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辣白菜麼?」
「吃過啊,餐館裡太常見了。」
「啥味?」
「當然是辣的唄!還有點鹹。」
「又辣又鹹,和你講,那是山寨貨,一點不正宗!」
正宗的朝鮮族的辣白菜是酸甜口兒的!酸甜口兒的!酸甜口兒的!我長在一個朝鮮族聚居區,那時,長腿歐巴和泡菜劇還未流行,記憶中的朝鮮族姑娘穿七彩斑斕綴著亮片的長裙,唱歌好聽,跳舞好看,罵人也溜,她們喜歡把水盆、米袋、包裹什麼的頂在頭上走路飛快。
朝鮮族人喜辣,但卻沒有巴蜀、湖南、雲南等地那樣明目張胆的辣,沒有那種一入口就直達神經深處,讓不食辣之人一分鐘就繳械投降的火辣。朝鮮族的辣不那麼凌厲,像打太極,入口先甜,隨後辛辣才逐漸蔓延攻陷你的味蕾,後勁十足。
辣白菜(朝鮮語:kimchi),是朝鮮族的傳統發酵食品,無論是日常三餐,還是宴請酒席,都少不了辣白菜的身影。
辣白菜。圖:大眾點評
東北由於地理因素,聚居著大量的朝鮮族人,鮮漢雜居,互相影響。每到深秋,收過白菜,家家戶戶開始準備醃辣白菜。
當地的秋白菜,葉緊心實,幫短葉長,三四斤重,扒去老幫,縱向一切兩半,清洗乾淨,幫部抹上精鹽,放淡鹽水裡醃一天一夜,待白菜殺軟後用清水洗淨控幹。
調辣醬料,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辣醬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辣白菜的品質。
雖然辣醬的調製方法大同小異,然而,每家還是會有自己的獨門秘方,就像每家做出的番茄炒蛋味道都略微不同一樣。
製作好的泡菜辣醬。圖:beyondkimchee.com
一般,辣醬是這樣做的:
糯米粉加水(用高湯更好)煮成稀糊。大蒜、生薑搗碎。青蘿蔔切絲,白梨、蘋果切丁(我喜歡切片,醃過的蘋果片和白梨片味道很特別,比辣白菜好吃,一搶就光),幹辣椒粉、白糖、白醋、食鹽、味精、魚露、鹹蝦醬,通通倒進糯米糊裡,加些水慢慢攪勻,最後放進韭菜、芹菜和蔥段,調成辣醬。至於用量,深藏在東北婦孺皆知的順口溜裡:一斤辣椒一兩姜,二兩精鹽三兩糖,味精魚露不可少,三兩蒜泥配成方。恩,不過其實,蒜可以多放些。
戴上手套(一定要戴,否則你真的會被辣哭 /(ㄒoㄒ)/~~),從菜心開始,由裡至外,把辣醬抹在每一片菜葉上。
裝壇,密封,低溫,發酵。
圖:lifeinkorea.com
醃製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逐漸升高,到第七天達到峰值,之後逐漸下降,所以最好是21天以後再開壇食用。
辣白菜的辣有三味——辣椒、大蒜和生薑,白梨、蘋果和青蘿蔔能改善又直又衝的「淨辣」,調濟出更溫和醇厚的味道。
辣椒粉選用當年的紅辣椒,曬後微火焙乾,磨成粉末,顏色越紅越好看。
韭菜、芹菜是借味的,可放可不放。
糯米糊調出的辣醬更醇厚、黏稠。辣白菜成品看起來更有質感。
最初製作辣白菜都使用魚露——把小魚醃製以後用魚汁做成的一種醬油。但在海鮮較少的內地,魚露少,就改用魚醬、蝦醬,再沒有的話把蝦皮剁成末也好,主要用來提鮮。
辣白菜並不是純辣的,餐館裡吃到的又鹹又辣的根本就是山寨貨,正品當是色澤鮮豔,紅裡透白,質地脆嫩,鮮辣酸甜,清爽可口。除了味道,辣白菜更緊要的是顏色,不少菜餚就是要借辣白菜的鮮紅明豔。它的酸味源於自然發酵而非白醋。甜味源於白菜本身、白糖和蘋果、白梨。
辣白菜。圖:maangchi.com
過去的寒冬,新鮮的青菜不易得,每家每戶會醃製一大缸辣白菜,和許多其他種類的鹹菜,像糖蒜、櫻菜、芥菜、蘿蔔、黃瓜、豇豆等。經過時間、鹽滷和乳酸菌的神奇作用,水靈靈的青菜改顏換面,生出了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這些經過時間二次加工的食物,也沉澱造就出了獨特的飲食文化。
比起百搭的白菜,辣白菜更佔據了味道的優勢,隨處可用。
飯桌上做清口小菜,進廚房下鍋烹調。
辣白菜切小塊裝碟,搭主食白米飯、麵條,酸甜鮮辣,下飯良品
辣白菜炒五花肉。圖:smithratliff.com
泡菜炒飯。圖:crazykoreacooking.com
辣白菜炒年糕。圖:koreanbapsang.com
泡菜餅。圖:mrchefpooh.wordpress.com
辣白菜石鍋拌飯。圖:blogto.com
泡菜湯。圖:www.maangchi.com
泡菜火鍋。圖:點評團
冷麵。圖:youtube.com
冷麵是朝鮮族特色食品,夏季食用,用蕎麥麵或玉米面軋制而成,傳統的做法還會把榆樹皮曬乾磨成面,摻混進去,據說加了榆樹皮面更勁道。麵條煮熟入冷水降溫,用雞湯或牛肉湯,佐以牛肉片、半個白煮蛋、辣白菜、黃瓜絲、蘋果片、白梨片、番茄,加白醋、食鹽、白糖、辣椒麵,最後撒上白芝麻,挖勺朝鮮辣醬,口味有酸甜和酸辣兩種。
恩,但是圖裡的冷麵配菜太少了!東北當地的配菜滿滿的!現在更多的冷麵是清湯了。
本文來自果殼網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