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什麼會反對雍正繼位?其實是人之常情 ?

2020-12-17 騰訊網

康熙感情最深的妻子,無疑是胤礽的生母赫舍裡氏。因為赫舍裡氏曾和康熙共患難過。隨後的幾任皇后,康熙更多是敬重。康熙之所以對後幾任皇后敬重有加,其實也是為了安撫外戚,穩定朝局。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母族勢力格外強大,為了拉攏佟氏一門,康熙更是將胤禛寄養到佟佳氏膝下。正是因為養母是佟佳氏皇后,胤禛才擁有了尊貴的身份(胤礽以外的皇后之子:嫡子),同時胤禛也得到了佟氏一門的支持,正是藉此胤禛才最終坐上皇帝寶座。

正所謂有得必有失,作為佟佳氏養子的胤禛,在收穫了尊貴身份的同時,也與生母德妃漸漸疏遠。人們熟知八阿哥胤祀的生母出身辛者庫,但在清朝正史中,康熙卻是無比寵愛良妃(胤祀的母親)的。良妃死後康熙甚至為她,寫了無數悼念的詩詞。而雍正的生母德妃,比良妃的身份也尊貴不了多少。出身內務府包衣旗下的烏雅氏,父親是正黃旗參領威武。威武被康熙晉封一等公,還是在烏雅氏(德妃)封妃以後。內務府通過遴選秀女,讓烏雅氏走入皇宮,從此烏雅氏便成為了皇宮中一名小小的宮女。性情溫婉柔順的烏雅氏,很快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並被康熙帝所臨幸。

公元1678年,烏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胤禛是烏雅氏所生的第一個孩子,烏雅氏自然無比寵愛胤禛。但礙於烏雅氏身份低微,不具備親自撫養皇子的資格。因此在胤禛剛滿月時,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皇后撫養。康熙做出的決定,烏雅氏自然無力反抗。孩子被寄養到皇后膝下,身份低微的烏雅氏也是無法阻止的,為了生存烏雅氏只好表現得十分善解人意。因烏雅氏的善解人意,讓康熙覺得她很懂事,作為補償康熙便將她封為了德妃。1680年,烏雅氏又誕下了六皇子胤祚。接連誕下兩位皇子,讓康熙對烏雅氏越發寵愛,隨之德妃在宮中的地位也日漸穩固。不想1682年,皇六子胤祚竟然不幸夭折。失去唯一的精神寄託(皇六子胤祚),讓烏雅氏更加想念被抱走的兒子胤禛。為了安撫烏雅氏,隨後一段時間,康熙經常夜宿烏雅氏寢宮。沒過多久烏雅氏又先後為康熙誕下了三位公主,不想三位公主中,竟然又有兩位不幸夭折。就在烏雅氏承受喪子喪女之痛時,她迎來了生命中第三個兒子:皇十四子胤禵。

可以說胤禵的到來,給烏雅氏的生活重新帶來了曙光。同在一座皇宮內,礙於身份烏雅氏無法與胤禛親近。皇帝的妃子,要想晚年幸福,膝下必須有兒子。可以說胤禵就是烏雅氏未來幸福生活的保障。因此烏雅氏便將全部感情投入到了胤禵身上。另一邊礙於禮法的胤禛(養母佟佳氏)開始漸漸疏遠烏雅氏(生母德妃)。

德妃生下胤禵時,已經三十多歲,要知道這樣的年齡還能生育皇子,可是十分少見的。這就說明康熙無比眷戀德妃,是因為德妃能給康熙,某種精神方面的慰藉(年輕妃子不寵愛,卻很寵愛年老色衰的德妃)。在胤禛登基時,德妃卻一反溫和的性格,強烈反對胤禛繼位,這又是為何呢?獨寵小兒子的德妃,是更希望小兒子(胤禵),能得到所有美好事物的,這些美好事物也包括皇位。胤禛名義上是德妃的兒子,但被抱養的經歷卻讓這對母子變得無比生分。

一邊是自己寵愛的小兒子胤禵,一邊是關係冷漠的大兒子胤禛,換任何人也都會希望,好東西(皇位)歸小兒子胤禵所有。同時八爺黨也在利用胤禵打擊雍正帝,八爺黨等人深知,對於親弟弟,胤禛是不敢下毒手的,不然胤禛必將背負殘害親兄弟的罵名。而胤禵也在利用母親擠兌胤禛,幫助自己爭權。為此在胤禛登基之初,德妃更是和胤禛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為了擠兌大兒子胤禛,德妃甚至拒絕過胤禛封自己為太后。胤禛心知肚明,母親擠兌自己正是被弟弟胤禵慫恿所致。最終惱怒的胤禛,罷去了胤禵手上的兵權,派他去為先帝守陵(康熙)。眼見寵愛的兒子被胤禛如此苛待,德妃便抑鬱而終。雖然胤禛和胤禵(也叫胤禎)都是德妃的親子,但在德妃心目中,胤禛是無法與弟弟胤禵相比的。皇后養子的身份讓胤禛順利繼位,同時也讓他和生母的關係變得十分疏遠。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在繼位之後,為什麼首先會逼死自己的生母?其實真不能怪他...
    雍正的娘孝恭仁皇后,在升遷的大道上屬於草根逆襲,1673年剛剛14歲的她被選入宮,她由一個小宮女,努力奮鬥,逐步得到康熙的寵愛。19歲生了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母憑子貴」,第二年她被封為德嬪,她接連為康熙生了3子3女(六皇子夭折),她被封為德妃。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康熙都非常喜愛。但是德妃更喜歡十四阿哥。
  • 雍正繼位後,親生母親德妃的反應卻如此讓人意外
    德妃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能夠在後宮如此得到康熙的恩寵,在野史中有過記載,康熙皇上其實也是一個極為好色的皇帝,他的幾次南巡的真正的目的就是去外面尋找美貌女子,妄猜一下這個德妃年輕時候應該長的很漂亮。
  • 德妃為何會得到康熙的寵愛?有天仙般的顏值
    而皇帝作為權力的中心,為體現身份、綿延子嗣,自然而然便會納妾,多納幾個妃子。問題來了,妃子一旦多了,皇帝肯定是寵幸不過來呀,就算時間顧得上,身體也顧不上了。所以就出現了一種類似於抓鬮的制度,就是翻牌子。翻牌子的產生也極大的促進了後宮的爭鬥。只要多被翻牌了,自己就能多被寵幸,就有可能獲得的權力越大。
  • 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大家都認為他為了皇帝之位可以做出很多違背良心的事情,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甚至不顧惜親情,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個逼死父母兄弟的殘忍的殺人兇手,在封建社會把父親殺了把母親逼死,這簡直是喪盡天良了,其實雍正再大逆不道也不至於幹把他的母親逼死的事情,但是他跟德妃之間的關係確實很不好。
  • 《雍正王朝》雍正在繼位當晚為什麼還要返回潛邸,並非只為鄔思道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主要講述四爺胤禛繼位成為雍正皇帝並處理的一系列事情,四爺胤禛經歷萬難的「九子奪嫡」並從中脫穎而出,在暢春園繼位成為雍正皇帝,大家知道在胤禛繼位後並沒有待在皇宮裡,而是返回了潛邸。很多人覺得雍正回來主要是為了鄔思道,那麼真是如此嗎?
  •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乃係烏雅氏長子;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九子奪嫡」末期繼位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乃係烏雅氏第三子。就獲寵時間來看,榮妃馬佳氏較德妃烏雅氏早了整整10年;就繁育皇嗣情況來看,榮妃生育五子一女,較之德妃所出三子三女,優勢更為明顯;就後宮位分來看,馬佳氏獲封嬪位的時候,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
  • 雍正的十三弟寵臣怡親王胤祥,為什麼要在死前吞土呢?
    其實如果翻開史料後,我們會發現胤祥之所以會吞土,其實說到底就是為了他的子孫後代著想的。怎麼說?看過《雍正王朝》的人應該都知道,胤祥和雍正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好的,胤祥是雍正很忠實的追隨者。他們倆會有那樣的關係,也是因為他們曾在一起長大過的情分。胤祥和雍正的關係胤祥其實又叫允祥,因為避諱雍正皇帝的名諱,他從胤祥改為允祥,在他去世後,雍正又將他的名字改回為胤祥。康熙朝的時候,雍正因為很早就有幸被送到皇后身邊撫養,所以雍正差不多就擁有了嫡子的身份了。
  • 為什麼康熙讓雍正繼位,理由非常簡單,其他皇子知道會吐血
    康熙去世以後,其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胤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中,關於雍正皇帝的段子一抓一大把。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更改聖旨傳位,在民間傳說中,康熙的皇位是傳給皇十四子胤禵的。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康熙皇帝究竟把皇位傳給了誰? 當時,在宣布聖旨的時候,就有大臣站出來質疑雍正把聖旨改了,說聖旨上本來寫的是十四阿哥,被他把「十」改成了「於」。
  • 康熙駕崩後,留下58歲的愛妃宜妃,其為何會遭到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宜妃劇照這樣一來宜妃與雍正的矛盾就相當於公開化了,其在後宮的處境也勢必會更加艱難。他自然也就成了政敵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為此雍正也早在皇子時期就恨透了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獲罪,自然也會殃及家人。故而雍正繼位當家作主之後除了對當初的八爺黨展開清洗外,自然也不會放過胤禟這個罪魁禍首的至親生母。
  • 病死前寢宮被隔離,雍正繼位後連下數道聖旨
    清代歷史專家許曾重在《清史論從》中總結說,康熙的死和雍正的繼位是「精心策劃和巧妙安排的宮廷政變」,康熙之死是由於「隆科多將致命的毒藥放在藥品或食物中」。有人說,東陵下面積水嚴重,所以不再適合建皇陵,所以雍正另建西陵,那為何乾隆的陵寢,又回到了東陵? 而那份能證明雍正登基並非政變的遺詔也是在雍正登基三年之後才拿出來的,這3年時間,玉璽在雍正手裡。
  • 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按說雍正被罵其實也挺虧的,他可以說是滿清所有的皇帝中最勤政的一個,甚至有人說雍正之所以死得那麼早,就是他自己給自己累死的,但即便雍正再怎麼勤政,為「康雍乾盛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身後還是留下了罵聲一片。
  • 被康熙寵了一輩子,德妃為何晚景悽涼
    皇帝後宮擁有3000佳麗,為了能夠提升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嬪妃們無不爭奇鬥豔,希望能夠被皇帝寵幸,靠著腹中懷的龍子上位;而康熙時期的德妃,深得康熙的喜愛,直到50歲了仍時常被康熙翻牌子,10年誕下6個孩子的她,備受寵愛,怎麼會最後卻晚景悽涼,甚至絕望到選擇在宮中輕生。
  • 雍正皇帝為什麼死在圓明園?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代皇帝,康熙爺的四阿哥。雍正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主張反對,反對因循守舊,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礙,整頓吏治,以利民生。他在位期間修建了圓明園宮苑,因為雍正怕熱,年輕的時候有過中暑的經歷,所以他經常在圓明園和大內兩地居住。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直至康熙六十一年,胤禛脫穎而出,成為大清朝新一任掌舵者,便是日後的雍正皇帝。 若按常理來說,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德妃應該會比誰都高興和自豪。俗語說得好,「母憑子貴」,但她並沒有。 剛登基不久後的雍正,照例要給生母德妃行朝拜大禮,但被德妃直接拒絕,還說了一些冷嘲熱諷的話,拆雍正的臺。
  •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有多好?十三爺的後代結局又是怎樣?
    在康熙王朝裡,允祥給雍正最大的幫助就是在軍權上面,在劇中的設定,允祥在軍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很多將領都是允祥帶出來的,所以在雍正繼位的時候,還有八王議政的時候,允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上,並非如此,允祥並沒有被康熙圈禁十年,而允祥得了一種奇怪的病,所以允祥在康熙死前的十年裡,基本沒有什麼作為。
  • 雍正繼位後是怎麼對待皇八子胤禩的?
    為什麼年老色衰的衛氏可以受到冊封,因為胤禩很受康熙寵愛,康熙三十七年時,在受封爵位的皇子中,胤禩是最年輕的一位。沒過多久,衛氏就晉升為良妃,是當時除貴妃外的五個妃子中,資歷最淺、生皇子較晚的人。胤禩生母雖是良妃衛氏,不過胤禩小的時候卻是由皇長子胤禔的母親惠妃撫養。
  • 雍正帝繼位之謎:5處疑點,或能證明雍正皇帝的「繼位不合法」
    隨即,關於雍正皇帝繼位合法性的議論,鋪天蓋地的湧來。雍正七年,雍正皇帝趁著「曾靜案」的契機,編纂《大義覺迷錄》,用以「自證清白」。但是,在諸多清朝官方文獻記錄,和《大義覺迷錄》中,有著對於雍正皇帝繼位過程的諸多疑問,而就是這些疑問讓雍正皇帝刻意「自證」的行為,更顯欲蓋彌彰。
  • 清康熙十三子胤祥,為什麼說有他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亂子?
    無論是從胤祥少年時期的資料來看,還是通過雍正繼位後胤祥的諸多表現觀察,我們都可以輕易得出結論,胤祥受重用確有兄弟情深的一面,但這種原因絕非唯一,胤祥的才幹,某些方面要比胤禛更強。胤祥十二歲謁陵盛京,十七歲單獨泰山祭奠,南巡陪駕多次,這種榮寵本來司空見慣,奇怪的是在胤祥地位一落千丈之後,對胤祥近乎討厭的康熙帝竟然還要帶著他四處遊蕩是為什麼呢?忌憚和防備。
  • 康熙為何兩廢太子立雍正,原因只有這兩點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這些作品中,康熙之死,以及雍正繼位都被後世人賦予了許多玄幻的事件情節。那麼康熙到底傳位給了誰?雍正的皇位真的是奪來的嗎?鄔先生說的,不僅要當上皇帝,更要坐穩這個皇帝,隆科多就是讓胤禛坐穩的關鍵人物。
  • 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