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任何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總是在整體組合中顯示其性能的。作為詩歌組成的基本元素的意象,也是在部分與整體的關聯中顯示其獨特的意義的。具體說來,詩歌意象符號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性。
(一)意象的自足性
所謂自足性,是指意象具有自在的形態及豐沛的意蘊。這一特性,足以使意象承擔起其在詩中敘事、表情、創意的功能。一個意象,包含其作為自然物而存在的客觀成分,又包含人類認識過程中的文化因素與情感因素。就其自在的形態來說,它是可感可觸、鮮活生動的;就其在歷史中形成的文化意蘊來說,它是不斷豐富、不斷增殖的。因此,意象的意義無比豐富。意象不是一個詞,是一個意義的世界。有人因此說一個意象本身就是一部「詞典」。
意象來自表象,表象是客觀事物的影像,意象的這一特質決定了,某一事物的全部「物性」均從屬於某個意象。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一物性」,有物質的形狀、大小、運動速度以及相關的物理的、化學的初級自然質;「第二物性」,有物體的色、香、聲、味等,還包含事物的內在結構、組成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因素、事物各部分的組成方式,以及事物的性質、特徵、功能等。必須明白的是,事物的「物性」既是其本身所有,也是在與世上萬物的聯繫中呈現出來的,這種關聯性更增添了事物「物性」的豐富性與可能性。
以「一棵柳樹」為例,它的關聯物就相當豐富,可以是清晨、牛羊、牧童、歡唱的小鳥、微風、細雨……也可以是黃昏、歸鳥、炊煙、斜陽、彎月……這些動態變換的世界襯託出柳樹的意義都是不盡相同的。至於事物的文化內涵,也同樣豐饒。正如謝班斯基說的:「文化是人類活動的全部物質和精神成果、價值以及受到承認的行為方式」。人類的歷史,就是與世間萬物打交道的歷史,文化就像是人類呼吸的清風,又像是人類的目光,幾乎把世界的每一事物都撫摸了一遍。
今天我們所接觸的每一事物,都留下了文化的印痕,包容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如「魚」意象,魚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魚首先是人類食物的來源,魚的數量極多,凡有水處即有魚,因此魚是豐收的象徵。魚的繁殖能力極強,人們因此把它當作自身種族繁衍的象徵,希求自己的家族興旺、綿延不絕。由於魚的生殖能力強,魚也成了生命力的象徵。
魚的上述特徵與人類的婚姻、生育相聯繫,魚就成為求偶、愛情的象徵。故聞一多說:「在青年男女間,若稱其對方為魚,那就等於說: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因此在一些地方,青年男女相互探望,有以魚作為禮物的習俗。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自身種族繁衍的擔憂日漸降低,因此魚的隱喻婚媾、生殖的意義隨之減弱。相反「魚」與「餘」諧音,魚的吉慶、豐盛的意義為人們普遍認同。
無數事實表明,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任何事物都已打上一定的文化標記與情感印痕。物世界的這些內容都可以成為詩歌意象的符號意義。因此,凡真正的意象符號,意蘊豐滿,本身形式與意義之間又有著極大的對應性,這也就構成了意象的自在自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