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進出口經理人,《進出口經理人》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由機械工業出版社主辦的一本關注外貿的商務雜誌,國內統一刊號CN11-5491/F,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3-6532,1988年創刊.我們與讀者一道致力於外貿拓展,為締造貿易強...
2020-11-06 13:59
最近幾年,越南以高姿態獲得了更多全球「流量」,成為一個新的投資「高地」,其中尤以2019年6月《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以下簡稱「自貿協定」)的籤訂最具代表性。事實上,不管在哪個領域,「流量」一詞都代表著資源的走向。獲得了資源,便有了生產的「原料」和動能。自貿協定於2020年8月1日正式生效,將為越南這個新興市場的發展帶來「動力燃料」,同時或許也將給該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貿易結構、經商環境等帶來一場「動蕩」。
廉價的製造空間?
根據自貿協定,越南和歐盟最終將在10年內逐步取消超過99%的產品關稅,漫長的過渡期足夠使越南國內製造商適應該協定帶來的市場變化。
越南向歐盟出口海鮮、農產品、家具、服裝、紡織品和鞋類等商品時將享受零關稅;自歐盟進口汽車、藥品、信息技術等也將受益匪淺。同時,越南向歐盟開放更大的市場,其汽車製造、高科技、農業、能源等領域將獲得更多的投資。儘管此項協定將惠及所有行業的企業,但那些銷售紡織品、鞋類、家具、皮革製品和農產品的企業將成為取消關稅和更加開放市場的最大受益者。雙方消費者將從商品價格下降中受益,出口商的國際競爭力也將有所增強。
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目標是促進越南和歐盟之間的出口。為實現這一目標,雙邊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減少行政費用和手續費,以實現更直接的真實世界貿易便利化;取消出口關稅,少數稅目除外(以配額形式放開);簡化進出口許可程序;雙方均不允許實施進出口限制措施等。
與此同時,自貿協定將提高越南的製造水平和消費標準,使越南企業有更多機會接觸歐盟消費市場。自貿協定也減少了歐盟企業在越南境內投資和經營的障礙,使它們可從越南獲得廉價的製造空間,歐盟投資者將有更多機會進入越南快速增長的市場。
許多歐洲企業,如阿迪達斯、彪馬和戴姆勒等,已經在越南建立了更多的生產基地,以利用當地成本較低的勞動力資源。在自貿協定利好下,預計未來歐洲企業將在越南開設更多的製造工廠,將相關技術、專業知識帶到越南。
恰逢其時的布局?
事實上,在2020年疫情衝擊全球貿易的背景下,越南與歐盟之間的自貿協定生效恰逢其時,於「危」中凸顯了「機」的可能性,更具現實意義。
疫情改變了各國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認知,紛紛開始思考如何應對供給中斷造成的現實和潛在的「製造危機」。很多企業希望供應市場多元化,避免採購過度依賴某一個或幾個市場。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新的國際貿易供應格局正在形成。
而越南恰好迎上了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重塑的「風口」,獲得了國際資本和跨國企業的熱切關注,成為國際採購商供應來源多元化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可以看到,日本、韓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早已布局越南市場,尤其是電子產品、家電、鞋服、汽車等相關跨國企業,正在越南「重兵布陣」。
雖然越南國土面積不大,但其人口結構年輕化,勞動力成本較低,被視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如今,這個「大工廠」已經運轉起來,其經濟和製造業規模近些年不斷增長就是證據。
全球資本的趨利性促使其不斷在世界範圍內尋找「成本窪地」,毫無疑問,越南已被「相中」。自貿協定的生效將引來更多「資本流量」,推動越南加速融入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儘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對越南這樣一個新興小國而言,確實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原材料是否可得?
不過,單憑勞動力成本優勢並不足以吸引大規模的國際投資進入。產業體系的完整性、營商環境的友好性、法律法規的完備性等因素都決定著一國能否順利吸引「流量」。在這些方面,越南仍然有相當的差距。
在某種程度上,越南在製造業規模和供應商網絡方面一直存在局限性,成為制約其融入全球高水平製造業的絆腳石。所以,該國需要發展更加成熟的製造業,以滿足自貿協定帶來的不斷增加的交易體量,填補市場層次落差。
自貿協定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越南在原材料和配件方面一直依賴其他市場。這可能會造成交易價格提升和交貨期延長。根據自貿協定,越南企業要享受到關稅優惠,必須嚴格執行原產地規則要求。
也就是說,越南出口至歐盟的產品要麼完全原產或本土生產,要麼達到一定的國產化率標準。如果某一產品在越南生產,但含有未在越南完全獲得的原材料,則這些原材料必須在越南境內經過充分的加工。這意味著越南需要更多地使用本地原材料進行生產。例如,出口到歐盟的服裝,必須使用越南本地或歐盟生產的布料,或者來自越南和歐盟共同自貿夥伴的原材料。
所以,原材料的可得性是越南從自貿協定中獲得真實好處的一個關鍵點。越南不得不逐步完善本地產業鏈和供應鏈結構,強化本地供應。
自貿協定將開創越南和歐盟之間前所未有的「貿易新時代」,它是全球製造業「流量」轉移的一個縮影。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