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5日,上臺不足一年的川普在視察日本橫田軍事基地時首次闡述了他的"印太戰略"構想,這是美國重返亞太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延續,也是美國首次用"印太戰略"代替"亞太戰略"的構想。印太包括整個印度洋、太平洋及其沿岸國家,是對亞太戰略、島鏈戰略的補充和擴展,是美國為了對抗我國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遏制"南海戰略"而提出的構想,其真實目的是通過在東北、東、東南、南、西南方向對我國進行騷擾和圍困,從而起到延緩甚至嚴重影響我國的發展。
很顯然,"印太戰略"在"亞太戰略"的基礎上將印度洋以及印度周邊也包括了進來,把我國的西南方向也作為了重點遏制方向,範圍變得更廣、區域變得更大,這樣美國在"印太戰略"中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兵力。二戰結束後,美國在東亞、南亞、太平洋諸島嶼、印度洋等地均設有軍事基地並且有相當數量的駐軍,這為美國實施各種針對東亞大國的戰略構想提供了現實基礎和軍事依靠,再加上美國龐大的軍事實力和布滿全球的武器裝備,讓美國"囂張"到了極點。
日本是美國"印太戰略"中一顆最重要的棋子,也是美軍空海一體戰的前哨陣地,駐有美國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四大軍種,《美日安全保障條約》 自1951年籤署生效後,規定美國可以在日本無限制地設立、使用和擴大軍事基地,可以無時限的駐軍。美國在日本共駐有軍隊35688人,為印太地區之最,司令部設在橫田軍事基地。駐日陸軍共有2541人,包括用於通訊、儲備、後勤等陸軍設施15個,由第9戰區支援司令部改編成第1 軍前方司令部,主要包括駐日陸軍司令部和第10戰區支援群。
駐日海軍共有3940人,包括通訊站、彈藥庫、海航站、艦隊基地和訓練場地等在內的海軍設施31個,其中橫須賀基地駐有美國第七艦隊,包括航母、飛彈驅逐艦、兩棲指揮艦、飛彈護衛艦等在內的艦艇11艘,是除美國本土之外唯一一處具有航空母艦母港機能的港口。駐日空軍為美國第五航空軍,共有12398人,共有相關設施20個,裝備有F-14戰鬥機、F/A-18戰鬥攻擊機、C-130型運輸機等戰機。其中嘉手納基地是美國在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部署有3個F-15戰鬥機中隊、1個E-3預警機中隊和15架KC-135空中加油機。駐日海軍陸戰隊為四大軍種中人數最多的軍種,駐紮的第3遠徵軍共有17009人,共有海軍陸戰隊設施17個,主要駐紮在衝繩巴特勒基地和巖國基地,配有F/A-18戰鬥攻擊機和AV-8B攻擊機等裝備。
韓國作為美國海外陸上作戰的橋頭堡意義十分重大,美軍自1954年後開始長期駐留,最大規模曾達到了32萬人,現在駐韓美軍有29086人。駐韓美軍的主要關注對象是朝鮮半島的局勢,主要任務也是對朝作戰,其中便以陸軍為主,駐紮的美第八集團軍共有19755人。駐韓陸軍主要在龍山、大邱、漢弗萊斯兵營等基地,主要裝備有M1A1艾布拉姆坦克、布雷德利戰車、AH-64型阿帕奇直升機,並配備了愛國者和其他型號的飛彈,駐韓陸軍的實力可謂戰鬥力強大。此外,駐韓美軍還包括8815人的美第7航空隊、一部分第七艦隊和海軍,還有242人的海軍陸戰隊,具備偵查、防空、打擊等諸多功能。
關島基地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是美軍西太平洋作戰體系的重要支撐點,也是美國本土聯繫印太地區的重要樞紐,還是美國聯繫東北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海空交通線的交叉點,主要軍事基地有阿普拉海軍基地和安德森空軍基地等。美軍在此部署有相當規模的武器,包括戰略轟炸機、攻擊核潛艇、隱身戰鬥機、巡航飛彈、無人偵察機在內的多種美軍現役最先進的裝備。同樣有著重要戰略意義的是夏威夷群島基地群,這裡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指揮和後勤中心,有接近總共6萬人的兵力,包括著名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希卡姆空軍基地和中途島基地等。
在印度洋上,存在著美軍唯一的一個軍事基地——迪戈加西亞基地,該基地的戰略價值非常重要,被稱為"印度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 迪戈加西亞基地駐有美軍3000多人,可以停靠航空母艦、核潛艇和作戰物資預置船隊,可以起降美軍現役B-52、B-1、B-2等遠程重型戰略轟炸機,該基地曾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美國為了達成"印太戰略",還積極拉攏南海周邊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先後在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部署兵力。
總體看來,美國在我國周圍布滿了陷阱和威脅,我國應該審時度勢,冷靜分析,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既定路線,美霸權主義終究"困"不住中國這頭雄獅。即便現在的臺海局勢、中印邊境、南海安全等面臨嚴峻挑戰,我們仍舊相信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有信心,也有能力拒一切魑魅魍魎於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