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山的春天

2021-02-28 玩轉五蓮


  是一縷春風將馬耳山喚醒的。

  那時,馬耳山正酣睡在冬天的沉寂裡,做著一場被白雪浸潤著的夢。

  它在夢裡聽見久違卻熟悉的馬蹄聲。幾匹棕紅色的小駿馬奔馳而過,看也沒看它一眼就奔跑過去了。噠噠噠的馬蹄聲中,騰起的塵土模糊了它們的蹤影。

  棕紅色的小駿馬,年輕矯健的身影,像飄過的雲朵,留下一抹淡淡的瑰麗色彩,也留給馬耳山一抹淡淡的憂傷。它們去了哪裡呢?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是多麼美的春天之景!它們是去了那裡嗎?

  此刻,江南已是惠風和暢,花紅柳綠了。江水在晨光的映照下,微波粼粼、如火明豔,如花絢爛;天空的藍顏色倒映在明淨的江面,隨風蕩漾,藍綠交融,柔媚無比。幾匹棕紅色的小駿馬,在江邊肆意奔馳,江水映照出它們矯健的身影,風吹拂著它們漂亮的鬃毛,那樣的馳騁,該是多麼暢意的事!

  而馬耳山所在的地方,還是北方寒意料峭的早春,山澗溝壑,深冬的殘雪沒有融化,柳枝也尚未萌芽。

  馬耳山在夢裡遺憾著,也對遠方充滿憧憬。

  它還夢見了把它當做知己的蘇軾。古往今來,多少平民百姓、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墨客登上過馬耳山,真正對馬耳山欣賞的,應非蘇軾莫屬。那是惺惺相惜、彼此能懂的欣賞。如果不是這樣,蘇軾怎麼會一次次對它深情凝視,一次次在雪夜佇立,只為可以於紛飛的大雪中遙見馬耳山,低吟心底的鬱郁和深情?

  多少個晨昏,多少個深夜,蘇軾站在超然臺上,向遠處眺望,凝視著馬耳山,沉默不語。但吹過的風,飄落的雪,又分明在傳遞著他的話語。

  沉默的人,心裡也許湧動著千言萬語,卻一句也不想說。沉默的山,內中有著多少澎湃的洶湧,只是無法訴說。一個有抱負而不能施展的人,與一匹再也不能縱橫天下的馬,兩者之間,或許,是彼此能懂的。

  它真想撒開蹄子向蘇軾奔去,載著他,越過高山,跨過河流,任耳邊風吹如歌,向遠方奔去,像那幾匹棕紅色的小馬一樣肆意奔跑,那會是多麼快意啊。

  可是,它像被使了魔法,固定住了。它試圖用力掙脫,掙脫一切束縛,就感覺到一陣微涼的風幽幽吹過,像一聲嘆息,又像一陣輕歌。然後,它醒了。

  原來,那些情景,只不過是夢一場。它在繼續吹來的風中完全清醒了。

  北方的初春,風是涼的,摻雜著一點溫柔,隱含著一絲暖意。它在涼涼的風中冷靜地看向四周。

  它的周圍,幾個古老的小村莊像是散落的、再也沒有被人挪動過的棋子。低矮的農舍和院牆,皆是用不大不小的石頭壘砌,牆院內外,總是會有幾隻公雞母雞咯咯叫著東瞅瞅,西望望,用爪子扒拉下地上的一堆土糞或枯葉塵土,以此來覓食。它們小跑,或不慌不忙地走著的樣子,那樣自我。它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人間的紛擾與悲喜,它們全然不知。

  院子裡和院牆外,有些年歲的杏樹,樹幹黑幽蒼勁,稀疏的枝椏伸向蒼穹。杏花開時,牆裡牆外,枝頭如雪,燦燦耀眼。而這時,村子裡的杏樹,桃花,柿子樹以及槐樹,似乎都還沉在冬天的夢裡,倒是幾棵櫻樹生出了些豆子般大小的嫣紅的花苞,如果不近前細看,是不會發現的。

  幾個老人蹲坐在牆邊,閉目曬太陽,一動不動,像是睡著了一樣。偶爾有老婦從有些腐朽的老木門裡走出來,在窄窄的街道上漫無目的地蹣跚走著,不久又回到老木門前,瞥一眼蹲在牆根下曬太陽的老頭,含混不清地嘰咕著什麼,又走進院子裡去了。

  長大的孩子們都像鳥兒一樣飛走了。村子老了,只剩了一份寂靜。依偎在馬耳山下的小村子,仿佛被遺忘在了世外,有著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散漫,也有著無驚無擾的安靜。

  它們是在守護馬耳山嗎?守護一匹靜止下來的馬。是的,馬耳山曾經是一匹馬,一匹很不一般的馬。如有人問,村子裡的老人會很肯定地說這樣。很久以前,它是一匹馬,只所以停留在這裡,是因為它在等它的主人。它的主人愛上了這個地方,不知留戀在哪一處風景而遲遲未歸。至於它的主人是誰,老人們則又垂目搖頭做不知了。

  它凝止不動,任光陰流逝,任世間變化。它化成了一座山,以山的巍峨在塵世屹立,也以馬的靈性對世界感知。它的兩隻耳朵依然豎著,傾聽著風聲、雨聲,以及腳步聲。

  早春的風陣陣吹來,帶著泥土的芬芳。那是山下不遠處新耕的土地散發出的。新耕的土地,像青春的肌膚,在春日豔陽裡泛著光澤,讓人想附身親吻。

  鄉村路上,一輛銀灰色的小轎車駛過,在村前的草垛場邊停下。車上走下三個女子,說笑著向村子走去。她們在小村子裡走著,看著,充滿了好奇。

  走到一處沒有人住的低矮老屋前時,她們對著那棵老杏樹拍照,仿佛此刻老杏樹上開滿了如雪的杏花一樣讓她們歡喜。穿黑風衣的女子從那個一扇門還掩著、另一扇門已經掉落在一邊的門口走進小院子,另外兩個女子也隨之走進去。

  她們在長滿細細枯草的小院子裡,神情像是很快就會有主人出來迎接的貴客。穿絳紅色外套的女子在牆邊蹲下身,她看見了地上冒出來的嫩芽。身著精緻繡花薄襖的女子站在院子裡看著空寂的老屋子,好像在想些什麼。從她們走出來後又連連回頭看的戀戀神情上,可以知道,她們對這裡發生了興趣。

  過了一會兒,她們的身影出現在馬耳山的一條狹窄山路上。腳步聲和說笑聲,驚起了幾隻棲息在石頭或樹枝上的小鳥,它們撲稜著翅膀,飛向別處去了。

  春風讓馬耳山甦醒了,也喚醒了土地。不久之後,新耕的土地上,就會生長出綠油油的莊稼。村子裡的杏樹就會綻開如雪的白花兒。桃花,梨花,櫻桃花等,也會開了。


  山上的藍槿,連翹,還有杜鵑花,將會陸續開放。也會有更多的人登上馬耳山,看山花爛漫,芳草遍地。山巔、峽谷、懸崖、峭壁,堆藍疊翠,繁花點綴,處處好風景。

  又一陣春風吹來,比先前的暖和些。馬耳山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湧動。山澗開始有汩汩流淌的泉水,枯草叢中窸窣作響,似是新綠萌發,峭壁上一簇黃花鞭綻開了一朵朵嬌嫩小黃花,像一顆顆小星星,燦燦在陽光下。

  那落了葉的樹,枯了的草,凋了花,以及冬眠的一切,春風吹又生。

  馬耳山的春天來了。

  圖片:薄文富、大川

歡迎老鄉轉發助力開發,

投資馬耳山,許您一個夢,

春季登馬耳山請注意護林防火!

 

五蓮縣許孟鎮馬耳山旅遊開發辦公室

招商熱線:13326237329

2016年3月

相關焦點

  • 此刻的深秋入冬,我開始想念存在春天裡的馬耳山的花海
    那時是春天。2019年春,我去了一個地方。不出名,也出名。我笑笑,不知道去哪了,可能沒有地方去,就走了吧走了多可惜,有個地方去,就怕你嫌遠老闆接著說道,現在馬耳山的花開了,你可想去看看,我有個朋友,明天要拉客人上去,加你一個不成問題。
  • 馬耳山情趣
      立冬前一天,和友人一起來到馬耳山下李家峪村(曾經的李家莊子),35年前我從這裡初中畢業,一切再也不是原來的樣子。水泥硬化的路面代替了當年的土路,高大寬敞的白灰紅瓦民房代替了原來的低矮草房,令人嘆惜的是村前那條潺潺流淌的小河已經沒有昔日的長流水,沿村東邊一指示牌向北,到達普通車再也不能行駛的馬耳山前一開闊地停車徒步前往。
  • 【五蓮】馬耳山的傳說
    馬耳山西部有一個雁子嶺,雁子嶺邊上有一個池塘,大雁南飛時經常在此落腳,有些大雁北飛時也留下在此補充食物,雁子嶺由此而得名。馬耳山下有一個村子叫大馬鞍,村裡有這么弟兄倆,老大叫石頭,老二叫木頭,他們住著五間草房,種著九畝薄地。老大娶了媳婦以後,兄弟倆還是一起過日子。有一天,兄弟來商量著,再蓋上一間屋,將來老二娶上媳婦,每人三件草房,再養上兩頭牛,一家一頭牛耕地。
  • 重遊馬耳山(文:張傳德)
    難得有周末的閒暇,便孤身一人去遊馬耳山。馬耳山在松柏鎮東北方向。有一條水泥路可以到達山腳,路邊就是一條清清的山溪,溪水「譁譁」地流著,偶爾有幾隻不怕寒冷的鴨子或者鵝在嬉水。沿途的村子還沒有醒來,靜悄悄地沐浴在暖陽中。只有勤勞的雞早已出動了,滿山遍野的自由散漫地溜達著。
  • 故鄉有座馬耳山
    因為我和一座山有個春天的約會。(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年前的這樣一個春天,曾經和父親遊覽過它,臨別之時,像是預知跟它會久別難重逢一般,我竟在心裡暗暗許下了這個十年之約,如今期限已到,該是兌現這君子之約的時候了。)
  • 馬耳山的文化魅力
    念遠古,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三進馬耳山,留下數篇佳作,佳句讚譽之詞首選「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這千古絕唱,一直縈繞在人們耳畔,經久不息。[元] 王致道遊過馬耳山後寫下了「高臺肇造屬前賢,乘興登臨眼界鮮。馬耳南瞻雲帶雨,滄溟東望水連天」。顯而易見,這首詩把馬耳山霧雲天、水連天描寫得如同仙界一般,同時也感懷當時來這裡時的落寞與孤寂,感人至深。
  • 此刻的深秋入冬,我開始想念存在春天裡的馬耳山的花海
    那時是春天。2019年春,我去了一個地方。不出名,也出名。我笑笑,不知道去哪了,可能沒有地方去,就走了吧走了多可惜,有個地方去,就怕你嫌遠老闆接著說道,現在馬耳山的花開了,你可想去看看,我有個朋友,明天要拉客人上去,加你一個不成問題。
  • 鶴慶馬耳山上的山珍
    我所知道的馬耳山還有一美食,那便是五味子。馬耳山上的五味子有小五味子和大五味子之分。小時候在馬耳山山腳下放羊,採吃到的是小五味子,而大五味子長在馬耳山山頂。五味子五味俱全,當水果吃自是人間美味,而用冷開水放進鹽巴泡五味子,浸泡在瓶子裡一載半載,五味子鮮紅如初,倒出的液體色如紅酒,味如瓊漿。用酒來浸泡五味子,色澤變得深紅,每晚二兩五味子泡酒下肚,一夜睡得踏實安穩,好睡眠伴你到天亮。
  • 馬耳山情趣
    馬耳山上有奇遇……立冬剛過,和友人一起來到馬耳山下李家峪村(曾經的李家莊子),35年前我從這裡初中畢業,一切再也不是原來的樣子
  • 馬耳山放鬆身心好去處
    (原標題:馬耳山放鬆身心好去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進入四月下旬的瀋陽,正是梨花盛開的好時節,花瓣白如凝脂,花蕊粉若瓊漿,素潔中別有一番清麗。「五一」小長假,不用長途跋涉,出城不足40公裡,馬耳山生態旅遊區就是觀賞梨花的好去處。
  • 馬耳山上風景獨好!
    馬耳山位於山東省五蓮縣許孟鎮東南6.5公裡處(注:現在此山的東側已經被諸城市開發,但是馬耳山的主峰在許孟鎮境內) ,佔地約40平方公裡,主峰海拔706米,為魯東南第一高山。
  • 宋時關於馬耳山的一段文字公案
    自從蕭夫子《遊馬耳山》,尤其是蘇東坡守密留下的眾多有關馬耳山的詩文,遂使馬耳山之名不脛而走,傳遍天下,成為文人墨客茶餘飯後的談資佐料。當然,圍繞馬耳山自然也就少不了文字公案,宋代著名的「馬耳菜」案便是其中之一。  「馬耳菜」案的始作俑者是南宋光宗、寧宗年間的一位文人孫奕。孫奕字季昭,號履齋,江西廬陵(今吉安)人。
  • 鍾靈毓秀話濰坊:《馬耳山探幽》
    01很早就知道馬耳山。宋朝密州太守蘇軾深愛馬耳山,知密州二年多,曾多次暢遊馬耳山,馬耳山那挺拔的雄姿,不易被湮滅的倔強氣勢,給了蘇軾以莫大的啟發和鼓舞,他在密州時的作品中多次提到馬耳山:試埽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把大雪封山飛積盈尺而雙尖猶聳峙的馬耳山比擬成了展露雄姿的「俊才」。
  • 五蓮縣許孟鎮鎮書記「推銷」馬耳山
    2月17日,記者到許孟鎮採訪,一見面,張善國就拿出一沓馬耳山的宣傳畫冊和招商手冊,張嘴就為馬耳山當上了「推銷員」。  張善國說,年前年後,他一直忙著為馬耳山出畫冊、拍視頻,為馬耳山東奔西走。「春節假期,我接待了三波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客商,見了親朋好友、老鄉同學,最多的話題,也就是如何開發好馬耳山。」
  • 【諸城拾遺】馬耳山仙人洞尋幽
    關於仙人洞的傳說也神秘而久遠,大致有三:一是孤高天外的馬耳山經常雲霧繚繞,第一縷雲霧往往首先從仙人洞湧出來;二是仙人洞是海眼,直通東海,曾經有人要試探深淺將扁擔掉進仙人洞裡,後來卻發現扁擔漂到了東海上;三是東晉葛洪葛仙翁曾經在此仙人洞修煉九轉神丹。
  • 嘆為觀止的鶴慶馬耳山紫藍杜鵑花海
    馬耳山紫藍杜鵑。馬耳山,鶴慶主要的山脈之一,從南到北,縱橫數十公裡,貫穿鶴慶大部分轄區,如一道天然屏障,佑護著鶴陽兒女,是大自然饋贈鶴慶的重要自然資源。5月中下旬,馬耳山紫藍杜鵑開始怒放。馬耳山杜鵑花海奇觀成為中國最為壯觀的高山杜鵑景觀之一。
  • 霧中的馬耳山究竟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了......
    兒時常聽父親說馬耳山戴帽了,天要下雨了。小小的我覺得馬耳山真神啊,居然能早知道下雨把帽子戴好,他為什麼沒披蓑衣呢?身上不怕雨嗎?
  • 探「奇」馬耳山(歡迎老鄉轉發助力開發)
    唐代詩人肖穎士有「茲山表東服,遠近瞻其名」的五言長詩《遊馬耳山》。宋代文人蘇軾知密州(今諸城市)時,在《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中寫道:「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遂埋沒有雙尖。」在另一首詩中有「孤雲落日在馬耳」的佳句。
  • 盛京遊記│暢遊瀋陽南部第一峰「馬耳山」
    馬耳山:瀋陽南部第一峰馬耳山位於瀋陽市蘇家屯區姚千戶屯鎮,與本溪、遼陽毗鄰,距瀋陽市區30公裡,距桃仙機場15公裡,距瀋丹高速公路楊千出口7.5公裡。馬耳山因山有兩峰,並排矗立,酷似馬的兩個耳朵而得名。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石人石馬、朝陽洞、背陰洞和石棚、石棺及老虎洞,還有歷史形成的烽火臺遺址,南山腳下有一藥王廟遺址。
  • 馬耳山那麼美,還是想去看一看!
    馬耳山是大理鶴慶與洱源交界處的一處秘境那裡數十萬畝杜鵑花正在盛開每年的三月到六月從山腳開到山頂大紅、紫紅、粉紅、橘黃、淡黃、乳白絢麗燦爛,漫山遍野視頻▼馬耳山這麼美難道不想去看看想去的可以約約下面1、注意環保,不亂扔垃圾,垃圾統一帶下山,不破壞林木花卉;2、沿途經過軍事訓練區,請勿停車及拍照;3、注意安全,馬耳山為原始森林,遊客迷路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