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戰略到底是啥?本質是一種軍事包圍戰略,在我周邊大規模駐軍

2020-12-25 戰略論

2017年11月5日,上臺不足一年的川普在視察日本橫田軍事基地時首次闡述了他的"印太戰略"構想,這是美國重返亞太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延續,也是美國首次用"印太戰略"代替"亞太戰略"的構想。印太包括整個印度洋、太平洋及其沿岸國家,是對亞太戰略、島鏈戰略的補充和擴展,是美國為了對抗我國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遏制"南海戰略"而提出的構想,其真實目的是通過在東北、東、東南、南、西南方向對我國進行騷擾和圍困,從而起到延緩甚至嚴重影響我國的發展。

很顯然,"印太戰略"在"亞太戰略"的基礎上將印度洋以及印度周邊也包括了進來,把我國的西南方向也作為了重點遏制方向,範圍變得更廣、區域變得更大,這樣美國在"印太戰略"中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兵力。二戰結束後,美國在東亞、南亞、太平洋諸島嶼、印度洋等地均設有軍事基地並且有相當數量的駐軍,這為美國實施各種針對東亞大國的戰略構想提供了現實基礎和軍事依靠,再加上美國龐大的軍事實力和布滿全球的武器裝備,讓美國"囂張"到了極點。

日本是美國"印太戰略"中一顆最重要的棋子,也是美軍空海一體戰的前哨陣地,駐有美國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四大軍種,《美日安全保障條約》 自1951年籤署生效後,規定美國可以在日本無限制地設立、使用和擴大軍事基地,可以無時限的駐軍。美國在日本共駐有軍隊35688人,為印太地區之最,司令部設在橫田軍事基地。駐日陸軍共有2541人,包括用於通訊、儲備、後勤等陸軍設施15個,由第9戰區支援司令部改編成第1 軍前方司令部,主要包括駐日陸軍司令部和第10戰區支援群。

駐日海軍共有3940人,包括通訊站、彈藥庫、海航站、艦隊基地和訓練場地等在內的海軍設施31個,其中橫須賀基地駐有美國第七艦隊,包括航母、飛彈驅逐艦、兩棲指揮艦、飛彈護衛艦等在內的艦艇11艘,是除美國本土之外唯一一處具有航空母艦母港機能的港口。駐日空軍為美國第五航空軍,共有12398人,共有相關設施20個,裝備有F-14戰鬥機、F/A-18戰鬥攻擊機、C-130型運輸機等戰機。其中嘉手納基地是美國在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部署有3個F-15戰鬥機中隊、1個E-3預警機中隊和15架KC-135空中加油機。駐日海軍陸戰隊為四大軍種中人數最多的軍種,駐紮的第3遠徵軍共有17009人,共有海軍陸戰隊設施17個,主要駐紮在衝繩巴特勒基地和巖國基地,配有F/A-18戰鬥攻擊機和AV-8B攻擊機等裝備。

韓國作為美國海外陸上作戰的橋頭堡意義十分重大,美軍自1954年後開始長期駐留,最大規模曾達到了32萬人,現在駐韓美軍有29086人。駐韓美軍的主要關注對象是朝鮮半島的局勢,主要任務也是對朝作戰,其中便以陸軍為主,駐紮的美第八集團軍共有19755人。駐韓陸軍主要在龍山、大邱、漢弗萊斯兵營等基地,主要裝備有M1A1艾布拉姆坦克、布雷德利戰車、AH-64型阿帕奇直升機,並配備了愛國者和其他型號的飛彈,駐韓陸軍的實力可謂戰鬥力強大。此外,駐韓美軍還包括8815人的美第7航空隊、一部分第七艦隊和海軍,還有242人的海軍陸戰隊,具備偵查、防空、打擊等諸多功能。

關島基地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是美軍西太平洋作戰體系的重要支撐點,也是美國本土聯繫印太地區的重要樞紐,還是美國聯繫東北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海空交通線的交叉點,主要軍事基地有阿普拉海軍基地和安德森空軍基地等。美軍在此部署有相當規模的武器,包括戰略轟炸機、攻擊核潛艇、隱身戰鬥機、巡航飛彈、無人偵察機在內的多種美軍現役最先進的裝備。同樣有著重要戰略意義的是夏威夷群島基地群,這裡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指揮和後勤中心,有接近總共6萬人的兵力,包括著名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希卡姆空軍基地和中途島基地等。

在印度洋上,存在著美軍唯一的一個軍事基地——迪戈加西亞基地,該基地的戰略價值非常重要,被稱為"印度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 迪戈加西亞基地駐有美軍3000多人,可以停靠航空母艦、核潛艇和作戰物資預置船隊,可以起降美軍現役B-52、B-1、B-2等遠程重型戰略轟炸機,該基地曾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美國為了達成"印太戰略",還積極拉攏南海周邊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先後在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部署兵力。

總體看來,美國在我國周圍布滿了陷阱和威脅,我國應該審時度勢,冷靜分析,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既定路線,美霸權主義終究"困"不住中國這頭雄獅。即便現在的臺海局勢、中印邊境、南海安全等面臨嚴峻挑戰,我們仍舊相信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有信心,也有能力拒一切魑魅魍魎於國門之外。

相關焦點

  • 美國的「印太戰略」與臺灣地區的戰略選擇
    王衛星:美國的「印太戰略」與臺灣地區的戰略選擇川普上臺後,推出「印太戰略」,其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維持美國始自冷戰後的唯一超級霸權地位。去年底以來,美國政府連續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核態勢評估報告》等三份頂層戰略文件,明確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特別是通過打「臺灣牌」,對華形成牽制效應。
  • 民進黨當局不要把臺灣玩成美國「印太戰略」的炮灰
    「太平洋威懾倡議」主要內容一是要在印太地區重建美軍對中國的軍事優勢,二是因應近年來美國把中國列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定位,加快印太地區戰略地位超越歐洲進程。現在看,美國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更多的還是立足於軍事,企圖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將中國圍堵在東亞大陸,而「太平洋威懾倡議」就是落實「印太戰略」最直接最現實的抓手。
  • 澳大利亞在美「印太戰略」中扮演什麼角色
    把「印太戰略」當成綁定美國的機遇川普政府上臺以來,大力做實以遏制中國為目的的「印太戰略」。7月1日,澳大利亞國防部發布《2020年國防戰略更新》和《2020年部隊結構計劃》兩份決定國防戰略走向和軍隊發展方向的權威文件。據此,澳大利亞將在未來10年投入超過2000億澳元(約合9800億元人民幣)進行軍備採購和研發。將從印度洋東北部到東南亞,再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西南太平洋的周邊地區,作為澳大利亞的直接戰略利益區和與盟國開展軍事合作的重點地區。
  • 澳大利亞在美「印太戰略」中扮演什麼角色-中青在線
    把「印太戰略」當成綁定美國的機遇    川普政府上臺以來,大力做實以遏制中國為目的的「印太戰略」。7月1日,澳大利亞國防部發布《2020年國防戰略更新》和《2020年部隊結構計劃》兩份決定國防戰略走向和軍隊發展方向的權威文件。據此,澳大利亞將在未來10年投入超過2000億澳元(約合9800億元人民幣)進行軍備採購和研發。將從印度洋東北部到東南亞,再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西南太平洋的周邊地區,作為澳大利亞的直接戰略利益區和與盟國開展軍事合作的重點地區。
  • 印太戰略背景下應注重加強中孟合作
    無論是發動「中美貿易戰」還是實施印太戰略,美國的手段都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遏制至少是拖延中國進入「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認為,中國也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和「中美貿易戰」。其中,周邊是我們的戰略依託,是「團結」的重點。南亞在印太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將成為美國印太戰略重要的支撐力量。
  • 臺軍基地盡納日本駐軍眼底 大陸戰略空間受擠壓
    但緊臨臺灣、扼守「西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卻使得與那國島一旦實現軍事化,就會成為西太地區一枚舉足輕重的戰略棋子。無論對於大陸、臺灣、日本、還是美國,2009年之後,與那國島都將成為各方戰略態勢圖上新的重要坐標。
  • 美日聯手對抗中國的戰略嘗試:駐軍釣魚島
    美日聯手對抗中國的戰略嘗試:駐軍釣魚島    今年一月下旬,日美政治軍事磋商在東京舉行。據透露,美國在試圖再次說服日本參加覆蓋東亞地區的戰區飛彈防禦計劃(TMD)的同時,與日本就在釣魚島駐紮美軍問題達成基本共識。
  • 龍興春:安全合作無法把印度綁上美國的「印太戰略」
    2016年,美國把印度列為重要防務合作夥伴;2018年又授予印度美國戰略貿易許可(STA-1)地位,成為繼日本和韓國之後第三個獲得該待遇的亞洲國家。事實上,近十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大力推動與印度的防務合作,包括出售武器、放寬技術轉讓、開展軍工合作等。但這次的簡報明確提出,美國對印軍售和安全合作旨在提升印度的軍事實力,保衛在「印太地區」的共同利益。
  • 法國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美國為何不在兩國駐軍?
    二戰後美國為了實現自己在全球的戰略布局和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抗,美國主導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在自己的盟友國家進行駐軍。直到目前美國還在全球140多個國家有駐軍,海外軍事基地374個,海外駐軍人數達到27萬,成為世界上擁有海外駐軍人數最多的國家。雖然美國幾乎在所有盟友國家進行駐軍,比如像日本、韓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都有美國駐軍。
  • 拜登正式當選,但看美在我周邊基地建設,遏制中國戰略不會改變
    其二、加強二島鏈關鍵節點建設關島是美空、海軍駐西太地區 「重要戰略支撐點」,因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關島建有安德森空軍基地、阿普拉海軍基地和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等軍事設施。距印太總部所在地夏威夷6000千米,但距中國大陸只有不到3000千米,一旦發生地區衝突,美戰略轟炸機可在12小時內打擊亞太地區的任何目標。美自2000年底以來,開始在關島進行大規模擴建和改建,使其具備同時部署核動力航母和100至150架F-22戰鬥機以及50-75架戰略轟炸機的能力。目前,還在關島常態化部署1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和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 美「印太戰略」提前解密,啥意思?外交部:暴露遏制打壓中國的險惡用心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白宮網站1月12日公布本應在2043年才解密的「印太戰略框架」文本,其中包含「保衛臺灣」「幫助印度崛起來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 建「川普堡」,請美國駐軍,購買F35:波蘭想幹啥?
    波蘭表示,蘇聯和德國在二戰中本質上沒有區別。侵吞波蘭土地的有德國人也有俄國人,在二戰中俄羅斯犯下的罪行一點兒也不比德國少。除了在輿論上火力全開,在軍事手段上,波蘭人也不甘示弱。波蘭政府向美國拋出了橄欖枝,主動要求美國增派軍隊進駐波蘭。為了達成此事,波蘭不惜斥巨資修建美軍軍事基地,並且將之命名為「川普堡」。
  • 透視日本「印太構想」軍事篇
    以多樣化軍事合作為依託,不斷向印度洋方向拓展影響—— 透視日本「印太構想」軍事篇 ■郭一倫 宋玉超 日前,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發布《東亞戰略概觀2020》。自1997年開始,《東亞戰略概觀》一直聚焦「東亞地區的戰略環境、安全事務」,對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自身進行年度戰略評估。在今年的報告中,日本以「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為主題詳述了其對外安全政策,提出要以多樣化軍事合作為依託,積極向印度洋方向拓展影響,其「印太戰略」軍事篇的輪廓已然非常清晰。
  • 布希宣布新軍事戰略 美特種部隊悄然進泰國
    新華網消息據《青年參考》報導(曼朵):  2000年5月25日,美國布希總統將正式宣布美國新的軍事戰略。一段時間來,有關新軍事戰略將軍事重點從歐洲轉向亞洲的各種報導鋪天蓋地:加強關島軍事基地的建設,考慮讓美軍重返菲律賓,在新加坡興建航母碼頭,研製專門用於對付亞太地區「威脅」的戰略性武器等舉措可謂大張旗鼓。
  • 歸泳濤:衝繩美軍基地戰略價值的演變
    美軍如此長久地駐軍衝繩,足見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但衝繩基地戰略價值的具體含義卻一直處在變化之中。其變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一、衝繩美軍基地建立和擴大時期(1945-1971年)美國駐軍衝繩,始於1945年3月至7月的衝繩戰役。在美國對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構想中,日本被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衝繩美軍基地被作為監視日本的據點。
  • 提前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文件:川普政府打什麼主意
    1月12日,美國白宮網站公布了最早在2043年才能解密的「印太戰略框架」文件。這份文件編寫於2018年,闡述了美國2018年至2020年對印度、朝鮮乃至中國的戰略圖景。這份文件中包含「保衛臺灣」「幫助印度崛起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
  • 澳大利亞國防戰略轉向
    他表示,印太地區是戰略競爭加劇的「震中」,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意味著雙方關係非常緊張,導致誤判甚至衝突的風險正在加劇。莫裡森在澳大利亞國防學院發表演講時表示,將在未來10年投入2700億澳元研發與升級作戰能力,並將加強對印太地區的關注。澳大利亞國防新戰略為此制定了三大目標:塑造澳大利亞的戰略環境;阻止有損澳大利亞利益的行動;在必要時以可靠的軍事力量作出回應。
  • 對軍事大國來說,其戰略意義超過一艘航母
    但實際上,斐濟除了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旅遊勝地外,斐濟在軍事上的戰略意義也非同一般!正是憑藉著如此雄厚的軍事力量斐濟共和國可以在整個大洋洲排上第三,僅次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 美軍印太「網兜圍堵」戰略如何有效破解?專家:要打就打橫須賀
    據中國青年網最新報導,近段時間以來,美國不斷在印太地區進行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最近的一次是美軍「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擅自闖入我國西沙領海。隨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其跟蹤監視,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 外交部就王毅訪問汶萊、「印太戰略」等答問
    中國網1月15日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在今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就王毅訪問汶萊、「印太戰略」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答問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