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山晚霞
十幾年後,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就在馬耳山前不遠,每天為生活奔忙,抬頭就能看到的馬耳山卻一次也沒去過,每天站在辦公室窗前不經意間望著馬耳山,心裡總有一個聲音說去看看吧。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隨著年齡增大,真擔心有一天自己登不上馬耳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妻兒,得到了熱烈的響應,一致同意國慶假期進行登山。兒子國慶假期只有兩天,還要完成很多作業。為了節約時間,我們提前對行程做了規劃,查詢了當天的日出時間,決定五點半從縣城出發,半小時到達馬耳山下,六點天明開始登山,九點左右返回。遠眺馬耳山。
十月二日凌晨,妻子早早地起來做好早飯,我也最後檢查了一遍需要攜帶的東西。兒子由於寫作業太晚賴床,耽誤了半個小時。洗漱完畢,吃過早飯出門,才發現天空中下起了零星小雨。
駕車從縣城上342國道,東行至松柏十字路口左拐,經北山前、香店、李家峪、張家峪、後烏金溝、牆夼到達馬耳山露營基地。在入口左則有一個五六米高的建築物,上面寫著生態五蓮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北面有一個很大的公廁供遊人使用。整個露營基地佔地面積約有十五六畝,可以停放好幾百輛車,而且是免費的,在大山深處有這麼大的一個基地感覺還是挺震撼的。
▲途中的大柳樹、姑子崖
▲到達露營基地
露營基地北有一座吊橋,對面就是馬耳山。此時的馬耳山雲蒸霧繞,蔚為壯觀,讓我感覺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看了他千萬次的樣子,陌生的是他高大偉岸的身姿在霧中那麼神秘,讓我不由得開始擔心能否登上主峰。不過這個念頭一閃而過,因為幾十年來一直想登的山就在眼前,無論如何,我都要爬到山頂!站在吊橋看馬耳!
▲近看馬耳山
▲雲霧繚繞的馬耳山
▲高聳險峻的馬耳山
過吊橋往東走是一段比較平緩的步道,在入口處有一塊簡介牌子,可讓遊人對馬耳山有個大慨的了解。馬耳山主峰海拔706米,佔地40平方公裡,為魯東南最高的一座山。因主峰雙石並舉,遠望狀如馬耳得名。山勢為東向走向,由片麻巖、花崗巖構成。五老峰、松朵峰、鴿崖峰等奇峰高峙競秀,山間嵐氣靄靄,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蓋,荊榛遍生。山石嶙峋,山勢陡峭,但有曲徑道幽。這兒有仙人洞、龍王泉、隱龍寺、石龍寺、齊長城和橋上莊等勝跡。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知密州(今諸城)時曾題詩:「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為馬耳山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
▲馬耳山簡介
看完介紹,左轉往東北方向開始登山。步道並不難走,還有兩處幾百米長的平緩路段,在一些岔路口,有用大理石做成的指示牌指引著目標方向。我們就這樣一邊走著,一邊欣賞著山下的風光。南面遠處的山巒在雲霧之中時隱時現,雲霧形成的雲海縈繞在山腰之中,遠遠望去,如同一條條縹緲的玉帶輕盈曼妙。北面的馬耳山完全被雲霧遮住,仿佛披上了一層面紗,等著有緣人為他揭開。▲路口指示及步道
▲山下的雲海
▲北望馬耳山
大約行至一公裡多點,山勢突然變陡,步道變窄,露水讓道路變得溼滑,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放慢了登山的速度。隨著山勢越來越陡,風勢也越來越大,本來還渾身是汗,現在被大風吹得身上打顫,多虧我們早做了功課有所準備,穿上了備用衣服後繼續前進。攀爬了好大一會,在白茫茫的大霧中,當一個巨大的黝黑的像怪物一樣山體突然措不及防地出現在眼前時,還是著實嚇了我一跳,用手機打開衛星地圖看了下,發現已經到了馬耳附近,從此處山勢變陡。▲路邊小景
▲到達馬耳附近
從東馬耳到西馬耳需要爬過一條有三、四米長,用幾塊很窄的石頭撘起的僅容一人勉強通過的小路,兩邊是萬丈深淵,非常危險!妻子擔心孩子安全,望著溼滑的山體問我還爬嗎?兒子要求爬到主峰,我非常贊同,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男子漢大丈夫,爬!霧氣讓人看不清周圍的環境,左面是觸手可及的雲霧,望一眼白茫茫的深不可測,讓人心驚肉跳,頭暈目眩。我告訴兒子用手抓緊突出的巖石,腳下用力踩實,一步一個腳印,越到頂峰,越不敢停歇懈怠,要一鼓作氣奮力向前!爬到主峰小路的兩邊懸崖!
▲陡峭溼滑
終於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登上了山頂,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便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得目瞪口呆,瞠目結舌!我們就站在雲海之上,腳下的雲海時而波濤洶湧不可遏止,時而風平浪靜霧散雲匿;時而濃雲密霧鋪天蓋地,時而無邊無際輕如鮫綃;雲海中的景物若隱若現,變幻莫測猶如仙境!過了好一會,我們才緩過神來,兒子興奮地說太美了,就像做夢一樣,這是他見過的最美的風景!看著興奮的兒子和妻子,我想起了小時候的那個心願,這難道是離開了十多年的父親在冥冥之中指引著我們來欣賞這絕世的美景嗎?如果是,那麼您將會看到您的兒孫正在努力拼搏,變成您想看到的樣子。
山頂上風越來越大,雲海也在慢慢消散,因時間關係我們決定原路返航。偉岸如你,神秘如你,美麗如你的馬耳山,我還會來看你的!▲返程
▲回望馬耳山
▲登山路線
圖文:王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