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不得不說的秘史

2021-02-23 多聊茶


這篇是「多聊茶」的第壹佰柒拾肆篇常規文章

臺灣茶,不得不說的秘史

上個周,多傑老師去到了寶島臺灣。

除了去夜市吃吃吃之外,當然也帶著訪茶的任務。走訪臺灣各個老茶廠老茶店的同時,還去到了臺灣圖書館、檔案館查閱與茶有關的文獻資料。

這周的課程,自然與這次訪茶有關。在人人講視頻直播中帶咱們參觀了臺灣茶廠之後。周二喜馬拉雅課程,接著揭開了與臺茶有關的塵封記憶。

現在一提到臺灣茶好像不得不說的是凍頂烏龍、高山烏龍、東方美人……但這些茶出現的時間其實都比較晚。

這次課程主要內容是臺灣茶的前史。

若了解它的過去,更有助於理解它的現在,以及臺茶理念,判斷理念對與錯等。

嘉慶時,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彝之茶,植於(魚桀)魚坑,發育甚佳。既以茶子二鬥播之,收成亦豐,遂互相傳植。蓋以臺北之地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為盛。

——連橫《臺灣通史》

這條史料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距今200多年。是關於記載臺灣茶最早的史料。

臺灣與福建密不可分的聯繫,不僅體現在語言、習俗、地理位置上。從「始以武彝之茶」可知兩者在茶方面也有許多共通之處。

柯朝氏帶到臺灣的這批茶就是閩北烏龍。其中提到的(魚桀)魚坑溪是臺北縣(今新北市)瑞芳鎮。

臺灣茶最早發跡是在北部,而不是中南部。

「既以茶子二鬥播之」體現出最早達到臺灣的茶,不是以茶苗的形式運輸,而是以茶子的形式。屬於有性繁殖。

以兩百年前的運輸狀況來看,種子的保存比起幼嫩的茶苗更為合適。

茶苗在基因上是克隆複製,但若用茶子,每一顆種子的基因都有差異,符合武夷茶特徵。

這也導致了茶子被帶到臺灣之後有自己重新生根發芽的可能性,變化性。

但這樣的情況多出現在北部。在臺灣最南端,滿州鄉港口村引進一種特殊的「港口茶」,是由朱氏家族從閩北臺灣帶入。

結論:臺灣與大陸,茶種同宗同源,技法多有類似,臺灣茶的成功印證了這個事實。中國茶只有適合的產地,而無絕對的產地。


迨同治元年,滬尾開口,外商漸至。時英人德克來設德記洋行,販運阿片、樟腦,深知茶業有利,四年,乃自安溪配至茶種,勸農分植,而貸其費。收成之時,悉為採買,運售海外。

 —— 約翰陶德《臺灣通史》

臺灣茶真正騰飛,不是柯朝氏生活的時期,而是發生在之後。這與一段歷史事件有關。

公元1860年,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籤訂《天津條約》。

在第十四款中明確規定臺灣開滬。作為一個經濟特區,允許外商進入,設領事館和洋行。就是在這個時候,臺灣開始被世界關注。

這段歷史也為臺茶帶來了命運的轉機。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英人深知茶業有利,到福建安溪引進茶種,說服當地農民種植茶葉,並貸款給種植者。當時生產的茶葉主要於銷售海外。

約翰.陶德在引入了烏龍茶之後,隨即又在艋舺設立精製茶廠。以種茶、採茶、精製到揀枝、烘焙、都在臺完成。設立了德記洋行。

可以說,德記洋行對臺灣茶發展有極大貢獻。

這一次引進的茶種,不是從閩北而來,而是打從閩南的安溪抵達臺灣。

據《臺灣遙寄》寫道:每年有一兩萬安溪人,從廈門來臺經營茶業。一些人春來冬返,一些人來臺安家。

結論:自1866年起,資本主義進入。給臺灣茶業帶來了一針強化劑,開啟了臺灣茶風光無限的百年歷史。

臺灣茶業之所以能歷百年而不衰,除能臨機應變,隨時可制各種茶,迎合 供應國際市場,即時之需求之外,具有良好之色、香、味、形等品質特徵。

——1965《臺灣輸出百年簡史》


這段史料中提到臺灣茶業百年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能臨機應變。這條過海的烏龍在臺灣騰雲駕霧,變化莫測。

甲午海戰後,日本為保護本國綠茶市場,抑制臺灣烏龍茶。

1920年代,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在大溪建廠,制「三井紅茶」又改「日東紅茶」。(相關文章請戳這裡 → 大溪茶廠:逝去的茶業精神)

1930年代,臺灣紅茶銷售正式超過烏龍茶。與大禹嶺紅茶、祁門紅茶並稱「三大紅茶」。

1940年代,進入了「黑金時代」。紅茶英譯後為「black tea」,茶湯雖然黑乎乎的,但把把黃金卻從此得來。

1980年代,臺灣社會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土地、人工、成本都提高了。臺灣茶業在世界上不再具有競爭力。

政府廢除了「制茶管理規則」。臺灣茶從大規模生產進入了小規模生產。

結論:由於具有厚重的紅茶製作技術,使得紅茶也成為臺灣茶中一大亮點。也因紅茶製作史的出現,臺灣烏龍中多了許多甜蜜和潤滑,如東方美人,蜜香烏龍等。

穩中求變,也成為臺灣茶之特點。


另,可別忘了本月13號(下周六)是多聊茶與大家的線下見面哦。點擊原文連結可直接購票。

(詳細信息戳這裡 → 活動招募 | 多聊茶茶經大會,這次不來,十大福利就錯過了)


編輯:粒粒

校對:齊航

設計:靜平

楊多傑,「多聊茶」創始人,歷史文獻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歷代茶學文獻及茶文化教學。「中華茶人聯誼會」特約茶文化講師,多家電視及廣播節目撰稿人、顧問及常駐嘉賓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處-地鐵沿線的75個塵封秘境》

曾在《世界博覽》、《時尚旅遊》、《精品購物指南》、《中國國家旅遊》、《中華遺產》、《旅行家》、《社區》、《Timeout》等雜誌撰寫歷史文化類專欄文章

微信公號:多聊茶

今日頭條:楊多傑(籤約作者)

新浪微博:@楊多傑 @多聊茶

人  人 講:【楊多傑的多聊茶】直播間

廣播電臺:北京文藝臺FM87.6 《吃喝玩樂大搜索》

喜馬拉雅:旅遊頻道脫口秀《I Love 遊》主播

掌上北京:核心撰稿人及名士團成員

荔枝電臺:楊多傑電臺

本公眾號所有文字、音頻、視頻及聲明過的圖片著作權均歸作者所有

除已籤約的機構和平臺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轉載、改編、引用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


談一談

你喝過東方美人之後的感受


相關焦點

  • 多聊茶|臺灣茶,不得不說的秘史
    除了去夜市吃吃吃之外,當然也帶著訪茶的任務。走訪臺灣各個老茶廠老茶店的同時,還去到了臺灣圖書館、檔案館查閱與茶有關的文獻資料。這周的課程,自然與這次訪茶有關。現在一提到臺灣茶好像不得不說的是凍頂烏龍、高山烏龍、東方美人……但這些茶出現的時間其實都比較晚。這次課程主要內容是臺灣茶的前史。
  • 孝莊秘史和長安諾劇情,有的說差異很小,有的說認真看劇吧
    #孝莊秘史# #長安諾劇情,孝莊秘史# 同樣的劇情,我還是喜歡孝莊秘史的,哲哲姑姑簡直完美,就是那種又大氣又有威嚴,訓大玉兒的時候溫柔中帶著嚴厲,不得不聽她的話。要不趁這個機會,帶著你們重溫一下孝莊秘史好了,感覺每個鏡頭都很經典。
  • 《孝莊秘史》收視率高 滿天都是小星星(圖)
    胡靜告訴記者,拍《孝莊秘史》時,有時她站在大玉兒寧靜旁邊,整場戲幾乎都沒什麼話,像一個擺設。大家就開玩笑說:「哎,花瓶上來了。」如今電視劇播出之後,蘇茉爾沒有被視為花瓶,胡靜感到十分高興,「其實我拍的時候很怕,因為蘇茉爾這個人老是出現,晃來晃去的,我怕被觀眾當成活動布景。」有觀眾看完《孝莊秘史》之後,發現胡靜犯了一個小錯誤:把多爾袞的諡(shi)號讀成了「yi」號。
  • 福壽長青茶|來自臺灣最高殿堂的「總統茶」
    2020年的臺灣茶冬茶已全面上市,說到臺灣茶冬茶,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來自臺灣最高殿堂的「總統茶」。臺灣福壽山茶,又名總統茶。福壽山茶作為梨山茶茶王,曾作為臺灣三代的特貢茶所以福壽山茶又稱為「總統茶」。此茶湯水綠清澄特殊的冷礦味含淡淡水果香乃此茶之特色。
  • 長沙天心閣秘史
    CCTV【見證】欄目 「發現之旅」【天心閣秘史】 CCTV【國寶檔案】欄目【天下名樓——歷史見證天心閣】 湖南 「金鷹紀實」 頻道【故事湖南】欄目【天心閣秘史】 一張失而復得的長沙地圖揭開
  • 同演孝莊秘史,斯琴高娃老了,劉德凱老了,而她卻美的攝魂勾魄
    有一部古裝歷史劇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它就是由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孝莊秘史》。劇中講述了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起兵到後代坐穩皇位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其中劉德凱飾演的是清朝第二任皇帝皇太極,在清朝坐穩江山後和後宮與眾多朝臣之間的故事,皇太極的飾演者叫劉德凱,劉德凱1953年生於臺灣高雄市,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代表作有:孝莊秘史,一簾幽夢等!如今已有65歲的劉德凱老了!劇中另外一位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在劇中飾演的是努爾哈赤的最後一任大福晉,多爾袞、多鐸的親生母親。因身陷汗位爭奪的激烈鬥爭而被逼殉葬。
  • 茶 臺灣茶之臺灣產茶區
  • 臺灣,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上)
    我們看了很多出行是需要包車的,特別是我們五個人作為一個團體,包車是相對方便,想說這個不用提前去淘寶預訂,完全可以過去臺灣之後在聯繫,臺灣的司機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人很幽默。為此,我們一直感謝,特別幸運遇到之後的李師傅。在此,請允許我隆重推薦一下他,李子成師傅,聯繫電話:0903-268-100(此處,可以說是180推薦,李師傅說不定還可以打個折了。)
  • 愛上臺灣茶,臺灣名茶及茶區
    臺灣名茶      臺灣的幾大名茶各具有特色,凍頂烏龍茶像是撒野而又淘氣的姑娘,阿里山茶是美麗又大方的成熟少婦,東方美人是傲慢的公主,文山包種則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梨山茶恰如優雅華貴的書香才女……文山包種茶      如果說綠茶忠於原味,純淨自然宛如天真無邪的「純真稚子」,那講究香氣務必清揚
  • 臺灣茶 | 東方美人
    你真是個特別的人提到臺灣茶,就不得不提臺灣風格鮮明品質獨特的東方美人茶。茶農在種植茶葉時發現經過小綠葉蟬吸食過的芽葉會釋放出特殊的香氣,製成的茶葉大受歡迎。要吸引小綠葉蟬群聚及生長良好,東方美人茶樹絕不能使用農藥,所以東方美人茶是以有蟲害幹預下的優質烏龍茶款。
  • 還記得《孝莊秘史》裡的順治帝嗎?他現在長這樣了
    還記得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嗎?所謂一見鍾情,說的就是這種眼神吧:出道那幾年,他拍的劇以古裝劇居多。不得不說,嚴昆的古裝造型絕對算的上是眉清目秀的公子哥一枚吧。
  • 古鎮秘史 | 維新 · 熱水溪
    【古鎮秘史】維新 · 熱水溪——唐明哲       仙陽古鎮上的熱水溪在山谷間已經蒸騰了幾千年
  • 《孝莊秘史》20年,女主角成C位一姐,男主卻被負面新聞纏身
    文:《孝莊秘史》20年,女主角成C位一姐,男主卻被負面新聞纏身說起清宮大戲,很多人都會想到近些年比較火的《甄嬛傳》和《延禧攻略》。然而,20年前的《孝莊秘史》,卻是清宮戲的鼻祖,很多人都看著這部劇長大。
  • 《武則天秘史》歌詞像履歷表 唐太宗被氣死情節雷人
    《武則天秘史》前晚開播情節「雷」人歌曲太「神」前晚,描述唐朝女皇武媚娘傳奇一生的電視劇《武則天秘史》在湖南衛視開播,這部頂著「史上最強陣容」光環的古裝巨製,由殷桃、劉曉慶、斯琴高娃演繹不同年齡段的武則天,在網上人氣一路走高,倍受關注。
  • 臺灣媒體聚焦廣西梧州六堡茶產業發展
    臺灣媒體聚焦廣西梧州六堡茶產業發展 2016年12月06日 13:0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6日梧州訊 12月2-3日,臺灣
  • 誰成就了臺灣茶?
    本文是這些年來本人寫的關於臺灣茶的第五篇,旨在梳理國民黨赴臺軍民對臺灣茶的貢獻。
  • 曾凡錦:引進臺灣高山茶 帶領著老鄉們種茶致富
    潘俊宇 攝茶葉中國9月23日訊 說起新豐縣的茶峒高山茶,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曾凡錦,他是村裡種植高山茶的帶頭人,但他成功後不忘回報,盡心盡力帶動老鄉們種茶致富。2007年,茶峒村種植高山茶的熱潮湧起,曾凡錦放棄了在外面的生意,回到家鄉,邊幹邊學,種下了200多畝高山茶。
  • 琴茶一味:浦江琴友臺灣尋茶記
    去年10月下旬,我們浦江琴友一行三人隨中國茶葉博物館茶友會組織的金秋十月臺灣茶之旅來到了臺北的伍中行。沒想到,原以為禮節性的拜訪,竟成了品嘗老茶的盛會。十幾人剛落座,好客的伍中行總經理吳傑熙先生和臺灣茶人何健生先生便拿出1944年的芎林老烏龍款待大家。這款芎林老茶剛制好就趕上日本戰敗,臺灣光復。
  • 《孝莊秘史》:寧靜拒演「大玉兒」,劉德凱兩顧茅廬,還好沒錯過
    在總決賽拉票環節,寧靜唱起了《孝莊秘史》主題曲,上演一波回憶殺。觀眾們直呼:「記憶中的大玉兒又回來了!」歌詞中那句「你在那萬人中央,感受著萬丈榮光,看不見你的眼睛,是否會藏著淚光」,唱的不僅是多爾袞深愛的「大玉兒」,更是我們喜愛的霸氣靜姐。
  • 臺灣•三億茶•茶區
    到了二十一世紀,臺灣流行起高海拔的高山茶,以高海拔的山地名稱來直接命名所產之茶。如阿里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玉山茶、樟樹湖、大禹嶺茶等,可以說,這幾種茶橫掃海內外的任何茶。凍頂烏龍茶區凍頂烏龍茶產於南投縣鹿谷鄉,因氣候及土壤特殊,造就了獨特的鹿谷凍頂茶,馳名海內外。凍頂茶採取發酵較深的制茶技術,茶湯入喉滋味溫潤且回甘,耐泡耐貯喝來味醇,深受國內外愛茶人士的喜好。最早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早年林鳳池先生自福建帶回青心烏龍種栽種於凍頂山。另有一說是最早為鹿谷蘇姓家族在凍頂山上開墾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