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好日子!
如果你在建島之初就成了島友,那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5年的歲月。5年時間,如果形容一段婚姻,叫做木婚,欣欣向榮。如果形容島友和俠客島,那就是成長,共同的成長。
一個月前的1月25日,一位「重磅島友」來到人民日報社,跟我們說他經常看俠客島,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一個月後的今天,俠客島和隔壁學習小組一起過了五周歲生日,來參加「生日會」的有作者讀者代表、社外合作夥伴,還有咖位不凡的部委領導、島叔島妹的領導同事們。
自然,也少不了俠客島、學習小組的全體主創人員,咳咳,首度曬出全家福!(你能認出誰是誰嗎?)
座談會上,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張首映首先分享了俠客島、學習小組一路走來的發展故事,五年來路,說者津津有味,聽者聲聲入耳。他還提到,前不久去某省出差,省委書記也是島友,聊起俠客島的文章那是如數家珍。
2014年2月,那是一個春天,俠客島、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先後上線。從此以後,像兩個孿生兄弟一樣,如影隨形。如今,逾千萬的全網粉絲數、輿論影響力超過99.96%的新媒體帳號的成績,成為了我們「最是那一低首」的小得意。去年,俠客島還給各位匯報了件大喜事兒——把「中國新聞獎」首個融媒欄目一等獎攬入囊中。
這次生日會,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潘崗率先給島、組說了生日寄語,「網上網下凝聚正能量、畫好同心圓」, 島、組的5年實踐實實在在成了主流媒體借鑑學習的榜樣。
神秘無匹、賞善罰惡。這些年,我們立島、建組時的想像也一度「上天入地」、領域「多棲」到無法盡數,像是侃時政,議財經,談民生,論中國……這次中財辦副局長傘鋒、外交部新聞司參贊高文棋、中國空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就在各家當行本色中,為兩個新媒體的「多面手」作了正名。
比如財經方面,傘局誇獎兩品牌可以「準確解讀中央精神、傳播群眾關注熱點話題、有效介入輿論、解疑釋惑」;外交方面,高參贊說島、組在傳播中國聲音、提升國際輿論場戰鬥力方面具備「槓槓的」效果;申大校則有理有據、獨家論證了新媒體公眾號和人民空軍所能擦出的一切火花。沒錯,島上那些激動人心的新機型炫酷照片、視頻,還有首日封、飛行員專用墨鏡、飛機模型,都是我們跟空軍合作的結果。
信息極度豐富的時代,所有的媒體都在搶奪巴掌大的一塊屏幕。島、組有什麼獨門絕技?
「速度快、把握準、解讀深、表達活」,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副司長李慧用「快準深活」四字概括島、組的文章特點,「是主流媒體界的清流」;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兼秘書長王丕君不忘加以補充,「選題精、文風新、形式活、速度快、解讀深」。雖然5歲了,但幼時的優點卻一個不落!
「兩個新媒體產品之所以非常成功,是因為它們的思維創新與語態革新」,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說,近些年,新聞學界特別關注俠客島現象、學習小組現象,研究課題不少;澎湃新聞總編輯劉永鋼對島、組能「在該端起架子的時候端起架子、該放下身段的時候放下身段」印象深刻。
更驚喜的是部分島叔、組員也遠道而來同我們一起慶生。
「勞模島叔」代表、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呂德文教授談及了兩個平臺在媒體與學術研究中起到的「通道」作用——左手社會學、右手讀基層,近段時間俠客島、學習小組上深度的基層稿件(山東、甘肅、湖北……),甚至驚動地方省委書記,那都是呂老師的手筆;
學習小組作者代表、人民日報國際部歐洲編輯室主編杜尚澤則動情地回憶起一次與學習小組編輯在食堂偶遇的經歷,正是那次偶遇,一拍即合,促成了一系列完美的外訪創新稿件,如果你還記得,那準是中南海瀛臺的那個夜晚,涼風吹起中美兩國元首大衣衣角的那個近距離畫面(《習奧瀛臺夜話全記錄》)。
我們學生粉絲群群主、讀者代表胡珉瑞也趕來賀喜,如今「胡同學」已經成為了「胡記者」,相伴5年,他說島、組真是「很貼心地拉近了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的距離」……
島叔、小組長什麼樣?大家剛剛從照片中可都見到了。而我們一直也想認識屏幕前的你。
這不,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海外網數據研究中心在生日會上也分別曬出了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視角發布的《俠客島、學習小組影響力報告》。
《報告》裡,我們對屏幕那端的你們也做了一番「解局」(微笑臉)。
比如,兩會在即,其實很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是「島友」「組員」,《報告》說了: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俠客島和學習小組首次亮相全國兩會,參與現場採訪,獲得代表委員稱讚」 。
再如,2014年2月以來,俠客島、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共發布4100多篇稿件,受到公眾普遍關注。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員工以及廣大青年、各行各業讀者一齊從島、組文章中領會中央精神:
「緊跟形勢、深度解讀、形式多樣、通俗易懂」,兩個平臺已經成為「廣大領導幹部和群眾領會中央精神的重要窗口」。
很多「島友」「組員」通過國內各路媒體認識我們: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全年,全網標題中提及俠客島的新聞資訊及APP推送超過1.1萬篇,其中主要是對俠客島文章的轉發。」
也許你們相識於某個熱點事件的「路見不平」(當然了,俠客島在全年重大熱點上幾無缺席):
「2018年年底,權健涉嫌傳銷事件爆發,俠客島文章被權健公司向微信官方投訴。這一信息被俠客島微博曝光後,引發輿論譁然,並被推到了當日微博熱搜,相關話題#權健投訴人民日報海外版帳號#閱讀量超過1.2億,討論量近7000,不少網民感嘆『連俠客島都敢懟』。」
甚至我們相識於異域:
「截至2018年12月,境外媒體(含港澳臺媒體)轉引俠客島、學習小組文章總量超過6975篇」「每月外媒轉引量通常在200篇上下,外媒稱讚其為『能夠在世界上準確反映中國聲音的時政新媒體』。」
無論怎樣相識,相伴多久,都感謝你相伴我們走到今天。
站在5年的坐標軸,我們期待與你一起度過下一個5年、10年、N+1年……
破殼日之際,感謝你——每一位島友、組員。
俠客島島委會
2019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