經濟政策。美國的經濟政策就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奠定的,並且在未來的數百年裡都沒有大的變動。
  • 《漢密爾頓:一部美國音樂劇》:任何人都應能將自己寫進歷史
    例如,使用現代敘事手法,《漢密爾頓》成為「由現在的美國來講述的有關過去的美國的故事」,最明顯的就是有意為之的卡司,黑人、拉丁裔和亞裔美國人的演員表,傳遞了多元化的文化信息:作為一部「美國音樂劇」,《漢密爾頓》的最美麗之處在於,它是由如此多樣性的演員和音樂風格所演繹的。
  • 音樂劇新裡程碑《漢密爾頓.Hamilton》,嘻哈展現美國父傳奇生平
    漢密爾頓何許人也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生於1755年1月11日,是美國政治家、軍人、財經專家,更是美國開國元勳(美國國父)之一,參與起草並籤署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是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政黨制度創建者,共濟會新澤西州莫裡斯敦美國聯合分會會員。
  • 最賺錢音樂劇《漢密爾頓》主人公:美國金融體系的建立與世紀之爭
    在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導致的美國全國性示威和大罷工仍在發酵的當下,《獨立宣言》中那句振聾發聵的「人人生而平等」被現實政治化為一紙虛文,疫情二次爆發再次重創經濟活動,失業率大幅攀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預計美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按年率計算將萎縮37%,全年萎縮6.6%。
  • 豆瓣9.9分,地表最賺錢音樂劇《漢密爾頓》主人公:美國金融體系的...
    在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導致的美國全國性示威和大罷工仍在發酵的當下,《獨立宣言》中那句振聾發聵的「人人生而平等」被現實政治化為一紙虛文,疫情二次爆發再次重創經濟活動,失業率大幅攀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預計美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按年率計算將萎縮37%,全年萎縮6.6%。民粹盛行、經濟衰退壓力巨大的節點上,《漢密爾頓》的成功,成為一種冥冥之中的必然。
  • 「六冠王」漢密爾頓即將比肩舒馬赫
    網易體育11月4日報導:2019賽季F1美國大獎賽正賽落幕,梅賽德斯車隊車手漢密爾頓以第2名完賽,至此,本賽季的車手總冠軍也就此塵埃落定,漢密爾頓提前兩站鎖定2018年度車手總冠軍,就此將個人職業生涯第六座世界冠軍收入囊中。
  • 劉易斯·漢密爾頓輸掉了與手錶品牌「漢密爾頓」的官司
    七屆F1世界冠軍劉易斯·漢密爾頓的公司「44IP」向歐盟知識產權局就「漢密爾頓手錶」的品牌名稱使用權提出上訴。這家手錶製造公司於1892年在賓夕法尼亞州成立。擁有賽車手劉易斯·漢密爾頓相關智慧財產權的公司「44IP」於2017年向法院提起訴訟,稱漢密爾頓國際公司通過使用該名稱阻礙了公平競爭,在被法院駁回後,「44IP」公司於今年2月對該決定提出上訴。但上訴委員會最終裁定「44IP」公司敗訴,稱其案件「沒有充分依據」。
  • F1美國站練習賽梅賽德斯車手漢密爾頓表現穩定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日電(記者王集旻)在1日進行的F1美國站的兩次練習賽中,梅賽德斯車手漢密爾頓表現穩定,其中在第二次練習賽中取得的1分33秒232的成績排在頭名。  漢密爾頓職業生涯已經獲得五個車手總冠軍頭銜,本賽季他依舊錶現出色,在車手排行榜上遙遙領先。
  • 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揭秘9.6分神作《漢密爾頓》
    為了將《漢密爾頓》搬上舞臺,編劇、作曲及主演林-曼努爾·米蘭達籌備了6年時間,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演員們通過嘻哈說唱的音樂形式講述幾位美國開國元勳的歷史。「當你看到黑人和棕色人種的表演者講述我們國家的起源時,它就有了不同的含義」,米蘭達說。
  • 經典重燃,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紐約綻放
    Lin-Manuel Miranda 打造的經典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這次在紐約理察羅傑斯劇場又綻放了,官方高清錄製。這部劇很受歡迎,但這次它的宣傳海報看起來有點省事。用嘻哈重構美國國父的故事,這是古典與現代又一次巧妙地觸碰。開場到結尾,全是說唱、歌曲貫穿,要不怎麼說是歌劇呢。沒看過的人或許覺得吵,慢慢聽下去,我們希望能從中了解更多的知識,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美國文化的載體。
  • 豆瓣9.5分的《漢密爾頓》,你真的看懂了嗎?
    自首演開始的五年中,這部以美國國父漢密爾頓為原型的音樂劇斬獲了包括託尼獎、葛萊美獎、普利茲戲劇獎等眾多重要獎項。在一定程度上,音樂劇《漢密爾頓》創造了音樂劇的歷史。 這部長達兩個小時四十分鐘的音樂劇主要圍繞著美國建國之父之一、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不完美但卻精彩的一生展開。 一、誰是漢密爾頓?
  • 伊莉莎白:美國開國元勳漢密爾頓妻子,不只是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
    ,美國政黨制度創建者,共濟會新澤西州莫裡斯敦美國聯合分會會員。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美國金融、財政和工業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2006年,漢密爾頓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5名。
  • F1美國站博塔斯奪冠 漢密爾頓亞軍加冕「六冠王」
    網易體育11月4日報導:2019賽季F1美國大獎賽落下帷幕,梅賽德斯奔馳車手博塔斯奪得冠軍,漢密爾頓力壓維斯塔潘奪得亞軍,並提前兩站摘下個人第六座車手總冠軍,維斯塔潘奪得季軍,勒克萊爾第4,維特爾則早早退賽。
  • F1重返美國助力奧斯汀 漢密爾頓奪分站冠軍
    F1重返美國助力奧斯汀 漢密爾頓奪分站冠軍   中新社休斯敦11月18日電 (記者 王歡)時隔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大獎賽(F1)重返美國,本周末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新落成的美洲賽道(Circuit of The Americas)上,麥拿輪車隊的漢密爾頓在18日的正賽中拔得頭籌,成為奧斯汀賽道誕生的首位F1冠軍。
  • F1美國站漢密爾頓奪亞軍 提前鎖定本賽季車手總冠軍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記者王集旻)在3日進行的一級方程式(F1)美國站的比賽中,梅賽德斯車隊的英國車手漢密爾頓獲得第二,提前鎖定本賽季的車手總冠軍稱號,杆位出發的隊友博塔斯最終獲得美國站冠軍。  這個總冠軍是漢密爾頓職業生涯的第六個車手總冠軍稱號。在史上奪冠次數最多車手排行榜上,漢密爾頓的六冠位列第二,排在第一的是七次奪得總冠軍的德國車王舒馬赫。
  • F1美國站:博塔斯獲勝 漢密爾頓加冕車手第六冠
    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11月4日消息,2019賽季F1美國站今日進行了正賽的爭奪。梅賽德斯包攬分站賽冠亞軍,博塔斯最後時刻超越隊友漢密爾頓率先衝線奪得分站冠軍,使用大膽策略的漢密爾頓頂住維斯塔潘的衝擊獲得亞軍,維斯塔潘也登上領獎臺以第三名完賽。
  • 漢密爾頓F1斯帕賽道奪冠
    北京時間8月30日夜,漢密爾頓駕駛著他的梅賽德斯賽車,以1小時24分08秒761第一個衝過終點線,贏得了F1(一級方程式賽車)比利時大獎賽的冠軍。這不僅是他本賽季贏得的第5個分站冠軍,而且也是其F1生涯的第89個分站冠軍。
  • 荷蘭品牌hamilton漢密爾頓登陸中國市場
    漢密爾頓是來自荷蘭的嬰兒推車品牌,總部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並由Yoop BV公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