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德妃寧可自盡,也不要親兒子雍正給的太后之位,她當真如此偏心?

2020-12-20 騰訊網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繼位後不久,生母德妃烏雅氏於永和宮薨逝。但是清朝宮廷太醫院的記錄檔案當中,並無太多關於烏雅氏在去世前生病的記載,但是清宮史中記載:「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

也就是說當時已經貴為皇太后的烏雅氏,不僅沒有入住專屬於太后寧壽宮,甚至前一日發病,後一日就去世了,且宮中檔案並無記載烏雅氏的具體疾病。也因此,有不少民間傳言稱,烏雅氏不願意接受雍正皇帝給的皇太后之位,並且雍正前去永和宮當日,與自己的生母因如何處置一同參與奪嫡之爭的胤禵而發生口角,最後逼得烏雅氏撞柱自盡。這樣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一是身體康健的烏雅氏突發疾病於次日薨逝,太醫院中卻無明確的記錄;二是雍正與烏雅氏的關係,確實一直都不佳,朝中的文武百官們對此也早已知曉。

愛新覺羅·胤禵,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並且頗得康熙帝重視。他也是烏雅氏所生的幼子,與胤禛不同,胤禵一直都備受烏雅氏的關懷和喜愛,並且一直都能夠成長於烏雅氏的膝下。而雍正皇帝胤禛,則是因為出生時烏雅氏的位份不高,被寄養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膝下。所以在烏雅氏心中,她更為偏愛自己一手帶大的幼子胤禵。但是雍正繼位後,除了處置曾經與他一同參與奪嫡的八爺黨之外,還處置了支持八爺的親弟弟胤禵,這對於烏雅氏這個一向寵愛幼子的母親而言,無疑是極大的打擊。

烏雅氏不喜雍正如此對待胤禵,並且多次向已經貴為皇帝的雍正求情,希望他能夠放過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胤禵。但是雍正從未應允過烏雅氏,所以二人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深,烏雅氏甚至不願搬離自己居住的永和宮,前往屬於皇太后養老的寢殿寧壽宮。

胤禛出生的時候,被寄養在當時還是皇貴妃的孝懿仁皇后膝下,孝懿仁皇后僅育有一女,所以對胤禛關懷備至,也從未因為胤禛非自己親生而苛待於他。但孝懿仁皇后在胤禛十一歲時便匆匆離世,此後胤禛也沒有回到生母烏雅氏身邊,只是看著烏雅氏對自己的弟弟胤禵呵護至極,對自己卻十分冷淡。

雍正之所以能夠順利登基,離不開他的養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也離不開孝懿仁皇后的嫡親弟弟隆科多。曾經的雍正還親切地稱呼隆科多為舅舅,隆科多也為扶持雍正,從中出了不少力,只是後來隆科多的下場大家都知道。烏雅氏並非不喜自己的親生子成為皇帝,只是她心中確實更為偏愛幼子胤禵,也相當不滿雍正對於自己親弟弟的處置和態度。

關於烏雅氏究竟是撞柱自盡而亡,還是突發疾病薨逝,更多人都傾向於前者。只是雍正童年時缺少生母的關愛,少年時養母去世,自己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生母寵愛幼子而冷落自己,這何嘗不是對雍正的一種殘忍呢?

相關焦點

  • 揭秘皇太后烏雅氏為何要「為難」雍正?
    影視劇中雍正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劉雪華飾太后為什麼自康熙一去世,就要殉死而去?為什麼處處與雍正作對?雍正真的是太后心目中的乖兒嗎?這些,連官方《實錄》都無法掩飾。因此我們要問:太后為什麼「為難」雍正?皇太后很可能是雍正奪位的「見證人」。
  • 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大家都認為他為了皇帝之位可以做出很多違背良心的事情,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甚至不顧惜親情,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個逼死父母兄弟的殘忍的殺人兇手,在封建社會把父親殺了把母親逼死,這簡直是喪盡天良了,其實雍正再大逆不道也不至於幹把他的母親逼死的事情,但是他跟德妃之間的關係確實很不好。
  • 兒子當皇上,娘高興還來不及,為何雍正登基,生母德妃不樂意?
    烏雅氏偏疼老兒子。 胤禵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德妃和康熙都非常寵愛胤禵。德妃對胤禵寄予厚望,胤禵成為德妃的命根子。 烏雅氏生胤禛的時候,地位低微,不能親自撫養兒子。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孝懿仁皇后沒有生過皇子,只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殤逝,所以她對胤禛傾注了很多心血。小孩子的感情很純粹,誰帶他跟誰親。胤禛對佟佳氏感情很深,胤禛對說過「生恩莫得養恩大」。 烏雅氏見自己的親生兒子跟總覺得敵人佟佳氏親親熱熱,不免心生嫉妒之情。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什麼會反對雍正繼位?其實是人之常情 ?
    良妃死後康熙甚至為她,寫了無數悼念的詩詞。而雍正的生母德妃,比良妃的身份也尊貴不了多少。出身內務府包衣旗下的烏雅氏,父親是正黃旗參領威武。威武被康熙晉封一等公,還是在烏雅氏(德妃)封妃以後。內務府通過遴選秀女,讓烏雅氏走入皇宮,從此烏雅氏便成為了皇宮中一名小小的宮女。性情溫婉柔順的烏雅氏,很快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並被康熙帝所臨幸。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此外,雍正皇帝欲尊稱生母德妃為「仁壽太后」,但德妃不願接受這個封號。直到她去世後,雍正皇帝才將這個封號,強加於生母德妃身上。 德妃和雍正是親生母子關係,那麼德妃為何不願接受雍正的朝拜,還有「仁壽太后」的封號呢?
  • 雍正繼位後,親生母親德妃的反應卻如此讓人意外
    不過宮中比德妃更受寵的妃子還有的是,康熙去世,她的悲痛心情可以理解,但似乎也還不至於到以死殉夫的地步,這其中很難說不摻雜著其他複雜情緒。 德妃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能夠在後宮如此得到康熙的恩寵,在野史中有過記載,康熙皇上其實也是一個極為好色的皇帝,他的幾次南巡的真正的目的就是去外面尋找美貌女子,妄猜一下這個德妃年輕時候應該長的很漂亮。
  • 《步步驚心》同是親生兒子,德妃為什麼只偏愛十四爺?真相太殘酷
    1看《步步驚心》時,每次看到德妃對兩個孩子的態度,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德妃的親生兒子,可是很明顯,德妃更偏愛十四阿哥。更過分的是,她不肯要太后的封號,哪怕明明知道這樣做讓四阿哥很為難。當時的環境,四阿哥剛登上皇位,根基不穩,又有那麼多兄弟虎視眈眈。可德妃不管,她寧願不做太后,也不要幫兒子一把。很多觀眾不明白,明明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什麼德妃如此偏心呢。
  • 康熙最寵愛的妃子宜妃,為何在康熙死後,遭到雍正的瘋狂打壓?
    康熙死後,宜妃為何會遭雍正當眾羞辱?康熙帝去世之後,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到宜妃的日子不會好過了,當時宜妃大病一場十分嚴重,但她強撐病體去參加康熙帝的葬禮,由於身體不適,就命人抬著她去。在路上遇見了雍正帝的母親德妃,清朝時期是有很多規矩的,宜妃的地位比德妃要高一些,因此按照規矩應該走在德妃的前面,但是問題就出在,雍正已經登基,按照清朝慣例,雍正的目前德妃就是皇太后。不管怎麼說,宜妃還是犯了別人的忌諱,你比德妃地位尊貴那是在康熙朝,現在是雍正朝了,就應該按照雍正朝的禮儀來對待。
  • 其實《甄嬛傳》中的太后與皇上的真實隔閡並不是隆科多
    清王朝歷史上著名的九龍奪嫡,就是發生在《甄嬛傳》裡的皇上身上,當然,《甄嬛傳》是小說裡故事,歷史上雍正皇上與太后的母子關係確實不好,雍正登基不久太后就暴病而去了。雖是生母卻不是養母太后烏雅氏並生下雍正胤禛時,位份比較低,按照清王朝的規矩是不能撫養孩子的,要交給位份較高的妃子來撫養,正好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沒有兒子,所以胤禛的地位養母是當時的皇后,這也使得胤禛的地位比較高,與嫡子類似。
  • 德妃為何會得到康熙的寵愛?有天仙般的顏值
    在中國古代,盛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只要稍微有錢有地位的男人,家中三妻四妾便是常有之事。而皇帝作為權力的中心,為體現身份、綿延子嗣,自然而然便會納妾,多納幾個妃子。問題來了,妃子一旦多了,皇帝肯定是寵幸不過來呀,就算時間顧得上,身體也顧不上了。
  • 雍正王朝:四個女人在「九子奪嫡」中角色不同,結局為何都很慘?
    然而鏡頭中,幾乎沒有康熙與之秀恩愛的場合。僅「母以子貴」,獲封皇貴妃(當然這是劇情使然,正史並非如此)。 德妃年紀大了,偏心疼愛小兒子,清理當中。然而一輩子卻也在承受兩子不睦的現狀。最開心的當屬德妃60大壽之時,胤禛和胤禵攜手祝壽,兄弟間前所未有的一團和氣,甚至胤禛主動保舉胤禵當「撫遠大將軍王」。
  • 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雍正登基後對待昔日的競爭對手,參與爭奪皇位的這幾位兄弟都是非常嚴酷,尤其是對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最為殘酷,但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對老九胤禟的同母親哥哥胤祺卻非常不錯,而且還經常誇獎胤祺,這確實是讓人費解,下面就來說一說雍正為何會對胤祺如此這麼不錯。
  • 康熙駕崩後,留下58歲的愛妃宜妃,其為何會遭到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按理來說,宜妃作為康熙的妃子,若按照輩分來說算是雍正帝這個後繼之君的長輩。再加上她生育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這三個兒子(雖然後來只有胤祺、胤禟長大成人),也算是給皇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於公於私雍正都應該對她善加安置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 被康熙寵了一輩子,德妃為何晚景悽涼
    皇帝後宮擁有3000佳麗,為了能夠提升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嬪妃們無不爭奇鬥豔,希望能夠被皇帝寵幸,靠著腹中懷的龍子上位;而康熙時期的德妃,深得康熙的喜愛,直到50歲了仍時常被康熙翻牌子,10年誕下6個孩子的她,備受寵愛,怎麼會最後卻晚景悽涼,甚至絕望到選擇在宮中輕生。
  • 為何雍正即位後,其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自古,作為皇帝的妃子,她們一生的夢想就只有兩個,即皇帝未死時,能成為皇帝的正妻,做一國之母;皇帝駕崩後,能成為新帝的母后,做一國太后。 因此,按理說,烏雅氏的兒子皇四子胤禛能做皇帝,烏雅氏應該是很開心的。
  • 竇太后為何不喜歡皇帝兒子
    他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降低賦稅,讓百姓們能夠休養生息,正因如此,讓他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劉啟的母親是竇皇后,他還有一個親弟弟叫劉武,按照繼承順序,皇位理應輪到劉啟繼承。劉啟上位後依然延續父親執政之前的各種政策,並對其進行了優化和改良,西漢國力在他的手中得以進一步提升。除了治理國家是一把好手之外,劉啟還非常孝順,不論對母親還是弟弟都非常好。
  •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4:孝恭仁皇后
    只有「惠宜德榮」四妃(良妃衛氏是康熙三十九年後才得的妃位,慧妃未成年就早夭),原本大阿哥的母親惠妃納喇氏是四妃之首,應該由她主持後宮,但是惠妃的哥哥納蘭明珠在康熙二十七年時,因為朋黨之罪被罷官,後來雖然再次啟用,但是已經失去了權勢,因此惠妃在宮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影響(皇后在時有記錄:惠妃同榮妃馬佳氏受太后懿旨有協理六宮之權)。
  • 雍正皇帝的養母——康熙皇帝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其實第三位皇后是臨病危時才冊立的,康熙皇帝在第二位皇后病逝之後,就不想立後了,可是他的表妹佟佳氏以皇貴妃的身份主管後宮十幾年,在她病危時,康熙皇帝為了給她安慰,也算衝喜,才冊封她為皇后,這位表妹皇后就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實際上只當了不到一天的皇后,不但是清朝歷史上當皇后時間最短的人,還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
  •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乃係烏雅氏長子;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九子奪嫡」末期繼位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乃係烏雅氏第三子。就獲寵時間來看,榮妃馬佳氏較德妃烏雅氏早了整整10年;就繁育皇嗣情況來看,榮妃生育五子一女,較之德妃所出三子三女,優勢更為明顯;就後宮位分來看,馬佳氏獲封嬪位的時候,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
  • 甄嬛傳:太后和隆科多到底有什麼秘密?為何皇上不喜歡隆科多?
    大家都知道,太后和皇上的關係看起來不像是親生母子那樣親密,因為太后當時並不是先皇的皇后,而是先皇的德妃,但是當時先皇的皇后沒有兒子就將雍正要過去撫養,所以說,從小雍正就沒有與自己的親生母親有過多接觸,所以說感情也不會很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皇上知道太后曾經不忠於先皇,年輕時候的太后曾經和隆科多有私情,還讓年紀尚小的雍正碰見過,這件事情一直深深的藏在雍正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