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的西麓有巨石飛跨延伸入江中,面平如筏,又似牌,在此可觀潮起潮落。有詩曰:「高飛巨石入江中,數丈平懸竹筏回。上下疑隨潮水定,秦皇浮海逞威風。」故又名石筏山或石牌山,又曰筏梁山。「澄江八景」之一「天台石室」,原在江邊的危巖峭壁下。
江邊的長山
長山南麓有條自然河,古人稱鳳凰河(後為石牌港),河雖不大,來往停靠的船隻很多,也是抗洪排澇的主道。
石牌港閘橋
河南有一塊寶地,四面八方遷移而來定居的人與日俱增,並由此形成了村落,不久在當地官府和百姓的支持下,長山西麓建造了一座關帝廟,廟宇向南,關帝廟內種植了一棵神樹銀杏,村北蓋起了一座光慧庵,庵堂向東,村落位於庵堂前,所以這個村落稱為「庵前村」,直至1932年修築君巫路時,改名為安全村。
關帝廟古銀杏
石牌最初的集市中心就在安全村,晉朝時,這裡已是暨陽縣石牌城,唐朝時,為江陰州石牌寨,管理轄區從黃山港至後塍一帶,主要防禦倭寇外來入侵。此時石牌已經是軍事重寨,下轄18個巡檢衙門。
石牌港
元朝時,石牌寨設石牌巡檢司,並一直延續到明中葉廢除石牌寨,設炮臺長山和巫山,屬寶池鄉。乾隆二十三年時,在石牌駐紮清軍綠營兵,這時石牌集市中心移至現在石牌村,並屬三官鎮。
長山公園內的「石牌的沿革」
民國時為石牌鄉。解放初屬三官鄉,建國時重建石牌鄉,1957年屬三官鄉,1961年由三官、要塞兩公社劃出部分大隊合建石牌人民公社。1982年更名長山公社,1983年改稱長山鄉,1988年撤鄉建鎮,1994年長山鎮和要塞鎮合併為要塞鎮,1997年起,由開發區代管,2001年,要塞鎮併入澄江鎮,2003年1月設開發區長山辦事處。2009年屬城東街道。
石牌大河港內的舊船
明代時期,石牌村已經建有崇聖庵猛將堂,周圍東有關帝廟、梅雪庵,西有肖一觀廟宇,南有老太堂廟宇。石牌村是中心地帶,人們去石牌猛將堂趕集,聚集人群漸多,百姓見有商機,逢節擺出商品出售交換。這樣一來,促成人流物流,各種店鋪相繼形成,形成了石牌集鎮。
長山的早市攤
崇聖庵猛將堂與清光緒年間改建成私塾學校,後成為石牌中心小學、長山中心幼兒園。
長山中心幼兒園
石牌集鎮老街以東西走向,分為東街、中街和西街,東街和中街間以向北直通蔣家村的路為界,路口有一座貞節牌坊。
石牌老街貞節牌坊示意圖
牌坊有個故事。乾隆年間,蟠龍山北麓有個叫「許全義」的太學生,成年後娶瞿氏為妻子,並生育有一男一女。然而許全義26歲時突然病故,瞿氏堅守婦道,立志不嫁,侍候公婆,養育兒女。兒未成年,又暴病而亡,小女出嫁後,瞿氏操持家務,盡至孝道,直至兩老西去。瞿氏於嘉慶年間去世,享年79歲。後官府奏表,為表彰瞿氏,準許許氏家族在石牌集鎮建造貞節牌坊,後人效仿。
石牌老街的古井
牌坊方向朝南,高約7米,東西長約9米,金山石條材質。4塊長短不一的橫石條,面寬0.6米,另有2條約8米長的豎立兩旁,石條左面刻有貞節牌坊及年月日,右面刻有許(瞿)氏出生及逝世年月日;頂端橫石條約8米長,刻有「貞節牌坊」四字;頂端中央壘上短石條,約4米,刻有「石牌」兩字;頂端兩旁各塑石獅一隻。牌樓顯得高大雄偉、威嚴。牌樓豎起來後,八方熙攘的人群都湧聚於此。從此,居民稱呼石牌為「牌樓頭」。
石牌老街牌樓頭旁的老房子
牌樓頭名氣大震,四鄉五鄰逢節氣趕廟會的人很多,雖然街面狹窄,但人氣很足,人擠人,街上店鋪日益增多。
塘裡橋旁的林蔭道
民國時期,整條石牌老街上設有2個魚攤、3家茶店、3家桶爐店、3家鐵匠店、3家鋪子店、4家藥店、5家肉墩頭、6家酒店、7家南貨店、10家米行,還有饅頭油條點心店、圓作店、豆腐店、雜貨店、綢緞店等,共50多個店鋪。
長山集鎮上的早市
長山集鎮上的早市
牌樓頭西側不遠處是大河港,靠水吃水,素來老街都親水,解放後集鎮西移,位於大河港兩岸。
塘裡橋
主街道東西長1000米,寬12米。有供銷社、商業合作社、集體商業網點,並建有汽車站、郵電局、銀行、文化站、圖書室、書場、廣播站等。
石牌老街示意圖
曾經住在牌樓頭旁開南北貨店的老徐,今年85歲。
85歲的老徐走在塘裡橋上
他告訴小編,大河港1968年拓浚,拓浚後不久,他家從牌樓頭老街搬出來,在大河港橋——塘裡橋東堍批宅基地造了三間黃石山牆的平房。當時,大河港兩岸都是農田,比較偏僻,老徐家成了這塊地的開田元老。
黃石山牆老宅
拓浚前的塘裡橋,是三塊長條麻石條並排架起來的老石橋。塘裡橋的名稱由來,應與附近的塘裡有關,很久以前附近是低洼的池塘。大河港河道不寬,沒有船隻往來。
塘裡橋
塘裡橋,現在改名為石牌橋。
70年代石牌鄉政府搬遷到塘裡橋旁後,大河港兩岸發生了巨變,桑田變集鎮,隨之而來的還有大會堂、供銷社、糧站等。
原長山鄉政府
石牌老街上的古老遺蹟中,目前尚存鄉政府、大會堂和海鷗飯店等。
大會堂舊址五角星門頭
大會堂舊址立柱
大會堂舊址牆體
海鷗飯店舊址
石牌老街,東與安全、長山、楊宦村接壤,西與江虹、白沙相鄰,南挨蟠龍山北麓陳橋村,北至長江。
大河港公園
而石牌集鎮全境地勢平緩,10公裡長江岸線。東北、西北有長山和蕭山。主要水道東有石牌港、新港河,中有大河港,西有白沙港、白屈港。
大河港水閘
大河港水閘橋上的行人
沿江生產俗稱「水千梨」的「白沙蘿蔔」,長江三鮮更是盛產在長山一帶江面。
長山的港口水系
本周末趕早去了一趟長江大河港口,有位坐在江邊看風景的老人告訴小編:歷來長山漁民很多,自己在小學畢業後就在蔣家村生產隊裡的漁船上捕魚做工,直至40歲左右長江三鮮數量銳減之時。
長山的長江邊
一般「打春」開始就有河豚,「清明」開始上刀魚,立夏時捉「鰣魚」。長江鰣魚,一般都在3斤2兩左右,大小「一落勻」且數量很多,後來,抓上來十來斤的鰣魚時,反倒數量越來越少。
長江大河港口停靠的漁船
長江大河港口停靠的漁船
長江大河港口停靠的漁船
石牌漸行漸遠,長山名存實亡?有人說石牌被遺忘了,也有人說長山的早市夜市在江陰最熱鬧。其實,大家的記憶中,長山石牌永遠不會忘懷……
長山居民在新港河碼頭洗衣打水
.
.
.
丈量江陰 生態視角 人文關懷
支持原創 以情暖人 以文抒憶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鄉愁江陰」微信公眾號
您有任何想法、建議,可留言
或可加小編微信號:ericzhangyibin
歡迎各位人士及時供稿
圖文原創│甲乙丙
部分參考│江陰地名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