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觀鳥愛好者莫老爺在紅河州石屏縣異龍湖附近遇見了一隻滑翔飛行的深褐色猛禽,不但尾巴短圓,而且胸前布滿了深色縱紋。「咔嚓」一聲快門輕響,一張神秘的照片讓莫老爺覺得這個事情似乎並不簡單。
「猛禽」是很多觀鳥夥伴的心中摯愛,一方面「每一種猛禽都是國家二級或一級保護動物」位居食物鏈頂端的威嚴與勇猛使得它們對生態平衡的影響十分重要。另一方面由於猛禽的許多特徵會因為性別年齡而產生不同的變化。猛禽辨識也成為了觀鳥活動中一項極富挑戰與樂趣的工作。
慄鳶(Haliastur indus)
時間:2018年7月14日下午18:17、
地點:紅河州石屏縣異龍湖
發現人:莫老爺
莫老爺對比手裡的資料並請教了鳥類學研究的專家,最終認定照片中的神秘猛禽是一隻慄鳶(學名:Haliastur indus,英文名:Brahminy Kite)的亞成鳥。
這種1760由法國鳥類學家馬圖林雅克·布裡森(Mathurin Jacques Brisson)首次發現。1783由荷蘭博物學家Pieter Boddaert描述命名的猛禽在國內的分布區十分廣闊,山東,西藏,雲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香港,廣西,臺灣等地都曾有過它們的身影,在浙江、廣西歷史上還有過繁殖的記錄。但與這些廣泛的分布範圍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這種美麗的猛禽只有極其稀少的觀測記錄。據不完全統計90年代後關於慄鳶的記錄報導只有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裡諾爾湖的記錄,2006年秋臺灣墾丁的一個遷徙記錄,以及2016年10月23日廣西北海冠頭嶺猛禽監測的工作人員記錄的一次記錄。而本次發現它的雲南地區僅在1925年12月由英國探險家Genrge Forrest在騰衝採獲一隻雄鳥後(相關信息由Rothschild整理,1926年發表在Novitalles Zoologicae雜誌上)直至1979年1月18日才在盈江縣城郊再度發現了一隻雌鳥,此後便再無音訊。
慄鳶屬(Haliastur)鳥類的顯著特徵--圓形鼻孔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及相關物種評估機構在東南亞的研究數據表明,由於棲息地的喪失,盜獵,農藥的過度使用,以及食物來源的減少,慄鳶的種群數量正在快速下降(Ferguson-Lees and Christie 2001)。慄鳶再現大紅河究竟是「從未離開」還是一次「回歸」我們不能妄下定論,但它們在國內的棲息地似乎也在面臨著與它們的「老家」同樣的問題。
好在隨著國內觀鳥活動的蓬勃發展,這些珍貴的記錄正在一點一點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腳下的這片神奇土地,讓我們更懂得該如何去與自然相處。在昨晚的一次聊天中,一位神秘小夥伴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雲南只有一個」。「雲南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對他不僅是好奇,更是熱愛。
慄鳶
學名: Haliastur ind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oddaert 1783
英文名: Brahminy Kite
俗名:紅老鷹
物種分類: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鷹科 Accipitridae
慄鳶屬 Haliastur
瀕危信息: 中國II級保護動物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I
特徵:中等體型(45釐米)的白及黃褐色鳶。成鳥:頭、頸、胸和上背白色,其餘體羽和翅膀均為慄色,初級飛羽為黑色。亞成鳥通體近褐,胸具縱紋,第二年為灰白,第三年具成鳥羽衣。與黑鳶及黑耳鳶區別在尾圓。 虹膜—褐色;嘴—嘴及蠟膜綠灰;腳—腿及腳暗黃。
全世界共有4個亞種。:
H. i. indus (Boddaert, 1783) 在南亞發現(國內分布的一是這一亞種)。
H. i. flavirostris(Condon & Amadon 1954)在索羅門群島被發現。
H. i. girrenera (Vieillot, 1822) 在紐幾內亞,俾斯麥群島和澳大利亞被發現。
H. i. intermedius(Blyth, 1865)1865年發現於馬來半島,並且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蓀達島,蘇拉威西島和菲律賓的島嶼。
我國僅分布有兩個亞種:
H. i. indus (Boddaert, 1783) 分布於內蒙古、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廣東、香港、廣西、臺灣、雲南、西藏等地。其中在山東為旅鳥, 在浙江、廣西為夏候鳥,在雲南為留鳥或旅鳥,其他省、區的情況不詳。
H. i. intermedius(Blyth, 1865)分布於臺灣。
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沼澤、沿海海岸和鄰近的城鎮與村莊。日行性,除繁殖期成對和成家族群外,通常單獨活動。以撿食腐肉或殘餚為食,偶爾也捕食魚類,小鳥和嚙齒類。
參考文獻:
約翰馬敬能,卡倫菲利普斯.何芬奇.2000.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鄭光美.2017. 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趙正階. 2001. 中國鳥類志 上卷 非雀形目. 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方偉宏 .2010.臺灣鳥類全圖鑑. (陳穎青、黃淑雲、曾令儀 編):貓頭鷹出版社.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Haliastur ind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3.2.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Retrieved 26 November 2013.
Rasmussen, PC & JC Anderton (2005). Birds of South Asia: The Ripley Guide. Volume 2.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nd Lynx Edicions. p.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