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個月才會喊媽媽?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與這3個因素有關

2020-12-15 林竹媽咪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總是為孩子的第一聲「媽媽」而感到幸福,尤其是幾個月的時候,孩子還不會說話,突然發出的聲音讓很多父母都興奮不已。實際上這是孩子語言發展規律的一種表現,家長們要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幫到孩子。

前幾天朋友和我說:「我家五個月的寶寶會說話了,而且第一聲就是媽媽。

回想起我家孩子的發展,好像第一聲話語比朋友家的孩子要晚的多,正當我好奇時,朋友又說:「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自己也很清楚,孩子這發出的媽媽聲,並沒有喊媽媽的意思。」

我也隨後回應到:「確實,我家孩子五個多月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大部分都在哭喊時,而且過了兩個月還會發出「bababa」的聲音。到後來,還才會對我們喊,才有了指向性。

孩子什麼時候喊媽媽,這個其實和很多因素有關,家長一定要先了解,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儘早開口說話。

一、孩子什麼時候說話和三大因素有關

1、詞彙察覺能力

孩子們在還沒有開始說話時,接收到的信息會成為他們說話的動力。簡單來說就是對詞彙的敏感程度。

如果孩子的詞彙察覺能力高,家長傳達的詞彙孩子就可以迅速反應過來,隨後就會產生說話的衝動

2、詞語理解能力

與詞彙察覺能力相關,孩子的詞彙理解能力也會影響孩子說話的進度。孩子如果能夠聽懂父母傳達的信息,隨後就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做出反應,與父母有一個正面的回應。

隨著孩子對詞彙的接受以及詞語的理解,就會激發孩子開始想要表達自己。

3、遺傳因素

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還和父母有關,如果父母開口說話晚,孩子會受到遺傳同樣說話很晚,但這都是屬於正常現象。

孩子說話早晚除了和遺傳有關,很大程度上都和父母平時的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家長們要想讓孩子儘早開口說話,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去引導孩子。

二、想讓孩子儘早說話,家長該從幾方面開始引導?

1、提高詞彙量和詞彙頻率

想讓孩子儘早開口說話,那麼就給讓孩子聽得多,有話可以說。如果一個孩子每天只能夠接收到十句話,那麼這個孩子不僅開口說話的時間很晚,並且所表達的內容也不清晰。

相反,如果家長給孩子傳達的詞彙量很大,並且每次重複的頻率又高,那麼這些信息就會在孩子大腦產生反應,孩子腦海中有詞彙可以說,才會自然地開口說話。

平時和孩子傳達信息時,要儘可能用詳細的詞語,並且還要習慣用描繪性表達方式,在語言表達時也要儘可能多重複幾遍,給孩子加深印象。

2、與孩子多互動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都是自顧自地說,絲毫不管孩子有什麼反應。有的家長只把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說出來了,卻沒有顧及孩子是否理解,這樣孩子自然不會和父母回應,更不會主動開口說話。

所以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引導孩子開口說話,就要做到一定的互動,我們所傳達的信息,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能夠聽得懂,能夠對父母傳達的信息有所反應。

並且每一次所表達的內容,都要儘可能地向孩子提問,讓孩子用「回答」的角度去和父母溝通,這樣自然就會主動說話了。

3、注意溝通語境

如果父母過於功利,為了讓孩子開口說話而和孩子溝通,這樣只會導致孩子開始排斥和父母溝通。所以我們一定要營造一個舒適的溝通環境,讓孩子真情自然地表達自己,而不是被迫發表言論。

在這個方面,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不要急於求成,要知道孩子們用語言表達自己並不是天生就會,而是通過後天不斷培養而形成的。

並且,家長們在和孩子溝通時,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更不能暴力溝通,要改變對話的語境,讓孩子們變得樂於交流,才會開始主動說話。並且要學會鼓勵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在表達自己時才會更有勇氣。

家長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想要讓孩子儘早開口說話是好事,但是這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努力培養而形成的。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幾個月會開口說話?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聰明爸媽都應該知道
    孩子們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叫媽媽呢?這其實與很多因素有關,但是總結起來,最重要的因素有三種。寶寶從出生到真正意義上說話會經過一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寶寶們發音和表現有很多不同,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規律,了解寶寶們言語能力的發展規律,可以讓爸爸媽媽們更好的掌握語言能力的發展。1.
  • 寶寶幾個月會認人?當身體出現四大信號時,要抓緊教孩子喊媽媽
    新手媽媽缺乏育兒經驗,不知道寶寶什麼時候能認識自己,也不知道該什麼時候教寶寶說話,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寶寶語言系統發展的關鍵時期。寶寶幾個月會認人?隨著小寶寶不斷地成長,他們的肢體動作開始逐步地豐富起來,如果看到媽媽會著急地撲上去,甚至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這則預示著寶寶語言能力正在快速發展,媽媽要開始幫助寶寶發音,練習說話。
  • 寶寶幾個月開始叫「媽媽」?如果接近這個時間,說明他智商很高
    照顧孩子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看著懷中的小寶貝一天天的長大,能奶聲奶氣的喊自己一聲「媽媽」時,她們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時有些寶媽就會產生疑問了,正常情況下,寶寶幾個月才會開始叫「媽媽」呢?老一輩人常說的「貴人語遲」是真的嗎?
  • 寶寶幾個月會叫「媽媽」?早於這個月,孩子智商發育好
    旁邊一個媽媽更加生氣了:「我們家這個是7個月開始說話的,你說我天天帶著他,教他說話。結果,一開口就會叫爸爸,氣死我了。」寶寶的語言學習是一個過程,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寶寶語言學習都會經歷語音,語義、語法和語用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先學會發聲,再知道這個詞義,然後結合自己的理解,合理運用到不同句子和語境中。
  • 孩子3歲仍說不清話?媽媽要用「媽媽腔」,帶孩子感受語言的魅力
    王女士的女兒諾諾今年3歲了,和諾諾同齡的小區內其他的小朋友都去上幼兒園了,但是王女士一直沒送女兒去上學。因為王女士發現自己的女兒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女兒現在在家跟家人溝通的時候,發音都不怎麼清晰。如果去了幼兒園,會不會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太差而受委屈?
  • 3-7歲語言發展黃金期,這樣做,孩子口才遠超同齡人
    爸爸媽媽們應該都知道,語言表達能力,幾乎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科學研究表明,3-7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爆發的黃金期。這個階段,如果咱們家長能幫助孩子積累豐富的詞彙,掌握語言規律,鼓勵他們自由表達,那日後孩子自然可以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 孩子幾個月會清楚的叫爸爸媽媽?寶寶的語言發育有階段性,別急
    菁媽出差時經常會和菁菁視頻,而菁菁經常會說:媽媽媽媽,我的小弟弟,會說安咕安咕,家裡有個小堂弟,在學說話。   語言指的是可以交流的一個工具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孩子在一出生就已經會用哭聲來交流了,新生兒期很多細心的媽媽可以通過孩子不同的哭聲發現孩子不同的需要,尿了,餓了,困了......
  • 寶寶幾個月會叫媽媽?寶寶的語言發展規律,聰明爸媽都該知道
    對於寶媽來說,能夠聽到寶寶第一聲「媽媽」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辛苦懷胎,經歷了這麼久的養育終於在這聲「媽媽」中得到回報。寶媽們不管照顧寶寶多麼辛苦,聽到這聲呼喊,都會瞬間感覺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不過也有一些寶媽看到周圍的寶寶說話,心中羨慕不已,再看看自己家寶寶卻「金口難開」,心裡十分焦慮,那麼到底什麼時候寶寶才能開口喊「媽媽」呢?一、哪個月齡喊媽媽更健康一般到了6個月之後,寶寶就會發出簡單的聲音,雖然看似在叫爸爸媽媽,也會讓父母覺得激動無比,但是事實上並算不得真正講話。
  • 三歲孩子說話不利索,醫生懷疑語言障礙,媽媽立馬哭了
    抓住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嬰幼兒期孩子語言發展大致可以從0-3歲來劃分:(一)0-1歲:語言準備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從不會說話到會發出a, o這樣的簡單的音,到會發出無意識的mama或baba的音,孩子逐漸能感受到大人的意思並且努力地在模仿
  • 孩子的成績和什麼有關?美國教育部研究的結果,這4個因素是關鍵
    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中國父母這一生,都有著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這不,就在剛剛學校結束的月考,朋友的孩子成績又不太理想。她為了孩子的學習殫精竭慮,付出一切,可孩子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遊徘徊。
  • 孩子磨磨蹭蹭媽媽急得跳腳也沒用?這5點讓孩子學會與時間做朋友
    起床要喊半天,吃飯要喊半天,讀書要喊半天。。。還要陪孩子上網課,做作業,這才是讓人最崩潰的。之前,浙江台州就有一位爸爸在網絡上爆紅,他因為陪孩子上網課的時候,發現孩子半天沒寫完作業而崩潰,又急又氣地和孩子說:通通都不要做了,明天就把你們老師通通拉黑!
  • 孩子語言發展的時間表,父母要了解
    當你看到其他很多跟你的寶寶同齡的孩子已經開始滔滔不絕的時候,但是你的孩子卻連爸爸媽媽都講不清楚,一定心急如焚。我們這篇文章,就是告訴你放輕鬆,孩子們什麼時候開始說話取決於他們各自的進化。一些嬰兒在一歲之前就開始說話了,但也有一些嬰兒在13個月內一句話也不說。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對此感到巨大的壓力,正如我們常說的,每個孩子都是按自己的節奏在學習!在最初的幾個月裡,嬰兒開始咿呀學語。然後他們發出更多的聲音,後來,又開始試圖模仿他們所聽到的聲音,然後,他們開始說他們的第一個詞。
  • 孩子語言爆發期還是不說話?不是語言溝通沒做好,父母要這樣做
    醫生解釋道,每個寶寶開始說話的時間不一樣是客觀存在的差異,排除了生理缺陷,還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其中給寶寶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至關重要,並且父母要特別關注寶寶0~3歲這段時間的語言發展情況,因為它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
  • 十條心理學規律引導孩子成為理想中的人中之龍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 孩子「嘴笨」表達力差是天生的?抓住語言敏感期,孩子變成巧嘴娃
    各位媽媽是不是有這樣的困惑?孩子上課回答問題,別人的娃語言利落,表達清晰,可是自己的娃,卻咋都說不清,賊費勁。之所以孩子長大後表達能力變得大不同,是因為在孩子成長中,遇到了很多阻礙孩子表達能力發展的因素:一、孩子的話語權被剝奪當孩子還小,表達能力比較弱的時候,父母很喜歡代勞,成為孩子的「嘴巴
  • 孩子專注力差,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專家:跟孩子發育有關
    當然,也不能拿三歲的孩子跟四五歲的孩子比,要知道孩子小時候大腦發育速度非常快,即使兩個孩子只差幾個月,他們的發育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八個月的孩子和六個月的孩子,八個月的孩子坐得很穩定,有些已經會爬了,但是六個月的孩子剛開始坐,還搖搖晃晃的不太穩當,兩者根本就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
  • 孩子有交流障礙不願和人說話,是孤獨症前兆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當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時,你們又是怎麼做的呢?不愛說話也許不是性格內向鄭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到閨蜜家串門,閨蜜的女兒見到陌生人後雖然沒有躲閃,但只會睜著大眼睛好奇地觀察。鄭媽媽和她說話她也不理人,女兒見到新朋友倒是很高興,但這個同齡人好像並不興奮,玩耍時只會嗯嗯啊啊地回應。
  • 孩子睡眠不好怎麼辦?改善孩子睡眠質量,這7個妙招讓人信服!
    一、我們先來了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睡眠發展規律0-3個月睡眠時間:每天需要睡10.5-18小時,一般1-3小時就可能醒一次。新生兒可能在一天任何時候睡著或者醒來。給孩子分床睡覺是一個所有父母都逃不開的話題。培養孩子獨立睡覺這件事很重要,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在孩子幾歲時讓他們自己睡覺卻成了很多父母面臨的一道難題。在孩子幾歲時讓他們獨自睡覺最合適?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從孩子3歲後慢慢嘗試跟孩子分開睡,到5歲前完成這一過程比較合適。
  • 用兒語溝通可幫孩子語言發展,但不能超過這個階段,否則適得其反
    應該什麼時候停止和孩子"兒語"?凡事都有個度,把握好度是家長的智慧。 使用"兒語"和孩子溝通,可以幫助孩子語言發展 1.什麼是兒語?,所以他們表達語言的發展只是喃喃自語,在生命的頭幾個月,孩子的語言風格才逐漸形成,也可以說是特殊的"嬰兒語言"。
  • 6個月寶寶會叫「媽媽」,育兒專家:語言發育,這四點引導是關鍵
    閨蜜家的孩子,已經8個月還不會說話,朋友家女兒6個月已經會叫媽媽,閨蜜每天總是很焦慮,擔心兒子是不是發育方面出現問題。特別是在網上看人家說如果寶寶6個月前會說話,說明大腦發育比較好,以後會更聰明。後來實在太焦急,她就諮詢了醫生,醫生說孩子一般一歲左右才會說話,孩子很健康,讓閨蜜不要太著急,聽了醫生的話,閨蜜才放下心來。有很多爹媽可能發現,孩子在6個月或更小的時候就會喊媽媽,感覺非常欣喜。但育兒專家表示,孩子一般在6個月之前可能並不是真正會說話,只是發出無意識的聲音,聽起來類似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