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北京市非遺傳承人鄒秋明

2020-12-18 光明網新聞中心

  【讓中國服飾傳遞中國精神(下)】

  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在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商業街上,至今坐落著北京傳統「八大祥」的頭一把——瑞蚨祥。

  瑞蚨祥布店建築群的平面布局為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式,但臨街的建築均為樓房。房間比傳統四合院的間數要多,是平房與樓房相結合的新型四合院。

北京前門商業街老字號瑞蚨祥。遇桂有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瑞蚨祥樓群建於1923年,建築面積3520平方米,高度約11米,鋼結構和磚木結構相結合,其建築風格以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為主,是中國早期中西合璧的商業建築。

  早在百年前,「中華老字號」瑞蚨祥就憑藉著精緻的做工、細膩的手藝、獨特的秘籍,成為蜚聲中外的服飾名店。如今,經過150多年的發展,瑞蚨祥在中式傳統服裝製作、傳統旗袍手工定製、傳統繡花技藝、盤扣技藝以及手工縫製等高級定製服務中均可謂佼佼者。

  據了解,瑞蚨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傳承人已經走過四代。他們在傳承百年技藝的同時,堅持銳意創新,並與優秀的海內外時裝設計師合作,定期推出與時俱進的時裝款式,獲得海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北京市非遺傳承人鄒秋明,就是瑞蚨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傳承人團隊中的領軍人物。

  展現在記者眼前的一個個盤扣緊緻圓潤,一個個盤條長短一致,一朵朵花瓣大小相同、栩栩如生,這些精美的盤扣均出自鄒秋明之手。

  近年來,瑞蚨祥領導團隊極為重視瑞蚨祥非遺傳承人團隊的建設,提出了「傳承、創新、合作、發展」的企業精神,以「融合創造未來之美」為品牌核心價值觀,注重從青年員工中選拔優秀人才,組織由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傳承人領銜的團隊,循序漸進地把瑞蚨祥手工技藝的精髓手把手地傳授給年輕學員。

  日前,由瑞蚨祥主辦的「非遺傳承班」吸引了很多業內年輕人前來參加。鄒秋明登上講臺,朗聲講道:「旗袍之美,點睛之筆在盤扣。一針一線地穿梭,曲曲彎彎地排列,終於盤口圓潤端莊成了美麗的樣子。」

  鄒秋明坦言,自己學習盤扣那會兒,衣服兜裡永遠裝著一根布條,沒事就拿出來練習,簡單的一字扣練熟了,就琢磨著變換造型。比如,在繼承傳統的琵琶扣、蝴蝶扣款式的基礎上,摸索著盤出新花樣——如意的雲頭,成為如今備受消費者歡迎的「如意吉祥」。

  據了解,瑞蚨祥的盤扣製作工藝來自民間,普通的一字盤扣,在師傅們的手裡慢慢變成了蝴蝶、葫蘆及梅花等千變萬化的形狀。現如今的瑞蚨祥盤扣,先用銅絲做成梅花、樹枝等「骨架」,讓造型更加堅挺精美。

  「每一顆盤扣都是經典,它要求每一位製作者首先內心平靜,只有平淡如水的心性才能完整地做好每一道工序,這可能就是瑞蚨祥傳承百年的奧秘。」鄒秋明如是說。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30日 05版)

[責任編輯:潘興彪]

相關焦點

  • 瑞蚨祥:精妙的傳統服飾之美
    8月25日晚,「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瑞蚨祥企劃部部長王強、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汪超,一起對話非遺大師。 1862年(清同治元年),瑞蚨祥由山東章丘舊軍鎮孟子後裔孟傳珊(字鴻升)創辦。作為北京傳統「八大祥」之首,北京瑞蚨祥開業於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目前北京大柵欄一帶惟一保持老字號原貌的店堂。
  • 延平區評選茶洋窯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日前,由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開展的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在南平市博物館舉行,28名茶洋窯工匠報名參評。茶洋窯製作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遺址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張保海 定興桑葉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河北·保定 張保海 定興桑葉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桑和牌(定興桑葉茶)是保定農桑園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生產,是公司自主品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承人線上展示獨家技藝 匠心美味吸引各地網友 「展賣+直播」帶火津味非遺
    「薊州的八大碗在傳統八大碗的製作技法之上更注重就地取材,利用薊州區豐富的特產食材製作出具有薊州地方特色的八大碗」「劉氏湯圓製作技藝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我們利用傳統工藝製作,堅持真材實料,同時還不斷嘗試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新味道」「祥禾餑餑鋪這次帶來的是最經典的點心禮盒,囊括了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幾款點心」……昨天,市文旅局主辦的2020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天津旅遊商品專場直播非遺直播間內氣氛火熱,30
  • 「北京一帶一路文化之旅」走進菲律賓展現非遺製作技藝
    「北京一帶一路文化之旅」走進菲律賓展現非遺製作技藝 2018-02  今年首站菲律賓的交流活動由「北京一帶一路文化之旅」的組成單位一一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和中國一東協中心共同組織,邀來近30位非遺傳承人參加。2月1日至4日,四海同慶一一中菲人民共迎新春暨2018「北京一帶一路文化之旅」走進菲律賓三座城市。圖為藝術家為觀眾表演傳統變臉。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非遺技藝傳承人繆一川:續寫「點石成金」夢
    我的夢想是帶著中國非遺「彩石鑲嵌」走向世界。「十一」假期,溫州博山美術館,遊客絡繹不絕。館內,一件在水泥板上鑲嵌彩石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紅色的花瓣閃耀出寶石的光澤,與粗獷的水泥材質形成鮮明對比。讓非遺元素碰撞現代題材,實現這樣跨界融合的人是非遺彩石鑲嵌年輕的傳承人繆一川。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非遺」項目傳承人向學生傳授茶山泥公仔製作技藝
    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林暖欽指導學生製作茶山泥公仔,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茶山泥公仔的代表性傳承人林暖欽學習、掌握這一民間文化的「活化石」。學生親手為泥公仔填彩,體驗泥公仔製作技藝。   據悉,「非遺」傳承人林暖欽已經70多歲高齡,從8歲開始便跟隨父親製作泥公仔,至今已近60年。談起泥公仔製作,他更是眉飛色舞。在指導學生進行填彩時,一筆一划格外仔細。他表示,希望通過向學生授課,讓孩子們能了解東莞的傳統文化,同時讓更多人關注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喜歡上東莞這座城市。
  • 敲出銅鑼最強音——訪重慶梁平銅樂鍛造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許國祥
    今年62歲的許國祥是梁平銅樂鍛造技藝重慶市級非遺傳承人,火爐、火鉗、金櫈、車床、模具……祖輩傳下來的工具是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由於常年燒煤,鍛造作坊的牆壁被燻得黢黑,許國祥卻樂在其中。一聲聲敲打讓傳統銅鑼不斷發出「好聲音」,讓清脆明亮、悅耳動聽的梁平癩子鑼鼓得以良好傳承。
  • 非遺傳承人在進博會現場展示香囊製作技藝
    「非遺」傳承人陳杏芝在進博會現場帶來了香囊製作技藝的展示。陳杏芝製作的香囊。(李菁 攝)澎湃新聞記者從「非遺」展臺獲悉,香囊又名香袋、花囊,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香囊內裝有雄黃、薰草、艾葉等香料。
  •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聶希蔚  6.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北京市東城區)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程淑美  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  49.鄂倫春樺樹皮船製作技藝(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郭寶林   50.新會葵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廖惠林  51.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安徽省休寧縣)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吳水森  萬安是現今僅存的手工製作羅盤產地
  • 傳承人線上展示獨家技藝 匠心美味吸引各地網友
    ,利用薊州區豐富的特產食材製作出具有薊州地方特色的八大碗」「劉氏湯圓製作技藝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我們利用傳統工藝製作,堅持真材實料,同時還不斷嘗試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新味道」「祥禾餑餑鋪這次帶來的是最經典的點心禮盒,囊括了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幾款點心」……昨天,市文旅局主辦的2020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天津旅遊商品專場直播非遺直播間內氣氛火熱,30餘個非遺項目輪番登場,眾多非遺傳承人親自下場展示獨家技藝。
  • 中餐烹飪技藝非遺傳承人展示非遺菜品
    本報訊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2019中餐烹飪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研修班結業典禮和作品展示會在江蘇省揚州大學舉行。傳承人一邊展示自家的非遺美食,一邊觀摩學員們的傳統技藝,呈現了一場精美絕倫的非遺美食盛宴。
  • 時代記憶:穿越千年的時光——傣族慢輪制陶技藝非遺傳承人巖罕滇
    編者按: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巖罕滇巖罕滇,西雙版納傣族慢輪制陶技藝傳承人,1951年6月生於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允景洪鎮曼閣村,1999 年被雲南省文化廳授予「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師」稱號,並榮獲雲南省2016年「十大最具影響力手工藝老年傳承人」稱號。
  • 秦腔板胡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親民——堅守初心和匠心 三代...
    一把上好的板胡是用椰殼做琴筒(共鳴箱),小葉紫檀做琴杆,桐木做木板……看似結構簡單,製作起來卻有上百道工序。為了配合不同戲曲音色,板胡又細分出了秦腔板胡等十餘個種類。伴隨著秦腔的壯大,秦腔板胡製作在西安得到了快速發展,秦腔板胡手工製作技藝更是被列入市級「非遺」項目。
  • 領略民俗之美,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
    臨洮縣文化館近期將通過微信平臺推出全縣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旨在宣傳、保護、傳承非遺項目,開發利用非遺產品,讓非遺活起來,走進百姓生活,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不斷的傳承和發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市級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技藝傳承楊愛萍,女,甘肅臨洮人,臨洮縣食品醬菜園經理,茶食製作技藝縣級傳承人。
  • 非遺項目 | 火腿製作技藝(無量山火腿)
    無量山火腿製作技藝是南澗縣有名的傳統肉類食品加工技藝,主要分布於位於無量山系的擁翠鄉、碧溪鄉、公郎鎮、寶華鎮、無量山鎮等部分村寨。
  • 喚醒非遺 共情共生:省級非遺項目--何首烏粉製作技藝(一)
    「喚醒非遺 共情共生」逐集推介展示濱海縣屬省、市、縣級非遺項目音、視頻宣傳片。讓普通百姓進一步認識非遺、走近非遺。       非遺微課堂:濱海縣非遺傳承人教您做木雕,非遺傳承人--陳成以視頻直觀展示方式,教大家如何製作木雕飾品、生活用品等,簡單易學、便於學習操作。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其中,福建省福鼎市申報福鼎白茶製作技藝,位於第三批;湖南省嶽陽市君山區申報君山銀針傳統製作技藝,位於第五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