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2020-12-17 文史大學堂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提起雍正這個名字,大家所能想到的詞語就是冷酷無情,殘忍冷血。大家都認為他為了皇帝之位可以做出很多違背良心的事情,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甚至不顧惜親情,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個逼死父母兄弟的殘忍的殺人兇手,在封建社會把父親殺了把母親逼死,這簡直是喪盡天良了,其實雍正再大逆不道也不至於幹把他的母親逼死的事情,但是他跟德妃之間的關係確實很不好。

康熙死後,傳位於皇四子雍正,終於給這場九子奪嫡的大戰也宣告結束了,作為雍正而言,他自然而然是十分高興的,但是作為未來的皇太后雍正的母親德妃烏雅氏來說,她好像對於皇太后這尊貴的身份並不是很在意,甚至是可以說是厭惡?

德妃一直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對於康熙傳位於她的兒子她表示很詫異,她覺得不應該是她的兒子當皇帝,對於這樣的結果如果是換做其他人恐怕是求之不得,兒子當上皇帝,自己也就成了皇太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受到天下人的敬仰和尊重,這種尊榮難道不應該是所有女人所嚮往的嗎?但是對於德妃來說卻不是這樣,她認為她的兒子沒有資格當皇帝,也不看好這未來的皇帝,這確實是讓人無法揣測她的心思。這讓雍正感到十分的尷尬,本以為自己的母親會替他高興,沒想到更多的是不屑一顧,甚至是懷疑兒子的能力。

而且德妃的另一個舉動更是將雍正無法理解,德妃竟然想著為康熙皇帝殉葬,這簡直就是給自己的兒子打臉,兒子剛當上皇帝本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而且還值得慶祝一番,自己的親生母親居然有這樣的想法,這讓雍正這個皇帝當得怎麼讓天下臣民信服,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支持他,他以後還怎麼樹立威信,作為皇帝的顏面又該往哪裡放呢?

於是雍正趕緊是安撫母親的心,百般的討好德妃,希望自己的母親能給自己一個面子,好好的當自己的皇太后,可是德妃卻說,我和你父皇感情深厚,我想下去陪陪他,這兒子剛當皇帝本來是大喜的日子,可是母親卻來砸場子,這就讓雍正感到十分尷尬了。後來德妃甚至是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冊封大典而且不願意搬到慈寧宮去居住。

德妃為什麼不希望雍正當皇帝呢?因為在她的心目中皇位應該是傳給皇十四子的,也就是她最鍾愛的小兒子。她和這個小兒子感情那可是十分的深厚。

康熙十七年,那時候的德妃只是一個出身卑微的烏雅氏,在後宮當中更是沒有任何的地位,可是就在那個時候她生下了皇四子雍正,可是由於身份卑微卻無資格將兒子進行撫養,所以在雍正一出生的時候就抱給身份尊貴的佟佳氏進行撫養,所以說雍正和自己的生母之間也就沒有什麼感情可言,而且自從雍正被養在佟佳氏的名下,那對掌握大權的養母更是百般的討好,而對於自己的生母卻是格外的冷落。自然而然,母子之間就顯得有些生分甚至是沒有什麼感情可言了。

後來養母病死了,雍正又回到了生母的身邊,可是此時的烏雅氏對這個親生兒子也沒有多少的關愛了,由於烏雅氏在生下雍正之後位分也上升了,接下來她又生一位皇十四子胤禵,她對這個兒子可是呵護備至,關愛有加,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這個兒子,因為此時的她已經有資格去撫養這個孩子了,因為和小兒子朝夕相處,母子之間情分自然是非常深厚,而對於那個寄養在別人那裡的四兒子自然是顯得很生分,雖然都是她親生的,但是感情的投入不一樣,自然對待也就不一樣了。

而且雍正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瞧不起他自己的母親,反而對他的養母是諂媚有加,甚至是喊佟佳氏的弟弟為舅舅,這明顯就是對她母親的一種極大的藐視。而且烏雅氏曾經向雍正親求追封自己的外公,但是還是被雍正找藉口拒絕了,說白了雍正就是想和生母那邊撇清關係。對此他的母親也是十分失望,甚至是憎恨。所以母子之間的關係自然也就不好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 隨後,德妃又為康熙生下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其中,康熙二十七年,生下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什麼會反對雍正繼位?其實是人之常情 ?
    因為赫舍裡氏曾和康熙共患難過。隨後的幾任皇后,康熙更多是敬重。康熙之所以對後幾任皇后敬重有加,其實也是為了安撫外戚,穩定朝局。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母族勢力格外強大,為了拉攏佟氏一門,康熙更是將胤禛寄養到佟佳氏膝下。正是因為養母是佟佳氏皇后,胤禛才擁有了尊貴的身份(胤礽以外的皇后之子:嫡子),同時胤禛也得到了佟氏一門的支持,正是藉此胤禛才最終坐上皇帝寶座。
  • 雍正繼位後,親生母親德妃的反應卻如此讓人意外
    在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等皇子徹底無緣皇位,在奪嫡之爭上最具優勢的兩個皇子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居然是一母所生的親生兄弟。按理說作為母親,自己那個兒子繼位,做母親都應該很高興的。
  • 為何德妃寧可自盡,也不要親兒子雍正給的太后之位,她當真如此偏心?
    也因此,有不少民間傳言稱,烏雅氏不願意接受雍正皇帝給的皇太后之位,並且雍正前去永和宮當日,與自己的生母因如何處置一同參與奪嫡之爭的胤禵而發生口角,最後逼得烏雅氏撞柱自盡。這樣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一是身體康健的烏雅氏突發疾病於次日薨逝,太醫院中卻無明確的記錄;二是雍正與烏雅氏的關係,確實一直都不佳,朝中的文武百官們對此也早已知曉。
  • 雍正王朝:胤祥為何向雍正建議,釋放胤禵?深通上意後的真情之舉
    誠然,人待人是無價之寶,可是這樣只能對普通人家之間的普通關係而言,對於生在皇家的皇室兄弟,尤其是之間早已經有了嚴重隔閡的雍正皇帝和皇十四子胤禵,人待人這個無價之寶,果真能夠讓胤禵回心轉意嗎?對於皇十四子胤禵而言,他和雍正皇帝之間最大的芥蒂就是康熙皇權的歸宿真相,而不關乎雍正皇帝這個帝王到底當的合格不合格,畢竟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雍正皇帝的施政綱領、所言所行對於「康熙盛世」,對於大清王朝,對於江山社稷才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 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 兒子當皇上,娘高興還來不及,為何雍正登基,生母德妃不樂意?
    烏雅氏即德妃,雍正皇帝胤禛的生母。按理說兒子當上皇帝,當媽的應該高興才是,可是烏雅氏在兒子胤禛當上皇帝後,非常不高興,甚至拒絕當皇太后。那麼烏雅氏為什麼不待見胤禛呢? 第一,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烏雅氏的命根子是老兒子胤禵,不是老大胤禛。
  • 她是歷史上的茗蕙,為胤禵生下兩個兒子,雍正一繼位便悽慘離世!
    劇中的茗蕙頗有心計,與單純善良的茗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茗蕙最終也如願以償地嫁給了自己喜歡的男人,即十四阿哥胤禵。那麼,歷史上的茗蕙又是怎樣的一名女子呢。據史料記載,康熙第十四子胤禵一共有五位妻妾,嫡福晉是完顏氏,側福晉是舒舒覺羅氏和伊爾根覺羅氏,庶福晉是伊爾根覺羅氏,小妾是吳氏。從劇情來看,茗蕙的原型極有可能是胤禵嫡福晉完顏氏。
  • 雍正皇帝在繼位之後,為什麼首先會逼死自己的生母?其實真不能怪他...
    19歲生了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母憑子貴」,第二年她被封為德嬪,她接連為康熙生了3子3女(六皇子夭折),她被封為德妃。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康熙都非常喜愛。但是德妃更喜歡十四阿哥。 德妃雍正母子關係淡漠 因為雍正生下來,德妃因身份低微沒有資格養雍正。
  • 雍正和允禵是親兄弟,為何關係不好?
    毫不誇張的說,雍正皇帝登基開始一直到其駕崩的十三年間,各種謠言傳聞就不曾間斷過。這位清朝最為傑出的皇帝似乎也是清朝最具爭議的皇帝。在雍正皇帝的眾多爭議中,就有著其與一母同胞的十四弟允禵關係惡劣的爭議。按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唯有允禵一人是與雍正皇帝一母所生,可是兩人關係的惡劣程度卻讓人大跌眼境。那麼為何一母所生的雍正和允禵之間關係不好呢?
  • 為何雍正即位後,其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但是,卻恰恰相反,從史書上的一些記載來看,烏雅氏對於雍正的登基,她並不開心,反而是有些「氣憤」: 一、《清世宗實錄》記載,當雍正即位的消息,從北京暢春園傳入後宮時,烏雅氏並未表現出興奮的情緒,而是冷靜的說道:「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意思就是雍正登基,這不是我想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想自己的這個兒子登基為帝
  •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乃係烏雅氏長子;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九子奪嫡」末期繼位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乃係烏雅氏第三子。就獲寵時間來看,榮妃馬佳氏較德妃烏雅氏早了整整10年;就繁育皇嗣情況來看,榮妃生育五子一女,較之德妃所出三子三女,優勢更為明顯;就後宮位分來看,馬佳氏獲封嬪位的時候,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
  • 清朝歷史上九龍奪嫡的時期,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何胤禵按兵不動?
    但為什麼手握重兵的胤禵在雍正登基後為何不反 ,而是「心甘情願」的交出兵權?京城封鎖消息老十四在外,由於京城封鎖消息,他並不知道康熙駕崩和新君已經登基的消息。然後雍正以宗人府名義詔令(這地方應該是耍了手段的,或者老十四政治敏感度太低)老十四回京奔喪,並讓延信和年羹堯(一滿一漢)接替老十四的軍權。
  • 雍正即位後,曾經和他爭奪皇位的那些皇子,最後都是什麼待遇?
    接下來說一下廢太子胤礽,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子,是康熙皇帝與赫舍裡皇后所生,康熙皇帝與赫舍裡皇后感情十分好,赫舍裡皇后在剩下胤礽後,就去世了,康熙皇帝十分傷心,之後便把大部分的愛,都傾注到胤礽的身上,在胤礽僅僅一歲時,就被康熙皇帝立為了太子,立胤礽為太子還不算,什麼好的事情和東西,都全部給了胤礽。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 雍正王朝:四個女人在「九子奪嫡」中角色不同,結局為何都很慘?
    《雍正王朝》是一部男人戲,所有的女性角色因為所處時代原因,幾乎都是附庸,結局幾乎都是悲劇。 《雍正王朝》最尊貴的女人,當數胤禛和胤禵的親娘——德妃烏雅氏。
  • 康熙駕崩後,留下58歲的愛妃宜妃,其為何會遭到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許是宜妃悲傷過度,一時之間竟然忘了禮數走在了已經成為太后的德妃之前,並且對待雍正的態度也是十分倨傲。按理來說在國喪期間,這些先帝遺留下來的遺孀即便真有什麼言行不當的地方雍正也應該多多擔待才是,誰知他頓時便怒不可遏,直接當著宜妃的面就把隨行來的太監宮女給臭罵了一頓,殺雞給猴看,讓宜妃的臉上很不光彩。
  • 《雍正王朝》和《甄嬛傳》裡都有隆科多,那麼誰更符合歷史上的...
    可謂絕對的位高權重,也正因為如此,身為步軍統領的隆科多才能在雍正即位的關鍵時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是雍正上位這個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中和年羹堯並稱的兩大功臣。 再來說說《甄嬛傳》,和權謀劇《雍正王朝》不同,《甄嬛傳》是宮鬥劇,所以這部劇裡的隆科多也更多是感情糾葛。
  • 康熙最寵愛的妃子宜妃,為何在康熙死後,遭到雍正的瘋狂打壓?
    在她進宮之後,就接連為康熙帝生下來了三個孩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本來宜妃的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兒孫都是債,宜妃這幾個兒子不僅自己的的下場卻都不怎麼好,死的死亡的亡,甚至還連累了自己的母親屢遭羞辱。康熙死後,宜妃為何會遭雍正當眾羞辱?
  • 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雍正登基後對待昔日的競爭對手,參與爭奪皇位的這幾位兄弟都是非常嚴酷,尤其是對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最為殘酷,但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對老九胤禟的同母親哥哥胤祺卻非常不錯,而且還經常誇獎胤祺,這確實是讓人費解,下面就來說一說雍正為何會對胤祺如此這麼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