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教育不好成焦慮
自從寶寶上了幼兒園,進入學習準備期
每個寶媽都卯足了力
為了讓寶寶不輸在起跑線上,
竭盡全力把能報的早教班都給報了
英語、繪畫、鋼琴、算數、遊泳…
周末兩天連軸轉,一個班接一個班……
小傢伙累得夠嗆,媽媽也精疲力盡
那麼,怎麼做才能讓寶寶不那麼辛苦又能真正從中學到東西呢?先別急著給寶寶報早教班來看看在早教中讓你事半功倍的小建議吧!
01
選擇適合的早教課程
寶寶擅長+不擅長的互補課程模式
給寶寶選擇適合的早教課程,而不是一股腦盲目報班,這才是一個明智的媽媽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既可以避免寶寶太辛苦,又可以讓每一節早教課的效率最大化,媽媽們何樂而不為呢?但是選擇適合的早教課程也很有講究哦~
這裡將早教課程分為兩類,一類是寶寶擅長且感興趣的,還有一類是寶寶不擅長但有待加強的。前者會提高寶寶上課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後者會讓寶寶的發展更加全面。建議3歲以上寶寶可以兩門課連起來上,先用擅長的課程勾起上早教課的興趣,再上不擅長的課程作為一種「挑戰」,也不失為一種互補的好方法。當然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優先考慮寶寶擅長感興趣的那一類。
在適合的年齡段選適合的課程
寶寶在不同成長階段適合的早教課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家長想讓孩子3歲的時候就學小提琴培養藝術氣質,但3-4歲年齡段的寶寶手指力量不夠,學小提琴未免有點吃力,因此5-6歲才是學習小提琴的最佳開始年齡。在為寶寶選擇一門課程時,媽媽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寶寶這個年齡段是否適合學習這門課程再作打算。
2
選擇適合的早教機構
多去試聽課,別嫌麻煩
很多早教機構都有提供免費試聽課程,媽媽可以帶著孩子先去體驗一下。當然所謂「試聽」並不僅僅是聽一節課這麼簡單,媽媽們要像雷達一樣掃描早教機構的方方面面:除了要觀察這家早教機構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有趣、選擇多樣、符合孩子的發育階段;還要看老師是不是有責任心、寬容溫暖、專業技能過硬;此外早教機構的硬體設施、環境衛生等都要納入考察範圍。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觀察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地方,從而判斷早教機構是否適合你家寶寶。
離家近方便接送
在選擇早教機構之前,先給自己圈定一個可接受的距離範圍。畢竟早教班是每周都會去的地方,而且持續時間一般要一年以上。離家近方便接送,可以避免在路上就耗盡家長和寶寶的耐心,引起情緒波動導致沒辦法積極投入到早教的活動中去。
3
早教≠早教班,家庭教育是早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一點媽媽們需要明確的,那就是早教≠早教班,早教是一種教育方式,而早教班是一個教育場所。不要把所有教育責任都推給早教班,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最好的早教來源於生活,來自父母的正確引導。所以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在一點一滴的相處中,教會他很多受用終身的本領,幫助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
早教時期的營養支持不可忽略
媽媽們有時太過專注於早教而漸漸忽視了營養,從原來的「今天給寶寶吃了什麼」變成了「今天給寶寶學了什麼」。其實,3-7歲是兒童神經系統發育和智力發育的快速發展階段,離不開營養的支持。營養的補充也是早教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媽媽們千萬不要顧此失彼,過分關注早教而忽略了營養。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