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服飾傳遞中國精神(下)】
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在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商業街上,至今坐落著北京傳統「八大祥」的頭一把——瑞蚨祥。
瑞蚨祥布店建築群的平面布局為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式,但臨街的建築均為樓房。房間比傳統四合院的間數要多,是平房與樓房相結合的新型四合院。
北京前門商業街老字號瑞蚨祥。遇桂有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瑞蚨祥樓群建於1923年,建築面積3520平方米,高度約11米,鋼結構和磚木結構相結合,其建築風格以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為主,是中國早期中西合璧的商業建築。
早在百年前,「中華老字號」瑞蚨祥就憑藉著精緻的做工、細膩的手藝、獨特的秘籍,成為蜚聲中外的服飾名店。如今,經過150多年的發展,瑞蚨祥在中式傳統服裝製作、傳統旗袍手工定製、傳統繡花技藝、盤扣技藝以及手工縫製等高級定製服務中均可謂佼佼者。
據了解,瑞蚨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傳承人已經走過四代。他們在傳承百年技藝的同時,堅持銳意創新,並與優秀的海內外時裝設計師合作,定期推出與時俱進的時裝款式,獲得海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北京市非遺傳承人鄒秋明,就是瑞蚨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傳承人團隊中的領軍人物。
展現在記者眼前的一個個盤扣緊緻圓潤,一個個盤條長短一致,一朵朵花瓣大小相同、栩栩如生,這些精美的盤扣均出自鄒秋明之手。
近年來,瑞蚨祥領導團隊極為重視瑞蚨祥非遺傳承人團隊的建設,提出了「傳承、創新、合作、發展」的企業精神,以「融合創造未來之美」為品牌核心價值觀,注重從青年員工中選拔優秀人才,組織由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傳承人領銜的團隊,循序漸進地把瑞蚨祥手工技藝的精髓手把手地傳授給年輕學員。
日前,由瑞蚨祥主辦的「非遺傳承班」吸引了很多業內年輕人前來參加。鄒秋明登上講臺,朗聲講道:「旗袍之美,點睛之筆在盤扣。一針一線地穿梭,曲曲彎彎地排列,終於盤口圓潤端莊成了美麗的樣子。」
鄒秋明坦言,自己學習盤扣那會兒,衣服兜裡永遠裝著一根布條,沒事就拿出來練習,簡單的一字扣練熟了,就琢磨著變換造型。比如,在繼承傳統的琵琶扣、蝴蝶扣款式的基礎上,摸索著盤出新花樣——如意的雲頭,成為如今備受消費者歡迎的「如意吉祥」。
據了解,瑞蚨祥的盤扣製作工藝來自民間,普通的一字盤扣,在師傅們的手裡慢慢變成了蝴蝶、葫蘆及梅花等千變萬化的形狀。現如今的瑞蚨祥盤扣,先用銅絲做成梅花、樹枝等「骨架」,讓造型更加堅挺精美。
「每一顆盤扣都是經典,它要求每一位製作者首先內心平靜,只有平淡如水的心性才能完整地做好每一道工序,這可能就是瑞蚨祥傳承百年的奧秘。」鄒秋明如是說。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30日 05版)
[責任編輯:潘興彪]