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個人簡介
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著名詩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飲食類非遺傳承與保護課題組專家(文化部和中國烹協)、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1987年直至現在,先後在重慶、成都和北京創立文化餐飲品牌「川東老家」和「天下鹽」。著有《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國吃家》等美食著作。
口述/二毛 整理/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金瓶梅飲食譜》是中國食文化叢書中的一本,1995年由胡德榮、張仁慶等人編寫。胡德榮是江蘇著名的一級烹調師,他16歲從廚於「宴春園」「慶合園」等地方正宗飯莊。1981年開始,他開辦了徐州首家烹飪技術培訓中心,並開始撰寫飲食文章,致力於烹飪理論與教學事業。
胡德榮曾創建過一家「金瓶梅」酒店,《金瓶梅飲食譜》正是在其酒店經營菜品的基礎上編寫,其中詳盡介紹的140多種菜點,均取用小說中所羅列的品種,且都經過精心挖掘和考證,並研製供應面市。
胡德榮認為,《金瓶梅》中的飲食具有「以鮮為主,兼蓄五味」的特色,內容包括家庭便飯、民間小吃、村野食俗、僧道齋飯、官場宴席及婚喪嫁娶食俗,堪稱是再現明代食風的一部全書。
《金瓶梅》本身是一部奇書,在文學史上有著不朽的地位:它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也開啟了此後以世情風俗為主流的小說創作方向。我甚至覺得,沒有《金瓶梅》,就不會有後來的《紅樓夢》。
「食色性也」,《金瓶梅》歷來被認為是「誨淫」之書,清代丁耀亢曾說:「一部《金瓶梅》,說了個色字。」實際上,《金瓶梅》對「食」的描寫篇幅和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色」,可以說是一部張揚世俗享樂、市情趣味的巨著。
據考證,《金瓶梅》成書於明代隆慶至萬曆年間,書中所記述描寫的吃喝宴飲,全是當時的民間飲食,甚至也可以說是明代「江湖菜」、「商務菜」的代表。
在書裡,西門慶是一個欺男霸女的「土財主」,而按照現在的眼光,西門慶至少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其業務經營範圍涵蓋了醫藥、酒樓餐飲、百貨等門類。而且,這位西門大官人為人還頗有情趣,對生活品位有很高的要求,特別在飲食上十分講究。
粗略統計,《金瓶梅》中所列舉的食品(主食、菜餚、點心、乾鮮果品等)達280多種。其中,茶有19種、酒有24種,涉及的飲食行業有20多種。其描寫的精細程度,今天看來也是很讓人驚嘆的。
粗略統計,《金瓶梅》中的食物多達280種,除了主食、菜餚、點心、乾果,還有茶類和酒類,涉及的飲食類別有20多種。而且其中對於飲食描寫的精細程度,在現在看來也是令人驚嘆的。
比如其中關於蛋的做法,有「攤蛋」「煨蛋」「灑蛋」「糟蛋」「蒸蛋」「煮蛋」等等,這些做法至今仍然盛傳不衰。《金瓶梅》中的面點也有很多花樣,有「芋餅」「肉餅」「卷餅」「夾沙團」「臊子麵」等。
西門慶還有很多私房菜,有一道是經常在朋友面前和自己的女人面前炫耀的,叫做鮮蒸鰣魚。史載鰣魚「色如銀,肉質鮮嫩」,歷來都是珍饈,被稱為「長江三鮮」之一,也是朝廷貢品。西門慶在陽穀吃的鰣魚是「冰簍覆魚,冰船運輸」得來的,原料已然十分難得,加上做法細緻,味道鮮美,自然值得向人誇耀。而用來宴請朋友、生意上的夥伴,甚至官員也很有面子。
《金瓶梅》第52回所寫的一段:「桌上擺設許多餚饌,兩大盤燒豬肉,兩盤燒鴨子,兩盤新煎鮮鰣魚,四碟玫瑰點心,兩碟白燒筍雞,兩碟燉爛鴿子雛兒……」這一大桌子菜,多令人眼饞!
西門慶經常炫耀的菜中還有一道紅糟鰣魚。《金瓶梅》第34回說,西門慶送了兩條鰣魚給朋友應伯爵,應伯爵吩咐僕人「餘者打成窄窄的塊兒,拿他原舊紅糟兒培著,再攪些香油,安放在一個磁罐內,留著我一早一晚吃飯兒,或遇有個人客兒來,蒸恁一碟兒上去,也不枉辜負了哥的盛情。」
糟制菜是明代飲食的一大貢獻,可以想像這道紅糟鰣魚也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好菜,現在的武陵山區土家族還有糟魚的做法。與此類似的還有酸鮓魚,其做法是:把肉裹上玉米面(或大米麵),放在罈子裡醃上一個月,讓其發酵。另外,還有一種糟辣椒,製作時攪上菜籽油,具體做法和上文中應伯爵所說的基本一致。
《金瓶梅飲食譜》1995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
《金瓶梅》第61回中,還記載了一道非常特殊的釀菜,這道菜是常峙節在重陽節時送給西門慶的。原文如下:「四十個大螃蟹,都是剔剝淨了的,裡邊釀著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兒團粉裹就,香油煠,醬油醋造過,香噴噴,酥脆好食。又是兩大隻院中爐燒熟鴨。西門慶看了,即令春鴻、王經掇進去,吩咐拿五十文錢賞拿盒人,因向常峙節謝了。」
這道菜是先釀後炸,是一道「家常高檔菜」。螃蟹裡邊釀上剁細的肥精肉,加上姜蒜、鹽等,醃好,然後下油炸,外酥裡嫩。一般的螃蟹做法是蒸或煮,吃蟹肉,而這道菜的特點是炸了之後,整隻螃蟹都可以吃。
西門慶在吃喝上雖然講究,但家宴和請客畢竟還是有區別的。請官府的人吃飯時,西門慶一般都講究用熊掌、駝蹄一類高檔食材,家宴則一般不會出現這些「高級貨」。但有一次卻是例外,《金瓶梅》第10回寫到,西門慶聽說「武二(武松)往孟州充配去了……請大娘子吳月娘、第二李瓶兒、第三孟玉樓、第四孫雪娥、第五潘金蓮,合家歡喜飲酒。」
這是西門慶合家慶賀死對頭武松被發配邊地的大餐,因為意義重大,所以家宴中上了八道西門慶宴請貴賓時才用的名貴菜:烹龍肝、炮鳳腑、黑熊掌、紫駝蹄、洛鯉、伊魴、細燴通印子魚、軟炊紅蓮香稻。
其他的都好理解,龍肝、鳳腑又是什麼菜呢?其實,龍肝就是鯉魚的胰臟做的,即「鯉魚之精白」,做法是像爆腰花一樣,用八成熱的煉豬油炒,鮮嫩無比。而鯉魚胰臟為什麼叫做龍肝呢?大概是因為「鯉魚跳龍門」這個傳說。
還有人認為,龍肝是白色公馬的肝,依據是劉若愚所著的《明宮史》中記載的宮中每年都吃「龍卵」,也就是白牡馬的睪丸,以此推側,龍肝也就是「白牡馬之肝」。但此說法我表示懷疑,因為馬肝的味道肯定不是很鮮美。
鳳腑也叫「鳳髓」,其實就是將鮮活雞的腦髓,加上豆粉、鹽、料酒等調料,用八成熱的煉豬油爆炒,味道之鮮美可想而知。
清代童嶽薦在《調鼎集》中記載了另一個鳳髓湯的做法,將雞腎去膜,打成糊做燴,實際上這種做法和《金瓶梅》中的基本一樣。
酒喝多了,自然要解酒,西門慶還有道一專門解酒的私房菜——把蓮藕去皮,稱為「雪藕」,將其用壇醋泡製,撈出來吃可以解酒。在小說中,西門慶還把這道菜推薦給其酒肉朋友分享。
《金瓶梅》裡對吃喝如此詳細的記載,自然也引發了很多人的興趣和模仿。在故事的發生地山東陽穀縣,當地的陽穀賓館就開發了一種專門的「金瓶梅宴」,把《金瓶梅》中的大餐還原,並有所創新。
其中,最出名的菜有宋蕙蓮燒豬頭、肉兜子、羊貫腸、捶溜大蝦、杏仁豆腐、西門佛跳牆、西門大黃翅、糟扒蹄筋等。頗具巧思,味道可稱一絕。
《金瓶梅飲食譜》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