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秋天最美小馬路,想和你聽聽它們的故事

2020-12-12 世界靜觀

一到秋天,法國梧桐一樹的金黃隨風落地,上海迎來了它最美的季節,沒有人能夠拒絕上海秋天的小馬路。散步在這裡,也許你不會發現,這些如今寧靜安謐的建築,曾經藏著多麼風雲詭譎的故事,如果你有心,他們正在變成一位說書人,向你娓娓道來……

上一篇上海秋天最美小馬路,想和你一起走過,我們為你介紹了武康路、餘慶路、湖南路、甜愛路、山陰路的風雲興衰,今天我們又為你講述了哪幾條馬路的故事呢,往下看吧!

思南路

老洋房背後的暗潮洶湧

思南路是一條能夠滿足你對老上海所有想像的小馬路。原名馬斯南路(Rue Massenet),始築於1912年,同年8月13日,法國一位著名音樂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為紀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將此路命名為Rue Massenet ——即馬斯南路。

馬斯南的音樂具有一種感傷的美,他作的曲子常常被用在當時電影院的無聲默片中,專門用來配那些悲傷動人的電影畫面。如今走在這條路上或許你不會想起這位音樂家,但也許是這種紀念意義,法國式的傷感奠定了思南路的基調。

思南路73號,一座西班牙式建築風格的花園洋房,門口釘著一塊「周公館」的木牌,兩側的法國梧桐用濃密的樹冠俯抱窄窄的路面,爬山虎將牆面完全地密密地裝飾起來。秋天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路過的人都忍不住舉起手機,甚至踮起腳尖意圖窺探裡頭的風情,其實都不必,現在這裡可免費參觀,只需要刷個身份證或者指紋,你就走上三層的小樓一看究竟。

思南路上行人平時不多,時光仿佛在這裡踩著輕巧的小腳步。但幾十年前的這裡曾經熱鬧非凡,1946年5月,根據雙十協定,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前往南京,與國民黨談判。6月董必武由南京到上海,在馬斯南路107號的門牌邊掛上了「周公館」的戶名牌。

當時小樓周圍的街道與建築遍布國民黨特務,他們對周公館的日夜秘密監視。這些特務喬裝成小販、黃包車夫,甚至是乞丐,就連馬路對面的婦孺醫院裡也建起了秘密監視點。周公館裡只有三樓一個和梅蘭芳公館隔花園相望的陽臺是「盲點」,這裡也就成了周恩來會見重要客人的場所。周恩來總理在此接待過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也曾為朱德慶祝六十歲壽辰。

一樓的窗臺前排著一把把藤椅,它們曾是歷史的重要見證。哪把是沈鈞儒、郭沫若、馬寅初、柳亞子、黃炎培、許廣平坐過的?哪把又是李維漢、陸定一、華崗、錢之光、許滌新坐過的?雖然我們並不能觸摸這些歷史的見證者,但它們放在這裡本身,已經讓人感慨萬千。

梅蘭芳蓄鬚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拒絕為日本人演出的梅蘭芳離開北平綴玉軒寓所,全家遷居上海,就蟄居在今天的思南路87號「梅蘭芳故居」。書房裡掛著清代書畫家金冬心真跡及「梅華詩屋」齋額,一畫一書懸掛在書齋牆上,後人就把這裡稱之為「梅華詩屋」。

這是一棟四層西班牙式花園洋房,屋頂採用孟沙式,即屋頂的坡度是兩折的,頂部較平緩,靠近簷部就比較陡了。正面中間可以開足窗戶,感覺十分明快。

樓房前有個頗大的花園,梅蘭芳常在園中散步、吊嗓子、跑圓場。樓中最高一層由梅蘭芳的嶽母和女兒居住,梅氏夫婦住在三樓,二樓是兒子的臥室,底樓為僕人居住,還有汽車間。在思南路居住期間,梅蘭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戲,來激勵國人的抗日熱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當天,梅蘭芳立即在思南路的寓所裡剃去留了13年的鬍子。10月10日,梅蘭芳登臺蘭心大戲院,演出《刺虎》以慶賀民族戰爭的勝利。從1932年到1945年,在思南路居住的這13年,或許不是梅蘭芳藝術生涯裡最精彩的,卻是他生命裡極為燦爛的一筆。

也許之前的「張雨綺事件」讓你知道了思南公館只租不售的傳奇,《小時代3》也曾在此取了不少景。但你不知道的是,這裡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個以成片花園洋房的保留保護為宗旨的項目,坐擁51棟歷史悠久的花園洋房,林林總總的矗立著聯排式建築、外廊式建築、新式裡弄、花園裡弄、現代公寓等許多建築,使思南路有一種格外的厚重感。

思南公館裡少有的花園洋房酒店群,採用整體出租模式,一次必須租下一整幢樓,實行房費+服務費的收費機制,可想而知生活在這裡的人非富即貴,無怪乎很多去思南公館遊玩過的人,發出這樣的感慨:「思南公館這裡,無論是路還是建築,都跟景點不同,有種小說或者是偶像劇的感覺,讓你切切實實的感覺到,這裡適合生活,但是適合這裡生活的人,似乎又不是普通人一樣。」

思南書局所在建築曾經是柳亞子和馮玉祥的故居,現在改成了書局,似乎正在訴說著這裡發生的故事。最吸引人的是一進門就能看到的燈光階梯,每一層代表一種語言,他們說著同樣的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曾在一篇老上海人的文章中看到對於煥然一新的思南公館的可惜,但同樣作為老上海的作家馬尚龍曾在《上海路數》中寫道:「我非常佩服思南公館的文化意識,很多第一次涉足思南公館的人,是衝著它的時尚而去。也許,用『於無聲處聽驚雷』比作是誇張了,但是完全可以說,『於熱鬧處談文學』,在思南公館成為事實,並且,談文學可以說使得原來的熱鬧更多了一層熱的含義,,那就是思南文學之家的建立。王安憶、孫顒、金宇澄在思南公館開文學,聽眾之多,年輕聽眾之多,賦予了思南公館新的文化韻味。」

如果從思南路拐彎到更短更幽靜的香山路。你可以看一幢掛著孫中山故居牌子的花園洋房。門口一側的牌子上寫著「孫中山曾在這裡居住」的字樣,便讓人更好奇地往裡走。這是中山先生生前在上海最後居住的寓所,他的《孫文學說》,《實業計劃》和《民權初步》等重要著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1918年,四位加拿大歸國華僑買下了莫利哀路29號(現香山路7號)的住宅送給孫中山。從1920年1月一直到1924年11月北上,孫中山夫婦倆一直居住在此。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

這幢小樓環境幽靜,布局合理緊湊。樓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環繞著的冬青、玉蘭、香樟和松柏蒼翠欲滴。屋內樓下是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室內陽臺。室內的陳設是1956年來慶齡按當時原樣布置的,絕大部分是原物。

紹興路

最有書香氣的一條馬路

從熙熙攘攘的瑞金醫院門前一拐,就到了不起眼的紹興路,與瑞金二路的車水馬龍相比,紹興路似乎顯得頗為落寞,路口的路牌仿佛是一個結界。這條不足300米長的小路被稱作「出版社一條街」,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傳承著璀璨的文化,聞名遐邇。

紹興路建於1926年,原名愛麥虞限路,是以義大利國王名命名的,1943年改名為紹興路。這條路上涵納著幾家著名的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音像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版權局等等,全國聞名的《故事會》也誕生在此處。似乎上海出版界的風雲起伏,都在這裡了。

如果說一個個出版社讓紹興路書香瀰漫,那麼張國榮在此的停留,則讓它名聲大噪。這條路與哥哥結緣的,是紹興路27號的「漢源書店」。這家由爾冬強開辦的書店,在紹興路堅持了21年,於2017年12月26日停止營業。這裡引述收藏家包一峰的兩段文字,你便能看出他們之間的緣分:「哥哥喜歡書,喜歡攝影,也喜歡紅酒,紹興路上的漢源書屋滿足了他這些喜好,所以這個場景也被記錄在寫真集裡面。」

「平時就不多話的張國榮,特別喜歡那裡的清幽,他在那裡消磨了半天,也有一個路過歌迷認出他。下午,張國榮獨自泡了茶,坐下來翻看藏書,消磨了幾個小時。臨走前,他輕聲抱怨,要不是晚上有演唱會,他可以蹲上很久的。」

在歇業告示中,爾冬強和李琳寫道:「這個冬天,候鳥都快找不到棲息的溼地了,街頭也難見賣報的書亭了,騰籠換鳥,也是無奈。」如今你還能在陝西南路上找到漢源書店,但此漢源已非彼漢源。

「漢源書店」關門後,紹興路92號的「瓦爾登湖」小店便成了這條街上的「老前輩」了。店如其名,這裡有一百多本不同版本的《瓦爾登湖》,是老闆娘歷經多年從各地收集來的,如果你是這本書的書迷,或許你可以前去朝聖一下。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原著裡,嬌蕊和振保愛欲糾纏的地方就在福開森路(現武康路)上一家匿名的公寓裡,張愛玲貌似非常鍾意讓福開森路成為外遇糾葛的溫床。

可是,香港導演關錦鵬在拍《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偏偏不買武康路的帳,一定要讓陳衝演的嬌蕊在紹興路50號的陽臺上梳頭。當時關錦鵬看中的是崑劇院對面的一幢小洋樓,二樓有一個相當玲瓏的陽臺,棗紅的鐵柵欄彎曲成玫瑰花的形狀,通過兩扇窄窄的落地玻璃窗通往內室。不過,當年的50號居民不願寧靜的生活被打破,縱使關錦鵬名氣再大也沒答應拍攝請求。

紹興路9號建於上世紀30年代,原是法國軍人俱樂部,有舞廳、劇院、咖啡室,供達官貴人及家屬消遣。儘管時光流逝了70多年,但樓內的牆上螺旋狀的石膏裝飾,還依稀可辨當年的印記。如今,這幢樓是上海崑劇院,如果你生活在此處,常常可免費聆聽到優雅的江南絲竹和崑曲藝術家們的練唱。

曾經住在這裡的朋友還告訴我,這條路簡直是小時候學自行車最好的馬路,沒有什麼汽車,空曠安靜,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氛圍,讓每每走到這條路上的我,多了一些不勝唏噓的感慨吧!

愚園路

一條愚園路,半部近代史

上海的馬路大多經歷過一次甚至多次改名。譬如說,現在的淮海中路,原來叫霞飛路;現在的武康路,原來叫福開森路。而「愚園路」,不論是在晚清時期、民國年代、汪偽時期,還是在解放後,都一直未曾更名。或許是得益於它的中國傳統文化雅韻,又或許是誰都不忍拂逆那一片詩意的園林而成為反文化的罪人。

愚園路東起常德路,西到長寧路,全長2775米。從1860年開始修築,到公共租界1918年拓路完成,經歷了58年方才成型。今年,愚園路已有101年的歷史!

愚園是愚園路的起點,也是愚園路的名之所由。在20世紀剛剛開始的1900年,這座今天已經廢然不存的公園,作為上海當時的一個重要公共空間,曾經舉行過近代史上應該「濃彩重抹」的「中國國會」。 越來越多的鉤沉史實證明,隨後的愚園路是這樣一條路,討論、籌謀、行動、退思,無數仁人志士在這裡思考、探索和實踐著救亡圖存的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被迫停刊。中央機關從武漢遷上海後,決定繼《嚮導》後重新出版中央機關刊物,定名《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設在愚園路1376弄34號,原亨昌裡418號。編委會由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毛澤東、周恩來等26人組成。現紀念館舊址二樓的《布爾塞維克》編輯部呈原貌陳列,突出歷史人物的工作場面和內容。

在朝花時文的《愚園路:吾將上下來求索》中寫道:

「諸多懷有家國情懷的仁人志士在此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也包括視這條路為自我流放之地的各種失敗勢力,借租界當局的蔭護,醉生夢死,或是退隱逍遙。好比《北京法源寺》戲中所演,愚園路就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縮影和舞臺。

愚園、遊存廬、亨昌裡、慶雲裡、愚園坊——百年歷史風雨中,這些已然消失或漸漸老去的建築,見證了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救亡圖存,求索中國前途命運的種種努力,可歌可泣。」  

愚園路的歷史名人街相當有名,那些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的人:蔡元培,錢學森、張愛玲、傅雷等人,都在此居住過。這片區域也被改造成了一座微型博物館。有趣的還有愚園路1018號,曾是施蟄存先生的舊居,如今牆上寫著「愚園路百貨公司」,頗有年代感。

這條馬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建議你從「遠東第一樂府」百樂門出發,邂逅洛公館,駐足於王伯群住宅的梅花窗前,最後在名人輩出的岐山村的弄堂裡流連忘返,一路漫步在愚園路的秋天裡。

上海有情調的小馬路太多了,也許沒有寫到那些與你有交集的地方,但是你也是它們歷史的創造者,不妨多走幾遍,默默寫下你們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來上海這42條小馬路「踩」落葉,感受最後的秋天
    今年的秋天格外的長以至於到現在樹葉們才開始大規模泛黃在上海,一些風情小馬路在秋天的景致格外迷人可以讓大家去踩踩落葉」,正如國慶假期裡,大家排隊跟武康大樓合影一樣,這裡也成為年輕遊客必打卡的馬路之一,在深秋,遊客不多啦,是時候去逛逛這條有腔調的小馬路了。
  • 【實用】上海秋天最美七條馬路
    時間太細,指縫太寬,不知不覺上海早已入秋,去一條馬路,喝一杯咖啡,看一本書,撿一片黃葉,享受秋天這寧靜的美好時光!上海秋天最美的馬路有哪些?來看看以下推薦。新樂路原名亨利路,是一條很短的小馬路。秋天,則是滿地碎金,踩上去,軟軟的。法式梧桐張揚的枝葉、杜月笙公館的老上海記憶以及路旁停靠著的一輛輛價值不菲的名車。每一個細節都足以讓你駐足。
  • 在上海遇見初冬 尋找上海最美的小馬路
    如果我在上海的秋天遇見你,那一定是這輩子最美的相遇。小編為你推薦上海秋天最美小馬路,總有一條屬於你,趁著陽光靜好,約上小夥伴一起散步相聚,享受秋天這寧靜的美好時光吧!  1.復興西路  秋季的夜晚,騎單車從華山路進到復興西路,總是停下來。
  • 上海首屆逛馬路節來了!20條巨嗲馬路,想陪你逛一輩子
    上海首屆逛馬路節來了!20條巨嗲馬路,想陪你逛一輩子!如果,你有一個午後,不妨來這走走,留下你的故事。一條馬路,帶你兜盡魔都的豐富多彩。這裡是文青的朝聖地,是上海最美街區代表。「充滿驚喜的小馬路」。
  • 上海首屆逛馬路節來了!20條巨嗲馬路,想陪你逛一輩子
    上海首屆逛馬路節來了!20條巨嗲馬路,想陪你逛一輩子!甜愛路總長520米的老馬路裡,還藏著28首中外著名愛情詩篇。如果,你有一個午後,不妨來這走走,留下你的故事。最詩意—番禺路上海超有名的小馬路之一,原名「哥倫比亞路」,後更名「番禺路」。兩旁皆是靜謐的小洋房,安靜且舒適。///習慣快節奏的我們,偶爾也需要放慢節奏。
  • 風起葉落,秋天絕美馬路,感受別樣的浪漫
    路邊的銀杏、懸木鈴的落葉紛紛掉落,美不勝收~愛拍照的朋友們快快收藏好這篇文章,然後一條一條馬路去探索吧!黃浦區1、思南路(起點建國中路,終點復興中路)photo via 上海黃浦很有老上海風情的馬路,在這裡高壯的大樹和老洋房們交相輝映。
  • 想聽聽關於武漢的故事嗎?我們老地方見
    一座城市 一個故事武漢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地方都是這座城市抹不掉的回憶它們用古舊的色彩記錄著武漢的前世今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它們「沉寂」於此訴說著一段又一段漫長的故事多年之前,它們盛極一時,行人熙熙攘攘多年之後,它們暮色輕垂,慢慢漸行漸遠不過,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武漢如何變遷那段
  • 上海最美季節要來了,這7條馬路一定要去,特別是第六條!
    轉眼秋天就要到了上海最美的季節要來啦各路小仙女和時髦精準備好了嗎魔都馬路千千萬這7條今年秋天你一定要去!是時候拉上「攝影師」壓馬路走起了!一.咖啡界3大網紅全在這-武康路武康路,一條很有上海老味道的網紅小馬路,尤其是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到處都是拍照的人,想要拍張沒人的照片基本靠搶!滿地的梧桐落葉!
  • 你是秋天最美的風景
    作者:寶寶知道 pansyhg如果有人問我,秋天是什麼顏色的,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秋天是金黃色的,有黃澄澄的瓜果,有金黃色的落葉,當然還有飄著甜甜香氣的金黃色的桂花,總之,秋天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 忽然,想去上海了!
    原來,上海也是有秋天的,它有時間的留白。回憶來得洶湧,將人的步子定住了。思緒飄走了,飄回了兒時,帶來了一個金色的夢。樹葉是故事的開始,忙亂的腳步聲,弄堂的吆喝聲,開著窗戶的教室裡,吹進來一片秋天。上海秋天的節奏,慢慢來。從現代化的商場,拐進被樹木遮天蔽日的上海馬路。也有車流,但不鳴笛,只有輪胎駛過柏油路的摩擦聲。
  • 國際愛鳥日|今天,和鳥類朋友來個「約會」,聽聽它們的故事
    國際愛鳥日|今天,和鳥類朋友來個「約會」,聽聽它們的故事 2020-04-01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最適合秋天去的5個超美的地方,我全去過了,你呢?
    時間飛快,感覺盛夏未過,秋天就來了。但春夏的遺憾,一定會被秋風,溫柔化解。我們只需做好準備,邁開腳步,擁抱秋天即可。雖然上海的秋天很短,卻是最美的。在上海有5個地方特別的美,我全去過了,你呢?若你在秋天來到這些馬路上,你一定會有這番體會,腳下踩著厚厚的落葉,抬頭看見遮天的法國梧桐,安靜人少的馬路,飄落的梧桐葉,還有梧桐掩映下的異國建築構成了上海絕美的一道美景線。
  • 學生優秀作文:角落裡的秋天
    角落裡的秋天——曹涵秋天是天高雲淡的,秋天是瓜果飄香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現在正值秋天,生活中處處是一片秋日的景象,但今天我要寫的,是一個角落裡的秋天。角落在一條馬路的旁邊,周圍都是水泥,但角落的下面卻是肥沃的泥土。因為上面種植了葡萄,葡萄纏繞在結實的葡萄架上,從牆對面還伸來的銀杏樹的樹幹,正好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小涼亭。這個角落陪我度過了十三個春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個角落裡的秋天。
  • 每年秋天,上海的這條街最美!
    在上海的莘莊鎮上,有這麼一條街:莘凌路。她位於閔行中心醫院與電視臺中間,這條路,算不上長,路的兩旁,栽滿了銀杏樹。每逢金秋時節,颯颯秋風,金黃的銀杏葉就會撲簌著飄飛,它們跳著舞,聚攏著落滿一地,把整條街都鋪染的金燦燦一片。
  • 上海人逛馬路算過節?首屆「逛馬路節」來了!
    ,推出「這一頁,你非讀不可」打卡活動,挑選了6本有關上海文化的書籍,隨機散落在6家街區友鄰小店中,市民只需走進店裡找到藏起的書籍,關注「上海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點擊「躍+AR圖書館」掃一掃書封面,即可閱讀發生在這裡的城市故事和城市底蘊,開啟一場治癒系打卡之旅。
  • 上海「名媛」都拼不出的底蘊和洋氣,全在這條魔都小馬路裡
    大家紛紛趁著假期的時光,去逛了這條上海最嗲的馬路——武康路。那這條路為什麼會這麼火呢?而秋天,恰恰是最適合逛馬路的。,不會畫畫的人想畫畫,不會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覺美妙極了。《喜歡你》、鹿晗和舒淇的《上海堡壘》
  • 千年古樹紅了葉,這是秋天旅遊最美地,驚豔你的秋季色彩
    你問我秋天什麼顏色的看到別人分享的廊橋的小視頻,我注意到那的烏桕樹葉開始泛紅,便激動不已。約上幾個朋友在周末回去看看瞧瞧,晚飯後再吃個小火鍋暖暖身。當你制定旅遊計劃的時候,生活都變得有精神了。和木雕姥爺坐在茶館喝茶,聊天,和他抱怨生活瑣碎的煩惱。廊橋像是我的家一般,這邊的人都再熟悉不過,我可以抱怨吐槽,也聽聽他們的話再積極面對生活。不久朋友們也都到齊了,好像場子熱鬧了很多,大家有說有笑地聊著。華子好久沒見,都圓潤了很多;小麗還是活潑著,笑起來沒有眼睛;阿楠和我們講著她在上海的故事,眼睛都是喜悅。一場紅葉,聚齊一段旅遊,你說我能不愛這個地方嗎?
  • 上海四馬路上的「茶花女」故事
    四馬路上的青蓮閣上海四馬路上的「茶花女」故事作者:李冬君上海開埠後,即有秦淮河上之畫舫,入黃浦江和吳淞江遊弋。後來,太平軍據東吳之地,禁娼,寧、蘇、揚之妓女奔滬,入租界,分布於四馬路中段,以路北的會樂裡和路南的同慶裡為中心,東起中和裡,西至大興裡,北起三馬路公陽裡,南至五馬路慶雲裡,形成亮麗之豔色。
  • 讓最美的秋季 從最美的馬路開始
    最美的風景,一定在路上。最好的姑娘,一定在奢圈。秋天來了,是否你也跟我一樣。
  • 上海這41條秋天絕美馬路,仿佛1秒到巴黎
    魔都最美的季節又如期而至~  風起,葉落  放眼望去,滿眼的金黃  著實令人感到心情愉悅  今天,小怪就給大家整理了魔都最全、最好看的41條馬路。路邊的銀杏、懸木鈴的落葉紛紛掉落,美不勝收~愛拍照的朋友們快快收藏好這篇文章,然後一條一條馬路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